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14805400000002

第2章 当心,借贷买房成“心病”

如今不少人买房也喜欢争先恐后。在不少地区,开发商的广告刚打出去,楼房连个影儿还没有,几天就卖出大半。如此买房,人们兜里究竟揣着多少钱?答曰:借贷买房,这是时尚。时尚没什么不好,可当你也想借贷买房时尚一把的时候,千万当心,别让还贷综合征这一心病缠身。

借贷买房还会沾上心病?不信请看下面的故事:去年年底,我们终于按揭买了一套98平米的大二居。从此也背上了8万贷款。买房时我们已是存款加公积金倾尽所有,装修就得借贷了,老公厚着脸皮打长途回家给老妈开口。老人想,儿子一把年纪买房不易,咬咬牙倾尽所有,借了我们4万。如此就是12万。都说借贷买房是时尚,怕什么?有房的感觉,太好了!

美好的感觉还没凉,还贷的痛苦就来了。买房后我们就开始还债。以我们每月的六七千的收入,每月还4千,5年可望还清。每月一发工资赶紧把4000元扣出来。说来也怪,预算得妥妥当当的家用开支。一到月底总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让你捉襟见肘。第一个月,儿子放学回家都快到家门口了,突然被一只横空出世的足球踢中了手腕,肘骨骨裂。结果是冤有头债无主,光吃药和理疗就花了500多。第二个月。5年未见面的婆婆带着外孙女来探亲了。既是亲人又是债主,我们能因囊中羞涩不热情招待吗?于是,除了每日三餐花样翻新外,还得带她们逛市景,游公园,上商场购物,给一家老小准备礼品更是必不可少。不到半月,库存就警钟敲响。弄得我一听婆婆说“出去逛逛”,就心悸气短。月底,老公找到朋友借了1500,才算顾全颜面和亲情送走了她们。旧账未清又添新债,急得我牙直痛,牙床肿得老高。老公一边给我熬粥一边劝我“虱多不咬,债多不愁。”我没法不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一分都不行。再加上6位数的负债,没别的来钱的路子,还得紧缩开支。弄得老公也深感困惑:咱们刚迈入小康怎么又成了贫农?

我还添了毛病,一睡着就磨牙。半夜,自己都能被磨牙声惊醒,无法安眠的我大睁着眼倒计时,盘算着还贷生涯还得耗几年几月几天。现如今提倡超前消费的人,喜欢说那个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在天堂相见的段子:中国老太说:“我总算住上自己买的房子了。”美国老太说:“太幸福了,我总算还清了买房的贷款。”听完这个段子的人,都说还是美国老太洒脱。有钱没钱,新房先住着。如今我身体力行了美国老太的消费观,如今反倒困惑了:不知道她是否也会为还债担心得夜不能寐?

前几天我患感冒,正逢我们公司裁员,我当然不能请假,带着感冒药上班,还不敢当着同事的面吃。心想,要是再得了什么病,我们家可就玩完了。老公看我发低烧还坚持上班实在辛苦,打电话请假要带我上医院看看。我一听他请假还要给我请假,立即头晕耳鸣心慌气促,拖着他打电话的胳膊力竭声嘶:“我不上医院,我不能上医院!”

我不敢生病,只要请假就意味着收入的削减,意味着节衣缩食仍不能保证还钱。可偏偏身体大不如前,我常会全身酸痛肌肉紧张,没来由地心慌气短,心里都是不愉快的事,终日忧心忡忡,晚上也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看过医生,却说我没病。没病我这是怎么了……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体化症的心理障碍,又称躯体化障碍,是指一个人在遭遇挫折或面对压力的时候,对挫折或压力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的症状,却又检查不出内科性质的躯体毛病。通俗地说,体化症就是心病跑到身体上来了。故事中女士的磨牙、失眠、心慌、气短、头晕等种种躯体症状,都是心理压力的躯体化反应,属于体化症。由于女士躯体化的症状源于还贷造成的心理压力,所以有人把这样的体化症叫作“还贷综合征”。时下,遭遇还贷综合征者并非绝无仅有。

应对还贷综合征的关键是化解还贷的心理压力。化解压力的对策如下:首先是认知调节为主。不是谁都可以过借贷买房的日子。要想学美国老太太的消费观,先要问问自己是不是那种背着一身债也能自在过日子的人。如果不是,就别和自己过不去,赶紧卖房还债,心病才好根本解除。以故事中女士的争强好胜、心急气躁、有时间紧迫感的性格,就不适合借贷买房,如果人格上不能有效地改变,还是得学学中国老太太才好。如果是,可以转换视角看问题来减缓压力。比如,贷款买房不是受罪,而是会享受生活;再比如,如果多一些兼职,不是生活所迫,好比科学家的废寝忘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又比如,背着债,我还住着新房呢,好事还能全给一家。如此,一件事从不同的视角看,感觉会截然不同。接下来是进行“心理除法”,把还贷目标分解延迟,比如故事中女士的债务10年还清,每月不过2000.这样眼下关注的目标小了,心里的压力也就轻了。

其次是行为调节为辅。一是宣泄。如果压力较重的时候,可以找朋友聊聊,起到宣泄缓解的作用。二是转移。保证业余生活,比如跳舞,比如踢球,都可以转移兴奋中心,缓解压力。我们的误区常常是:没有心情,怎么活动?心理学的忠告是,事情往往刚好相反,活动也可以改变心情。三是情爱。夫妻一起每晚散散步,入睡前相互抚摩,也是缓解焦虑的好办法。当然,适时地专心营造夫妻性生活,也会激发生命的活力,享有好心情。

女孩悔恨的泪水“我大学毕业一年多了,打工断断续续,心里本来就烦。两个月前的一天我去修传呼。一会儿功夫就修好了,可是那个人开口就要20元。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最后还是如数给了人家修理费,我这是何必呢?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我漫无目的地走进了超市,鬼使神差地偷偷地拿了一盒化妆品,当时被人家发现了。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想做坏事,就是稀里糊涂地做出了那样的事情。被人家一顿训斥,我感到特别不好受,感觉自己很丑陋,很堕落,那种感觉真是太可怕了。至今,我的心还在煎熬之中……”

周六晚,一个25岁的女孩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后,这样述说着自己心中的隐痛。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竟然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心灵怎会安宁?关键是心灵经历阵痛之后能否走向成熟。也许这正是需要心理咨询师为她提供的帮助。于是,我自然首先关注的是,此类事仅此一次吗?

女孩继续坦言:“第一次是去年我在外面找工作,实在没有着落只好先回家。回家之前把人家的一辆自行车骑了回来。回来后,就觉心里有鬼,看到这辆自行车心里就不是滋味,又没法还给人家了。我就把它弄到外面卖掉了。为卖车和买主还吵了起来,闹到了保卫部门,我感觉更不是滋味。好久以后我才平静下来。后来,大约半年前,在书店我又拿过一次书。过去我可是从来没有过的……”

“你想给自己找一个理由吗?”我问。

“不。我不想找理由,这是肯定不对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再做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的事情。我希望以后开始重新在阳光中生活。”女孩毫不含糊地说。

“你是说这样的事情给别人带来伤害,也伤害了自己,因此绝不想再这样做,是吗?能这样想很好。”我赞许之后又问道,“你想过为什么做出这样的事情吗?”

“我感觉是生活的压力扭曲了我的心灵?”

