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男人心,女人心:来自心理咨询
14805500000005

第5章 驱散情空迷雾:情感心理

一个离异的女人面对一个离异的男人

电话约定后,一位女士晚上急急切切地找到了我:“我为我的朋友来咨询,您说我能不能改变他。”

“别急,慢慢说,你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尽力让她平静一些。

她断断续续地介绍说:我30多岁,是两年前离婚的,10岁的女儿在姥姥家,我到城里来打工。半年前别人介绍我和一个男人相识,他今年也30多岁。几年前他因为协助别人盗窃和与别人一起用公款赌博而受到处分,没有了工作。随后他的妻子离他而去,孩子由妈妈抚养。他情绪很是低落,整天和一些低层次的人也就是小玩闹一起瞎混,四处闲逛,喝酒喝得烂醉。他没有工作,也不想自己找个什么活干干。家人对他也失去了信心。我和他相识后,劝他做点事。他说没有资金。我说就做点小买卖,他又不愿意干。还是整天的喝酒,吃家里,吃母亲。我也给他过一些钱,是想感动他,让他挺起精神,好好做点事。可是不管用。我总觉得有责任救救他,不忍心看他这个样子……

“您说像他这样,能不能改变过来?”最后她还是见面那句话。

“你们现在的关系怎样呢?”我避开她的问题反问她。

“他说不再和我交往了,说是自己没有钱,家里也不能给他钱,没有钱怕养不了家。”

“你是怎样的态度?”

“他是中专毕业。由于我曾经喜欢文学,也写过一些文章。我感到说些话他还是能够理解的。”

“可以告诉我你和前夫分手的原因吗?”我想这对于分析她问题是有意义的。

她犹豫片刻说:“因为他没有文化,只知道赌博,输了就闹,就发酒疯,不好好过日子。”

果然不出我的预料,一个好文学的女人尝过了丈夫没有文化的滋味,这是她对眼下的这个男人有一点看中的原因。但是她又分明感到这个男人也很成问题。

“你为什么想要帮助改变这个男人,说直了你想嫁给他吗?”

“您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我是想帮助他,不忍心看他那个样子。我记得一位文学家好像说过,再坚强的人也有需要别人扶助的时候,善良的人该伸出你的手。您说,我能帮他改变自己吗?真的,我总感到有责任拉他一把,不忍心看他这样下去。特别是看他母亲可怜的样子,我更觉得我有责任。”女士强调说。

“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呀?恕我直言,你到底是不是想嫁给他,你爱他吗?”

“想和您请教的只是能不能帮他改过来,只是想帮他。没想过是不是嫁给他。”

我笑了。人呀,的确有时不能认识自己。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有潜在动机。在心理咨询中,我常常遇到一些来访者不清楚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潜在的却又是最真实的动机。要么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它,要么是自己不愿意承认它。心理咨询的意义首先就是帮助来访者弄清自己的真实心态,认清真实的自己。

讲了上面的意思后,我说:“你现在面临的似乎是两个问题:一是你该不该和他谈婚论嫁,二是你能不能改变他。其实,第二个问题是因第一个问题而生的,或者说实质就是一个问题:你该不该和他谈婚论嫁。你想,世界上需要改造的或者叫做需要帮助的男人,数也数不清,就是你认识的男人中需要帮助的也不止一个。你难道都这样想过帮助他们吗?”

女士沉默,思索,抬起了头。

我继续分析说:“我们素未平生,马老师在常规的工作时间之外接待你的来访,难道能怀疑我是好心人吗?当然,也不能怀疑你是个好心人。世上大多都是好心人。可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所有的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常常是帮助与我们发生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心理咨询师虽然是以帮助人走出心灵困境为宗旨的,可非常遗憾的是也帮不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说这么多是想让你领悟,你现在需要首先弄清楚的还是第一个问题。否则,怎么解释你急急切切电话预约特别来访的行为动机呢?”

“您说的有道理,应该是先弄清第一个问题。”女士始有所悟。

“可是,你却为什么那么强烈地想来讨论第二个问题呢?”我又发一问。

听我说到这里,女士显出特别的关注。

我进一步分析道,“你的思路是这样的:假如以后我能帮他改变过来,那么我现在就可以考虑和他谈婚论嫁。于是,你为这个假设苦苦地思索;于是,你想得到一个保证;于是,你来我这里,希望我能给你这个保证。可是,这样就把事情弄颠倒了。这会影响你对他的把握,进而影响对自己命运的把握。人总是应该就现实的可能而不是以虚幻的假设来作决定的。你想从我这里找到一个保证,如果我说人的个性有可能改变,这对你不是一句毫无意义的话吗?因为这句话已经包含了不能改变的可能。以你的经历和年龄,怎么能再以丝毫不能把握的虚无缥缈的假设,当作自己现在的人生重大选择的依据呢?怎么能再以浪漫的幻想代替现实的生活呢?”

哦!我清楚了,这些日子想得我很累很累,以至于今天迫切地来找到您请教,原来不是为他,而是为我自己。女士深有所悟地说。

“很高兴你有这样的领悟。”我由衷地说,“你一旦能弄清自己的心思,理顺了思路,对后一个问题似乎自己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心理学承认人的性情也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同时也不否认‘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而且,年龄越大越难于改变。‘浪子回头金不换’常常是说少年。不错,女人的力量的确常常可以出息一些男人,你也不妨拿出自己后半生的代价做一次改变男人的尝试。但是,舞台上的东西不能照搬到现实中来,文学不等于生活。你想过没有,他之所以受处分不是和你的前夫的问题很有些类似吗?你为什么和前夫分手?她的前妻为什么离他而去?你与其现在想去改变他,何不当初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前夫呢?再说,人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面对你的情意,他还是没有生活的信心,还是怕养不了家,还是不想承担起一个男人的责任。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是不小心摔倒的男人,女人常常可以扶起他来;如果是没有骨头而瘫倒的男人,女人还能扶起他来吗?”

“是啊,我一个女人还能出来打工自食其力,一个男人怎么就不能养活自己?真是太扶不起来了。我的确是以一个幻想的假设在编织自己的未来。谢谢您让我看清了自己。”女士深有感慨。

和女士告别之后我想:但愿她真的看清自己的心,不再回避第一个问题,而能对它做出自己恰当的决定。

后来,女士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让我听到了好消息,她果然作出了恰当的选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合理化作用”,酿成一杯爱的苦酒

那年深秋,24岁的我因公出差A城。

火车上,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个年约六十的老太太和一个二十七八多很面善的年轻男子。我见他一会给老太太倒茶端水,一会嘘寒问暖,便猜想是一对母子。

过了几小时,老太太在一个小站下了车,可年轻男子帮她把东西提下去后并没有下车。旅途的乏味和无聊使我不由自主地找他括讪:“你不送你妈妈回去吗?”他笑笑:“她不是我妈。我看她年纪大了,只是帮帮她而已。”顿时一股好感油然而生,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我们自然而然地攀谈起来。

交谈中,我知道他是A城一家公司的业务员,叫雨。因为有令人愉快的旅伴,话又投机,30个小时的路程不见漫长。临下车时,一种依依的情愫油然而生。相识不过短短一天一夜,但他的人品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临别时他给我留下了地址和手机号码。

从A城回来已有好几天了,但雨的形象在我脑里挥之不去,我望着桌上的电话出了好一会神,终于忍不住拿起话筒,按下他的手机号码……

我们的联系由此开始,互相之间打电话,给对方写信。我对他充满了依恋,因为他的鼓励,我的工作更加出色,人也更精神,更漂亮。

这一天,他的信如往日一样寄到,我满心喜悦地打开,却见里面写着:我心中有谁言之苦,不知该如何对你说,两年前,我结了婚,因为许多原因,我与妻子一直合不来,因此长年在外奔波……我们相识太晚,错过了许多……

当时我的心中真是悲酸凄惶,在他身上,我倾注了太多情感。因为他,我拒绝了许多追求者,因为他,我工作积极肯干。到头来他竟是她人之夫。伤心了两天,我还是提笔给他写信:“世事沧桑感慨多多,对婚姻我无所求,求的只是一份情真意切的感情。”

由于父母的安排和多种原因,这年初冬,26岁我与苦苦追了我三年的达结了姻。蜜月中我井没有做新娘的喜悦,反而充满惆怅,我只是觉得这不过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找个人厮守过完下半辈子就行了。

既然结了婚,就全力维护着这个家,像小城所有已婚职业女性一样,上班下班,两点一线,天天如此。

我与雨的联系依旧,相互倾诉生活中的琐碎与烦忧,我的内心深处仍希望能再见到他。

婚后不过半年,达的所为大大刺伤了我。他每天偷偷翻看我带回家的公文包,检查我的通迅录和传呼机,搜查我的大衣口袋,晚上不让我出门。吵架已成了家常便饭,吵过之后便是万分厌倦。

一天,兄弟单位的同志来访,我与领导陪他们吃晚饭,只不过回家稍晚,便见地铁青着脸,见我一进门便大吼起来。我也十分气愤:“我还有没有人格和自由,你不分青红皂白乱吼什么,也太过分了。”

我摔门而出,游荡在深夜寒风中,眼泪飞洒如雨。心里充满了幽怨、失望和悲哀。婚后我照顾他,关心他,让他回家有热饭吃,有热水洗澡,家务活不让他沾手,而他毫不领情,只知道每天关注我的行踪,疑种疑鬼,胡搅蛮缠,无情的婚姻现实把我满腔热忱击得粉碎,我对这段婚姻彻底失望也日渐痛恨。

我决意去看看雨,了我此生遗憾。

春天,我第二次来到了A城,虽时隔两三年,我仍一眼认出了来接站的雨。

晚上出外散步,两年多的默契使我们见面并没有太多的拘束与不自在,他拉着我的手缓步而行。这时的天气不算太热,凉凉的,有一种爽洁的感觉。

酒店里。我们开的是一个标准间,两张床。当时我的心情除了相聚的喜悦还有一丝紧张。雨看出了我的心思,轻轻一笑说:“你安心地睡吧,我不会打扰你的。”听着他柔和的话语,我很放心钻进被子。这一夜我真的很累,沉沉睡去,一觉到天亮。

在A城的几天里,他带我游览了这里的名胜。和红尘知己一起游览,那种感觉与独自一人观赏是迥然不同的。连日来,我过得快乐和愉悦,有时走累了,坐到某处,喁喁私语,这种美好的感觉便真真切切传遍全身。

许多时候,这种太美太好的感觉让我觉得这只是一个梦境,不会太久。每每这么想,心便疼了起来。想往日,一个在南临风洒泪,一个在北对月长叹,人居两地,情发一处,让人五脏俱摧。如今好不容易相聚在一起,却也是转瞬即散的,一想到分手在即,我的心便紧缩起来。

这天,是我在A城的最后一天,我已买好明早的回程票。此刻我的心情万般沉重和难过,晚饭也是难以下咽。晚上我们没有上街,很早就回到了酒店,我们四目相对,黯然无语,我说:“雨,你坐过来,让我靠靠你。”

靠在他宽大的肩上,心中只觉万般悲苦,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造化捉弄人,让我们相识相知却无法相聚。

我低声呜咽,却听见他在耳边说:“今晚我想拥有你。”我一惊,我与丈夫虽一向不和,但我不能做对不起丈夫的事,可我与雨彼此情投意合,此际一别不知还有没有见面的机会。人生短暂,转瞬即逝,我要带着此生遗憾离去吗?可是人生往往会有许多憾事不能如愿,何不保留这份美好永驻心间让我回忆呢?俩人相互倾慕,也不一定要相互拥有呀!感情和理智彼此交锋,最终我还是理智地说:“我们缘分不够,既然已经错过,就让我们做知己吧。”

我们相拥坐了一夜,第二天早上他送我到火车站。在路上,雨说:“其实当初我是想离了婚去找你的,谁知你匆匆忙忙就结婚了。”我瞠目结舌:“你怎么不早说,你为什么不去找我呢?”

“因为当时我有点自卑,我是结过婚的人,而你一切是那么完美,我怕你会介意。”雨沉重地说。

老天跟我开了一次玩笑,当初我匆匆忙忙结婚,全是因为雨结了婚而我万般失望。假若当初他来找我,我是的不会介意的,看来上天注定我们情深缘淡无缘相聚的。

才相聚,又分离,从此又天各一方。火车开动了,我再也抓不住他的手,觉得悲不可抑,泪飞如雨,那种刺入骨髓的痛楚让我的心已紧缩一团……

该怎样评说这个颇有几分凄美的故事?

