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14782900000041

第41章 由玉泉至远安记

“作者简介”

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室名珂雪斋、瓶隐斋,明代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神宗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南京吏部郎中。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三袁”,同为“公安派”领袖人物。其文学主张反对摹拟,崇尚自然。他性喜游览,写过不少游记。有《珂雪斋集》。

“原文”

山中春已深,天气和畅,远安①诸山之兴勃勃。遂以正月癸酉,从玉泉②早发。山中野花尽开,沿途青李及棠梨花皆如雪。至一音寺,山如象王排立。过青溪,溪水碧乳沉渟,别有异气浮于水面。至龙女庙前,试茶。上卧云洞,以所携游山帐置洞外,共坐。从洞旁攀萝扪石,可半里许,至海潮洞。前度来诸洞俱到,独未至此,大略如杨惠之所塑楞伽壁也。一山皆青石,如太湖,中空多窍,扣之铿然有声。若剪去草莱,一一剔出,兹山胜乃不啻。惜无好事者,竟寂寂沉埋耳。

过寺至青溪铺,见群山如破云枕藉者,白岩寺山也。昔郭河阳画石如云,此山曲折回环,起伏变幻,大类游云生动。《述异记》载荆州青溪秀壁诸山,山洞多乳窟,则此山当名秀壁,今遂逸其名。然秀壁之名,非此一带山不足当之。山路渐隘,从一窍入,如永巷,两山壁立,时有泉声。石上苔文绣蚀,如排当彝鼎。至木瓜铺,石益奇古。过墨匣溪,极秀邃。雨渐至,觅所谓木瓜庵者,不得。复行二十余里,皆穿峡山。大约予生平看山,多土石间杂,无纯石者,今日始见之。往在京师,曾见大李将军栈道图一幅,纯是设色青绿山水,颇疑不径见。今乃知所貌者,皆此等山石类也。

峡尽得沮水③,山水相依,路尽左担④。晚渡水,宿远安城外庆寿寺。

“注释”

①运安:即今湖北省远安县。

②玉泉:即玉泉山,又名堆蓝山,在今湖北省当阳县块西,素有“三楚名山”之誉。

③沮水:水名,在湖北境内。源出保康县西南,在东南与漳水汇合为沮漳河,南入长江。

④左担:即阁道。三国时魏将邓艾伐蜀,在山上修阁道,从北向南行时只能用左肩负物,故称阁道为左担。

“赏析”

这是一篇极具“动态”感的游记作品。

本文记述作者游历玉泉山之后,再向远安进发沿途所见的山水风光。文章顺着作者的游程,依托作者驻足之处,描写所见到的各种景物,如花木、峰峦、山石、岩洞、溪水、泉流、峡谷等等。而在各种景物中,突出地描写了山中的石。如写青溪一带“一山皆青石”,并突发奇想,设想若剪除杂单,剔出山石,山景定会更加美妙;写秀壁山一带是“纯石”之山,并联想昔日游山,说明此次所见景致是平生第一次所见。这样就见出了远安诸山不同于他处的特色。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和贴切的比喻来摹形绘色,把各处的景致绘制成一幅幅清新秀丽的山水图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把山水审美同艺术审美沟通起来,在文中常常借前人的绘画来状写眼前的山水,这样,既有助于作者描绘难状之景,又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增添了文章的画意。这是本文在构思和表达方面最主要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