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文坛巨匠
14782700000007

第7章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三国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早年曾以才学为曹操所器重,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遭受猜忌,郁闷而死。诗歌以五言为主,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主要抒写其政治理想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少数篇章也反映出时局动乱和社会残破的面貌;后期作品则主要表现其受压抑的遭遇,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抒发他壮志难酬的慷慨不平之情。其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语言自然而绮丽,通篇布局严谨,表现了“骨气奇高”、“词彩华茂”的风格特色,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他也善辞赋,《洛神赋》较著名。原有集,已散佚。后人集有《曹子建集》传世。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便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几十万字,曹植像擅长于写作。太祖曹操曾经看过他的文章,对曹植说:“这是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跪下回答说:“出口立论,下笔成章,我愿意当面考试,何必要请别人代写文章?”当时邺城铜爵台刚刚建成,太祖叫几个儿子全都登上铜爵台,让他们分别作赋,曹植提笔而成,文章十分精彩,曹操十分惊异。曹植性格宽简平易,不注重威仪,所用的车马、服饰也不追求华贵绮丽。每次进见父王和回答问题,随口即能作出答对,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建安十六年(211),封为平原侯。十九年(214),改封为临侯。曹操征伐孙权,让曹植留守邺城,临行前勉励他说:“我从前做顿丘令的时候,年龄是23岁,回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无悔。你今年也23岁了,不可不努力啊!”曹植因才学过人受到曹操器重,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人又都依附于他,曹操犹豫不决,有好几次几乎要立他为太子了。但曹植处事任性,不加约束,饮酒也不节制。文帝曹丕善于使用权术,能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宫人和曹操手下的人都为他游说,所以曹操不再犹豫,就把曹丕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二年(217),给曹植增加采邑五千户,加上原有的共一万户。曹植曾经乘车在驰道中间行驶,并打开只有帝王车驾出行才能打开的司马门,驾车而出。曹操大怒,掌管车驾之事的公车令被治罪处死。由此,太祖加重了对诸侯的法律禁令,曹植也一天天地失去宠爱。太祖从头到尾地考虑了发生的变故,因为杨修颇有心计,并且又是袁术的外甥,于是将杨修论罪处死。曹植更加从内心感到自己不安全,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打算派他前去援救曹仁,召他前来交待有关事情。曹植酒醉没能前去接受任命,于是曹操后悔并将此事作罢。

文帝曹丕即王位后,杀了丁仪、丁廙及其家族中的男人。曹植和其他诸侯王都回到自己的封国。黄初二年(221),监国谒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意旨,奏报说:“曹植酒醉时行为悖逆怠慢,无理拦劫威胁朝廷使者。”主管官员请求对曹植治罪,文帝因太后的缘故贬曹植为安乡侯,当年又改为鄄城侯。黄初三年(222),封为鄄城王,采邑二千五百户。

黄初四年(223),改封雍丘王。

黄初六年(225),文帝曹丕东征,返回时经过雍丘,来到曹植宫中探望,给曹植增加采邑五百户。太和元年(227),徙封到浚仪。二年(228),又回到雍丘。曹植常常独自愤恨抱怨,认为自己的雄才大略无处发挥,曾上书请求考试任用。

太和三年(229),徙封到东阿。五年(231),曹植再次上书请求与亲戚问候往来,并写赋向皇帝陈述。

这一年冬天,明帝曹睿下诏让各诸侯王于太和六年(232)正月来京朝会。当年二月,把陈地的四个县封给曹植,封其为陈王,食邑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每想要请求另外进见,单独与明帝谈话,讨论有关时政问题,希望有幸能被试用,最终也没能实现。回到封国后,怅然绝望。当时的法律规定,如果诸侯国已经自行窘困,幕僚属官只配给商贾和才学平庸的人,士兵只配给老弱病残,最多不超过200人。又因曹植以前的过失,每每再减半,11年中三次迁封,经常默默愁苦,遂发病去世,时年41岁。遗嘱让薄葬。以小儿子曹志,作为保家之主,打算立他为嗣。起初,曹植登上鱼山,望东阿,喟然长叹,有在此终老一生的心意,于是在此处营建陵墓。儿子曹志为继承人,迁封济北王。景初中魏明帝下诏书说:“陈思王虽然有过失,但他克制自己谨慎行事,以弥补以前的缺失。况且从年少时起直到去世,书卷不离手,实在难能可贵。现收回黄初年间官员们上奏曹植的各条罪状,公卿以下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和大鸿胪寺都要把以前曹植各条罪状清除干净。抄录曹植生前所著颂、赋、诗、铭、杂论共一百余篇,作为副本收藏于皇宫内外。”曹志几次增加食邑,连同以前总计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