故事中的“我”品尝的这杯苦酒是自己亲手给自己酿造的。这里无意对此进行道德评判,进行一下心理分析也许更有必要。

就“我”而言,由火车上的相识而动情也许是无可非议。但是,雨很久之后才说出自己已婚的事实,显然对“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我”本应对自己的感情有所反思,却纵容自己陷入一个感情的误区。而后,在这个误区中越陷越深。“我”体验到了内心的那种深深地不安。人内心的不安是很痛苦的事。怎样面对自己心灵的不安呢?纵观整个故事,“我”一直在运用一种叫做“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来维护自己不安的心灵。

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合理化作用是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安宁。

故事中的“我”就是在这种心理防卫机制的作用下,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明明是一个已婚男人在窃取自己的感情,却要追求什么“情真意切”;明明是自己与情人“内心深处”渴望相见,却自以为“全力维护着这个家”;明明是自己与情人“联系依旧”,却怪丈夫“疑神疑鬼”“每天关注我的行踪”;明明是自己对婚姻用情不专,却怪丈夫对“有热饭吃”“毫不领情”;明明是自己亵渎了丈夫的人格和尊严,却责难丈夫不承认自己的“人格和自由”;明明是自己红杏出墙私奔情人,对婚姻不负责任,却说“不能做对不起丈夫的事”……这都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为的是减轻或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当然,雨的“想离婚去找你”等说法更是十足的“合理化”,更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安宁。对此我们姑且不论。)

或许有朋友说话了:这不是道德的失落吗?似乎不好简单地这样说。

因为这一切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人的心灵世界分两个层面,一是显意识层,一是潜意识层。人的潜意识,更是深奥难测。人常常难于认识自己,就是因为这个潜意识。人的心理防卫机制都是建立在潜意识中的,是不知不觉中使用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谁都不可避免地运用过合理化作用这种心理防卫机制;间或地使用一回也不妨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自救,它对消除人的内心的焦虑感以及罪责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也确实有积极的意义,也算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长期性地依赖性地使用合理化作用,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了,其结果必将是使自己的生活走向严重偏离正常的轨迹,导致失败的人生。

故事中的“我”,在已为人妻之初,对与情人的“联系依旧”引起的自我内心的不安,适当的使用合理化作用也许不是坏事。但是,在合理化作用下后来生活的走向显然偏离正常轨迹越来越远。如此继续下去,真不知与情人别离时那种“刺入骨髓”的东西,还会“合理化”地酿造出怎样的生活的苦酒?

误入怪圈,这样的“爱”好痛苦

“我走进了一个怪圈,我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我爱上了我的上司,现在我陷入了无边的痛苦深渊。我该怎么办?”

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一位女士近乎哭诉的声音。

又是一个爱的故事,又是一个给人带来痛苦的爱的故事。在心理咨询中我发现,每一个爱上不该爱的人的故事,差不多都是主人公绕一个怪圈把自己卷进痛苦的漩涡。现在这位女士究竟遭遇了怎样的“爱”的故事?

“也许回味往事很痛苦,但是不了解具体情况,我们的咨询是没有意义的。”我说。

于是,她开始回忆往事:

我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今年正好30岁,有家,有孩子,丈夫是同一单位的职工,现在停薪留职经商。那个不该爱的人是我的上司——过去的教导主任,现在的副校长,40多岁,有魅力,有能力,有地位,也有钱。去年年底我出差到了外地一座城市。我知道他也刚刚到那里,我就拨通了他的手机。在一家酒店里我们一起都喝醉了。身在异乡,我很自然地和他一起回到他住的那家酒店。我虽然不是投怀送抱,可面对他的拥抱,我只是开始稍有拒绝,随后我们之间就发生了几年来唯一的一次性关系。我内心把这看成是真爱。所以,当他问我爱他什么的时候,我说,爱一个人只要让他能幸福就够了,不为什么。真的,我的感觉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神圣的爱。

“我认为发生了性关系就该有真爱,没想到回来后他和我见面竟然好像什么事没发生过一样,从来一直没和我说过一句有关的话。我写过一封信,他竟然连个回音也没有。我没有找过他,也不想要挟他什么,只是他这个样子真让我很痛苦。家里和丈夫不和,我都准备好和丈夫离婚了,外面人家又根本不拿你当回事……我想把以前的一切忘掉,我痛苦无助,我开始抽烟喝酒麻醉自己,我真恨自己……”

女士已经泣不成声,我只好静静地等他自己平静下来。好久好久,她恢复了平静,问我:“是不是男人都是这个样子?”

“你不要忘了马老师也是男人呦!”我的玩笑是为了调整她的心态。

果然她笑了起来:“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转而问道,“您说他为什么对爱这么不负责任?”

这正是我要探寻的问题:他们之间的故事是“爱”吗?于是,请她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她说:我是10年前这所学校毕业留校的,人挺漂亮,眼睛大大的,是我们学校的‘校花’,有人说我就是赵薇演的那个‘小燕子’。我与人相处随和,性格活泼,练健美操,学古琴,爱好很多。几年前到学校教导处,工作上也有声有色。父母都是搞教育工作的。在我小时候他们就不和,总打架,我曾经说过,你们离婚算啦。我的小孩现在4岁了。丈夫也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留校做后勤工作。是他主动追求我。我们婚前曾经同居,7年前结婚。记得结婚四五年后感情开始不好,因为忙,累,以及经济上的一些小事,开始吵架。后来他停薪留职与人合伙做生意,几万块赔进去了。我们现在没有了感情,有时候甚至想他出车祸才好。我对未来一点想法也没有,只想走出这个家,心如止水……

他大专毕业,高仓健式的人,比我大12岁,我上学时他就在学校工作了。我到教导处,就在他的对面办公。不知怎么我对他有点心动,心想这样的男人才是理想的伴侣。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一点深入的交流。他城府很深,把自己包裹得很严。去年的一天我们单位的几个人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唱歌,他喝醉了,我把他扶进一个包间。在我照顾他的当口,不知怪谁,我们就抱在了一起。正当这时外面有人喊,我们快速地分开了。后来就是那次出差发生的事……

对了,有一点最重要的情况。教导处有个‘小金库’,一万多块,我管账。他调走当副校长的时候,还剩几千元,他没有提走,也没说什么。这件事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说心里话这件事上我有私心,心想如果没人提起,我就私吞了;有人查问,我再交出来也不迟。后来,有一次他似乎开玩笑似地说:你还欠我的钱呢。我当时没有吭声。他只那么提了一回之后就没有再说起过。对了,这都是在那次他和我抱在一起之前的事……

“您说,我该如何面对我们之间的爱,我该怎么办?”

面对她的发问,我一时语塞。

尽管社会对婚外情是阻抑的,我却不赞成对婚外情采取简单武断一概否定的态度,因为那不够实事求是。不能否认生活的现实是,确有不少人的情缘和姻缘是错位的。更何况心理咨询师不是道德家,心理咨询工作的主旨不是对问题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帮助来询者读懂自己的故事,进行心灵自救。现在的问题是,他们的故事中找不到真爱。在没有一点心灵交流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有什么真爱?

那么,该怎样读懂他们这个故事?

就女方来说,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属于婚姻低谷期或叫做危险期现象,所谓“七年之痒”的说法就是指这种情况。就是说,她和丈夫未必真的没有了感情,只是结婚几年后进入了低谷期,因而感到了婚姻的不满。于是寻觅的触觉外移。通常的婚姻中常常出现这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她比较爱“钱”。她丈夫的经商间接地折射出这一点,而她潜意识里对副校长地位的青睐以及对小金库结存的私吞,则直接地表现出这一点。同时,私吞了那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后,形成一种交换心理:我得到了好处,也让你得到好处。当然这是在潜意识里的活动。为什么她在意识层还是把这种两性关系当成爱情?因为这样可以借助一种叫做“文饰作用”(也叫“合理化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来避免内心强烈的不安和焦虑。

就男方来说,更谈不上什么爱,他只是垂涎女方的美貌,寻找时机以图一时之欢。以他的年龄和阅历,他看准了女士的心态,很容易地就达到了目的。所以他事后不再理睬女士,说明他原本没有真情,不过“玩玩而已”,说明他根本不会以自己的家庭声誉为赌注,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为达目的,他在和女士的交往中不断地撒下一个又一个的诱饵。那留下来的几千元,就是他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撒下的一个货真价实的诱饵。

所以,这个故事说穿了是各取所需,一方好色,一方爱钱,是钱与色的交易。这样分析,男方自己也一点不会喊冤,因为他如上的心理活动是意识层的,就是说,他是居心不良。对女方来说,也许有点冤枉,因为她如上的心理活动多是潜意识里进行的。然而潜意识里才是真实的自我。

这就是被蒙上一层温情的“爱”的故事的心理解析,说出来没有了温馨和美好。

当我和女士以适当的方式交流了如上的看法后,电话里久久地没有了声音。我知道她开始了冷静地反思。

“正视现实,正视自己,也许是创造真正温馨和美好生活的前提。相信你会走出自己编织的生活怪圈。”我真诚地说,“我们都是俗人,我们都难免会有时候管不住自己。但是,只要我们不把生活蒙上一层自欺欺人的伪装,我们的人生就会多一份真正的温馨和美好。”

“谢谢您——让我看清自己,谢——谢!”

女士语气中虽然还有几许沉重,却让人感到她将由深沉地思索走向成熟。

多情女,和男友分手之后想再续恋情

周六晚,7点刚到,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就铃声响起,一个女孩讲述了她的情感故事——

我今年25岁,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已经三年了。一年前,经别人介绍,我开始了与一个男友的交往。他大学毕业,是个中学教师。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离得很近,所以以前就认识。这使我们的感情发展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交往中很快有了进一步的感情,我们彼此相爱了。他对我很好,让我品尝到了爱情的甜蜜。交往一段时间之后,他约我第一次去了他们家里。我是怀着未来儿媳的那种激动不安和幸福甜蜜,和他们的家人见面的。

可事情竟是那样地出人意料——他母亲不同意。介绍人几经撮合,还是不管用。我的初恋就这样夭折了。我非常伤心,这是为什么?我们又见过两次面。我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没有作出具体的解释,只说:“希望你理解我母亲,把我忘了吧……”看他那样子,也有痛苦和无奈。我还是狠狠地骂了他。后来我的一个女同学知道了这件事,没经我同意就去他的学校找他,为我鸣不平,谴责他,说了他很多不是。回来她告诉我说:替你出了一口气。我听了没有快意,却十分不好受,又很无奈。我想他一定恨我……从此,我们虽然相距很近,却都有意回避对方。

转眼分手半年了。他至今也没有再谈恋爱。我心情也一直不好。那次,别人又给我介绍了一个。我见面回来,大哭了一场,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就这样,介绍了几个男友,我都接纳不了他们。我怕想起我们的过去那段时光,可又总是忘不了。痛苦中我拼命地工作,工作虽然不错,可心里还是有一种难言的苦涩。他一定还恨我……

最近,我心里很乱,常常冒出一个想法,想约他出来好好谈谈,来消除因我的那个女同学插手而造成的误会。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会不会出什么麻烦。看到不少您为别人排忧解难的文章,就求助于您了,请您帮我拿个主意,您说我约他出来谈谈消除误会好不好?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常常不是帮人拿主意,却要帮人看清自己的心思,看清自己一个行为背后的动机。由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全部心思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人的活动动机也分意识的和潜意识的两个方面。人容易看清自己在意识层的活动动机,却难于看清藏在自己潜意识层的活动动机——或者是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不愿意正视。但是,在推动人活动的复杂的动机中,又偏偏多是潜意识层的动机是真正推动人做某件事的内在力量。有时候,那个说出来的动机,就好像是一个借口或托词,“掩盖”了真实的动机。这里的掩盖常常不是有意的伪装,是潜意识里一种不由自主的心理活动。

面对一个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如果只是停留在意识层的动机上,无视内心深处潜在的动机,不仅无助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而且常常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透过掩盖在表面的动机,看清深藏的动机,才能对事情作出正确的决策。

“我明白您的意思。”女孩听我说了上面的意思领悟很透。

“好!心理咨询师不是道德家,不会对你的自我观察造成任何压力。请你直面自己的心,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可以吗?”

女孩表示同意,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连续的几个问答对话:

“问问自己的心,你现在对他到底怎样?”

“有一定感情。”

“挖掘心灵深处,看看你约他谈谈的后面藏着什么念头?”

“很想见他。”

“是不是你对他情未断,意未了?”

“——是。”女孩稍有迟疑后又十分肯定。

于是,我紧追一问:“那么,你前面那个问题似乎可以这样翻译——我约他出来谈谈再继续恋情好不好?仔细想想,是这样吗?”