女孩的话是我预料之中,这反映了她归因上的倾向。所谓归因,在心理学上是指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归结方式,就是平常说的怎样找原因。归因一般说有两种倾向:一是内归因,就是把导致自己某种行为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内在的主观原因;一是外归因,就是把导致自己某种行为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这两种归因方式不能简单地分好坏,但是在对待自己的过失方面,内归因比外归因更容易改变自己。如果外归因,自己可以暂时的缓解心理的压力和焦虑,但是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且以后还容易重蹈覆辙,继续发生类似的行为。如果内归因,自身当时要承受更多的痛苦,但经过心灵的阵痛之后,更容易彻底地改变自己,给自己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从女孩的叙述中,已经看出她虽然在理智上知道是自己的责任,但是在潜意识里她还是想给自己寻找理由,还是倾向于外归因。为什么第三次让她感到特别痛苦?主要是被人发现,这也说明她倾向于外归因。其实,外归因是不知不觉中为自己推脱责任,用心理学上的话说是运用合理化作用在进行心理防卫。这样的心理防卫对于暂时缓解内心的痛苦常常是必要的,但是往往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正因此,女孩一直不能摆脱痛苦。

听我讲了上面的意思,女孩领悟道:“您说得对,以前我老是不能面对自己,老是不由自主想找别的方式来掩盖,老是想给自己找理由,认为是生活的境遇所至。正由于第一次我找理由原谅了自己,才有了后来的事情发生。现在,我不想找理由了。同样的生活境遇,人家并不都和我一样,还是自身的问题。”

“所以怎样归因非常重要。一个人只有从自身来寻求行为发生的原因,才能把握自己的行为模式。”我知道女孩开始了较深刻的内归因,于是我说,“把偷拿别人东西的事和修传呼的事联系起来看,你的‘内因’是什么?是你的非常态的利己心。”

原本,利己心不是罪过,而是人的天性,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物质的或精神的需要。即使宗教信徒施舍财物播撒爱心,也是为了收获更多的爱。问题是常态的利己心是和利他心合二为一的,利己和利他是对应互动的,利己需利他,利他即利己。再有,常态的利己心也不单是物质的追求,还有很多精神的追求。而利己心陷入了非常态的境地,常常是只顾了利己,而忘了利他,只顾了物质追求,而忘了精神追求。于是,见到好处就会失去了理智。许多人最终给自己制造了人生的悲剧都是因为非常态的利己心,有人贪污腐败,有人受骗上当,有人行骗行窃。所以利己心一定要保持常态,不能过头,应该凡事想求一分利,就先付出十分的汗水。就是说,人生都是为了收获来的,没有生来就是为了付出的。问题是,你想收获吗,就要先付出。这样就是给自己造福。

人固然靠自救,但人又都需要来自他人的心理支持。在女孩有所领悟后,我说:“没有人不曾摔跤,只要爬起来继续前行。你能够主动进行心理求询,就是你开始自救的实际行动,这本身就表明你是一个好女孩。只要你把自救行动坚持下去……”

本来,心理咨询会话多是伴着笑声结束的,而此时我却隐隐地听到了女孩的抽泣。我知道,那泪水里不仅有对过去的追悔和愧疚,也有被人理解的温暖和幸福,更有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性格成熟了,才有成熟的生活我和丈夫是自由恋爱的。我今年29岁了,丈夫32岁。到现在已经结婚7年,一个男孩6岁了。但是前几天,我们离婚了。

丈夫是搞音乐的,长得很帅。我在家里是老闺女,娇生惯养,虽然初中毕业就上班了,但自我感觉不错。后来,我终于追到了他,我们婚前就同居了。

我丈夫很有上进心,想把我们的生活搞好。结婚后,丈夫辞职去当了歌手。去年,他办了个公司,搞促销演出。而我自己却自甘堕落,不求上进,光知道打麻将,什么都不顾。孩子也是奶奶照顾。有一次,我在外面打麻将,从下午直到第二天早晨,整个一个通宵,都没顾上给孩子喂奶。孩子饿得直哭。丈夫这次很生气,怪我没有负起一个母亲的责任。我们吵了起来。我感觉对我伤害很大,一生气回了娘家。他也不理我。后来我自己回家了,他还是不理我。我很生气,那天就找到他的公司,动手打了他,他也打了我。结果我吃药了,闹得满城风雨。

不久,我感觉不对劲儿了,两个多星期他对我动也不动。我怀疑他变心了。后来,他聘了一个女孩来搞模特队,后来,他就经常很晚不回来。有一天晚上12点了,他还没有回来。我去了他的公司。好容易他接了电话来到楼下。他一定是和女孩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扑上去就打了他一个耳光。我们再一次闹得满城风雨。弄得丈夫越来越躲避我。

后来,我发现了他书包里的一个日记本。他在上面说,我这个妻子没有尽到责任,说那个女孩很漂亮,很善解人意,他很喜欢,他说他们一起生活该多好。我看了非常生气。后来,他和那个女孩真的同居了。因此,我每天总是不断地给丈夫打电话,他不理我,不见我。后来有一天,我给他们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我说不行就死了算了。我打开了煤气,被朋友救了。第二天丈夫回来了,进门就哭,一个劲儿道歉。我们就这样和好了。

后来,我们还是常常吵闹。一吵闹,我就闹离婚。他却总是回避这个问题。那次,我又闹离婚。他说让我好好想想,说给我两个月的时间。其实我也不想离婚,却不知为什么总是这样闹。最后一次,我把他缠住不放,说,你不去离婚我就死给你看。他这才和我去办了手续,终于离婚了。

离婚后,我带孩子远离家乡去了北京,想调整一下心情。他知道了在车站等了两三个小时,没有拦住我。可是,我到了北京感到很无助,就给他打了电话。他立刻去北京找到了我们娘俩。我说,你来干什么?他说,如果我对你没感情,怎么会来呢?第二天,他带我们回家了。

就这样,我们还在一起,算是离婚没离家吧。我知道,他可留恋这家了,我也留恋他。现在,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迷茫……心理咨询中,一位女士讲述了上面的故事,最后把一个问题摆在我面前。心理咨询师不是专门给人现成答案的人,能够和应该做的,是帮当事人自己寻找答案。

于是,我们进行了下面的沟通:“现在,让你迷茫的是什么?”

“不想真的离开他,可是如果在一起又对以后没有把握……”

“没有把握?对什么没有把握?”

“对我们,不,是对我自己没有把握。”

“对自己?对自己怎么没有把握?”

“我不知道以后我能否当一个贤妻良母……”

“你是说你们的婚姻走到这一步,你自己有责任?”

“是的,我的责任至少70%。这次离婚是我闹的,我知道太草率了,太任性了……我知道他对我其实挺好的。是我的性格不好,像个孩子,光知道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让他受不了了……”

就是这样,人的生活轨迹都是自己的性格的写照。我们看到,任性确是这位女士明显的人格特征,与此相关的是她明显的情绪化、幼稚化、自我中心的心态。这的确是婚姻陷入误区的心理原因。任性的女孩也许有几分可爱,任性的女人却会让男人受不了。女士就是因为自己的性格,曾经亲手把丈夫推到了别人的怀抱。庆幸的是,女士对自己的性格问题已经有所反思和领悟。

于是,我们继续进行了下面的交流:“很高兴现在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性格的问题了。那就赶紧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成熟起来。所谓三十而立,女人三十也该成熟了,请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性格吧。性格成熟了,然后才有成熟的生活,成熟的婚姻。不然,再走进婚姻,也许你还会把男人推到别人的怀抱。所以,改变自己的性格是最重要的。”

“您是说我只要改变性格,我们在一起还有希望?”

“你们有较大的可能重新走到一起。一是他本不想离婚,只是受不了你的性格,二是你的离婚也是情绪化的决定,根本不是情断义绝。当然,大主意应该自己拿。但可以相信,当你变得成熟起来的时候,也就更有了女人的魅力,也就会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也就走进了阳光地带。”

“谢谢您,我会努力改变性格,让自己成熟起来的。”

玩世不恭,别“玩”丢了自己“有一个难解的心结,一直在困扰着我。”一个女孩在周六晚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后,这样开始了我们的交流。她说:“我今年27岁,大学毕业后,孤身一人分配到了西藏。我工作的这个地方很封闭,很落后,这里的人们也不求上进,文化落后,让我感到特别孤独,心理更加封闭。我经常的感到一片茫然,感情无所寄托。到现在我已经5年没有回家了,也很少和家里联系。”

“这是为什么呢?能讲讲你的故事吗?”我引导着问道。

“我从小没有快乐和幸福。”女孩痛苦地说,“3岁的时候,妈妈去世了。大约在我8岁的时候,爸爸再婚了。我一直是跟奶奶生活的。12岁的时候,奶奶又不幸离开了我。我带着很深的伤痛,回到了爸爸的家中。这时候,我已经有了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在这个家中,我感到很冷漠,父亲对我来说似乎也是一个陌生的人,我很少和他说话。继母虽然对爸爸生活上关照的还好,但是她没有文化,我小时候她经常骂我,骂得很难听。所以我们也没有沟通。隔膜和压抑一直困扰着我。18岁那年,我终于考学走出了这个家门,心中有一种找到自由的天空的感觉。后来父亲退休了。也许是文化的差异,父亲退休后和继母两个人也越来越难于沟通。于是,就经常吵架。再后来,父亲一个人离开老家,自己在工作过的地方租了一间房子,一个人过起了孤独的生活。爸爸本来想离婚了,可是继母坚决不同意。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天各一方。这让我越发感到孤独和封闭。现在,我不知道回家该到哪里,哪里才算我的家?一个人在这里,我现在更是茫然。”

让女孩茫然的是什么?似乎是亲情,但我推测更可能是爱情。于是,我请她谈谈个人的恋爱婚姻方面的感情生活。

“我没有爱的感觉,在和男人的交往中,总有一种防范心理,总是想着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心中不断告诫自己,如果他们对我不好,那么我就对他们报复。”女孩再次陷入往事之中。

她说:我交过几个男朋友。第一个是我大学的同学。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可是,后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他在入学前已经在农村老家定了亲事。还有,他为当学生干部曾经不惜踩别人的肩膀。于是,我提出了分手。当时他很痛苦。和第二个男友没交往多长时间,我就毕业了。他比我晚一届,毕业后我主动放弃了,因为我没有把握他会和我走到一起来。仔细想想,是我不会珍惜感情。我认为也没有什么可珍惜的。我觉得一个人离开了谁都可以生活,我感觉人际之间没有和谐,只有伤害,我没有看到人间的真情。既然人间没有真情,又何必去珍惜呢?

