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14799700000027

第27章 西北咽喉金城关

金城关是兰州人的又一个情结。这座西北著名的一座关城,是因防守黄河渡口而修建的,它既可控制黄河桥,也可以盘查行人,同兰州城相辅相成。

对于金城关修筑的确切时间至今人们尚不能确定。民间传说“先有金城关,后有兰州城”。有记载说它建于汉代,而《元和郡县图志》则说它是在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由金城津改建而成。也有人说,最初金城津关址在今西固沙井驿大桥附近,至北周武帝时,移至今兰州市黄河北岸中山铁桥西约1公里处的金山寺西山腰处。据《读史方舆纪要》载:“金城关,州北二里,当黄河西北山要隘处,本汉置。阚《十三州纪》:金城郡有金城关。”《元和郡县图志》谓:周武帝置金城津,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津为关。《重修皋兰县志》四册记:“金城关汉置,隋有关官,唐因之,宋绍圣四年(1097年)重筑,明屡加修葺。”志书各说不一,但金城关由来已久是肯定的,其名称的出现距今至少有1400百年的历史了。

自隋朝至今的1400多年中,金城关非常繁忙,到中原的西域商人,去印度取经的高僧,为中央政府传递信息的使臣都从这里经过。唐玄奘、林则徐、左宗棠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从此经过,留下了一段段的感人佳话。

北宋时,兰州是北宋和西夏发生拉锯战的地区,这一时期,黄河河道也逐渐北移。1081年北宋李宪率军从西夏手中夺回兰州以后,于是便开始全面加强兰州地区的军事防御设施建设。

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北宋和西夏在兰州发生大战,当时西夏动员80万人参战,并派兵持盾牌准备爬云梯登城,城上的守军以弓箭御敌,当时箭如雨下,后来西夏部人因粮草供应不足而撤退。在这个背景下,北宋政府为了防御西夏反攻,充分发挥黄河天险的作用,在黄河北白塔山下边又重新修建了金城关,其目的是防守黄河渡口。

“倚岩百丈峙雄关,西域咽喉在此间。”金城关北倚高山,南临大河是沟通中原和西域的要道。山与河之间,仅容一辆车通过。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于金城关历代都有修葺,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两次在明代。明代探花郎黄谏在他的《金城关记》中记述了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重修金城关的情况,当时人们拓展了金城关的外围,修筑垛口,并且在关城内还修建了真武殿。三十多年后,金城关再次被人们重修,这次将关城扩展到了黄河边,为了防止敌人火攻,在门上还修建了注水孔。

雄险的金城关,可以凭关固守,使黄河以西、以北的少数民族望而却步。“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这些对联诗词,写出了人们对金城关的感受和兰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