这回,女孩沉思了好久好久才说道:“是这样——真是瞒不了心理咨询师。”随着话音传来女孩的笑声。

我也笑了:“其实,你自己也瞒不了自己。只是,有时候你不愿意承认。好,现在看清了自己的心思,就可以继续分析了。”

“就按现在的心思,您看我约他出来谈谈还能再继续恋情吗?”女孩问。

“这就需要弄清究竟当初分手是因为什么?到底是他自身的原因,还是他母亲的原因?”我分析说,“如果是他自身的原因,那么,他那时没能接纳你,现在接纳你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一点你是很清楚的。如果是他母亲的原因,似乎有一定的可能性让他重新接纳你。但是事情也不容盲目乐观。因为,家庭对子女婚姻的过分干涉,常常酿成悲剧和苦难。大凡恋爱遇到来自家庭的很强的阻力时,事情的发展走向就看这个家庭中是怎样的一种亲子关系了。子女的选择大致无非两种情况:一是子女是顺从型的,子女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也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一是子女是叛逆型的,子女宁可不顾一切,也要反叛父母实现自己的意愿。不仅前者会使婚姻酿成悲剧,就是后者也会给婚姻带来很多痛苦。这对于生在这个家庭的子女本身来说,都是不幸的。如果是因了特殊的情缘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作为恋爱的另一方也一同陷进一桩婚恋的悲剧或痛苦之中,这也许是悲壮的殉情精神,到也罢了。而作为一般的靠红娘牵线搭起来的且已经中断了的恋情,你非要再去继续它,即使最终几经风雨走进婚姻,难道你的追求就是专为去感受悲剧和痛苦吗?”

女孩有所领悟,陷入回忆之中,自言自语的,像是要在往事中寻求可靠的答案。她回味了他们相恋中的那段美好时光,她的陶醉甚至都感染了我。她又述说着他妈妈对儿女婚姻的粗暴干涉。她说,他爸爸去世了,他妈妈对儿女的婚事管得很严。他的大哥恋爱了,他妈妈就是不同意,闹得他大哥不得不离家去了远方,他大嫂从也不回家。他大姐由于妈妈一再的干预婚恋,至今快30了还没有对象。他是个孝子,他和别人说过,妈妈不容易,凡事不能伤妈妈的心,他……

女孩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危险,突然收住了回忆的思路:“马老师,我知道了,知道了,我过去好像只是生活在回忆和想像之中。我不能再拿想象当现实。”

“马老师很高兴你意识到这一点,很高兴你开始学会自我观察。”我赞赏地说,“回忆相恋的情景占据了你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可是我们必须生活在现实中。虚幻的世界中我们可以去领略一番,但不能久留。其实,你只要跳开一步,离开一点距离,你再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和认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看不清自己,就是因为你没有跳开一段距离来反观自己。现在,你终于能够用现实的眼光,跳开距离来看自己了。”

“可您说,后来见面的男友有些尽管比他条件都好,我却怎么没有感觉?”

“那是你让一个念头牵着鼻子走,你没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维,你的思维完全以那个念头为转移。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有那么一段特殊的日子——大人越说向东,他越是向西,好像是有自己的独立意志了,其实,是一种逆反心理,是跟大人对着干。你呢?不是跟别人对着干,是跟自己心中的那个念头对着干。所以,究竟什么样的青年你才合意,你根本没有独立的思考,你根本没有让感情的触角进行新的寻觅,你哪里找得到什么感觉?”我顿了顿,“你说,那个牵着你鼻子的念头是什么?”

“一个幻想。”女孩说。

“对。”我说,“现在,你跳出自己画得虚幻的圈子,你肯定会看到自己生活的路原来有很多条。当你感情的触角开始新的寻觅后,你会真正地开始你的新的感情故事。”

身边有爱,她为什么执意与前夫破镜重圆

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演绎出的常常是一段很苦很苦的恋情故事。面对这样苦痛的恋情故事,也许,我们不应仅仅是遗憾和无奈,还应捡拾起一些人生的智慧。

诚拨通心理咨询专线后,谈了很久很久。窗外,中秋的月已经挂在半天了,灯光点点之中,尽是合家团聚的欢声笑语。电话里,却传达着他苦涩的伤痛。

诚和兰是中学同学,他一直在喜欢她却从来不敢表白。后来是上大学,工作,他们很长的时间里丢失了彼此的音讯。岁月匆匆,转眼间,十年过去了,老同学聚会,他们再次相逢。兰依旧美丽,却多了憔悴的心情。三言两语中,诚了解到,她已是结婚又刚刚离婚了,独自带着儿子生活。而他,依然是孤身一人。在诚心里,从未想到过是因为她而延误了自己的佳期。只是觉得也许是缺乏结婚的勇气或者缘分。然而,再见到她,却唤回了心底的记忆,他发现自己依然喜欢她。于是,他主动去找她,聊天,吃饭,帮她干一些女人需要男人帮助干的琐事。许多人不理解他,尤其是他的亲人和最亲近的朋友。但他不管,坚持去做。终于,兰接受了他,包括她小小的儿子,也和他处得很亲密。他们已经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一起了,只是还没有正式结婚。她说,她怕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带给她很深的恐惧,她请求他给她时间来调试自己。他全都答应了。诚在他们共同营造的温馨生活里陶醉了自己。

然而,诚的幸福生活仅仅维持了不到三个月时间,一阵难以承受的风雨让他的心中没有了阳光,兰的前夫从外地回来找她,忏悔了自己的过错,请求她能原谅他,恳求她能与他破镜重圆,一家人重新生活在一起。诚万万没有想到的结果出现了。兰曾经恨死那个男人,曾经无数次声泪俱下向诚控诉那个男人带给她的伤心与绝望。现在,她竟然那么容易地就答应了那个男人的请求,决定与他复婚。

当兰流着泪把她的决定告诉痴心守候的诚的时候,他惊呆了。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不相信自己三十多年人生经验中对感情和人性的理解,他发现自己原来一点都不懂得女人了。他拼命地追问她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他哪里做得不对不好,他哪里比不上那个曾经抛弃过她的男人。他一千次地用这些问题来折磨自己和兰。最终的结果是兰带着孩子和她的前夫去了外地,没有告别,没有解释,没有留下一丝他可以追寻的线索。

他彻底绝好了,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

于是,诚一次次地呼天问地:“这是为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

兰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样解读兰的心态呢?

诚与兰的感情从一开始就是单向的,更多的是诚的一厢情愿,是一份单相思,是一种暗恋,看不出兰对诚曾经有意。后来,兰之所以接受了诚,是因为她陷于特殊的生活境况中。就是说,兰刚刚与丈夫离婚,心灵还没有恢复平静和常态,她对别的男人还难于以常态的心境来审视和把握,她对诚的感情必不可免地有很多并非爱情的成分。这正如一个突然落水的人,会把遇到的每一个人都看成是救星。如果此时你正是搭救了落水者那个人,就把落水者对你的感情看成是爱情,常常只能是“自作多情”了。兰正是在婚姻刚刚破碎,心灵陷入苦海的时候,遇到诚进而接纳诚的,这很难说一定是爱。人常常不能看清自己的心。其实,兰所以选择不急于结婚,正表明她还不能确认自己内心感情到底是不是爱。她提出要好好调试一段时间,其实正是试图看清自己的心,找到那种爱的感觉,她想带着一份真爱走进新的婚姻。假如没有前夫的再次出现,也许兰会慢慢找到对诚的爱。然而,在她还没有找准感觉的时候,前夫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了。换个角度看,兰对前夫的恨,其实,是一种“情未了”的折射,是没有情断义绝的表现。在这样的事情上,恨常常是爱的一种变形,至少表明那个让她恨的人,还与她有种种感情的牵连。对与自己毫无牵挂的人,人们往往是无爱无恨的。再有,人们在爱情生活中心理上可能具有求新性,表现为较强的心理活性,而在婚姻生活中却恰恰相反,心理上更多的是一种守旧性,表现为一种心理惰性,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已经适应了的婚姻。更何况还有孩子以及许多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原有的婚姻更便于生活。这样解读了兰的心灵走向,就有了对兰理解。而这一切,兰怎好对诚言说?

于是,就兰来说,也许不辞而别是最好的选择了。

于是,对诚来说,就不免留下了一份伤痛,这是让人同情的。但更重要的,是不是该早日化解伤痛,而留给自己一份生活的智慧?

同事出差,演绎一段“旅途之恋。”

那时,我刚调进一家公司去做业务员,天成已是这个部门的经理了,因为业绩不错,领导对他总是赞赏有加。他又生得一副让女人心动的样子。不久,我就有些为他心动,白天对他的一切故意地表现嗤之以鼻,夜里总是抑制不住地想起他,他开会时侃侃而谈的表情,他一针见血的观点,他做任何一件别人认为是小事时的专注……正当此时,老总突然叫我协助他开拓外地市场,任重道远而且是和他一起工作,当时我脑袋就轰的一声,可胳膊怎拗得过大腿,只好领命。

坐火车时,为了上下铺的事我和他吵了起来,他坚决认为我就该睡下铺,如果让他睡定会毁了他一世英名,语气之严厉是从来没有过的,还仍给我一本书,叫我睡不着看书好了,我和他就这样赌气到天明,结果谁都没有睡好。

到了那个城市,一下火车他居然直奔各大商场了解同类产品的市场状况。我自然可以回宾馆睡觉,因为我是女孩子嘛。天成很晚才回来,那时我已经饱睡了一天,在餐厅一起吃饭,看着他疲惫回不堪却佯装精神饱满的表情,我居然有些心疼眼前这个男人,想起一句话:男人,你的名字叫死撑。却不忍跟他说,如果是平时,我早把话撂过去了。之后的几天,我们各自分头行动,但是,想到晚上可以和天成一起共进晚餐,听他分析整个电子市场的行情,听他讲天南海北的亦真亦假的传奇,听他用细腻的情感去体会博大的事物,一天的工作再忙我也不觉得很累。

我感觉到自己看他的眼神越来越迷蒙,我们在一起时我的话越来越少,有时说话会突然忘记要说什么,只看着他发呆。我知道自己已经没救了,有人说过一个不相信爱情的女人一旦爱上是很可怕的。而我,那一段时间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女人。我主动约天成逛街,泡吧,请到我的房间喝酒聊天,像电影里某些女人一样疯狂,甚至还要他承认只爱我一个。那真是一段我单方面完成的爱情,天成对我很宽容,也很无奈,跟我讲他的家庭,他纯真得水草一样的太太和可爱的女儿,然而他越是对家庭忠贞我越是爱他。白天,虽然我们还是出去跟客户洽谈,可是晚上却已经没有开始的融洽了,天成的拒绝几乎让我对所有东西失去热情。一个月后,我们的产品正式进入这里的市场,为了开新闻发布会,我们公司的老总带着一班同仁前来助阵,而天成竟把太太和女儿都请来了,我知道这是他有意冲着我来的。

我和天成自然是大功臣,庆功宴上,同事们举杯向我们祝贺,而我只是死盯着天成一家三口,还是天成的太太看出我的异样,问我是否不舒服,还叫天成把我送回去。回到房间心中一阵刺痛:我怎么忍心伤害这样一个女子?恍惚间又好像所有的人都在暗地里指责我……

面对同事的旅途之恋,我们该如何作心理解读?

旅途恋情,也许古已有之,但确实是在今天这个流动的现代社会才更显五彩斑斓:有的是情生此地,有的是心仪已久;有的是一厢情愿,有的是双向互动;有的是女人率先心动,有的是男人主动出击;有的是留一段纯情在心头便留住了永远的美丽,有的是撒一夜激情在便外面撒下了一生的愧疚;有的是旅途归来的有家的男女走出了原来的家门,有的是没有家的男女旅途归来走进了一个家门……虽是色有五彩,却是情出一处:情在旅途。旅途确是更容易演绎出恋情,恋情往往成了旅途的伴生物。于是有人说,旅途上的人最容易爱或被爱。

这是为什么?

一是生活环境的新异。家乡故里,单位家庭,是人的情感之根,人们留恋、习惯这熟悉的一切,但是,这熟悉的一切常常会让人萌生惰性,失去活性,因为,人天性地还有一种对新异性的偏爱。异地他乡,换了天地,换了山水,也换了人的心境,换了人的情思。不准谈爱情甚至拒绝感情,似乎成了现代办公室中一条无形的规矩。那里更多的是工作程序的枯燥和电脑表情的冷漠。走上旅途,岂不是让人的感情如出笼的鹤鸟?