所以,我来这里工作后,天天喝酒,天天抽烟,和男人们“拼酒”,把男人制服,进舞厅,码长城,还和别人打架。我就是看别人不顺眼。来这里后我也有过男朋友。第一个很快就同居了。但是我对他没有爱的感觉,更没有结婚的意思。后来分手时他痛苦地哭了,可我不在乎什么感情。后来是跟单位的一个同事,他比我大10岁。他挺会关心人的,我们没有结婚就在一起如夫妻一样的生活。我有过特别想和他结婚的感觉。可他却不同意。他是北京人,来这里10多年了,一直想回去。大约过了3年,他想和我结婚了。可是此时我却决定放弃。我知道任何一个和我生活过的男人都会很难忘记我,我能够让他们感到一生一世都离不开我,因为我努力扮演一个好女人。但是,让我不幸福,我也不让他们幸福。现在你想结婚了,没门儿!于是,我和另一个男人认识才3天就结婚了。可是我知道,我这是为赌气,为了报复他。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我真的一片茫然了。

“让你茫然的到底是什么呢?”我说,“你一面怀疑真情,从表面看你不相信人间有真情,你对谁都有过度的防范心理,你不在乎什么感情,你对谁的感情都不珍惜,正表现了你对真情的怀疑;另一面你又需要真情,你有一种对真情的渴望在心中强烈地涌动,或者说你处于感情饥渴状态,你结交了那么多的男友,你努力扮演好女人,便表现了你对真情的需要。由于怀疑,你压抑自己;由于需要,你渴望交流。这样矛盾的心态,便是你的迷茫,便是你那个难解的心结。”

女孩静静地听,我知道她正在走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我继续说:“那么你为什么对人间真情产生怀疑?这源于你从童年就开始的生活经历。母亲的病逝,父亲的再婚,奶奶的离去,如此亲情的匮乏让你的心灵中留下了太多的家庭生活的阴影。后来父亲和继母的婚姻晚景的凄凉,更加剧了你对婚姻关系以及所有的人际关系的悲观的看法,让你的心灵成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你的心中没有了阳光和温暖。于是,你对人间真情产生了怀疑,你对人产生了不信任感。这反映了你思维模式上的过分概括化。所谓过分概括化是指仅仅根据非常片面的根本没有反应事物本质的信息就作出概括。你由自己家庭的不幸,形成了对婚姻家庭的不可信赖感,并泛化成为对一般人际认知模式。”

“我的确是对婚姻有太多的悲观,对别人总是缺乏信任。”女孩说。

我继续说道:“但是,对感情的需要,对人际交往的需要,几乎又是难以对抗的天性。而当你进入青春期之后,性意识的觉醒又让你强烈地体验到了对异性感情的需要和渴望。亲情的缺乏又强化了你的这种对爱情的渴求。于是,有了你和前后几个男友的关系。由于你的人际认知偏差,你与男友的关系总是出现麻烦。恕我直言,你有点在玩弄别人的感情,你对他人,对生活,都有点——”

“玩世不恭。”女孩接过话头坦率地承认,“是,我是玩世不恭。”

“马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领悟。”我赞许地说,随后话锋一转,“承认自己的玩世不恭,是一件内心很痛苦的事情。为了避免或减缓内心的痛苦,人会运用一种叫做‘投射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把自己心理上的一些东西投射到了别人身上。你对几个男友的某些责难,对父亲和继母以及对当地人们的腹诽,其实不是你理性的看法,而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投射作用。就是说,不是你故意要贬损别人,而是潜意识里不知不觉地一种心理活动。你对自己的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不满意。为了不让自己过于痛苦,你在潜意识里就运用了投射作用这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把不是推到了别人身上。投射作用有时可以使自己内心的自责焦虑等等获得解脱或缓解。但是很明显,投射作用使用失当会妨碍人际交往,产生人际关系方面的诸多障碍,最终会让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玩世不恭,常常会‘玩’丢了自己。人际关系的困境最终伤害的不仅仅是别人,你不是已经受到了深深地伤害吗?”

电话里久久地沉静之后,女孩痛苦地追悔:“我在人们眼里我已经不是一个好女孩,我已经身败名裂,我……马老师,现在我该怎么办?”

“不,你不是一个坏女孩,你只是心理上陷入误区,你很想走出误区。你打来求询电话本身就说明这一点。”我肯定地说,“前面,你已经看清了自己心灵的误区,现在,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认知。”

“对,您说得对,我非常想调整自己。”女孩语气中流露的是自救的信念。

于是,我提出了我的建议:善待生活,看到生活中的阳光。

一是学会全面观察看生活。一叶有时未必能知秋,一个麻雀并不代表整个夏天。破除过分概括化思维方式,学会全面观察,你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这样,你就会懂得一个家庭不等于整个世界,你就不会再把心中曾经有过的不幸在眼前放大,挡住恋爱婚姻家庭以及整个生活给人的幸福的光芒。

二是学会转换视角看事物。人在审视评价客观事物或情境时,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果从另一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这便是“转换视角法”的妙处。原本,事情常有两面理,是是非非,好好歹歹,得得失失,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何必非把一件事情想得那么糟不可?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论是对爱情,还是对亲情,抑或对你所面临的所有生活,只要换个视角,你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

三是学会心理换位看他人。你能够进行心理换位来看别人,你就会发现,我们绝少是圣人,我们都是平常人,我们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但我们同时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即使走进高墙的人,不少人的向上向善的心也没有泯灭。向上,向善,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天性。正因此我们这个世界才充满希望,才越来越美好。这样看人,你就会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接纳。

最后我说:“当你学会这样看待生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其实到处有阳光,你就会告别玩世不恭。如此,不管你对生活的具体方式有怎样的选择,你都会善待他人,善待亲情,善待爱情,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生活就是善待自己。”女孩默念着,“我懂了,谢谢您,马老师。”

§§五

外遇,让生活乱成一团糟此刻,坐在心理咨询室的这位女士,虽然强颜欢笑却也难掩心中愁苦,以致她的诉说是那样地混乱——我知道她的心很乱。断断续续地我终于知道了她一言难尽的故事。

我今年快40岁了,35岁的时候才结婚,丈夫是与前妻离异后和我再婚的。我们的一个女儿刚刚4岁多。按说也是一个幸福的家庭,现在却陷入困境:离婚不可能,和好也不可能。

去年的时候,我和我们单位的一个同事有了外遇。我们在一起共事不到一年的光景,其实我并不爱他。我们很多同事一同进修,进修的地点离我们家很近。开始的时候,他总是借故说想到我们家里来吃饭。我是个面子热的人,就第一次把他和另外几位同事请到了家中。此后他还这样要求,我第二次把他又来到我们家中吃饭,还有另外一位同事。此时我丈夫已经有所反感。就这样每次来进修他总是这样要求,让我很矛盾。在他又一次提出来我家的时候,我说:“你别去了。”他说:“我只是想和你独自呆在一起,我,我很喜欢你。”后来,每次下班回家的路上,他总是骑摩托追上我,拦住我谈好多好多。他说他真的很喜欢我,他说他不喜欢他的妻子,他说知道我的婚姻并不幸福,他说是那次我无意之间和女同事说笑时说出了不和丈夫睡一个床,他就很同情我,很在意我。不知多少次,他这样缠住我的心,让我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的一天晚上我住在了学校,我们的宿舍很近。忽然他闯进了我的屋子,不由分说紧紧地把我抱在怀中,我们就滚在了床上。我不知自己是为什么没有抵挡住他的进攻,所有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事后我哭了,他说会永远对我好。我不知道自己的心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自己想是不是在惩罚丈夫?

