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
14799700000040

第40章 青城:一座明清古镇的沧桑

2003年,省文化厅等部门联合将榆中青城镇,定为甘肃省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十大试点项目之一,青城又一次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热点。随后很多人先后探访青城,试图揭开这个明清古镇的如烟往事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青城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传说宋代秦州刺史狄青巡边至青城龙沟堡,认为此处地势险要,是守卫榆中的第一道门户,便下令在唐代旧堡旁边修筑了新堡,旧堡长约二里许,而新堡长约三里,接续延长使新旧两堡合为一体,故名青城。由于两座城连在一起,东西长,南北窄,形似汉字的“一”,人们称之为一条城或条城。青城镇的中城门是旧堡的东门,以中城门为界,人们将东面称为新城,西面称为旧城。民间传说,这座城是狄青所增筑,后来人们就把整座城称之为青城。青城的称呼逐渐扩展,人们习惯称谓中的青城除了黄河以南的古城和东滩以外,还包括今天黄河以北的水川、强湾、王岘、武川一带。青城地区有一句民谚“皋榆不分家”,是说皋兰和榆中在这里的划分并不清晰,一会儿这个地方归皋兰管辖,一会儿又归榆中管辖,即便是青城镇内,也经常出现两个县管辖的情况。

到了明朝,跟随肃王来兰州的护卫、部属们,不断到青城一带落脚。青城镇的大规模建设也正式开始了。至今青城的街道名称还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如齐心牌、上下牌、直街牌、三合牌、教场路、箭道巷。牌是当时某一级军事组织相互核验的凭证,某个牌表示某个所属的群体驻扎在那里,后来演变成了一个小巷、小村的名称。

随着清代与北方少数民族关系日渐和睦,青城逐渐由明朝的军事要塞向商贸中心转变。

青城城隍庙是这个小镇上比较早的建筑群。传说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秦州刺史狄青修筑城堡后的议事厅,又被老百姓称之为狄青府。到了明神宗时,改建成了守备府,是一条城的守备军指挥部,雍正二年守备府被改建成了城隍庙。岁月沧桑,如今只剩下大殿保存基本完好。透过城隍庙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古镇变迁的影子。

走在青城镇内,一条大街横贯全镇,沿着大街两边是一条条小巷。青城民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有三堂三厦、三堂五厦、三堂七厦。由于这些四合院的主人都是各地来收购水烟的商人,因此这些建筑也吸收了北京、天津、陕西、山西等地的风格特点,有古典式四合院、三合院、条型院落等多种类型。

青城民居是青城镇的灵魂,有些民居体现着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有些民居表现前店后厂的手工作坊的特色。现在青城镇保存了50余处明初至清末的古建筑,主要集中在青城、城和、新民三个地方,绝大部分是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

青城人修建了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民宅建筑。聪明的工匠们利用青城丰富的石头资源,在修建上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处处是吉祥如意、福禄寿喜、松柏梅花等的图案。来自黄河中的石块、北山的石板,被人们用作打造石墙、石阶、石门墩等的材料。施工中工匠们根据不同形状的石头巧妙组合,大小穿插,砌出的墙脚结实整齐,并且组成精美的图案。木刻大门前墙有两块长方形石板作门台,大门前放置的两个“石鼓”刻有各种图案,而且家家户户大门前须安置两块二尺多长的石头,取意镇宅辟邪,保家太平。

青城是黄河河湾中的一块绿洲,早期居民主要是随部队来的戍边将士,接着来自山东、陕西、山西商旅在此落地生根。最为繁盛时,曾有人口10余万。自明代以来,青城先后有10名进士,1名翰林,举人29人,孝廉方正10人,贡生82人,其他的文人难以计数。在青城地区商旅和文人之间有着非常好的结合,商旅为学子们求学提供物质基础,学子们则在高中后,给商旅各种支持。更有文人厌倦官场后,在青城找一处修养安歇之地。

青城因水烟而繁盛,因水烟而没落,可以说是“成于水烟,败于水烟”。青城浓缩了兰州水烟栽种加工史。民间传说,青城水烟始于明初,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随肃王从甘州迁兰州,选中了青城定居,开始栽种烟叶。史料记载,兰州水烟兴起于明末清初,盛于光绪年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以“丝、香、味”三绝闻名全国,素有“兰州水烟天下无”之誉。水烟具有避疫、消食、杀虫、解闷的作用,能提神顺气,消瘴解烦,预防虫、蛇咬伤,对居住在阴湿山区和瘴气弥漫、地气潮湿地区的人,特别是长年下水耕作的农民和下河海捕鱼的渔民十分有益,被视为“神药”。

民间传说中,兰州水烟的引入与诸葛亮密切相关。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征讨南蛮,深入南方不毛之地,瘴气不时伤害将士,隐士孟节说“薤叶云香草”,含一片可除瘴疠。故而兰州的水烟业都将诸葛亮视为始祖,号称“云香事业”。青城人在明末清初引进水烟制作工艺,到康熙年间,青城人的水烟已经形成品牌,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码头逐渐形成,运往包头、广东、福建等地,行销全国各地。清朝光绪年间,兰州水烟达到了极盛,据说有140多家商号。青城成为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驼队、车队、马帮,尤其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成为水烟运输的主力。青城有大的商号作坊70多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水烟品种也由黄烟种,增加到了麻烟、棉烟等多个品种,销售区域遍及全国各地,最为出名的品种则是“广东红”。

人们在做工和配料上研究,逐渐形成了宏字、泰字、兴字、昌字等各自不同的品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青城地产水烟中的“甘字、条字、蓉字”等品牌,在西南、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台湾都非常畅销。

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大量的洋烟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纸烟”,同水烟相比,纸烟简单方便,易于携带,水烟业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世纪50年代,铁路通车了,汽车多了起来,青城这个水旱码头就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