一是人际环境的狭小。人际关系是人的生活不可或缺的心灵养分,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但是在陌生的生活环境中,显然人际环境变得狭小了,交流和依赖的人只有你面对的那个唯一。人天生具有强烈的相互依存性。在全然陌生的生活环境中,在十分狭小的人际环境中,谁都不难想象你身边的那个唯一对你该意味着什么?

一是心理环境的宽松。生活环境的新异性,在让人际环境的变得狭小的同时,却让人的心理环境变得宽松了。在办公室工作环境中,人很多时候要压抑自己,包裹自己,让心灵躲在一个不是很大甚至很小的空间。人在旅途,没有了办公室中的那份压抑,许多的包装在这他乡异地的两人之间自然而然地退去了。况且,走上旅途的两个男女往往有较大的相容性。于是,此时此刻,人心灵的解脱,自由,赤裸,甚至放纵和狂野,不是也就可以理解了吗?

正是这诸多层次环境的变化,平时蛰伏在人的心灵深处的许多许多东西都容易被激活,人会有意无意地调整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以满足自己的多重需要。比如,谁都不会放过这个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时机,于是,男人比平时更男人,女人比平时更女人;又比如,婚姻要求感情的专一性,可是几乎是天性决定了人的两性感情还有弥散性的一面。于是,谁都希望借人在旅途来满足两性感情弥散性的需求。

如此说来,对旅途之恋我们全不必高举挞伐之鞭了。但是,旅途之恋既是旅途的伴生物,就难于长久。正如只能在短暂的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生物往往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样。由旅途之恋而走进一个家门的本来就很少,又何况走进了一个家门能撑起这个家多久还是未知数。所以,旅途中的男女还是留神为妙。你说呢?

“移情”女孩,不再沉迷于“电话恋情。”

为什么浓浓的甜蜜偏偏要伴随着深深地苦涩?宜欣姑娘心里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问天问地。

因为,她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她心中萌生了一棵不能结果的爱情之花。

这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电话恋情。

宜欣是个纯情的姑娘,今年23岁,在一家私人企业做文秘工作。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父母不再身边。很久了,他怀着对父母的思念和奶奶一起生活。宜欣长大了,她向往那种懂得疼爱呵护自己心灵的那种成熟的男人。但是,她还不曾品尝过恋情的滋味,只是在内心编织过躺在一个成熟的男人的怀中的甜甜的梦。

宜欣姑娘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自己的初恋竟是一段电话恋情。

几个月前,宜欣在工作中出了点人际关系方面的麻烦。一个初涉世事的姑娘感到难以应付了,心理陷入了困境。父母不再身边,奶奶已经年迈,自己又有些内向,不愿意在同事之间说这样的事。谁是听自己说说心里话的人呢?晚上,宜欣愁苦地躺在床上,随手翻看着一本杂志。忽然,一个电话号码引起了宜欣的关注,这是一个心理咨询热线。宜欣眼前一亮:何不跟一个陌生人说说自己的苦恼一吐为快?

宜欣按捺住有些慌乱的心,按下了这个电话号码。

电话里传来一个男中音。啊,心理咨询师是位男士,他的声音竟然是那么有磁性。宜欣一下子被深深地吸引了。宜欣也忘记了时间,直到电话已经放下,心里却还想着电话:他怎么那么懂得别人的心思?那么会给人心中撒播阳光?自己几天几天的苦恼怎么经他分析之后,竟然很快烟消云散了?新奇,羡慕,佩服,敬仰,宜欣也弄不清到底是什么,反正是好感觉,都一齐跑进了自己的心里。这次心理咨询通话,给宜欣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他的谈话是那样地魅力,是那样地让人崇拜。

在宜欣的记忆中,父亲是自己崇拜的唯一的男人。但是,和父亲在一起开心的情景已经是那么遥远而模糊。自从长大之后,宜欣还从来没有和哪一个人男人进行过这样的心灵沟通。现在,有一个男人懂得自己的心思,竟是这样地让人开心和幸福!

在后来的日子里,宜欣只要有了心理问题,就拨通他的咨询电话。渐渐地,这个电话号码已经是那么熟悉而亲切。渐渐地,宜欣自己也发现有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心理问题就拨通了他的电话,只是想听听他的声音,听到他的声音心里就涌过一股甜甜的暖流……

这是爱!忽然的一天,那种魂牵梦萦地思念在宜欣的脑海化成一个明晰感觉,她意识到自己爱上了他。宜欣吓了一跳:这怎么可能!

但是,恋情的潮水已经如开闸的江水,哪里还问什么可能不可能?

于是,宜欣开始了探密。几经探索,只在一篇文章上知道他40多岁。别的什么也不知道了。但是,宜欣还是不断地经常地和他通话,并且直接地表白了对他的感情。宜欣对他说,不管怎样我就喜欢你,我就爱你……

他发现了宜欣的感情后,他对宜欣说:我很理解你的感情,但是你必须看清这种感情的实质——这不是平常的那种现实的爱情。再说,你根本不了解我,我们相差那么大年龄,又相距这么远,是根本不可能的……就这样,他做了不少解释,分析宜欣的感情的由来,对宜欣的感情几次大泼冷水。最后,他介绍给宜欣另外的一位心理咨询师,而中止了与宜欣的咨询关系。

一段电话恋情,给了宜欣甜蜜,也给了宜欣苦涩。但是,宜欣是幸运的,她走过这段电话恋情,将免于更深地痛苦。

因为这种感情实质不是现实的爱情。

那么,宜欣姑娘的这种感情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移情。

移情,有不同的含义,其中一种就是指把对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移情在现实生活的其他情境中也会发生,只是在心理咨询情境中较容易发生。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关系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情感的互动过程。心理咨询师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对相互关系投入感情,求询者也不可避免地对相互关系投入感情。如果心理咨询师无动于衷,求询者就会觉得心理咨询师冷漠无情和漠不关心。这样是难于进行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由于这种情感的互动过程,有时候就会引发求询者的移情。求询者就会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如对父母或别的重要人物的情感或态度,投射到心理咨询师身上。于是,心理咨询师就成了求询者的父母或别的重要人物的替身。移情还同求询者的依恋心理有关系。有心理学家指出:从依恋理论来看,移情可以理解为求询者对心理咨询师和咨询关系的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由于求询者启用了长期以来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模式,用以对待现时的咨询关系和新的依恋人物——心理咨询师。就是说,移情表现了求询者对心理咨询师的精神依恋。

移情有正负之分。在正移情的情况下,求询者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爱慕之情,并希望从他身上得到爱恋等感情上的满足;在负移情的情况下,求询者感到心理咨询师像自己不喜欢的父母或某个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

移情在各种求询者的身上都很容易发生。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心理咨询师和求询者的性别怎样,移情都有可能发生。就是说,只要是求询者把生活中对某个人的感情迁移到了心理咨询师身上,就是移情,而不一定是男女之的爱情。

宜欣姑娘对心理咨询师的感情,就是一种正移情。她独身一人和奶奶相依为命,她的内心怀着深深的精神依恋,一面有对父亲的感情依恋,一面有对成熟异性的感情向往。她的移情的心理过程大致如下:或者是,先把心理咨询师当成了父亲的替身,随之这种对父亲的依恋之情又幻化成了对成熟异性的感情;或者是,一开始就把对父亲的感情与对成熟异性的感情合二为一了,把心理咨询师当成了父亲和恋人的双重替身。宜欣是一位纯情的女孩,是一位很重情感的女孩。对心理咨询师的移情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移情是缺乏现实性的,是虚幻的,是飘渺无望的,是没有实际生活意义的。

身为心理咨询师应如何面对求询者的移情?

故事中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及业务技能是令人钦佩的。

面对求询者的移情,心理咨询师可以进行反移情。反移情是心理咨询师针对移情做出的真实本色的反应。咨询者的反移情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这就需要把握好处理问题的分寸和方式。故事中的心理咨询师与求询者保持了适宜的情感距离,在尊重求询者的前提下,向求询者剖析了移情的实质,并负责任地采取介绍给其他心理咨询师的方式来结束咨询关系。这样的处理是十分恰当的。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不仅具有足够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是一个好心肠的人。没有爱心的人,是难以想像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但是,他的爱心是献给每一位求询者的,根本不能与具有排他性的爱情相提并论。宜欣对心理咨询师的这种情感依恋,不仅没有现实性,而且还会影响了她在现实生活中去寻觅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因为有这样的情感依恋,就很难发现生活中某个小伙子的可爱。所以,这样的移情必须中止。由此说,宜欣应该感谢这位心理咨询师,他没有让宜欣在移情中继续沉迷下去,这将有助于宜欣告别这段“电话恋情”,早日走进属于她的真实的爱情世界。

奇特的“父女之情”出路何在

周六的晚上,一个中年男子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和我讲述了他生活中的一段难言的隐情——

我今年40多了。10年前和妻子离婚后,虽然有过女性的追求,我却一直没有再婚。原因很多,主要的唯一的是因为女儿留给了我,我怕再婚会给女儿带来伤害。女儿今年已经14岁了,正在读初中。我是一家厂子的技术人员,工作还行。两年前,厂子让我带一个女孩做徒弟。由此开始了我们的师徒交往。这个女孩很听话,很聪明,工作也很认真出色,是个心清如水的女孩。在两年多的工作相处中,我们师徒彼此关心,相处得很好,感情也很好。逐渐地,大约从今年春天,我感觉我们的关系超出了师徒关系,彼此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依恋,多了一份亲近,我感觉如同父女关系那样亲近。

我们有空经常在一起谈心,互相倾诉心中的酸甜苦辣。一次,女孩说:“和您在一起总感觉就像和父亲在一起,不,比和父亲在一起还好,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说。”我对女孩说:“你说是为什么,我也特别爱和你在一起,如果见不到你,心里就很想你。”她动情地说:“这是因为我是您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这种有如父女般的情意,让我感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温馨和幸福。

两个月前的一天,我请女孩第一次来家里,我们一起包饺子。我告诉他不要和别人讲在我家里吃饭的事情,免得别人说闲话。不知怎么回事,女孩还是如实说出去了。结果闹得传闻很多,大家议论纷纷。

后来女孩不再和我在一起上班了。再后来女孩提出中断这种关系。这让我感到很痛苦。我每天都想看到她,我们还是经常地通话见面。每次她给我打来传呼,我都非常高兴。我们就这样若即若离地保持着联系。可是我还是感到了忧虑。我对女孩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以后看不到你了怎么办?女孩说,我会经常来看您。

扪心自问,我敢说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别的意思,我们相处没有过性的接触,我也没有过性欲冲动,没有任何别的图谋,我感觉我们就是父女感情。可是,现在女孩似乎总是在故意回避我。我不明白女孩为什么这样,与其今天拒绝,不如当初不那样待我,当初她为什么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心里很别扭,想放弃和女孩的感情,但是又不忍心。我不知道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他们为什么会演绎出这样奇特的感情故事呢?

就男方来说,是把女孩当成了心理上的母亲。谁都有渴望抚慰的需要。谁是满足自己抚慰需要的最合适的人呢?当然是母亲。母亲是一个无条件地呵护我们滋养我们抚慰我们的人。但是,母亲不能伴我们终生。所以,在我们的心理上,就把和我们潜意识中和母亲形象相仿的起到了母亲作用的人当成母亲。这个人可能是任何一个人,而且经常变化。比如,女儿可以成为父亲心理上的母亲,哥哥也可能成为妹妹心理上的母亲。作为一个离异的男人,拉扯一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娘,十几年来生活的风风雨雨都是一个人来承受,在感情生活上肯定有很多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肯定有很多东西需要向人倾诉。男人孤独的心灵最需要女人的抚慰。女人最好扮演男人心理上的母亲,给男人的心灵以抚慰。于是,在与心清如水的女孩的交往之中,很容易一步步走近,直到走向精神依恋,把女孩当成心理上的母亲。至于女孩,可能出于同情,可能出于关心,可能出于敬重,也可能是一种恋父情结,更可能是一种移情。移情,就是指把对某人的感情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女孩的心中可能本来或多或少就有恋父情结,现在这种对父亲的情感或态度,又转移投射到了师傅身上,形成了对师傅的一种精神依恋。

至于后来的女孩的回避接触,很可能和男人的困惑一样,是读不懂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只能在自责中逃避。男人的确也陷于没有读懂自己感情困惑之中。他把他们的感情看成是父女感情,也许是说他们的感情没有性爱的成分,而有很大的父女之爱的成分。这是一种心理的真实,是可以理解的。对这样一段父女之情,我们无需进行道德评价,当事人也不必自我责备。

我们已经读懂了这段感情故事,那么这样的感情的走向将是怎样的呢?