有了第一次,这样的情形就常常发生在我们之间。我说不上爱他,我知道我不会和他结婚的。有时候我说不要这样,他就跪下来哭着求我,有时候还说,不然就让我丈夫知道。在他的软硬兼施之下,我每次都依从了他。我知道自己不是完全被迫的,但是事后我也以泪洗面。我感觉自己好像一点也不成熟,一点没有主见。

后来,丈夫隐隐地知道了我们的事。这一天晚上我没有回家,我们两个又在一起。丈夫就四处打电话找我,第二天早上就来到了学校追问我昨晚在哪里。我说在另外一个女同事的家里。丈夫说,我给那个同事以及每个有过交往的同事都打过电话,你不要欺骗我了。至此,我只能实话实说。当时他让我回家了,回到家里他说让我写一个保证以后不再这样。我怕写了保证他就有了把柄,我没有答应。

这样,这件事就公开了,我们的生活一下子就乱成一团糟。

离婚,更让生活乱成一团糟当时,丈夫就把这件事反应到了我的领导机关,要求调走那个男人。并且当天就闹到了民政部门要求离婚。当时民政部门要我们好好协商。丈夫说其实他离不开我,他是爱我的,但是不离婚,他的面子,他的心都受不了。所以他执意离婚,他说我们假离婚,离婚不离家,以后还在一起过。这样,我就简单写了一份离婚协议,只要了很少的东西。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又一次要求领导部门重重地惩罚那个男人,即使连带我也被开除,他也愿意养着我。离婚后,我们还在一起生活。但是我感到不能再呆在这个家,这个家不是我的。虽然他还是要求我不要离开他,我还是请求领导给我调到了一个较远的工作单位。

我一个人带着孩子搬到了新单位生活,后来在那里又买了简单的房子,我准备在那里生活下去了。我也确实在那里有了一段相对平静的生活。

大约两三个月的光景,丈夫又去那里找到了我。他说他很想我,他请求我还是回来和他一起生活。他说不是许多人没有结婚证都同居了吗?我说,我们不是没有领结婚证,我们是有离婚证。后来,他就找到了民政部门的熟人,把离婚证退了回去,他告诉我说民政部门讲把我们的离婚证按“视同未领”对待,我们可以在一起生活。就这样,在年前我又搬回了家里,我们一起过的年。

可是我们在一起生活不久,就开始打架。他常常拿我和那个男人的事来羞辱我,他说他想起我和那个男人睡在一起的情形就受不了。每到这个时候他就脾气暴躁,乱骂乱打乱闹乱砸。我们的生活更是乱成一团糟。他还说他的前妻给她打过电话,说想复婚。丈夫说他不能接受她,也难以接受我,就想一个人。我感觉丈夫好像心理变态了,他这是什么病?我让他一起来咨询,他说什么也不肯。我真的不知道丈夫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并非题外话的对话“现在重要的不是你丈夫是怎么回事,而是你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表示了对女士困境的理解之后说出了我的看法,“每个人的生活困境其实往往是自己制造的,可是,往往是自己陷进困境之后才大喊冤枉和痛苦,仿佛这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生活。你说是吗?”

“我知道是我的外遇带来的……”女士开始了自我评判。

“你能开始反思自我,很好,但是心理咨询师不是仅仅引导人进行道德批判,而主要是要帮人看清自己的心灵的来龙去脉,看清把自己的生活引向混乱的心路历程。”看女士心态比较平静了,我们就如下问题又做了交流。

问:可以谈谈你丈夫与前妻的情况吗?

答:我丈夫和他的前妻是自由恋爱的,可是他家里不同意,这就使他们在婚前有了很多的不愉快。结婚后也是因为双方家庭而经常打架,打得很凶。后来生了一个男孩,女方就回了娘家,把东西也带走了。他去过女方家里,自然是要吵架的,结果遭到了女方家人的一顿打骂。男方一气之下找了几个人把女方的弟兄给打了。后来,女方就找了她单位的一个小头头带人把男方狠狠地痛打了一顿。这时候,男方怀疑是女方和那个小头头有了私通,才这样对他。他心中一直怀着深深的怨恨。正因此,当他的前妻提出可以复婚的时候,他说他永远忘不了她和那个男人的私通,永远忘不了她让那个男人对他的毒打。

问:你自己为什么那么晚才结婚?

答:我从小没有父母,和哥哥嫂子生活,24岁大学毕业。之所以35岁才结婚,是因为我当时的条件比较高,而且比较看中外貌,可是我总是没有遇到中意的,也许是没有缘分吧。我感觉我接触过的那些男人都不够层次。其实我也有过一个男人,我们都领了结婚证了又散了。那是准备履行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我们同居了。可是当晚我们就吵了起来,我不记得是为什么了。因此,履行结婚没有去成,也就分手了。

后来,自己感到年龄实在太大了,承受不了周围的压力了。这时正好有人介绍了现在的丈夫,我感觉他比那个男人成熟一些就和他结婚了。结婚的时候,我说不愿意他和儿子接触,他就把儿子的相片都撕了。可是,婚后我们就打架。我希望他和我在外面溜溜,他都不同意,现在说起来我还是很生气。

问:你为什么现在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

答:一个是我觉得还没有和他到了绝情的份儿。再有,别人都认为我是个名声不好的女人,我感到别人都在议论我。我也怕一些不怀好意的男人欺负我,骚扰我。我是想拿他当一个盾牌,来抵挡那些可能的侵害,找到一种安全感。

只要你看清自己的心面对女士混乱的生活,我们该做怎样的心理解读?我和女士做了如下的交流。

首先可以理解你丈夫的心态了。他没有病,他只是痛苦困扰。因为,站在他这方面看,他的两次婚姻中的女人都背叛了他,这让一个男人该怎样地痛苦不堪?这是他所以离不开你却坚持要和你离婚,两次要求对那个男人进行惩罚,以及现在他还不能完全谅解你的外遇的心理动因。

其实,你所面临的困境的确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人常常如此,陷入困境后还在抱怨别人,抱怨外界,而不愿意看清自己的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探寻你滑向困境的心路历程。

我们先追溯造成你们的现状的原因。

你现在生活的困境是怎样造成的?当然直接原因是你的外遇。问题是你外遇背后到底是怎样的心态?你说不爱那个男人,不想和他结婚,你为什么没有拒绝他的诱惑?因为你有一种潜在的需要,你需要在婚外得到某种补偿。为什么你有这种需要?是因为你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为什么自己选择的婚姻不满?是因为你在30多岁的选择是凭着理性,而不是感情,就是说你们的婚姻难说有多少爱。没有多少爱你为什么和他走到了一起?是因为当时在你来说主要是迫于压力,就是说,在你选择了婚姻的同时,对婚姻的潜在的不满足也就随之而来了。

其实,人的婚姻以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很少有绝对的满意。最近的一个调查表明,只有极少数的夫妻关系属于高质量的完美型,占3%,大多数的婚姻生活质量中等,占75%。对待婚姻以及生活中的不满足的不同态度,便有了人生的不同走向。对婚姻的不满足不论是源于婚前的选择还是源于婚后的发现,都可以采取积极的建设性的对策,并非一定要采取外遇的方式补偿。而你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方式呢?是因为你人格的不成熟,具体说来是缺乏自律,比较放任。这与你父母早逝的生活有关。

我们再看你对现状的态度。

你们离婚了,你却接受了离婚同居的生活,准确地说是与你的前夫同居。可你分明把他看成你的丈夫,把你们的生活看成是家庭生活。你需要一种安全感,可是你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很不安全。事实上你没有丝毫的法律保障,你的同居生活随时都会面临危险。现在你们生活中的问题,是很难按照通常的夫妻婚姻关系来对待和处理的,因而麻烦重重,困扰重重。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不能排除你说的想获得一种安全感的需要,再有主要的是你不想和他彻底绝情,你怕不会再有男人接受你,所以你顺水推舟和他开始了同居。还有就是你的性心理性生理的需要。这些心态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你的选择却是很不明智的,因为这样的选择已经并还将把你推进更大的困境。你也许认为自己是想和他重建婚姻,可是以你的实际生活选择看,岂不想是在一片流沙上重建婚姻?你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还是由于你人格的不成熟,你的不善自律,你的放任。

就是这样,人的生活的困境常常是自己的心造成的。可是,由于人的心灵像一座冰山,我们只看到露出水面的那部分,平时说的思想意识就是这部分。而隐含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叫做潜意识,它难以觉察,却又常常是我们活动的真实动机。我们刚才主要分析的便是发生在你的潜意识领域的心路历程。就是沿着这样的心路历程,你走进了现在的困境。

“我该怎么办?”女士的心不再那么困惑。

“让自己的人格成熟起来,当然这要一点点的来。目前你需要做的是不要再欺骗自己,先承认和你同居的男人只是你的‘前夫’。”说出这句话,我有点不忍。

“对,是前夫。”女士说的很干脆,“感谢您不让我再糊涂”。

“很高兴你能清醒地看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心。”我肯定地说,“如此,你就会意识到现在你正在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沙滩上。沙滩上的幸福怎么靠的住?于是你就会思考,是不是让他重新成为自己的丈夫?如果是,那么你就会想到履行法律手续,真正地复婚。如果不是,就该另做打算。你想明明白白地生活吗?那么现在你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马上分手,静心深思。你们双方的心都静下来,冷静地思考之后再作出决定,才是对自己、对对方、对生活的负责任。你说呢?”

