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文坛巨匠
14782700000006

第6章 班固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省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起初,继续其父班彪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开始编撰《汉书》,后被人告发私改国史下狱,经其弟班超上书力辩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历20余年,基本完成。《汉书》简练整饬、详赡严密,作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作为史传文学,对后代史学、文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人物传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行,接触到人民的疾苦,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描写具体、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班固善辞赋,有《两都赋》、《幽通赋》等。

班固九岁的时候,便能撰文诵读诗赋。及到年长,便博览群书,对诸子百家、各种学术流派的观点无不加以深入研究。他治学不是固定师从某一种学说,也不着重辨析章节句读,只是领会其中的大义罢了。他性格宽厚容人,不以才学过人自恃。各位学者由此敬慕他。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从京师回到家乡。班固认为班彪所撰作的《史记后传》很不详尽,于是潜心研修,深入思考,打算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皇帝上书,告发班固私自改作国史,诏书下到郡里,遂将班固拘捕押到京兆关入狱中,家中的书稿也全被抄去。先前,扶风人苏朗因伪造帝王受命的图谶,被关入狱中死去。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府拷打审讯,不能自己表白清楚,于是策马赶到京城上书,得到显宗皇帝的召见。班超向显宗皇帝详细说明了班固著述史书的意图。这时,郡府也送来了班固的书稿。显宗皇帝看后,认为班固是个了不起的人才,便征召班固到校书部,任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了《世祖本纪》。后提升为郎,典校秘书。班固又撰写了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等人物事件,作成列传、载记二十八篇,给汉明帝奏上。明帝又命他完成先前所撰著的史书。

班固认为汉室是继承唐尧的气运,才建成帝业,到了六世汉武帝时,司马迁才追述汉代的功德,独自撰写了本纪,编于百王之后,与秦王、项羽之辈并列在一起。太初以后,便成空缺没有记载,所以班固研究前人的记叙,汇集所听到的遗闻轶事,撰成《汉书》。《汉书》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开始记述,迄止于地皇四年(23)王莽被杀,共记载了汉朝12代皇帝,230年的历史。综述他们的生平事迹,以《五经》作引证说明,上下洽合,首尾通达。作帝纪、表、志、传共一百篇。班固自水平中年受诏开始编撰,潜心研究勤奋写作了20余年,到建初年间才完成。该书一问世,就受到十分的重视,学者无不赞诵。

自从班固任为郎后,便被皇帝亲近。当时京师洛阳建起了宫殿,修缮了护城壕,然而关中的父老还企望朝廷西迁长安。班固有感于以前司马相如、寿王、东方朔等人,撰作辞藻华丽的辞赋,最终归于劝谏的方法,于是作成《两都赋》。赋中盛赞洛阳都城之美,转而驳斥了西来宾客崇尚侈靡的谈论。

及到汉章帝喜好文辞,班固更加受到宠信,多次进入宫廷陪同章帝读书,有时一连几日。每次陪同章帝巡行、游猎,便献上诗赋赞颂。朝廷有大事商议时,章帝便让他对公卿大臣发问,在殿前辩论。得到的赏赐和恩惠特别丰厚。班固自认为有两代的才学,职位不过是郎,有感于东方朔和扬雄的议论,认为自己没有生在苏秦、张仪、范蠡、蔡泽的时代,便写作了《宾戏》自我宽慰。后提升为玄武司马,章帝召集各位儒生博士讨论《五经》异同,作《白虎通德论》,命班固将此事记载下来。

当时,北匈奴单于派遣使者来汉朝贡献礼品请求和亲,皇帝召集百官询问对策。参加讨论的人有的认为“匈奴是狡诈之国,没有内附之心,只是因为畏于汉朝的威武神灵,并想借以震惮南匈奴,所以希望汉朝派出使者回访,以便稳住众叛亲离的局面。现在如果派遣使者前去,恐怕会失去南匈奴与汉朝的睦邻友好关系,而使北匈奴的狡诈之计得逞,不能同意。”班固议论说:“我自己思考,汉室兴起以来,已经一百多年了,但被夷狄所扰,战争不断,特别是匈奴战事最多。平定防御匈奴的办法、途径不同,或者修文与之言和,或者用武力征服他们,或者屈尊卑下使他们就范,或者使他们臣服送来人质。虽然屈就和伸张没有常规,而要因时而异,可是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接触的先例。所以从建武时起,重修旧典,多次派出重要使节,前后相继不断,到了建武末年,才暂时断绝来往。永平八年(65),复议与匈奴交往。可是朝廷内为此争论多日,翻来复去讨论不休,多数认为为难,少数认为不难。先帝高瞻远瞩,前后权衡,终于再次派出使节,同前代一样处理。以此推论,没有哪一个朝代不与匈奴修好的。如今乌桓来到朝廷,带着翻译,行礼跪拜,康居、月氏也从远方来到。匈奴分裂,单于大王也来请降,三方归顺臣服,不是因为汉朝使用了军事威力,实在是国家与神明相通的自然征兆。臣愚蠢地认为应该依照旧例,再次派遣使者出使匈奴,这样向上可以接续宣帝五风三年(前55)、甘露元年(前53)匈奴称臣朝会之事,向下不失建武、永平年间暂停交往的大义。匈奴使者再来,然后我们的使节再去,既可表明中国最讲忠义和信用,而且让他们知道圣朝的礼仪是不轻易改变的,岂能猜疑诈探,辜负了汉朝的二片好意?拒绝他们而不知其利,与之交往而不知其害。假设以后北匈奴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能够兴风作浪,到那时再去请求和他们交往,将能得到什么呢?不如趁着现在施加恩惠,作为当前和长远之计。”

班固又撰作了《典引篇》,叙述汉室的功德,认为司马相如的《封禅赋》,文辞靡丽但不用典故,扬雄的《美新赋》,虽然用典较多,但史实失真。自认为《典引篇》是其中最完美的作品。

班固后来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兵征讨匈奴,任班固为中护军兼参议。北单于听说汉朝大军出征,派遣使者暂居居延,打算按照呼韩邪的旧例与汉朝和好,朝见汉朝皇帝,请派重要使节出访。窦宪派遣班固代中郎将职务,率数百骑兵与匈奴使者一起出居延塞迎接。恰逢南匈奴攻破北匈奴王庭,班固到了私渠海,听说匈奴内乱,率军返回。后来窦宪败亡,班固首先受到牵连,免去官职。

班固对孩子不加管教培养,几个孩子都不遵守法律,官吏对他们很难办。起初,洛阳令种兢曾经出行,班固的家奴冲撞了种兢的车骑。官吏用木棍赶他,班固的家奴酒醉大骂,种兢大怒,但畏惧窦宪不敢发作,将怒气憋在心里。到窦宪的门客都被逮捕拷问时,种兢便借此拘捕了班固,不久班固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汉和帝颁布诏书免去种兢的官职,处死狱吏。

班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赋、铭、诔、颂、书、文、纪、论、议、六言,流传在世的总计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