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14803200000011

第11章 拨开云雾见青天 唐绝偶评

程千帆

作者介绍

程千帆(1913-2000),字伯昊,湖南宁乡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被称为国学大师。

推荐词

点评式的欣赏,言语不多,要的却是一语中的的效果。此种点评,须有大量的阅读,方能知晓某诗某句的来龙去脉,方能知晓某词某句的巧妙安排,方能感受作品背后的意蕴。在比较中知高下,在比较中品意味。这篇对于几首唐诗绝句的“偶评”,给读者正是醍醐灌顶的感觉。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篇诗前两句写过去之盛,后两句写今日之衰,而以一“又”字形成尖锐对比。国家的治乱兴衰,个人的升沉哀乐,都在其中。两位流落异乡的艺术家在国破家亡之余,意外重逢,恰在落花时节。这落花实在太富于象征意味了。诗中泛说江南好风景而独取落花入诗,应当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神与物游”(刘勰语)的结果。

春梦

岑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这是一篇写梦的诗。洞房已透春风,故人尚隔湘水,岂能没有相思之情呢?而这相思之情,却借春梦而得到补偿,也可以说是“慰情聊胜无”(陶渊明句)吧!

征人怨

柳淡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篇诗写征人远戍,前两句说行踪不定,时在金河,时在玉关,和他做伴的,只有马鞭和战刀而已。后两句写以时间言,在三春仍有白雪的时候,又回到了青冢;以空间言,随万里黄河之奔泻,又绕到了黑山。通篇无一怨字,但却非常深刻地将这位征人藏在心底的怨透露出来了。这就比直抒怨情,更为有力。

集灵台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集灵台》共两篇,咏玄宗在斋戒祭神的长生殿受□(依据道家仪式,接受仙人所赐符□,以求长生)之后,杨贵妃和虢国夫人前来祝贺的事。第一首说:“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夜上皇新受□,太真含笑入帘来。”可证。集灵台是清净的斋宫,受□是庄严的仪式,而太真含笑入帘,三姨素面朝天,成什么样子呢?讥讽之意,自在言外。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这篇诗非常巧妙地刻画了女英雄木兰的内心活动。木兰虽然女扮男装,可是绝不会忘记自己是个女子;虽然出征在外,可是绝不会不怀念自己可爱的家乡。但在激烈的战斗生活当中,却又不可能直接地想起这些来,只是在梦寐当中,在偶尔闲空的时候,这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才会忽然浮起。诗人正是深刻地体会了、把握了这种生活真实,从而丰富了这位女英雄的性格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当诗人在巴山一带接到北方家中妻子的来信,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回去的时候,他回答道:还没有准儿啊,而且现在正下着愁人的夜雨;将来什么时候我能和你在西窗下面,剪烛夜谈,而把现在的生活当做话题,那就好了。这篇诗在结构上与刘皂《旅次朔方》相同,均以时间、空间的回环对照取胜。宋代的诗人,对于这种结构也很有兴趣。如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都是机杼相同的好诗。

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在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与此诗中,都突出了居者所在的地方与行者所去的地方的杨柳所呈现出来的春色,这是所同。但是,王维强调春色既无边,故相思亦无尽,而韦庄则强调此时已不奈离情,彼地当更伤春色,又是同中之异,非细赏不知。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起句入梦,次句梦境,三四两句,醒后情景。相见为难,所以寻梦甚切,而梦境又如此短暂,其何以堪?幸有此明月相照,聊慰寂寞。明月不照离人而照落花,似乎对人并不多情,但其照落花,却是为了离人,则又是多情之至了。通篇极写相思,用笔处处转换,全不明揭,妙绝!

题龙阳县青草湖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是一位除姓名以外别无可考的诗人,但他给我们留下的这篇作品却非常精彩。它前半形容秋气之衰飒,后半则描绘自己之豪迈,对照强烈。诗人由天上的星河倒影映在水中,而联想到船是在星河之上;又由自己饮而醉,醉而卧,卧而梦,联想到不是自己睡在船上,而是自己的满船清梦压在星河之上。说“满”,见梦之广阔,说“压”,见梦之沉重,化虚为实,可见可触,着墨不多,奇幻难及。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如果这位闺中少妇做的梦是像岑参《春梦》和张泌《寄人》所写的那样,在梦中会到了所思念的人,那么,这个“惊妾梦”的黄莺儿就实在该打。但如果她做的梦是像张仲素《秋闺思》所写的:“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那么,就以不打为是。

(发表于《名作欣赏》1980年第2期:唐绝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