女士深深地点头:“我一定照您说的办。”

“不,只要你看清了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就会指挥你把事情办好。”我说,“至于你担心的别人的看不起或骚扰,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心的否定和没有把握。其实你现在需要的是接受自己,对于可能的骚扰,对于今后的生活,全在于你自己如何把握了。还有,你这个年龄较长时间的单身生活,还要妥善对待自己的性的欲望的涌动。如果再次出现婚外性关系,你的人生怕是真的难脱困境了。”

“我会把握好自己的。”女士对自己的生活又充满信心地说。

“好,能这样想很好。”我高兴地说,“临别我想送你一句话:人最终只有自己才能救助自己。”

“我一定把这句话当座右铭。”分手的时候,女士已经满脸晴朗的笑。

望着女士的背影,我默默地祝福她自救成功。

少妇何苦醉生梦死中骗自己电话铃声声响过,传来一位女士的声音:“马老师,求您现在接待我吗?我很想和您谈谈,我……”声音那样地细小又那样地急切。我的心一惊:经验告诉我她的心灵需要紧急援助。我推迟了与其他求询者的会话时间,立刻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女士坐在了我的面前,她说她叫心仪。这是一个不过30岁的少妇,有些蓬乱的鬓发遮盖了略显清瘦的面庞,却遮盖不住心中的忧伤,哀怨,愁苦,无望。几经犹豫,她终于开口了:“我,我,他,他,他欺骗了我,他欺骗了我这么长时间……”心仪的泪水已经滚落下来,她泣不成声了。我知道这时候的劝慰是没有用的。我递给她毛巾,静静地等她平静下来。

他是谁?怎么欺骗了她?我等待着答案。

好久好久,心仪止住了泪水,我听到了她的故事:我有一个温馨的家,一个爱我的丈夫,一个我爱的孩子。几年前,我的身体不好,怎么治,也没有治好,渐渐地我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我的心到了低谷,掉进深渊,我不知道怎样救助自己。消沉之后我开始了另一种生活方式,玩,唱,跳,我尽情地消费着自己的青春。丈夫为了让我高兴,默许我的生活。别人说我快乐,其实我知道自己苦在心里。就在这时候,我遇到了一个长者,一个年长我很多的男人。我们成为朋友,他带我玩,带我唱,带我跳,他给了我很多的开心。每当我烦闷的时候,总是找到他,他就带我去兜风,去游玩。我们越来越疯狂地玩乐,在疯狂地玩乐中我麻醉着自己,似乎寻求到心灵的安宁。转眼好几年过去了,他说永远做我的好朋友,我也就把他看成我的好朋友。

去年初夏的日子,一天傍晚我坐在他的摩托的后面,一路兜风到了城外的田野里。暮色之中我的心有了一丝的快乐。可正在这时我需要方便一下。于是,我走进了公路旁的麦田深处。他也在麦田的地头也停下来。正在这时,公安巡逻队正好路过至此,他们看到路边停着摩托就开始了巡视,这时他告诉我别动。巡逻队首先发现了他。几经盘查询问,他编了一些借口,只说一个人来兜风,巡逻队就先把他放行。放行之后,巡逻队人员向我在的方向走来。我当时陷入极度慌乱和恐惧中,我不知如何是好!脚步越来越近了,我慌乱地大声说,你们别过来。最后我只能出来接受他们的盘查。此时他们已经派车把他追回来。我们最终还是被带到了派出所。

我的心情沮丧到了几点。在派出所里,他们认定我们在麦田里搞了不正当关系,一定要我承认。公安人员怎么能这样?有冷遇,有诱供,有威吓,我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在威逼利诱之下,我不得不承认我们有亲昵行为,有拥抱亲吻。他们让我签了字才放我出来。他也默认了,并接受了2000元的罚款。

由此,他并没有离开我,我们接触更多了,更亲密了。可是我慢慢地感到了有点不得劲,谁知道他会欺骗我……心仪又陷入了痛苦之中,泪水又溢满了眼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很久,她继续着难言的故事——最近,就是两周前的周日那一天,他又来找到我一起去玩。玩累了,我来到了他的家中。他家里没有人,我们一起休息,喝饮料。我累了,就斜靠在沙发里想歇一会儿。这时,他亲昵地扶住我的双肩帮我斜靠在沙发里。就在这一瞬间,他顺势靠在了我的身上,紧紧地抱住了我。他疯狂地抚摸我,亲吻我。我挣扎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为什么不要这样?上次我们蒙冤,我们这次就不要再蒙冤了,我爱你……”他不由分说把我抱到了床上。我挣扎不过,终于没有守住最后的防线,他完全地占有了我……事后,我瘫软在床上,泪水静静地流淌,流淌,我告诉他现在我很苦,很苦。他对我承诺,他说他一定永远做我知心的朋友,他说他永远在意我关爱我,他说他会给我永远的快乐,他说他不会忘记我们的情意,他说……心仪泪眼朦胧痴痴地絮絮地说着,两眼茫然地凝视前方,没有一点神采。我的心很沉很沉,但我只能无言。此刻,最好的心理疗法是倾听她尽情地倾诉——他怎么会骗我,他怎么能骗我?自从那次以后,他不再理睬我,不再关心我,不再和我在一起,他把对我承诺扔掉了,占了便宜就开始躲避我了。不行,不能让他就这样,他不能只把痛苦留给我。我就找他,和他吵,和他闹,他起码要和我说句对不起。刚才,我又给她打电话了,我们吵过之后,他说不再理我,他说不再理我……他怎么能这样欺骗我?怎么能这样?

很久的沉寂,心仪恢复了理性,开始擦拭泪眼,不好意思地朝我强作微笑。

我表示了对她的理解和同情,我说:“你说他欺骗了你,与其说是指他对你的占有,不如说是指他对你的逃避,对吗?”见她略略点头,我继续说道,“那么,你打算让他怎样才算不欺骗你?难道是让他继续和你保持亲密接触?”

心仪平静了下来,开始了思索。

“其实,他一直都在欺骗你。”我继续说下去,“你因为病痛而消沉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长者,一个朋友,带给你的影响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实质上更颓废更消极的生活,用一句你也许很难接受的话说,你前几年的生活有点‘醉生梦死’了……”

心仪的眼睛睁大了:“您说的太对了,醉生梦死,我就是醉生梦死了好几年。”

我知道现在是她最好领悟的时候,于是开始条分缕析:他作为一个年长的男人,如果是真朋友应该给你生活的信心,给你生活的热情。可是他没有。他带着你一起在一条荒唐的消极的生活怪圈中旋转,旋转,让你不能自持。就是在这种旋转中你迷失了自己,在你似乎享受到快乐的时候,其实给自己酿造着更大的痛苦。所以,表面看来让你痛恨的是他欺骗了你,其实潜意识里是痛恨自己欺骗了自己。你对自己以前的生活轨迹感到了极大的不满,你痛恨自己。你所以把那次在麦田里的误会与后来的发生性关系联系起来,就是因为从那次误会以后,你已经意识到点什么,但你没有让自己在旋转的轨迹上收住脚步,在虚幻的海市蜃楼上你继续编织着虚幻的快乐人生。马老师知道你爱你的丈夫,但是你习惯了一种虚幻的荒唐的生活,而这只有和那个男人在一起才能满足。所以说现在你痛恨的是自己:为什么这么久地逃离现实生活?为什么在虚幻的快乐中给自己酿造苦酒?

这一切都是有其心理学原因的。

面对疾病,你似乎感觉好像一切无望。为了减轻内心的苦痛,于是在潜意识里运用了一种叫做“退行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退行作用是指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借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获得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可是,有时人们在遇到挫折后,会放弃已经达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方式,而恢复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或满足自己的欲望。退行行为其实是一种幼稚化的行为,所以,常常会伴随幼稚化的思维。就是说,你是以一个孩子的心态对待生活的。你逃避现实生活,寻求虚幻快乐,接受糊涂性爱,这都是幼稚化的行为和幼稚化的思维的表现,都是心理防卫的表现。心理防卫的结果,似乎让你暂时地逃避了现实的痛苦,家人也默认了你的这种生活态度,但是最终还是把自己推进了更深的苦海。至于你所以深深地依恋一个年长的男人,而不是在丈夫那里寻求安慰,在很大程度上是你的“恋父情结”的作用。你渴望在年长男人那里得到心灵的庇护。几年中他所给你的,正好满足了你的幼稚化的心理需求。但是,这不该是一个负责的成熟男人的所为。于是,你感觉一个“幼稚的孩子”被一个“成熟的长者”骗了。其实,真正欺骗了你的,不正是你自己吗?

