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14799700000034

第34章 千古遗韵在隍庙

兰州城隍庙修建于北宋年间,庙内所供城隍爷就是汉初替刘邦而死的纪信。今天我们走进位于张掖路的兰州府城隍庙,也能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城隍庙是许多人爱去的地方。每逢双休日,那里就热闹异常,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出来了。古书字画,陶罐瓷器,珠宝玉石……真真假假让人眼花缭乱。可以算张掖路上的一道风景。

兰州府城隍庙的院落为长方形,占地十亩。院内殿堂巍峨,雕梁画栋,飞檐翘楚,红墙碧瓦,古树参天。1985年被省、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古代的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庙内祭祀的神祗就被人们称之为城隍爷。城隍,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神之一,是一个地方的守护神,起着宣传教化,护佑百姓的作用。

城隍原属自然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它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由最原始的护城保民,到后来的祛灾除患、护佑善者、惩治恶者,再到督官慑民等职能,城隍已成了能为人们的生命与财产提供保障的全能神祗了。

人们对城隍的祭祀非常隆重,常常和孔子、关公、佛祖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典”。

城隍一词与城池的关系极为密切。古人将有水环绕的护城河称之为“池”,无水的护城河称之为“隍”,《说文解字》中说:“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无水曰隍”,因此城隍一词取自城墙之意。根据城市的大小不同,城隍庙有都城隍、县城隍和府城隍之别。一般而言,城隍庙大殿正中为城隍爷,两旁分别为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神祗。

城隍是最能体现汉民族祖先崇拜的一种文化符号。对于城隍的祭祀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每年除夕要祭祀8种神,其中就有水(即隍)和庸(即城)。最早见于记载的城隍是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

汉代到唐宋年间,我国城市经济日益发展,城隍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城隍祭祀也被列入国家祭典中。自明代以后,人们对城隍的崇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封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为正一品,其余府城隍为正二品;封州城隍为灵佑侯,正三品;封县城隍为显佑伯,正四品。同时确定城隍殿按官衙设置,高广相当,并配备相应的衮章冕旒。随后,每座县城相继修建了城隍庙,城隍信仰达到鼎盛。根据规定推测,兰州的城隍爷应该是正二品。

做为城市的护守神,几乎每一个城镇都要修建城隍庙来供奉城隍。史料记载兰州及其附近的阿干镇、永泰堡、镇虏堡、安宁堡、西固城、红水堡、盐场堡、宽沟堡、一条城(青城)等地方都建有城隍庙。民间传说青城城隍庙还是从宋代名将狄青的军事指挥部演变而来。

兰州府城隍庙是这些城隍庙中比较早的一座,是北宋年间修建的。

从宋代至今,人们对城隍庙进行过多次整修。明代的探花黄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金明昌七年(1196年),元至大元年(1308年)、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都曾对兰州城隍庙进行过维修。

乾隆三十年(1765年)兰州城隍庙发生大火,主体建筑大部分被毁。两年后,人们对城隍庙进行了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城隍庙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那时修建的。隍庙整体为一座四进庭院式建筑,按中轴线依次为牌坊、享殿、正殿、寝宫、客堂,牌楼由节园颜妃墓前的贞烈遗旰牌坊改建而成(属明代建筑),院内石狮一对,有两百多年历史。

兰州城隍是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传说兰州城隍是西汉大将军纪信。纪信(?—前204),字成,四川巴郡阆中县扶龙村(今西充县紫岩乡纪公庙村)人,也有人说是天水人。

纪信先从刘邦起兵,为部曲长。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项羽派兵围攻荥阳城,月余,城内粮缺,朝不保夕,将士也筋疲力竭,刘邦十分着急。五月,将军纪信见情况十分危急,便对汉王说:“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刘邦便乘机在张良、陈平、樊哙、夏侯婴等数十骑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往成皋。项羽气极,下令将纪信处死,纪信被烧死后,埋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民间传说,刘邦念其救主功不可没,追封其为兰州城隍,享受一方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