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文坛巨匠
14782700000033

第33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唐大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中唐以后著名的诗词作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加之作风狂放不羁,为士大夫所不齿,仕途上屡遭挫折,晚年官拜方城县尉、国子监助教等。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风格浓艳,文采绚烂,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怀才不遇。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故词作艺术成就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他的词上承南朝宫体诗风,下开花间词人之先河,在创造意境和表现手法上都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而且,温词数量很多,对后人影响很大。然其题材偏于描写闺情,伤于柔弱,而且雕琢过甚,对后来词人温庭筠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五代时后蜀赵崇祚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风一致的词作选录成《花间集》,后人因称之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一生著有《汉南真稿》、《金鉴集》、《乾月巽子》等。有《温飞卿集笺注》九卷,为明人曾益及顾予咸等人所辑。

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大中(847~860)初年,考中进士。他苦心学习,尤其擅长于诗歌辞赋。初到京师时,就受到有名望者的一致推许和尊重。然而他的士大夫的操行中却搀杂了很多世间的烦琐之举,不注意衣着仅表,追求吹拉弹奏的音乐,撰写文辞艳丽而流于轻佻的词句,高级官吏家的刁狡、强横子弟如裴诚、令狐缟等人,都和他一道赌博酗酒,整日酣醉,因此多年投考进士不中。徐商镇守襄阳时,温庭筠前去投奔,徐商安排他任巡官。咸通(860~874)年间,庭筠因不得志返回江东,途经广陵。他心中记恨当年令狐位居相职时不帮他成名,所以到广陵以后,就和刚登科第的年轻人于街道里巷之间纵情游玩,很长时间不去拜谒令狐淘。又到杨子院去要钱,醉酒后触犯宵禁的法律,遭到虞候的击打,致使毁容断齿,才回到扬州投诉。令狐淘逮捕了虞侯加以惩处,虞候极力诉说庭筠在里巷中的劣迹,于是令狐淘把二人都释放了。从此,他的恶劣品行便传遍了京师。庭筠亲自到长安,投书于朝廷命官,为自己洗刷冤屈。后来皇帝委任徐商作宰相,执掌朝政,徐商替他说了很多好话。没多久,徐相罢免相职到地方上任职,杨收为了谴责庭筠,把他贬为方城县尉,后改迁为隋县尉,直到去世。

他的儿子温宪,进士考试及第。弟弟温庭皓,咸通年间任徐州从事。节度使崔彦鲁被庞勋所杀,庭皓也遭杀害。庭筠一生著述颇多,他的诗歌辞赋韵格清秀脱俗,读书之士都大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