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14799700000029

第29章 西夏重镇红城子

永登红城是西汉时期的一个县城遗址。史料记载,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也就是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的那一年。为加强对河西走廊的控制,西汉中央政府在今永登境内设置了允街(读“铅佳”)县。当时人们将县政府所在地选在红城,因为它是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一般认为允街在红城镇,近几年,人们对允街位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勘察,有人认为,汉代允街在温水北岸,今红古花庄一带。

在筑城的时候,人们发现当地的土是红色的,于是人们在城筑好后,将这个城叫做红城,也就是后来兰州人方言中所说的“红城子”。这里紧靠着庄浪河,从今天红城镇大佛寺附近的一个桥上走过庄浪河,在红城镇的玉山村后面就能看到这个古城的遗址,所以有些资料上,也叫做玉山古城。因为人们在古城遗址上修了一座庙,因此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有人说,要不是有这个庙,恐怕残留的最后一点城墙也被拆了。大多数人认为,这里是古城的最后残迹。

庄浪河在古代曾经被称之为“逆水”,又名丽水,因此这个紧靠着庄浪河的城,也称之为丽水城。红城子地处兰州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永平初,羌族进攻陇西,曾在此地击败陇西太守刘盱。汉桓帝延熹三年(160年),羌围允街,段颍率军救之。

北宋和西夏对峙的时候,双方在这一带修筑了不少军事设施。当时北宋把它所属的西北地区分为六路,实施分区防守。西夏将全国划分为12个监军司,其中的卓啰和南监军司就设在这里,红城也就成为西夏对抗北宋的大本营。

史料记载,今天永登的七山、通远、民乐、大有、河桥、连城地区曾为北宋管辖,而西夏则占据了永登的秦王川、坪城等地方。带着浓厚游牧民族色彩的西夏军队,在红城周围设立了好几座兵营,分派士兵驻守。这些士兵平时耕田种地,放牧牛羊,一旦战事爆发则全部出动。史书中说:“有事举国皆来。”今天看来,这些士兵不仅战时出击而且平时还要屯田务农。

西夏和北宋军队曾在此发生过数次大战,其中有几次是童贯指挥的。这里的童贯就是《水浒传》中被梁山好汉打败的童贯,只是小说中的童贯带着太多的虚构色彩,实际上童贯指挥的北宋军队曾一举将西夏部队击溃,夺取了这个军事重镇。

事情发生在北宋政和五年,即1115年,当时童贯抽调了北宋在西北的主要军事力量,试图一举消灭西夏卓啰和南监军司所属的部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骨龙战役。担任熙河路经略使的刘法统帅15万北宋大军,从青海方向出发;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5万人马,从会宁方向进攻;而童贯则驻守兰州为两路声援。结果刘仲武的人马在进攻到距离红城不远的地方,受到了西夏军的狙击,没有进展,只好筑城守卫。

刘法的15万人,在今天的永登河桥镇一带同西夏军发生激战,结果西夏战败。三年之后,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发生地震,西夏和北宋修筑的许多城堡被震毁,西夏军乘机出动,争夺北宋震武城。刘法再次出兵增援,西夏军无果而还。刘法率领的军队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在了西夏人的手中。1118年6月,北宋夺取了红城不久,西夏人发动反攻,他们进攻永登河桥一带,但宋军防守严密,未能成功,只好退守到今天的永登通远乡新站,在此修筑割牛城,派重兵防守。后来童贯派了一支部队,在晚上发动攻击,一举夺回了割牛城,将这个城改名为统安城,(也有人说,统安城并不是割牛城)。

一年后的宣和元年(1119年),童贯强令熙河路统帅刘法出战,刘法不得不带两万人马从统安城(通远乡新站古城)出发,西夏人在正面狙击的同时,出精兵绕道侧后攻击,再加之刘法后勤保障不足,最后兵败,刘法为西夏人所杀。

明朝洪武年间,红城旧城依然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站点。民间传说,一次人们传递紧急军情时,庄浪河发生大水,结果将传递急件的信使冲走,耽误了大事,人们只好奏明朝廷,在河对岸修建了新的城堡,这个城堡就是今天的红城镇所在地。

其实,红城旧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因其修筑年代久远,残破不堪,人们才移到了河对岸。随着朝代的更替,红城的军事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它由原西夏的监军司所在地,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城堡。民间传说,修筑红城堡的时候,是按照西安城的样子修建的,今天那里的人们回忆说,原来红城的北门题“宁朔”二字,南门曰“永安”,城中间设有钟楼。

可惜的是,昔日的古城,如今只剩下了一个角楼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