心仪一直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她的心灵似乎在片刻间长大:“是的,我痛恨自己的糊涂和幼稚,是我欺骗了自己。”转而她开始自责,“现在的我,不再是以前的我,我失去了我的贞节,我不再纯洁,我……”

“让人最痛苦的是自责。你感到对不起丈夫,对不起家庭,你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好女人。其实,马老师以为你不必过分自责。”我说,“我们应该抛弃陈旧的贞节观,真正的贞节永远在你的心中。只要你还有对生活的纯真的爱心,还有对家庭,对丈夫,对孩子的真挚的爱心,就是一个好女人,而且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女人。因为你的心灵由此会走向真正的成熟。往往是要交一笔学费才能学到生活的真谛的。”

“这学费,太昂贵了!”心仪沉痛地低声自语。

“人生的区别就在于学费是否白交。正因此才有了人生不同的走向。从这样的角度看,这件事不全是坏事。只要学费不白交,你就会开始更有意义的新的人生。”

心仪深深地点头:“我听马老师的。可是,现在我怎么办?”

“第一,告别幼稚。所谓‘三十而立’,30岁的女人不能再当女孩,应该学会以成熟的心态看生活。”我明确表态说,“第二,断绝联系。一定与那个男人断绝联系,因为任何的联系都会给你的生活继续带来伤痛和麻烦。第三,回归家庭。懂得丈夫和家庭是你生命停泊的港湾,是你全部的依靠。第三,善待生活。谁游戏人生,他就会被生活所游戏。善待生活,生活就会给你希望和阳光。”

“谢谢您,谢谢您给了我希望。我会善待生活的。”心仪脸上的忧伤,哀怨,愁苦,无望,终于渐渐退去。原来这是一个很美的女人。

就是这样,希望会让人变得美丽,会让人的生活变得美好。

一个遭遇同性性骚扰的故事一个青年的奇特遭遇我是一名23岁的青年,在一家公司打工。此刻怀着痛苦而复杂的心情写信,希望得到您的帮助。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因一件麻烦事心中十分委屈又十分恼火,心烦意乱地独自走在街上。不知不觉间走到了附近一个公园的湖边。不一会儿,一个60多岁精干的老头也来到这里。他慢慢地向我走来,并且同我搭起话来。简单的天气好坏之后,我们就聊了起来。他递给我一张名片,说在省科委工作,是教授。由于我正在参加高自考接本,感到遇到了学者,心中很是兴奋。我们的谈话就热烈起来。他说人生难求知己,还说自己喜欢脱俗,虽然物质生活可能贫乏,但精神上却很富足。他说他得了多少证书,有多少头衔,写了多少诗,还忘情地背诵起他自己的诗……我们谈得很投机,心中的烦乱不知不觉远去了。

这时,他请我去他家里玩,说他家离这里不远。或许是我的幼稚,或许是好奇心,我见他态度诚恳,就跟他来到了他家。他家里就他一个人。他说天气太闷热,要我洗洗澡,可以洗去烦恼,身心放松放松,好尽情地聊聊。我洗澡之后,他还一定要给我按摩,我不好拒绝。但是,随着他的手的移动,话题也转移了,他开始给我讲起了性知识。他说他对医学很有研究,我放松了警惕。随后他又说给我做一下性功能测试,看看勃起功能、射精距离等是否正常。说着就开始抚弄我的阴茎。随后,他突然抱住我,亲吻我,说非常喜欢我,我碍于面子没有拒绝。没想到随后,他又突然不能自控地用嘴含住我的阴茎,强烈地喘息着,做一些下流的动作。还对我说什么,你很舒服吧,你已经超过了3分钟,过关了,性功能正常,只是你没有射精,很遗憾……随后一再要求我在他家里过夜,还说要我以后有空就去他家里睡。这时我清醒了一点,迅速离开了他的家,回来用肥皂反复地冲洗……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可是,突然有一天晚上我晚上烦躁不安难以入睡,想起了此事内心十分痛苦,升起对那个老头异常地愤怒和憎恨。后来想起这一幕的次数越来越多。回想起来,自己真的不可思议:我当时怎么会如此轻率地上当?我现在真的很痛苦,我很想知道这是什么性质的事情和行为?最重要的是现在我该怎么办?

一次心灵的恳切对话马老师理解你的心情,相信我们的交流会帮你告别痛苦。

我们先来看你的第一个问题。你的这个经历是遭遇了同性的性骚扰。那个老头所以对你性骚扰,因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所谓同性恋,就是性倾向指向了同性,在同性身上获得性满足。同性恋有多种情态,有的是单一同性恋,有的是偏好同性恋,有的是境遇性同性恋,有的是潜隐同性恋,等等。尽管精确的数字很难得出,但根据大量的研究发现,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3的成年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同性恋经验,但多不是单一同性恋。据美国的研究,男性中真正的单一同性恋者最多不过5%。由你信中介绍的那个老头的单身家庭,对你的亲吻口淫,以及希望与你过夜,可以判断他就是单一同性恋者。关于同性恋的成因,生物学理论认为,同性恋是由于体内化学成分如性激素的某种缺陷或不平衡造成的;精神分析理论更多地从社会心理角度来考察同性恋;相互作用理论综合了生物和社会心理的因素,认为体内化学和环境因素的结合可以说明同性恋行为的发展;学习理论认为人后天的早期性经验是重要的。对此,你有个大致的了解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搞清应该怎样看待同性恋。

我们过去的确对同性恋有较多的失之简单失之片面的否定态度。我们做的较多的是对同性恋的道德评判,而较少对同性恋有真正理解和帮助。由此带来的,是对同性恋者的人格的贬斥,是对同性恋者的心灵的压抑。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宽容。比如在西方,过去一直把同性恋视作一种心理障碍,并在历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被列举出来,但最近一版不再包括同性恋。许多性医学、性心理学专家不再认为同性恋是性变态。总之,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不是一种性变态行为,也不是一种因为某种原因造成的缺陷。它只是一种一直就存在的性倾向类型。至少我们也应有这样的观点:同性恋存在于每个社会、每个时代、每个民族,我们应正视这一性现象,不必用一个简单的“不正常”来定性。用最通俗的话说,就是同性恋者也是人,也是正常的人。

就是说,你遭遇的并非什么特别怪异的现象,不过是遭遇了同性恋者的性骚扰。有了这样的看法,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许多。

当然,我们说同性恋者是正常人,不等于说同性恋者可以对人进行性骚扰。如同异性的性骚扰一样,同性性骚扰也是不道德的。我们有理由也应该拒绝来自任何人的性骚扰。你最后的拒绝值得赞赏。

但是,正如你自己的疑问:你作为一个成人,起初为什么轻易地上当甘愿被人性骚扰?这确实是应该仔细看清的。从心理分析角度说,至少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当时你的心境很不好。人在心境非常糟糕的时候,理性往往不能忠于职守,人的精神很脆弱,变得幼稚,依赖性强。这如同在其他方面的上当受骗一样,很容易把别人当成救命的稻草。于是你把老头当成依赖的对象。与此相关的另一点是,你对老头萌生了某种希望,就是说你期望从他那里得到某种好处。这个好处可能是你期望老头对你的现实生活有某种帮助,或者至少是精神上的满足。这便是你所说的“好奇心”的真实内容。如果你能够坦然审视当时自己的心态,你肯定会发现这一点。这也是人们上当受骗的一个心理因素。

至此,怎么办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因为这个经历对你没有什么损失,只是让你增长了生活的智慧。上当受骗,好比交了一笔学费。只要学费不白交,就会让你今后的人生道路走得更稳。你说是吗?