这样的“父女感情”是没有出路的。因为不可否认,在这样的感情之中不能完全彻底地排除性的作用。就是说,在潜意识里这样的感情是以潜在的性欲望为原始的动力的,就是说它不同于以血缘关系为原始动力的亲情,它是以两性关系为基础的友情。这样的感情如果深入发展是很容易演变为爱情的。也就是说,男人和女孩的感情即使不是出于情爱或性爱,也很容易发展为两性之间的情爱或性爱。如果感情到了这一步怎么办?既不能永久地保持“父女感情”,又不能发展为常态的男女爱情,这不是没有出路的感情吗?况且,就男人说,如果为了寻求男女爱情,十几年来何必坚守孤独没有再婚?何必在如同女儿的一个女孩那里寻求几乎没有一点现实性的爱情?如果为了寻求父女感情,不是有自己的亲生女儿就要长大吗?何必在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孩那里寻求并不真实的“父女感情”?那将是怎样的尴尬?

总之,把这段畸情定位为“父女感情”,是没有出路的,是给自己制造尴尬的感情故事。那么,怎样告别如此的尴尬呢?面临感情的困惑,看清自己的心,往往就比较容易把握自己的行为。我知道男人一定有了自己的选择。

“只有放弃。”在我们进行了上面的交流之后,男人面对自己的感情故事果然又找回了理性,“真是人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谢谢您帮我看清了自己。”

看了爸爸的照片,我还是纯洁的女孩吗

英子是个20岁的女孩,已经打工两年了。她刚坐到我的面前,话未出口泪先流。看她失声痛哭,我的心很沉重。我知道劝阻是没用的,递给她毛巾后,我静静地等候。

“你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处,愿意讲给马老师听吗?”在英子稍稍平静后,我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咨询会话。

“都是因为我爸爸……爸爸不爱我……我要成精神病了……我很肮脏……我不是纯洁的女孩……昨天我自己打自己……”英子杂乱的诉说让人不得要领。我发现我们的咨询会话不很顺利,是英子心中一定有一个很重的心结,这个心结很可能就是她心病的根源。经过很多很多的沟通,英子终于打开了关闭的心扉——

还是我六七岁的时候,一天,我偶然在爸爸的一个箱子里发现了好些张肮脏的照片,就是那种男人和女人赤身裸体只穿一点点衣服拥抱亲吻的照片。那时候我虽然还一点不懂男女之间的事情,但是我见到那些照片真的吓得心惊肉跳。唉呀!我闭上眼不敢看,慌乱地赶紧收拾起来,那是多么肮脏的照片!爸爸怎么有这样肮脏的东西,爸爸不是好人,爸爸太肮脏了!大人怎么这么不纯洁?我担心,非常担心自己看到了这样的照片,也不再纯洁!从那以后,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了一块重重的阴影,一直压在我的心中……

我们和邻居两家非常好。邻居家里有一个男孩和我一样大,我们从小就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六年级的时候,一天我们在他们家里又玩起了模仿成人相爱的游戏,我们一起互相亲吻拥抱。忽然有人声传来,我慌忙跑进了自己的家门,一不小心摔倒了,我就感觉肚子疼。因此看了几家医院,治了好长时间,医生也没说出什么病,后来慢慢就好了。可是我的心病却重了,我总是想,我不再是一个纯洁的女孩了,我真的很肮脏了。

我逐渐看清了英子的心病缘由,但是我知道只是对性的不纯洁感单方面原因不至于让她陷入这么痛苦的深渊。给她造成痛苦的还有另一面的原因。英子下面的故事证实了我的推测。

英子几分羞涩几分自责: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朦朦胧胧地知道了一些男女之间的事,对男孩子也有了好感,愿意和男孩子在一起。初中的时候,就有过和一个男孩子的感情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真正的爱,是那个男孩子先追求我,她给我送礼物,我也回赠他。现在我喜欢另一个男孩,但是我不敢和他说。我这么肮脏还会有人要吗?

最近我有几个月没有来月经了。我去了医院检查,一个男医生给我做B超,出来的时候,似乎一旁的人们在小声议论:刚这么大一个姑娘就让人家给看了。我知道其实是我心里这么想的……您说我是不是已经不纯洁了?

很长时间以来,我心中总是堵着一块东西,紧张、抑郁、敏感、多疑,晚上睡不好觉,太痛苦了,我觉得自己要完了。

不,恰恰相反,英子有救了,而且她已经开始了自救。

英子的心病果然源于早期生活经历的精神创伤。她父亲的那些照片对她幼小的心灵构成强烈的不良刺激,让她对性有了强烈的不洁感。后来的性游戏使她对自己也有了一种不洁感。童年的经历后来似乎忘记了,其实是藏进了潜意识之中。到了青春期,她的性意识的觉醒了,有了和男孩子交往的需要,有了性的冲动和欲望。同时藏在潜意识中的不洁感也被激活。于是使她陷入了一个难以调和的强烈冲突之中:一面是对性欲望,是渴望体验与男孩交往的感情需要;一面是对性的压抑,是不洁感、罪恶感等等消极体验。这强烈的心理冲突就是她的心结。正是这个心结导致了她的心病。心理障碍常常就是这样形成的。要化解心结,首先要打开心结。所以说,英子无所顾忌地倾诉了压在心头十几年的心事,就已经治好了一大半心病。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有人把这叫做倾吐疗法。

接下来的关键是认知调节,或叫认知疗法。也就是帮她消除幼稚化的性认知,建立正常的成人的性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就如何看待性以及青春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如何看待初恋感情,我们进行了较多的交流。而后,在她的请求下我又把我写的关于青春期心理的一本书送给她。

拿着我的书,愁容正在英子的脸上退去:“十几年来,第一次有人这么耐心地听我诉说心中的故事,第一次有人能帮我解开心中的结,真好,马老师,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轻松多了,您的话让我有了很多很多的醒悟。”

心理咨询往往不是一次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的。在约定了下次的咨询会话时间之后,英子笑容灿烂地和我道别。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英子是一个挺漂亮的女孩。我想,随着她心空阴云的随风飘散,她一定会更显青春风采。

送走英子之后,我陷入沉思。在我的心理咨询个案中,不少人的性心理障碍的渊源都来自父母的无意间的影响。单就成人本身的生活来说,许多“性事”不能说大逆不道,但是,从为人父母的角度看,又必须仔细检点。否则,对孩子常常害莫大焉,以致孩子有了心病,还不知所以然。

当英子第二次走进心理咨询室的时候,不是她自我介绍,我几乎认不出她了。她一面递给我那本书,一面开心地谈着她的自我认知调节的过程和体会。我仿佛看见了她心中已经找不到阴云的影子,一片朝阳洒满了她的心空。

她为什么总是沉迷于十多年前的恋情

一个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过,话筒里传来一个女孩甜润温柔的声音:“是马老师吗?您好!有件事我老也想不通……”

急切和顾虑常常让求询的朋友不知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经过必要的沟通之后,我知道了她有一个文雅恬静的名字——静宜,随后知道了静宜心中的故事。

我在一家电台做热线主持人,今年已经28岁,还是单身一族。别看我28岁,别人说我好像也就18岁,最多不过20岁。我自己也感觉不像个28岁的人,还像一个小女孩。我的难题是这样的。还是我16岁的时候——那时读初二,我喜欢过一个男孩。那个男孩和我同桌,我渐渐地对他产生了好感,觉得他很可爱。我无意嫁给他,只是心里喜欢他。我就把这种感情写在了日记里。一天,我情不自禁拿出日记给他看。他说,你是好学生,我是坏学生,我不值得你喜欢。后来我的日记被同学看到了,弄得我们不再自然地说说笑笑。后来他就提出分桌,让我去找老师说。终于我们不再同桌了,那一天是1988年的7月7日,我记忆犹新。分桌的那天,我改写了别人的一句诗留给他作纪念。

高中的时候我们不再一个学校了,我通过别的同学了解到他的一些情况。我们有时在街上也可以见面,但没有说过话。后来没有再见过面,只知道他的一些消息。到了高二以后,我就不知道他的一点音信了。为了忘记他,我离开了家乡到外面打工。在外面我给他写过没有留下回信地址的一封信,不知他收到没有。此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一点联系了。我想,现在他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

我本来就没有想过嫁给他,可是已经过去整整12年了,我却总是想起他,他的影子总是在我眼前浮现。每天静下心来的时候想到的是他,躺在床上难以入睡的时候想到的是他,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个想到的还是他。我感觉离过去的日子越遥远,他在我心中的影像越清晰,越真切,越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我根本就不是想嫁给他,可是为什么我总是想起他,为什么时间越久越清晰而强烈?我唯一的女友说我心理有病。您说我这到底是怎么啦?我很困惑,也很害怕……

静宜的这种感情体验的确比较异常。

我们先来看她中学时与那男孩的感情故事。

心理学发现,人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经过几个阶段,中学阶段大约正处在对异性的狂热期,也有人叫做积极接近异性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都怀着一种积极接近异性的渴望。这时候的异性交往有两个特点:一是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与异性的交往不是一对一的,常常是对很多异性伙伴都有好感;二是交往对象的多变性。异性交往对象不是很稳固的,今天喜欢那个,明天又会喜欢这个。这是进入浪漫的恋爱期前的一个过渡,但它往往不是真正的恋爱,感情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可变性。有人把这个时期称为模仿性的恋爱期。不能排除中学时的恋情有通往婚姻的可能,但是大多是不会结果的花。正是由于性心理发展特点的制约,通常中学时代的两性感情大多随着时过境迁变成了过去的故事,由此人们走向了现实的恋爱婚姻。即便过去的故事没有彻底消散,也不过成了心底的一段记忆。

现在,静宜却是一面说不想和男孩谈婚论嫁,却一面生活在过去的与男孩的故事里,历经漫长的12年不仅不见淡化反而日趋强烈,让他沉迷陶醉。这与通常的情况的确不同,是一种非常态心理。

静宜对上面的看法表示领会和赞同:“正因此才困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虽然我已经心中有数,还是要进一步的诊断。于是,我提出了关心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还是单身一族?为什么你说不想和他谈婚论嫁?”

静宜说出自己的独身宣言:我是一个独身主义者,此生只想一个人生活。这是我12岁的时候就作出的决定。因为我的父母就是在那时离婚的,给我太深太深的触动,我就想一辈子不嫁人,不结婚。妈妈离婚后一直一个人生活。后来我慢慢长大了,看妈妈一个人生活挺好的,感觉自己一个人生活也挺好的。我的性格有些自我封闭,喜欢一个人,不能想像别人和我在一起。我和一个女同学成为好朋友也是经过一年的时间才慢慢接受了她的。我就这样喜欢独处,不善于和别人交往,就自己一个人读书,画画。而且我还特别爱干净,太爱干净了。我感觉这一切都让我不能接受一个人走进我的生活,我感觉自己一个人生活挺好的,我不知道以后究竟会怎样,我想我选择独身是很适合我的。

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这么多年没有一个男孩追求过你吗?或者没有好心人给你介绍过男朋友吗?”

静宜说;我的生活面比较狭窄,这么多年我就是上班回家。在班上都是女孩子,回到家里就自己一个人读书,哪里也不去玩,只是去过书店。没有和男孩子打交道的机会。后来我做了电台的热线主持人,有过一个男孩约我,我也回绝了。我告诉他我不想恋爱结婚,是个独身主义者。别人也想为我介绍男友,一听我的心思,也就不再给我提亲。为此妈妈非常着急,极力地劝说让我早日找个男朋友。我就是为逃避妈妈而远离家乡到这座城市来的。

我的第三个问题是:你有过对异性怎样的性的体验?比如性冲动,性欲望,性幻想,等等,你可以坦然谈谈吗?

