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罗崇敏演讲集
14806700000072

第72章 论高等院校校风建设——在全国民族高等院校联席会议上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高等院校校风建设问题。

一、充分认识高等院校校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所谓校风,简言之就是学校的风气,它包括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和管理服务人员的服务作风。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人格、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是学校素质和品位的具体反映;它是学校师生员工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它既是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又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向。校风影响着学校办学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凡是中外名校都非常重视校风的内涵和建设。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正大”校风是“兼容并蓄,有容乃大”;清华人铭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美国哈佛大学崇尚“求是求真”。剑桥人则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些杰出大学培养的莘莘学子得到了良好校风的沐浴、熏陶和激励,对其健全人格、丰厚学养、创造未来有着终身的影响。

良好的校风对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师生员工的心理、情感、兴趣、思想、性格、品质、意志、审美等起着良好的陶冶作用,对心理和行为具有潜在的激发、约束和规范作用;对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师生员工的团结、领导班子的团结、各民族的团结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勤奋学习、教师忠诚教业、服务管理人员勤政廉政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它不断注入师生员工追求自身发展、实现社会价值、促进学校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精神动力和智力因素,促进师生员工的社会化。也就是说,校风具有导向、陶冶、规范、凝聚、激励、发展等功能和作用。

校风建设具有历史传承性、理想追求性、建设主体性和现实实践性四个鲜明特性。校风建设既是学校历史的“前提”,又是学校历史的“结果”,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把校风建设的目标要求和阶段工作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坚持不懈,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培育良好校风;要把校风建设与树立师生员工的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坚强的信心结合起来,促进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确立,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校风建设的主体和良好校风的载体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全体师生员工都要自觉投入和参与校风建设。校风建设是一个具体的实践过程,要紧紧围绕不断提高学校师生员工整体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这个目标,从每一个系、部、处、室、馆、所抓起,从具体实践行为抓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校园里的每一件事情抓起,具体落实校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和办法。罗崇敏演讲集论高等院校校风建设

总的看来,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校风是比较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严重。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缺乏正确远大的理想志向和自主自强意识,缺乏对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缺乏对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文明行为习惯;有的教师师德修养不够,职业责任感淡薄,对学生缺乏爱心,对教业缺乏专志,对学校的发展不负责任,对知识的创新缺乏紧迫感;有的管理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不新,服务作风不实,服务质量不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这些问题不切实解决,必然制约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着办学目标的实现。

二、关于高等院校校风建设任务的思考

校风建设要紧紧围绕健全大学人格,熔铸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文化而进行。要以学风建设为基础,以教风建设为核心,以服务作风建设为关键,系统加强校风建设,与时俱进,开创高等院校一代新风。(一)学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基础

学风是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作风,是其知识、能力和素质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风尚,是学校精神在其行为态度上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格化培养。高等院校应努力建设“崇真笃实”的学风,“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这个学风,概括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文化与时代教育特征的结合,体现了高等院校各族学生的文化心理特征和发展需要。

“崇真”,就是崇尚真理,崇尚真知,崇尚真诚,追求价值目标。孟子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青年学生首先是要志存高远,树立崇高的志向,勇于追求科学和真理。刻苦学习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育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像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把“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作为自己的“最高品质之一”。其次是要博学多技,真正成为知识的富有者。只有成为知识的富有者,才能成为精神和物质的富有者。博览群书,博学多思,“技”多不压身,“证”多出路广;加强通识教育,增加学生的知识装备,提高知识质量,做到“证”、“能”统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其三是要明礼诚信,努力陶铸高尚的学养和人格。加强学生的社会道德修养,提高社会主义道德素质,增强校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古人说,真诚可化育万物、可感化万民,真诚可使人高尚、使人智慧。“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树立谦和共融的风尚,加强团结,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高标准、严要求,挑战极限,自强不息。

“笃实”,就是专一志向,专志学业,专注事业,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具体说来,一要培养笃行于志向的精神品质,勇于竞争、善于竞争,对自己远大的志向要有终生奋斗、义无反顾的精神。古人讲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我们的大学生首先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乃至对自己都要讲责任、讲义务,追求自己能够存在别人心中、活在后人心中的思想境界。二要实践严谨自信的学习风格。“天道酬勤”,要严谨治学,勤学多思。严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的学生要三省九思,严于身,谨于学,博于知。每人每事、每时每刻都要表现出我们学校严谨治学的风格,建设学习型和能力创新型校园,使整个校园始终充满浓郁的学习氛围和强烈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惰性得到克服、境界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要办自信的学校,学生自信,社会信任,只有自信才能自立,只有获得社会信任学校才能发展。三要实心于事业成功的价值取向。学生今天的奋斗,是为了明天的成功。我们要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崇尚高尚的事业,把追求事业成功的价值取向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需要就业,更需要创业。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他们就没有企求就业的学习动力。四要强身厚德,壮体载智。培育“晨吸大地之精气,晚沐星月之洁光”的良好锻炼习惯,采取各种形式加强体育锻炼、炼就强健的体魄,不断注入和保持学习的旺盛精力和人生奋斗的活力。

