书城工具书文坛巨匠
14782700000030

第30章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考中进士,授任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又升任监察御史。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他诗文兼工,尤擅长散文,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揭露社会矛盾,批判时政,尖锐有力。《三戒》等寓言,篇幅精短,笔锋犀利。其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成份。《天说》、《天对》等重要论著,认为“元气”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否认在“元气”之上还有最高的主宰;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他的社会历史观,也富有进步意义。著有《河东先生集》。

柳宗元是后魏侍中济阴公的远世子孙。曾伯祖父柳奭是高宗朝的宰相。父亲柳镇,曾任太常博士,最终官至侍御史。柳宗元自幼聪慧机敏超过常人,尤其擅长写西汉体古文、诗歌、骚体赋,下笔构思,与古人相等。通过他的精心剪裁,细致加工,文章璀璨如同珠宝,深为同辈人所推崇。柳宗元参加进士科考试中第,又应博学宏辞中第,被任命为校书郎、蓝田县尉。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优待柳宗元。王叔文把柳宗元和监察御史吕温秘密引入宫中,与他们共商国事。后升任柳宗元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本想重用他,却逢在职时间不长,王叔文失败,柳宗元与同辈七人都被降职、流放。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既遭放逐,经历南方瘴气弥漫、崎岖险恶之地,胸中蓄积了《离骚》作者那样的郁愤哀伤之情,抒情叙事,动笔皆成文章。他写就骚体文十余篇,人们读后无不为之伤感。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常例移任柳州刺史。当时朗州司马刘禹锡移任播州刺史,诏书下后,柳宗元对亲近的人说:“刘禹锡的母亲年事已高,现在刘禹锡到南蛮居住区去当刺史,那里地处西南边疆,往返有万里之遥,怎么能与母亲同行?如果母子天各一方,此行就等于永别。我和刘禹锡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岂能忍心看到他这样?”于是,柳宗元立即写奏章,请求把柳州刺史的职务授给刘禹锡,自己到播州去当刺史。正好裴度也向天子上奏此事,刘禹锡终于被改任连州刺史。

柳州有个地方风俗,借钱时须用子女作抵押,过期不还其子女就被债主收作奴婢,柳宗元到任后革除这种陋俗。那些已被收为奴婢的人,柳宗元拿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五岭之间考进士科的人,都不远数千里来柳州拜他为师,凡出自柳宗元门下的人,必定成为名士。柳宗元著述极多,声名震动当世,人们称他为“柳柳州”。有文集四十卷传世。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819)十五日逝世,时年47岁。其子周六、周七此时才三四岁。观察使裴行立为柳宗元治理丧事并护送灵柩和他的妻儿回京师,时人均称赞裴行立讲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