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孙子兵法品读
14787700000029

第29章 佯装迟钝,示人以弱

○译文

军队伪装佯动做到最佳地步,隐蔽行动,制造假象达到了极点,就没有了行迹真相;没有了行迹真相,即使内部有深藏的间谍也窥探不到实情,再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好对策来对付。

军争篇 以迂为直,争利争胜

古代作战图

军争篇 以迂为直,争利争胜

曹爽

司马懿

军争篇 以迂为直,争利争胜

司马昭

斗转星移,四时更替,一切客观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迈向未来的脚步若是循规蹈矩,便会闹出“刻舟求剑”的笑话。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总结自己的经验说:“在作战中,指挥艺术在于懂得没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每个情况必须当一个全新的问题来研究,力求作出全新的答案。”一般来说,即使打了胜仗的经验,也不应重复使用。而应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作出新的对策方能取胜。

孙子说:“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把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战法而取得的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也还是莫名其妙。人们都知道我胜利的情形,但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灵活运用这些战法而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敌人的方式不应当因循守旧,重复老一套,而应适应敌情发展,不断变换自己的战术方略,方能克敌制胜。

在此,“战胜不复”,从战术、战役范围理解,意在因敌之变,灵活机动。这里所讲的“不复”,并非指对一般战术原则和谋略思想的改变,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具体运用战法上的变化。自古以来,兵家采用设伏、奇袭而获胜的战例屡见不鲜。但每次设伏和奇袭方法上都各有所不同;诱敌深入、后发制人、暗渡陈仓、围魏救赵之类的谋略思想,兵家不知反复用过多少次,但凡能用之获胜者,就在于适其时,合其情,活用其法。所以说,战胜不复,不是说前人的经验不可取,而是要防止不分时间、地点、敌情、我情,一味照搬“复制”前人的做法。

“创新者生,墨守者死。”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只有变化才能生存,也只有跟上时代的变化才能求得发展。

“战胜不复”用于商场上,就是适应市场发展,不断变换自己的对策方略。

1984年初,营口洗衣机厂得知日本研制出一种新水流洗衣机,洗净度高,不缠衣服,便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试制。1985年第一季度,该厂就将五种新水流洗衣机投放市场。1984年秋天,该厂准确地预测到单缸洗衣机在城市市场已经“退热”的行情,立即将原有的全套单缸生产技术设备,以1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单缸洗衣机尚属畅销的西北地区的某家工厂,而本厂则全力以赴生产双缸洗衣机,既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移,又掀起了生产热潮。

事实有力地证明,拘泥不变,安于守成,是商场竞争之大忌;而审时度势,先知先变是企业在多变的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有效法宝。

本溪矿务局矿材厂综合企业公司的一位经理带领待业青年办厂。这位经理善于观察市场行情,留心社会需求,善于从社会的变化中做生意,求发展。当社会上做沙发的人多,弹簧奇缺时,他就投资1200元办弹簧厂,顾客盈门,当年盈利6.7万元。后来他预测到弹簧将供过于求时,这位经理观察到社会上做衣服难,派人到市场上了解什么样的新潮服装畅销,又改办服装厂,所产服装畅销15个省,一年赢利3.4万元。本溪能源紧张,一些单位需要省煤炉。这位经理又帮助青年办起茶炉厂,而设计制造“取暖、烧水、蒸饭”三用茶炉。这位经理后来发现本溪市商业网点少,又组织青年开办3个门市部,16个摊铺。不久,这家公司发展成为拥有职工1300人,年产值260万元,获利润24万元的中等企业。

《草庐经略》上说:“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兵法上有“实则虚之”的谋略,然而,这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要看个人的胆识和悟性。兵者,“诡道”也,所谓“诡”和“谲”之类的词语,在兵家那里是没有褒义和贬义之分的,这类词的意思无非就是一个,那就是变化。谁能变化得宜,谁就能取得胜利。在军事上,与其说是斗勇,不如说是斗智。而智,就是变化。所以我们要善变,不可拘泥于一格,否则就无法有所创新。

总之,要取胜,就必须懂得变化,这就要采取“反常”的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战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闭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便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做儿戏似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20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去了。

赵括统率着40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可。”

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2.5万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5000骑兵,直冲赵军大营,把40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40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40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赵括一味照搬“复制”兵书,违背了孙子战胜不复的原则,因此留下了墨守成规、纸上谈兵的无用名声。

⊙原文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孙子兵法·虚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