令人欣慰的是,不久接到了这个年轻人反馈信息,他说:马老师,我对自己的问题比以前心里坦然多了。按照您的建议,比较地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经历和目前自己的心态。最重要的是经过与您的交流,让我对自己有了深刻的反思。真是奇怪,看清自我,杂念不再来干扰我了。感谢您让我的心回复了安宁。

§§六

又一个遭遇同性性骚扰的故事我今年32岁,是一家公司的职员。我们老板是个40多岁的男人,个子不高,人很精明,也很有管理才能。他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一个孩子十岁多的儿子。刚到这家公司的时候,老板给我突出的印象是平易近人,很有亲和力。他对男职员更是亲近,有时候拥抱在一起像好兄弟。来到公司之后,我们慢慢地熟悉了。我感到他对我也是一样地亲近,时常地拉拉手,拍拍肩,摸摸头。闲暇的时候就我们两个人了,还亲热地给我按摩。这时候,我对他一直是很有好感的,感到受到了特别的优待一样。

随着熟悉和交往的深入,他对我越来越亲密。在一些没人的场合,有时候他还常常对我说一些有关性的话题,做出一些亲近的举动。他说男人之间其实也很好,他说很喜欢我。听了他的话,我一半惬意一半尴尬,多少感到他有点不正常。随后的一个夏天,我们一起外出。晚上我们穿着短裤休息谈天,他居然亲近地抚摸我的大腿根部。这时我有了一点异样的感觉。就是这样,在他一步步地诱导下,我们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这时候我才明确意识到他是一个同性恋者。

他和我的最亲密接触差不多都是在出差的时候。一次,我们出差住在旅店里。晚上洗过澡,我们并排躺在一张床上。随着我们谈话的内容进入到有关性的话题,他的双手开始在我的身上蠕动,抚摸了我的全身。在他的诱导下,我有了性冲动。还有一次也是出差在旅店里。晚上他爬上了我的床,和我亲近之后,握住我的阴茎,说要给我手淫,帮助我达到高潮。他说我射精了不仅自己有快感,他也有快感。对此,我很反感,就控制自己。但是,我真的受不了他没完没了地折磨,心想干脆及早结束。于是我就借助性幻想,以便让自己早些射精。

唉,如今想来,他对我两三年来的骚扰让我太痛苦了,我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有一种被强奸的感觉。总是这样怎么行?

这一天我和老板非常认真地谈话。我说,我非常佩服你,如果我是女人会作你的情人的,我也非常理解你的同性恋,我绝对没有偏见。但是,我自己绝对不可能,我们不能再这样。后来,我们再一次出差。他又安排两人住在一个房间,我拒绝了。他曾经对我表示,今后不会再那样了,让我相信他。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太明显的骚扰了。但是,还是有拍拍肩之类的情况。这让我很不舒服。我想彻底拒绝他,可让我难办在于他是我的老板,如果闹僵了,我怕……所以我很是为难。

这件事情对我的心灵影响很大,现在弄得我们夫妻关系都不正常了。原本我们的夫妻性生活是很好的,可是现在却不能正常地进行了。有时候几个月才有一次性生活,而且很勉强,不能很好地勃起。妻子对我意见很大。这件事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家庭生活,可是我至今不敢对妻子透露半个字。我肯定不是同性恋者,对男人没有性要求,但是,我感觉好像对女性也丧失了性功能一样,没有以前的性反应。我知道没有生理方面的问题,一定是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是心理咨询中一位男子难言的心灵倾诉。面对他的困扰,我分析说:你的看法没错,由你谈到的情况看,肯定你没有生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同性恋者。你的夫妻性生活障碍,关键就是一个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哪里来?一般说,同性恋者的性行为往往在同性恋者之间相互进行,很少与非同性恋者发生性行为。老板为什么对你采取了性行为?是你的妥协迁就可能给他一种信息,让他认为你也是同性恋者,至少让他觉得你可以满足他的要求。其实,两三年的接触中,已经有很多信息提示你,老板是同性恋,他与你的亲热是一种同性恋行为。但是你不愿正视,采取了故作不觉的态度。直到最后才不得不拒绝,也并不彻底。所以如此的原因。你说的很明白:他是我的老板,我怕。就是说你为了某种利益,对老板的性骚扰采取了姑息迁就对策。准确地说,此事给你的感觉不是被人“强奸”,而是多少有点主动“卖身”。这,对男人来说,自然是不堪重负的压力了。可见,导致你现在性障碍的,不是性心理问题,而是社会心理压力。

就是这样,男人的性问题常常源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压力。背负如此压力,必然导致焦虑心态。在焦虑的心态下性能力难以得到正常的表现。于是,对自己的性能力开始担心。担心的结果是加重了焦虑,于是更难于正常地进行性生活。如此恶性循环,就是操作焦虑。妻子的抱怨使操作焦虑更为严重。

沟通至此,男子轻松了许多,领悟地说:那么,现在我该怎样挽救婚姻?

我的建议是:首先消除心理压力。

一个是通过认知调节减压。对自己前面的事情坦然接纳,无需过分自责,只是一个经历,过去就过去了。越是能够坦然接纳就越容易化解压力。再有,是彻底地断绝与老板的任何亲密接触。不用说一个老板,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拿自己的人格做交易。作为男子汉挺直了腰来生活,是给自己减轻压力的重要办法。内心的压力化解了,夫妻性生活障碍的消除就有了心理前提。再有是对抗操作焦虑。采用性感集中训练,可使夫妻在性生活中很快消除操作焦虑。就此,我们做了具体的沟通。

不久后,我得到了男子的消息:不知究竟是因为换了新单位就职没有压力了,还是性感训练的作用,反正婚姻状况正在得到好转。

穿越成功迷途春种秋收,怎能心太急许多年轻人发来电子邮件,对我倾吐着他们心中的困惑。你看,这又是一个年轻朋友困惑的诉说: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迷茫的大一男生,对自己的未来特别的迷茫。刚入大学的时候,的确挺难适应的,不过还是适应过来了。曾经有过很多的烦恼,曾经彷徨过,也失望过。我不知道和谁说,好像没有一个知心人。也听读过一些关于心理咨询方面的文章。知道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有些人不想说出来,一直在心里,难于走过,有人喜欢交流,就容易得到化解。我现在依然感到迷茫,选择与您交流。希望您能帮我。

我现在担任班长。面对学业和工作,我有些不知所措。在做工作方面,我敢说认真负责的,问心无愧。但是,这个社会好像对我不太公平。我的付出如此的多,但得到的东西却很少。我感到自己太傻了,我为了工作,把我的学习都给落下了,特别是当评什么优秀学生之类的,都没有我的份,我实在是感到不公平。也许是我在做工作的时候得罪了不少人,但我问心无愧。我也想过,要坚持我的人生原则。但祸不单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好像老师和同学都不和我合作,我好是气愤。你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是想不通,我的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收获?

一个大学生,还是一班之长,自然应该是一个有悟性的年轻人,我知道不需太多的啰唆,只需要关键处的点拨。思之再三,我以电子邮件这样回复:马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态。耕耘必有收获,好人必有好报,千真万确,确信无疑。问题是,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是水到渠成的事。春种秋收,不能心太急。你想啊,早上播种,晚上就指望收获,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就是做买卖赚钱,也没有那么快,何况是做人?你说呢?再说,其实自己未必那么完美,别人也未必那么可气可恼。也许只是自己想收获太心急了,太心高了,而凭空生出了许多烦恼。不信,你换个眼光试试,看如何?

很快,这位年轻朋友再次发来电子邮件。他说:马老师,您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是的,我一个大学生连这么上个道理都不懂,真是惭愧呀!我会重新振作起来,我明白自己今后的生活方向,我明白了做人的根本。是您点醒了我。我万分的感谢您,我只能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自己。我已经走出了心灵的误区,不再迷茫,谢谢您了。

果然,这是一个悟性很好的大学生。为他的领悟和自救,而欣慰,而祝福。

人生,找到睡觉的地方再做梦敬爱的马老师:您好!我今天写这封信,不是为了心理咨询,是为了一方面表达我对贵刊的由衷喜爱与迷恋,一方面请马老师帮我一个忙。

我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的英语专业。可是,我的兴趣不是英语,而是心理学。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找遍了材料上的招生学校,只看到北大有心理学专业。北大我肯定考不上,才来到现在的学校。学校为我们开设了不少辅修专业。谁不想为两年后的就业多加一份筹码呢!于是,我心中的梦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学心理学。可我不知道从何学起。那次,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一本《普通心理学》,一下子我投入了进去,真的,我已经很多年找不到那种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看书的感觉了。有时我想,如果能把这种感觉用到学习英语上,那可就太好了,毕竟那是我的专业呀!可是,我又真的不愿意放弃我的理想,我要做一个心理学家,一个精通英语与心理学的人。不管多么艰难,我都绝不会轻言放弃!