静宜表示有过正常的性体验,特别明确说有过关于异性裸体的性梦。其实,了解此类信息不过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关于她内心有正常的性体验这一点,她中学时候对那个男孩的感觉已经有了明确证实。

至此,我们可以对静宜的故事做如下心理解析:

父母的离异给静宜童年的心灵造成强烈的创伤,使她对婚姻形成偏激而幼稚的极端否定的认知,使她萌生了独身的想法。母亲离异后一个人的生活比较离异前可能会多一些安宁,这又强化了她独身的意念。这都是陷入思维的过分概括化误区的表现,即仅仅根据非常片面的非常有限的信息就作出概括。静宜由父母的婚姻这样一个特例而进行了过分概括化的推论。在这样的家庭生活背景下,静宜形成了封闭孤僻的性格,进而使她形成了一个强烈的自我认知:我适合独身。按照自我心理暗示的规律,这样一种自我认知,恰如一个“标签”贴在了身上。非常不幸的是这是一个极为消极的标签,产生的是消极的心理效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由于“适合独身”的暗示,似乎“找到”了“适合独身”的感觉,这种感觉又进一步形成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进一步强化了那种感觉。于是,“适合独身”这个标签便越来越顽固地粘在身上。心理学上把这叫做“标签效应”。

但是,静宜也是一个身心发育正常的女孩,原始的性的能量也在她的心灵深处日渐强烈地涌动。她与男孩的故事,她的性梦,她的性体验,都可以证实这一点。就是说,她是一个正常的女孩,一个正常的女人,有正常的女性具有的正常的性体验和性欲望。然而与一般人不同,她的正常而自然的性生理和性心里的体验,被她强烈的独身意念所压抑,不能得到正常的表现和宣泄。然而,性能量并不因此而消失,它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里,让人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性的力量是那么强大,它不肯乖乖地隐藏在那里,它还要不断地涌动,强烈地涌动,它要寻找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要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正如压在巨石下的种子也要从石逢中萌芽生长一样。性的欲望不能从常态中得到宣泄,就要以非常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面是潜意识层自然的性能量的涌动,一面是意识层的独身意念对性的压抑,于是,性的欲望之树就在石逢中顽强地钻出来——以沉迷在12年前与男孩感情故事之中这种非常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满足性心理的需要。这便是困扰静宜的难题的心理解析。

“原来是这样,您说到我的心里了……”静宜到底是个悟性很强的女孩,她深有领悟地说,“我过去真是没有看清自己的心呀!”

“这并不奇怪,人常常读不懂自己。”我说,“令人欣慰的是你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现在你自然关心应该怎么办了。”

随后,我提供了如下建议:一是性格的自我重塑。性格是可变的,认识到封闭孤僻性格的不利,就应积极地改造。一旦打开了自己,就可以容纳别人走进自己的生活。二是调整对婚姻的认知。一叶有时未必能知秋。学会多视角看事物,看看事情别的方面,就知道以偏概全不可取,就知道一个婚姻的悲剧不等于人们选择婚姻都是在选择苦海。人们本能地是趋利避害的,总体上说人们所以选择婚姻也是因为婚姻赐给人们幸福。三是换一个积极的标签。赶紧把“我适合独身”这个标签扔到九霄云外,换一个积极的标签:“我渴望爱情,我适合婚姻”。发挥积极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引导自己走向爱情和婚姻。四是坦然接受自己的性感觉。不用再对它进行人为的压抑。如此,就会明晰地感到自己那种对爱情婚姻的渴望,淡化适合独身的意念,通过积极的标签效应,强化对爱情的渴望。当心中的性能量以常态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记忆中遥远无望的虚无缥缈的故事也就随风飘散了,你就会看到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片艳阳天。

“真的好感谢您,马老师,谢谢您帮我真正看清了自己的心。”欣喜之情让静宜的声音更多了几分魅力,“等我结婚的时候,一定给您报喜!”

我知道静宜现在的确有了比较深地领悟,但是,她的心理障碍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也需要一个过程。于是,我建议她在以后的自我调节过程中可以适时拨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因为心理支持是一个很好的加油站。

又两次通话之后,电波终于传来喜讯:静宜已经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她说,现在才知道,自己原来更适合婚姻,婚姻也赐给了自己一份真实的幸福。

畸情一幕,主角竟然是父女

每天收到的大量的求询信,我总是到夜深时刻才有空拆阅。忽然,一封求询信驱散了我的倦意,我的神经又一次绷紧,近乎愕然地注视着女孩的来信——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18岁的女孩。我心中有许多苦恼的心事想和您说。最痛苦的是有一件丑事一直压在我的心中,压得我真是太难受了。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可是我的经历是一般女孩都没有过的。小时候,我爸爸最疼我。我跟爸爸在一个屋子里睡,就我们两个人。我不知道那是我几岁的时候的一天半夜里,爸爸吻了我,我当时睡得迷迷糊糊的,也就没有拒绝爸爸。后来的情形,我就不知道了,也许我睡着了。后来,好像过了半年左右的时间,爸爸又一次那样对我,而且还摸了我的乳房。我当时想反抗,可又没有反抗,因为爸爸最疼我了,我也就顺从了爸爸。可是从那以后,爸爸在没人的时候,经常那样对我,而且有一次还……我不肯让爸爸碰我身体最重要的部位,我不想爸爸让我提前作女人,不然,我还怎样活下去?我是不情愿的,可是我又无能为力,我真的无法再说下去了……马老师,我该怎么办?求您帮帮我,不要让我再这样痛苦下去了。我想把快乐留给将来,不想现在给爸爸……马老师,您救救我!您告诉我该怎么办?

一个痛苦的女孩

危险,女孩的处境很危险!虽然已经很晚,可我的睡意全消。我重又开机,给女孩立即复信——

痛苦的女孩:

你好!很感激你对马老师的信赖。

知道了你的处境,马老师对你深深地同情和担忧,一个不幸的女孩啊,而且可能面临更大的危险!全国各地的来信很多很多,马老师还是先给你回信,马老师真怕你遇到更大的麻烦和不幸。但是,由于你的问题的特殊性,由于替你着想,由于马老师怕这封信出什么意外给你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马老师这里先告诉你一句最重要的话:一定不能再有丝毫迁就,一定坚决说“不”!一定!由于有些情况比如家庭情况你没说具体,加上信中不好一切明说,马老师也不好多讲。马老师建议你在周六晚拨通马老师的心理咨询专线,或者,你可以前来当面咨询,以便给你更具体的帮助。如果你相信马老师,就请你及时和马老师联系。马老师一定帮你度过危机。

记住,眼下你最需要做得就是,一定不能再有丝毫迁就,一定坚决说“不”!一定!

心理咨询师马志国

不久,女孩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约定了前来求询的时间。

坐在我面前的时候,女孩话没出口泪先流,伴着泪水讲述了她难言的故事——

我妈妈没有文化,又是急脾气,小时候妈妈也不给零花钱。所以,从小我就不喜欢的和妈妈在一起。从小爸爸就很疼我,很宠我,对我很温存,要零花钱给我很随便,我也爱和爸爸在一起。有时候爸爸和妈妈争吵,我总是偏向爸爸。那句“世上只有妈妈好”,在我心里一直是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的。大约我十来岁的时候,一天晚上,爸爸说去另一个屋子睡。我就撒娇地一定要和爸爸在一起。于是,就发生了信中说的那样的事情。此后,这样的情形就经常发生了。而且每次事情过后,爸爸都给我零花钱。有时候,就是白天,家里只要还剩我们两个人,爸爸也会把我抱在怀里,亲吻拥抱。但是那时我还小,没有特别的感觉。

再后来,我长大了,我们父女经常像恋人在一起一样的亲近缠绵,所有该发生的都发生了,甚至爸爸还强烈地要求和我发生性关系,但是我坚定地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一次,妈妈去了舅舅家里。晚上我放学回家,看到家里又剩下我和爸爸两个人,我知道又该发生曾经发生的故事了,我有几分害怕,又有几分说不清的渴望。果然,晚饭后爸爸又和我拥抱在一起,我说这样不好,可是无力挣脱。他抚摸着我的脸庞,抚摸着我的双臂,抚摸着我的乳房,抚摸着我的身体的各个部位。我好像被一股电流击倒,全身酥软,不能自持,顺从地依偎在他的怀里。虽然我心里想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是,不知是一种什么力量让我瘫软地不能动弹,一任他的抚弄温存。慢慢地我感觉他的手移到了我的两腿之间,慢慢地滑到了我的下身,一股更强大的电流冲击着我,我无力地轻轻地呻吟着,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时候,他猛然紧紧地抱住我,有力地压在我的身上,我没有拒绝他。忽然,我感到他已经把我的内裤退掉,他已经触到了我的最隐秘的部位。我猛然惊醒,奋力坐起来:不要,不要,不要这样!我连连地说,随后我哭了。他开始安慰我。我们一夜相安无事。我庆幸自己守住了最后的一道防线。

一次,在爸爸和我亲近温存的时候,他问我,这样是不是很好,很愿意这样?我问他,你呢?他说很好,他说他爱我。我说,不是可以和妈妈这样吗?为什么还要和我?他说,你和你妈妈不一样,我更喜欢你,更愿意和你这样在一起。我说,我很不愿意。他说,是真心的吗?我说,是真心的。此后,爸爸好久没有再那样待我。

可是后来又旧病复发,一次又一次……

给您写信是在最近一次爸爸又这样对我之后的一天。他酒后没完没了地说我,又是学习,又是生活,又是交友,没完没了,没完没了。于是,我感觉很不平衡,我都付出了那么多的牺牲,你怎么还对我这样?今后会怎样?于是就越想越难受,越想越感到这样不行。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

我插话道:“你有过和别的男孩的感情故事吗?”

“爸爸对我说,不能和外面的男孩交往,不能像有些男孩女孩一样谈情说爱,要我只和他那样,不能和别人在发生那样的关系。”女孩说,“但是,我有过一次。那是和一位体育老师。但是后来我知道我们是不可能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平静下来。我和男孩子的确没有过什么感情……”

面对女孩茫然无助的眼神,我的心很痛。心理咨询师不是道德家,简单的道德评判也不是心理咨询的主旨,心理咨询是为了帮求询者看清当事人的心路历程寻求心理自救。但这段故事的确潜藏着很大的危险。因为这是一场人的原始本能冲破了社会规范、违背人伦常规的变态的父女畸恋,是一场边缘性的(即没有发生性交)乱伦。

研究发现,乱伦是性对象取向的偏移和倒错。就狭义的即有血缘关系的乱伦而言,先天的素质性的是极少数,占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一二,大多数是后天的情境性的,占总人口的万分之一二,有的认为在万分之五左右。其实,这样的数字并不很确切,人们能够了解的情况比实际的情况要少得多。因为这种行为比同性恋更不愿公开。

人的性本能原本指向性是很随意的。人类开始的婚姻就是杂婚,没有什么界限,不论什么血缘的。是后来世世代代的生活让人知道了性关系应该有所禁忌。于是,亲子之间的性行为在社会规范中被严格地禁止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的理性的产物。于是,人的可能指向亲子的性本能的神经联系被抑制了。于是,在常态下亲子之间不会有性的冲动和欲望。但是,被抑制的先天的本能的神经联系并非彻底消失了,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被激活。于是,就有了与人类社会规范相悖的“乱伦”行为。此时,人的原始本能一旦冲破了理性的约束,人就会成了怪物,成了恶魔。

精神分析学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的意识活动是人格力量相互作用的一种产物。“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贮存了包括性的本能欲望;而“自我”既可感受内心环境,又可感受外部世界,是人格的主宰,它可以判断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哪些欲望可以得到满足,哪些欲望要封锁在潜意识中;而“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也就是常说的良心和理性,它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监督和惩罚体系。心理常态下,“自我”和“超我”忠于职守,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人的内心世界中本我、自我、超我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的内心得以安宁。但当处于异常情境和心态下,人的心理平衡机制遭到破坏,意识能力降低,自我、超我的力量削弱,无法认真履行“监察官”的职责,而“本我”里被封锁的包括性在内的欲望强烈地寻求释放,自我、超我无法阻挡本我的冲击,于是以前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性能量便成了一匹野马。

那么,让这对父女陷入畸恋的异常情境和心态是什么?

