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历代游记
14782900000042

第42章 恒山游记

“作者简介”

乔宇(生卒年不详),字希大,明代山西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西南)人。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武宗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因制止宁王朱宸濠反叛有功,加官少保。世宗初,任吏部尚书。死后谥庄简。他诗文雄隽,性好山水,著游记甚多。

“原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①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②。《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玄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玄之天③。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熅熅,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状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顶。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崖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怯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④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注释”

①《书》:指《尚书·虞书·舜典》,其中记虞舜“巡狩至于北岳”,但此处所称的北岳是曲阳县的恒山。

②恒山:为五岳中的北岳。

③总玄之天:古时以为北方天帝是黑帝,故称恒山为“玄岳”,称天界为“玄天”。

④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地域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南一带。

“赏析”

通读全文不难看出,作者的立意并不在于记游写景,而在于借恒山之游寓托自己心系朝廷、志在国事的感慨。

本文的前呼后应的写作方法来看出文章的主旨所在,如文章开头引经据典,以虞舜巡狩恒山突出北岳之尊,末尾写由游北岳而想起有虞君屋会朝之事;开头写自己心慕恒山二十余年,末尾又写游北岳证旧梦而知并非偶然。本文还采用了托物言志的笔法,在作者笔下,北岳恒山俨然成为他寄托感慨的象征体。文中写景,突出了恒山山势的雄伟壮丽,花草树木的繁荣茂盛,岳顶古庙的古老肃穆;文中叙事,通过两个传说突出了山岳神灵的灵验和显赫;文中记游,先是写载喜载愕、敛色登山,后又写肃颜再拜、题名题诗,突出作者的虔诚和肃敬。尤其是后面作者在恒山绝顶振衣放览的一段文字,写得极有气势,但笔锋立即一收,写联想古代君臣会朝而不觉怆然,其寓托象征之意十分明显。总之,从思想内涵看,本文表现了作者作为朝廷重臣缅怀先帝、维护正统、安抚边藩、振兴国家的思想感情。从写作特点看,本文寄托深远却处处围绕北岳,不离本题;而且章法严谨,文辞典雅,文气雄浑,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