现在的我,就像一个站在岸边的女孩。她目不转睛地眺望着远方,对岸便是她的梦想,她的求知欲怂恿她想奔向那里,可是河水在流淌,她不会游泳,河里没有一只船,甚至没有一个木筏。多想马老师正好是那个好心的过路人,能指点指点那个小女孩,告诉她怎样才能达到彼岸,或者送给她一个救生圈,让他去圆自己的梦。我很想听听您的建议,给我推荐几本可读的书,以及有关心理学培训考试方面的信息。尽管我给有些报刊或专家写信求助,至今没有收到片言只语,我还是充满希望地给您写信求助了。盼望早日得到马老师的指点!

一个充满希望的女孩刘慧中慧中姑娘:你好!马老师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从感情上说很高兴你对心理学的兴趣。马老师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凭努力自学,不是没有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可能;只要你去书店转转,就不难看到心理学方面的书;在有关心理学的报刊上,你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心理学培训的信息。但是,从理性上马老师想给你的建议不是这些。你虽然说不是为了心理咨询,但是马老师感到目前恰好你最需要的是自我的心理调适。因为,从来信看,你的问题正是一个面对生活如何抉择的心理策略问题呀!

面临抉择,在心理策略上你要考虑到如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兴趣与谋职的关系。你现在想学习心理学,就动机说是很矛盾的,你一面是出于兴趣,一面又想为了谋职。出于兴趣的学习,是基本不用考虑什么功利性的学习目标的,可以凭兴趣所至而随心所欲,它满足的更多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为了谋职而进行的学习,首先是为了生存,是有非常明显的功利性的目标的,它更多地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需要。能够让兴趣和职业相一致,当然是最好不过的。社会生活中也确有兴趣与职业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统一起来的情况。但是,更多的时候,兴趣和职业不是一回事。这是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所至,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我们先顾忌的应该是谋职而不是兴趣,你所以报考了英语专业正是如此。从这个角度说,难道不是应该首先学好更便于你以后谋职的英语,反而是出于兴趣的心理学吗?

二是业余与专业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所学专业和业余爱好确有相互转化的现象,也不乏业余爱好取代了所学专业而有所成功的人。但是,就目前你的情况看,你学得英语专业,一学就是五年,五年啊,难道是可以随便放弃的吗?你不难理解,一本《普通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知识海洋中的一个水滴,绝非读了几本心理学的书就可以精通的。即使是以心理学为专业,在大学里的也要四五年的光景,如果业余学习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精力。至于你说的读起心理学的书那种全身心投入的感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新奇感的表现,新奇感的动力作用是很有限的。所谓“术业有专攻”,为什么轻率地弃长就短呢?马老师说精通心理学不容易,不是要把你吓回去,是要你一定守住自己的专业,学有余力,再顾忌业余,况且以后的日子还很长,发展的机会还很多。如果你丢了专业,也许就会丢失了自己。你说英语毕竟是你的专业,这是你在潜意识里也有丢了专业就会丢了自己的担忧。从这个角度说,不顾五年的专业英语而对业余的心理学“绝不轻言放弃”,不是一件很不合算的事情吗?

三是梦想与现实的关系。人生的春天,应该是个多梦的日子。年轻人,就该有自己的梦想。正因此,学会把握梦想与现实的距离,选择好从梦想抵达现实的彼岸的道路,才更是年轻人不断求索的人生课题。梦,不是飘在空中而是躺在床上做的。只有牢牢地扎根在现实的土地上的梦想,才有指望它化为你一生可以为之奋斗的理想;如果梦想离开了现实,就会成为磨灭了你人生的空想。仔细想想,你即使找到了心理学培训的信息,大约要学完20门左右的课程才成,你难道可以不顾眼下与你的生存密切相关的学业这个现实,而去花很多的财力和精力只为了一个梦?做梦的时候,还是自己在心里先准备一个救生圈才好。不然,一旦你梦醒时分发现找不到了现实的自己,你又该向谁求助呢?不错,马老师开头说过,靠自学也有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可能。但重要的不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从这个角度说,更有利于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现实的土地的到底是英语,还是心理学?

你看,面对这些问题,是不是你需要进行很好的自我心理调适?以现实的眼光先学好专业以便谋到一个职业,而后再怀着梦想兴趣所至地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是不是你应取的最佳心理策略?一句话,还是要先找到睡觉的地方再做梦。

慧中姑娘,面对你并非为了心理咨询的来信,马老师还是扮演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你不认为讨厌吧?从来信看你是个内秀的姑娘,我想你已经多了几分理性,还是先成就一个现实的自己吧!马老师给你打个保票——等你毕业之后,有了现实的生活,到那时,如果你对心理学兴趣不减,马老师会帮你圆梦的。好吗?

心理咨询师 马志国

“考研”女孩,乱了心志一个女孩这样倾诉着自己心中的困惑:我是一个大三女孩,学医学专业。可现在整个的人掉进了痛苦的深渊,失去了支点。我总是觉得有什么东西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也许是父母对我的希望太大了,他们很希望我考上研究生。考研也是我努力的目标。可现实太残酷了,不知道是成绩影响了情绪,还是情绪影响了成绩,成绩总是不理想。父亲对我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是很重的负担,真的,有时候,我觉得真的承担不起。医学专业的学费又特别高。每每看到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就满心的愧疚,我也知道不应太看重成绩,可现实又逼得你不得不看重它。我真是矛盾极了,我已经真是尽力了,可怎么也不能原谅自己的成绩,以至于自己头疼的厉害也不敢和父母说,真的不想让他们感到失望。

我被这紧张枯燥的学习给吓怕了,我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能换来成绩的些许提高。我感到乱了心志,怎么也走不出这个低谷。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恳求您帮助我走出低谷,求您了!

怎样帮助女孩走出心灵的低谷?我尝试着这样沟通:你好!大三女孩,未来的健康使者,马老师祝贺你!你也许说,这是礼节性的客套。不,马老师是真心的,真的是可喜可贺!你不信?就请往下看。

马老师仔细看了你的来信,终于看清“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的那个无形的东西,就是你对自己太高的自我期望!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我们国度里,至今能走进大学校门的不过占同龄人的百分之几,你有幸走进大学,还不该祝贺吗?可你不去好好感受满意和成功,却非要拿考研究生来制造痛苦,这不是自我期望太高了吗?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至少是中游,是在许多人之上,面对超过许多人的成绩,没有满意和成功,只会愧疚,这不是自我期望太高了吗?如此下去,你怎样找到人生成功幸福?怎能走出自己编织的痛苦的深渊?痛苦的深渊中大脑还怎样为你好好工作?

所以,马老师最喜爱的一句话是,人应该学会有一颗平常心。拿出一颗平常心,接受现实的自我,你就会切身感到,生活原来给了你太多太多的恩赐:你有健康的身体,你有健全的头脑,你有幸福的生活,你有挂念你的亲人,你有属于你的大学。你肯定不难想象,你拥有的这些有多少人不能拥有?你知道身有残疾的人吗?你知道没钱上学的孩子吗?你知道没有一个亲人的孤儿吗?你知道大山里没有饭吃的人吗?你知道那些成绩不如你的现在的同学吗?你知道那些被关在大学校门外的曾经整天和你在一起过去的同学吗?你能说他们都没努力,没有奋斗吗?不,只能说你太幸运了!有如此的幸运和成功,难道不是可喜可贺吗?

先别感谢马老师,再听马老师自己的一个故事。

还是几年前,一家出版社约我写一部关于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的书。恰好赶上暑假,全书10万字,按计划暑假里完成初稿。那会儿马老师还没用电脑,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出10万字,这个总数目真是让人够犯憷的。可换个思路一算,每天不过两千字,每天以10小时计算,嘿,每小时才200字。如此层层分解之后,怪,虽然事实上工作量还是那么大,可心理压力却烟消云散了。这种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小目标的方法,叫做目标分解法。它可以分散人对总目标的注意,而着眼于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提高活动的效率。由于只是心理上的分解,所以有心理学家把这称之为“心理除法”。

作为大学生,看重学习成绩没有错,想考研究生也没有错。问题在于,盲目关注这个总目标往往给人徒增压力,消磨信心。所以,采取心理除法策略,以一颗平常心,关注眼前的每一个具体目标,比如,上好一节课,做好一道习题,学好一个定理,这都是比较容易甚至是轻而易举的,如此看学习哪里还有什么可怕?每一点小小的成功都会给你一个支点。人生的成败,常常在于能否做好应该做的一件件小事。为什么为盲目考研而发愁犯憷乱了心志呢?

别怪父母的压力了,别和自己过不去了,以后是否考研,考研是否成功,管它呢,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只需要用一颗平常心,做好眼前每一件应该做的平常事。如此,你会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你的心灵就走出了低谷,就走向了阳光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