就发生乱伦的家庭方面的情境诱因说,单亲家庭、夫妻长期性失谐、居住条件差以及过分亲密,常常诱发乱伦。就这段故事说,后面三个诱因似乎都存在。首先很可能存在夫妻性失谐。女孩的妈妈可能有影响夫妻生活的身体因素,父亲便在女儿身上寻求出路了。妈妈心里可能明白这些,但她有意无意默认了爸爸对女儿的乱伦举动。此外也存在居住条件以及过分亲密的问题。

但这只是外因,重要的是异常心态。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透视,从父亲方面说,父女畸恋多源于父亲的“洛莉塔情结”和“恋女情结”。《洛莉塔》是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巴科夫于俄国革命后1919年逃亡美国后写成的一部小说的名字。这部作品是以一个中年男子执著地追求一位少年美女,并以爱情的破灭为主题的。后来,心理学便借用来有了概念,主要是指中老年男性在潜意识中具有的一种被压抑着的对年轻女性的性爱心理。洛莉塔情结的实质是恋女情结的变形。男人的恋女情结是女孩的恋父情结的一种对应的心态,指父亲潜意识里对女儿的性爱心理。因有李尔王独爱其女的古希腊传说,所以又称“李尔情结”。通常,恋女情结常常以变相的形态表现出来,即压抑了对女儿的性爱,以与女儿同龄的少女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角色,表现为对年轻女性的性爱心理。这便是通常一些中老年男性爱恋年轻女性的潜意识根源。但是在很少的情况下,恋女情结也会直接表现出来。显然,这位父亲的恋女情结是较重的,因而没有转化为洛莉塔情结,而直接表现为对女儿的爱恋。从女儿方面说,不少女孩都有亲父疏母、爱父嫌母的“恋父情结”。这个女孩的恋父情结是比较明显的。这样父女双向互动的结果便形成了“父女互恋情结”。导致女孩和父亲的早期亲密关系的正是这样的情结,不能说是性。一个几岁的幼女不可能对父亲有什么性爱欲望,父亲对幼女的亲密也难说是性的驱动。但是,父女互恋情结不能及时化解就会导致父女畸恋。随着女孩的长大,父女的亲密接触便具有了性的意义。先是女孩的躯体激发了父亲的性本能,继之是父亲的亲昵诱发了女孩的性体验。特别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没有及时消退的恋父情结导致了“牛犊恋”,即向往年长异性的性心理。这不仅从她和父亲的关系中可以看到,还可以从他对体育老师的感情中看到。这时候的父女互恋情结,已经演化成相互需要的两性的情爱以致性爱,酿成了一段有违人伦的父女畸恋。显然,父女双方都怀着自责自罪,只是给零花钱和接受零花钱实在不足以补偿心理的失衡。

尽管我们这样进行心理的解读,尽管我们承认父女畸恋是一种性变态,是心理病,但这种行为一样要受到道德的审判。在这场父女畸恋中,当然主要责任在父亲,可女孩不是完全没有责任的,她不是纯粹被迫的。但是,女孩又分明感到这样下去是可怕的,于是,心体验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于是,陷入惶恐不安之中,于是,开始了自救的行动:向心理咨询师发出了求助的信号。

怎样才能帮助他们终止这样的畸形的父女恋情?

因为前来求询的是女孩,因为女孩自身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只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女孩自救了。于是,我讲了上面的道理,之后请她先谈谈自己今后的打算怎么办。

“我只有等毕业了,自己到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去上班,躲开这个家,才能逃避。”女孩说。

“你逃避的是什么呢?你逃避的是自己的心。这进一步表明你在这段故事中不是完全被动的角色。所以,尽管你确实现在就要回避和父亲的接触,但根本办法不是逃避。”我说,“你说那次你父亲听到你表示很不愿意的心情后,他很久没有再那样待你,这是因为你的话让他的‘父亲’角色心理又占了上峰,压抑了他作为男人的性别角色心理,也就是‘自我’和‘超我’恢复履行对‘本我’的监督职责,让他重又用父女关系审视你们的交往,而不再仅仅用男女的关系来审视你们的交往。父亲角色在心中复活以后,父亲的良知让他不忍伤害女儿。这给你什么启示呢?”

“今后,要看我自己能不能坚决说‘不’了。”女孩领悟地说。

“对,关键的就看你自己了。”我肯定地说,“你已经长大,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孩。一个成熟的女性的身躯和成熟男性的亲密接触是让人难以理性把握的。任何的肌肤之亲都会唤起你们父女内心的原始的性本能的冲动。也许,以前你们还总算把握住了不超越最后一道防线。在以后你发育的越来越成熟的日子里,就难于守住最后的防线了。果真如此,那将是怎样地可怕的结局?你不难想像你们这种畸形的父女恋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将毁掉你的未来,毁掉你们整个家庭。所以,为了你的美好的未来,你一定坚决地说‘不’。如果说过去你父亲的良知跑掉了,那么你坚定地拒绝,就会让他的良知复活,在拯救自己的同时,也拯救了你的父亲,拯救了你们整个的家庭。这样说来,似乎把整个的责任都压在了你身上,似乎是过于沉重了,可是……”

“您不用说了,我一定能够坚决说‘不’,一定能,您放心吧!您会听到好消息的!”女孩的坚毅的神情让我心中有几分释然。

让我的心不能彻底释然的是,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没有得到反馈信息。我知道心理咨询师常常难于完全把握事态发展,我常常为此感到遗憾。但愿女孩的难言故事的尾声不再难言。我心中时时默念着。

就在我忙完一部书稿草拟本文的一个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忽然传来一个似乎熟悉的女孩的声音:“马老师,我是得到过您救助的那个女孩,现在终于可以告诉您好消息了:坚决说‘不’,已经让我跳出了漩涡,我现在考进了一所中专,开始了住校的生活。我想,以后我们父女会让亲情相连的。现在我好轻松,从没有过的轻松……”

哦,真是一个善于自救的女孩!一个女孩得救了,一个家庭得救了。我和女孩一样,心中好轻松,好轻松。

故事结束了,我的思绪不止。在现实生活中,亲子畸恋(包括父女畸恋或母女畸恋)大多是境遇性的,道德的规范和境遇的限制比较容易促使“乱伦栅栏”恢复履行职能,当事人往往可以较好地主动控制。在亲子畸恋中,往往亲代一方是主动方,子代一方是被动方。这样看似乎是从主动方入手解决更好。但是,一般此类问题多是子代来求助的。再者,血缘关系的亲子畸恋,极少完全一方强迫另一方的情况,通常是子代由开始的被动而逐渐不再完全被动而逐渐变得有主动成分。所以,心理帮助首先主要是对被动方的心理支持,恢复乱伦栅栏的职能,提高其伦理观念和防卫能力。一是被动方坚决说“不”,这是关键。二是被动方与主动方隔离分居。三是求得第三方(即母亲或父亲的)支持。四是及时地求得心理咨询工作者的帮助。当然,作为主动方更应采取现实措施积极自救。

同时我们应看到,平时注意异性家长和子女的接触方式和程度,是预防诱发亲子畸恋的根本措施。异性家长与子女避免过分亲昵,鼓励子女和同龄伙伴交往,都有助于子女及时化解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促进子女性别角色心理的健康和成熟。

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演绎奇异的爱

@@@温情的爱

一年前,23岁的倩影还是一个纯情女孩。倩影是独女,几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她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美院毕业后分配在一所山区中学作美术教师。

纯情的女孩不愁嫁。不久,好心人牵线搭桥,成熟沉稳、朴实忠厚的成为走进了倩影的生活。成为大倩影几岁,在家中是长兄,由于帮父母供小妹读书,没有较早地考虑自己的婚事,现在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自从和成为相识,倩影找到了心灵的依托。成为最大的特点就是知道疼人,对比自己小几岁的倩影,更是呵护有加,关怀备至。

第一次得到男人呵护的倩影,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她感觉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和成为相识半年后的一个晚上,倩影依偎在成为的温暖的怀抱里,她倾诉着自己的心声:“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扔下我们母女而去了,母亲给了我无限的爱,但是我的心一直总是空落落的,好像不能靠岸的一叶小舟。在你的怀里,我的心才有了安宁和温馨。”成为给倩影轻轻抹去两腮的热泪,爱怜地说:“你就是我的好妹妹,我会好好照顾你,让你安宁幸福。”倩影静静地闭上了眼睛,成为给倩影一个温情的吻。倩影似乎有一丝缺憾,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幸福。他知道这个男人是可靠的。

一年后,鲜花盛开的日子,倩影成了成为的新娘。

有了自己的家,倩影有了更实在的温馨和幸福,他的心灵之舟有了一个停泊的宁静的港湾,小俩口日子过的安宁而又甜蜜。

@@@激情的爱

在这个温馨的小家中,有一个常常光顾的客人,他是倩影的同事,同一单位的音乐教师京颐。

京颐和倩影同龄,比倩影晚一年分配到这个学校,一直在同一个教研室办公。京颐的父母都是音乐工作者,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熏陶,让他走进了音乐的天地。京颐满身的青春朝气和艺术气质给人强烈地感染。也许是音乐与美术的相通,倩影和京颐成了好朋友。由于倩影此时与成为正值恋爱的季节,倩影和京颐无所顾忌地自由自在地交往着。京颐身上的艺术细胞不断地放射着迷人的光彩,让倩影的心灵多了一份充盈。工作之余的休闲时光里,京颐的坐在钢琴前,他手指下流淌出的美妙的旋律,总是把倩影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天地。倩影也感到在这个单位里,只有京颐最能读懂她的画。不久,两个人约定再次进修学习,于是闲暇时间就多了许多共度时光。两个年轻人就像两个孩子,快活的生活着,坦然地交往着。

成为知道京颐和倩影的友好关系。成为爱倩影,把倩影的好朋友京颐看成是一个小弟弟。所以,京颐成了成为家中的常客。

那是婚后的一天,倩影为了应考下班后正在临摹一张裸体画,刚好被教导主任发现。教导主任眼神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丝不满。随后,校长找倩影谈话了。虽说没有直接批评,但倩影能分明感受到一种压力。倩影向成为诉说心中的苦恼。成为是个善良的人,他喜欢息事宁人,就劝慰说:“如果有什么不好,咱就不画。”倩影知道成为的善意,但是她没有获得被理解的感觉。自然,京颐又成了倩影倾诉的对象。人的文化生活氛围对人的心灵就是有那么大的影响。京颐和倩影的确多一份心灵的相通。在京颐这里倩影感到被理解的快慰和激动。

人的心态竟是这样捉摸不定,伴随着快慰和激动,倩影感觉京颐能读懂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点心动,心中忽然萌动了一种对京颐的异样的感觉。这些都是和疼爱自己的丈夫在一起时不曾有过的感觉。

互动,是人的心灵交流的一个法则,京颐也感受到了对倩影的心动。不久的一天,京颐明确地中断了与别人介绍的交往了两个月的女友的关系。倩影感到震惊,问京颐为什么,京颐没有作出任何解释。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感情在悄无声息中变化。倩影意识到感情的天平正悄然向京颐这方面倾斜。她在审判着自己的心:成为不爱你吗?你对成为没有爱吗?你为什么不能管住自己的心?

一个晴朗的周末的早晨,倩影要去写生。丈夫正好加班,便让京颐相伴。他们带好了用具,早早地奔向离学校不远的后山。在大山的怀抱中,他们心旷神怡地忘记了一切,当然也忘记了天空正在凝聚起乌云。午后,倩影的画笔还在不停地画着,只听雷声传来,他们才意识到大雨将临。看来跑回学校是来不及了。这时,他们才开始寻觅避雨的地方。雨点已经打在身上了,他们才发现一个小山洞。他们嬉笑着跑进山洞的时候,全身已经淋湿了。一个小小的山洞,让两个年轻人的肌肤贴在了一起,彼此能够听到怦怦的心跳。忽然,笑声没有了,两个人的眼睛静静地相互注视着。还没有退去笑容的脸上,两双眼睛交流着一种动人心魄的光,直入彼此的心灵深处。猛然又一次雷声大作,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倩影感到了一种从没有过的渴望,强烈的渴望的涌动,然而,一个长长的吻直到阵雨过后晴空万里的时候。

倩影回到家中,丈夫还没有回来。坐在沙发中,她什么也不想做,她只是静静地痴痴地想啊想,她回味着刚才的一幕,回味着尚未消退的感觉,她弄不清自己的心是怎么了,她只知道和京颐在一起体验到的激情是和丈夫在一起从来没有过的。她说不清这到底是为什么,也不敢对丈夫言说,她只是默默地进行着强烈的道德批判。

但是,道德批判没有压抑住自己的心,倩影和京颐情爱之火燃烧了起来,已经难于熄灭。

@@@爱的战火

事情终于传到了成为的耳朵里,他不相信别人的传言,他知道自己的妻子不是水性杨花的女人。

但是,倩影自责得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亲口和成为诉说了心中感情的煎熬。这是一个静静的夜晚,倩影对成为深怀愧疚地说:“我知道你对我十分的疼爱,我对不起你,我不说出来心里快受了了,今天我要毫不保留地说给你,任由你的惩罚。我感觉我们之间好像不是爱,在京颐身边我才能找到那种爱的激情。可是我心中还有你,放不下你……”闻听此言,成为诚实善良的心仿佛天塌地陷了一般,哪里还顾得上再给倩影什么疼爱和呵护,哪里还顾得上倩影的迷惑怎解?成为虽然不会肆虐,但他也暴怒了:“那么,你到底爱我们哪一个?”

“我,我真的说不清,我不是好女人,我……”倩影泣不成声了。

善良并不等于软弱。成为决定,要去和京颐决斗。

成为自从和女友分手,心灵就开始了煎熬。他知道,他不能欺骗自己。可是道德的戒尺时时激打着他的心:你在夺人所爱!你要受到惩罚!当成为闯进京颐的房间的时候,京颐准备好要打要骂要怎么样任由成为。但是,他没有回避对倩影的感情,他明确地说,他知道自己做了“第三者”,但是最初他不是有意的,现在他真的爱倩影。他说为了倩影不想决斗,但是……

正当此时,倩影哭着跑到了这里。面对两个仇敌一样的男人,她泣血哭诉:这都是我的错!

我们都是凡人,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的心往往同样会陷入困境。在陷入情绪化之中我们往往很难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于是,对同一个女人都有真爱的两个男人最终还是决定,让决斗来作出判决。

一场爱的战火随时爆发!

@@@爱的奇迹

事情竟然如此地出人意料。明天就是决斗的日子了,今天倩影却生病住院了。让两个男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倩影患有脑瘤,病情危急,需要手术。

一个青天霹雳!惊雷阵醒了两个男人,面对病床上的倩影,他们胸中的满腔怒火熄灭了,他们心中的狂涛巨浪平和了,他们的头脑恢复了理智,他们不约而同作出了又一个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治好他们心爱的女人的病。

两个你死我活的敌手,不用任何的沟通转瞬成了成了最好的盟友。他们为病床上的同一个女人竭尽着自己的全部的所能。

十分庆幸的是倩影的脑瘤诊断为良性的。但是医生也也有话在先:必须长期的治疗和精心养护。在治疗过程中,成为感到京颐对倩影的疼爱关心比自己一点不差,而且比自己还多一层感情。这层感情是什么?成为深深地反思自己和倩影的感情。他感到自己和倩影之间是有着真爱的,但与京颐和倩影之间相比缺少的是那种男女之间特有的激情和心动。倩影是爱自己的,但好像一个女孩对父兄的感情,对京颐更像恋人的爱。他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倩影不是坏女人。他的善良和宽厚告诉他,应该让病床上的倩影多一份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于是,在倩影病情已经平稳的一个晚上,成为和京颐静静地坐在了一起:“我知道你更能让倩影心灵愉悦起来,从明天开始,你就多陪陪倩影在床前,由我来做好一切外面的事情。”望着成为诚恳的目光,京颐握住了成为厚实的双手。

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不久,倩影走下了病床,她痊愈了!医生说这是前所未有的临床病例。面对两个男人的爱,她只能用幸福的泪水来诉说,是他们的最真挚的爱拯救了她的生命。

也许有人说,此时两个男人相互的谦让才可以显现男人的大度。但那样能够给倩影幸福吗?不,那是对倩影人格的一种伤害!倩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不是一个随便可以转让的财产。

京颐的态度十分明确:爱的选择权利在倩影,一切由倩影!

面对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两个男人,倩影如何能够选择?她该怎样选择?

成为到底是个成熟的男人,他说出了自己的心中思量已久的话:我爱倩影,但我看出来,倩影对我更像对一个大哥哥。让我就做倩影的哥哥吧!

倩影扑进成为的怀中,从未有过地痛快地哭诉着对成为的真情,对父兄一般的真情。

故事的尾声是美丽的,倩影与京颐品尝到爱情的果实的时候,成为也重新拥抱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新娘。

@@@心理解读

人们喜欢拿道德来评说爱,但爱常常不是用一个道德可以解说清楚的。当我们用心理学的眼光来审视上面的爱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倩影对京颐的感情存在着明显的恋父情结。

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女孩在童年或多或少或隐或现都有过一个恋父情结,是性心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成人后一般都会自然化解,对婚恋不构成影响。有人恋父情结过度,对婚恋的影响通常表现为难于接受父亲之外的异性。令人费解的是倩影的恋父情结的表现有点怪,怪就怪在倩影从小失去了父亲何以存在恋父情结?恋父情结何以没有影响而是促进了她对成为的接纳?这是因为,倩影从小失去父亲,这使她的童年没有实际地经历“恋父”这一性心理发展环节。但这并不等于她没有恋父情结的存在,只是被压抑到了潜意识中。她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恋父情结始终没有得到化解,从而让她心灵深处一直怀着对父兄之爱的潜在渴望,怀着补偿恋父情结的潜在渴望。就是说她的潜意识中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恋父情结得到补偿。成为出现在倩影生活中,由于生活经历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特征,正好让他扮演了满足倩影的恋父情结的替代性的角色。这一角色激活了倩影被压抑已久的补偿恋父情结的需要,倩影在成为的身上获得了恋父情结的补偿。可以说,倩影与成为的爱是真诚的,却是错位的,他们的之间发生的是一段错把亲情当爱情的故事。后来,与京颐的交往中,倩影心中的本源的两性之爱被激活了,她体验到了这种与亲情不同的感情,使她心中的爱情开始了新的定位。可以这样说,倩影在成为那里补上了性心理发展中恋父情结这一课后,才在京颐这里找到了成熟的两性之爱。这,便是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爱的故事的心理解读。

由于人们行为感情的动因常常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所以人们常常难于读懂自己的心。但是,只要我们的爱少一些狭隘,多一些博大,爱的故事就会多一份美丽。愿故事的主人公的博大的爱给他们酿造更美好的生活。

“网恋情结”:你“恋”的到底是什么

这是一段网恋故事——

如同所有的网上之恋始于偶然一样,我跟“华尔兹”在聊天室偶然相遇了。如果是在大街上走着,突然看到一个男人——我断定是个男人在独舞“华尔兹”,谁也会投过一些目光,这目光除了好奇,更多的是怀疑,怀疑这个男人大脑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可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个名字又是另一回事,这大概就是网络的魅力之一吧一一为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随心所欲的空间。我当时突然感到眼前一亮,很惊讶他怎么和自己有点不谋而合,因为我的网名叫“狐步舞”。

我们聊起来了,我打趣地问他是不是经常边走边自个跳华尔兹,他说倒是一直想这么干,可就是不敢,所以来到网上边走边舞,只有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才能实现他的心愿。生活中他是个稳健的男人,而且年近四十。我便也告诉他,我虽然也叫“狐步舞”,可没他想像的那样能歌善舞充满魅力。我还告诉他,自己也是个年过三十的女人。于是,我们的交谈开始有点尴尬,这个年纪的人上网聊天似乎有点不正常,潜意识似乎都想要解释些什么。他便开始说上网主要为查资料,闲暇之余就顺便进了聊天室散散心。我说我也很少来聊天室,来了也只是看看,感受一下小男生小女生们的青春活力。

聊天别别扭扭地搁浅在那儿,我们仿佛看到了网各那些“破洞”般的空白,这空白里隐藏着一个已婚男人和一个已婚女人的某种心理需求。

“你是不是喜欢跳舞?”他问。

“我不会跳舞,我喜欢看人家一对对地翩翩起舞。”

“那你一定是个充满幻想的人。而且生活得也不怎么如意吧。”他说,成熟男性果然有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你也一样吧,要不该和妻子多聊聊。”我反唇相讥。我们最后还是互留了电子信箱的号码。

几天之后,我们在网上聊的话题多了,自然包括各自的家庭。一位作家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是我们的不幸却很相同,像两只受伤的狼在夜色中一起舔着伤口,凌晨两点才在一声声的晚安中告别……后来,我们甚至聊过通宵,有一个话题我们是永远不触及的,那就是不问对方的“那一口子”为什么还没归家?

和丈夫以外的另一个男人在夜深人寂时私语,我无法说清自己在感谢“华尔兹”那一束束虚拟的玫瑰时的表现是不是有些放荡……

“我不是那种人,我希望你不要把我看作……”我有些吞吞吐吐。

“我没说你是那种人,也没把你看作什么。”他倒直截了当。

我们都哈哈大笑了,似乎都感觉到如释重负。聊天的话题顿时轻松了起来,我们谈得很有分寸却很深入。

好几天没开电脑,上网收信居然一下子收到了二十几封——全是“华尔兹”的来信。一封封读完后,我突然有了流泪的冲动。几天没有我的消息,“华尔兹”像个刚坠入情网的小男生一样疯狂了。他表露了他的感情,说并不想干扰我的家庭生活,只希望我能接受他的敬慕。我和“华尔兹”又聊了一个通宵,不得不承认“华尔兹”是个优秀的男人,并不是个网上的“花花公于”,他其实很真诚。我想我们都是茫茫人世里不安份的那类人,物质生活再好,也还是要寻求一些灵魂上的东西,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两个多月下来,我也不知和“华尔兹”算不算是网上情人,我每天都能收到电子贺卡和邮件,一天不上网和他聊聊就心中怅然若失。

不过,我隐稳感到对“华尔兹”产生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是对丈夫的一种背叛。其实,丈夫已经发现我又另外设了一个免费电子信箱,还加了个人密码,他没追问我为什么,这让我很伤心,我宁愿他大吵大闹而不是故作绅士风度,可他却是一副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不过打这以后,丈夫陪我的时间明显地多了起来,慢慢地我们的心又贴近了许多……

我想应该感谢“华尔兹”这个理智稳健的男人,如果碰到的是另一个人的话……但最终我还是把他的名字从“好友名单”里给删掉了。只要上网了,在网上迟早会“爱”上点什么的,也会渴望发生点什么的。我想,明白了自己身边其实就有个最好的丈夫,明白了网恋不过恋的是网络,也算不枉那一段“网恋”的经历……

网络时代酿造网络故事,我们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网恋故事?

有人说,如今已是网络时代了,你还等什么?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情万情网上开”,“网恋情结”便成了如今所谓“前卫”的人们的一种生活的新景观,网恋话题便也来到了现代人的茶余饭后。

网恋何以诱人?因为,网恋就是与现实生活中的恋情的“味道”不同。一是情境的虚拟性。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没有不可以虚拟的事情,而这个虚拟的世界又是那样的多变离奇。以致有这样的故事:两个网上恋人“恋”到难舍难分的地步,才知道双方彼此彼此,都是“多情郎”。二是地域的广延性。现实生活的恋情总是受到地域的局限,网上恋情则可以海阔天空,整个世界都由你随意驰骋,不必问“你从哪里来”,即使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情话尽管说,情人就坐在你对面。三是身份的隐秘性。没人知道遭遇网恋的“小精灵”、“华尔兹”到底是个什么角色。就是那些大腕扪,不是也有原本几乎“老大爷”了的先生在网上成了“美少女”故事吗?单是那名字就甜的让你发晕。四是对象的模糊性。与你自己的身份的隐秘性相应,你看网恋对象也是比“雾里看花”还“雾里看花”,真是朦胧又朦胧。就是在这朦胧中,网恋中人找到了那种“心跳的感觉”。五是进退的随意性。现实中你敢“恋”过就跑,也多半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网恋可就不同了,刚才还“恋”得死去活来,转眼你就溜了,连“拜拜”都省了。

你看,网恋的味道岂不很有“特色”?正是这特色的味道前所未有地使人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最好满足。

人的心理需要是个怪东西。人几乎是本能地期望自己的生活有最大的自由度,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无拘无束。要自由,当然就要自主。期望生活听从自己任意指点,能够依照自己的主张“为所欲为”,也是人的天性。人对生活的追求本质上又是多元的,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鱼和熊掌,总是哪个都想要,所以才有那么多关于“选择”与“放弃”的劝勉人生的文章。人们对新异性的刺激总是敏感而关注,求新求变又是人的一个天性。人还有倾诉和表达的需求。越是所谓封闭的人,越有强烈的表达的需要。人们在渴望满足上述需要的同时,又希望最大地获得心灵安全,最小地承受心理压力。可是,现实生活哪能对人如此“厚爱”,一面让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心理需求,一面又让你最小限度地承受心理压力?如此好事哪里去找?

现在好了,网络给你开辟了一个新世界:网恋,你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也可以变换花样,尽情表达,还可以既拥抱家中的爱人,又心仪网上的情人。于是,男人网恋,女人网恋,少年网恋,成人网恋,未婚者网恋,已婚者网恋……一个个网恋故事就这样演绎出来了。

网恋故事确有通往婚姻殿堂的美丽结局,但网恋情结多是海市蜃楼。因为,网恋,网恋,其实多“恋”的是“网”,主要是网络本身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

那么好,网恋让你获得了心理满足之后,还是从虚拟的空间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不少网恋中人就是这样走出网恋情结的。因为我们到底是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