(二)教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核心

其核心地位是由教师的地位作用、劳动特性、素质要求所决定的。正如我国杰出的现代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在1931年就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指出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由此可见,大学乃大师之学,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风是教师的履职风范和职业精神,是学校的核心形象,体现着教师的学养、人格和能力。我们要强化教师意识,努力建设“忠诚教业,传承真知”的教风。

所谓“忠诚教业”,首先是要以人为本。教师的工作主体是人,是涵盖着其全部人格、知识和才华的教师本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是能够带着教师在心中播下的种子,使之发芽、开花、结果,播撒更多的种子服务于社会的学生。我们的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培育学生作为我院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把对学生的爱心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精神动力。第二要身为正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担当主导角色,教育活动旨在教人为善、教人做人,因而教师不但要以言立教,而且要以身立教,即以自身高尚的人格与行为影响和感召学生的心灵世界,鼓励合乎道德的行为,把他们培养成为有德之人。教师要大力倡导和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加强品德和学术道德的修养,时时“为人师表”,自律自重,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情操、责任感及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第三要诲人不倦。教师职业所需要的是奉献牺牲和任劳任怨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并具有丰富的知识以及教书育人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态度,要把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落实到刻苦钻研业务和对职业的认真负责态度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用真心、爱心、耐心、信心、进取心来对待学生和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所谓“传承真知”,首先是要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大学应该是一座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神圣殿堂,它的教育活动在于提高社会理智,培养大众的心智,净化民族的习性,提升国人的情趣,给大众提供理性和新知。教师的教风要与大学教育的这一最终目的相适应,体现时代性、科学性和民主性。民主和科学是大学教师的精神支柱,教师要弘扬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把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规律,自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其次是要传承文明,授知启智。大学是环境与遗传的产物,大学的发展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凝聚过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科学技术文化宝贵遗产的继承者、传播者、发展者和新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先进的文化武装学生,以充分履行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三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新是学校发展进步的灵魂,是教师自身提高的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孕育了知识组织,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我们要适应现代社会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需要,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思想,要“学而不厌”、“内省外求”、“见贤思齐”,博学新知,精深专业,“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要适时变革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四是要把知识创新与学术进步结合起来,通过知识创新推动学术进步,通过学术进步促进知识创新,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知名度。

(三)服务作风建设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管理就是服务,服务的主体包括院(校)级领导班子、行政职能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从根本上说,服务作风建设,就是管理主体实施管理过程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建设。服务作风建设在校风建设中居于关键地位,一个好的服务作风,引导着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建设,体现着学校的良好形象,推动着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风建设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建设“求是务实、团结高效、清正廉明”的管理服务作风。

“求是务实”,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崇尚真理。探寻和把握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服务的规律,积极探索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形成更多的为社会服务的科研成果;就是要笃功务实,要注重管理服务的客观性、实在性、具体性、实效性。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师生员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培养严谨踏实的服务作风,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为他们做好每一件合理的事情;注重服务的时间效率和实际效果,少讲空话套话,克服各种徒有其名并无实效的形式主义,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团结高效”,就是要精诚团结,激活各种管理要素。切实加强各级班子、各部门、各系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系部之间、学校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团结。少相轻,多互重;少排斥,多包容;少内耗,多整合。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智力和心力,调动学校的一切物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团结、和谐、协作的管理服务氛围,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就是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服务机制,提高管理服务的整体效益;增强管理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珍惜时间,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人力、物力和时间、空间的利用效益。

“清正廉明”,就是要勤政廉政、慎思明辨。加强管理服务人员的理想信念和廉洁行政的教育,克己奉公,弘扬正气;正确使用管理职权,健全和执行廉洁行政制度,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各方面的管理服务人员都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克服“官本位”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真诚公正的履职精神,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笃功务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高等院校校风建设的措施选择

校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包括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选择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都比较强的措施,需要校内校外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奋斗。

(一)要努力培育校风建设的主体精神

校风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每一个师生员工都应该是良好校风的载体,代表着学校的形象。校风建设是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师生员工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客观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都要自觉加强校风修养,自觉投入和参与校风建设活动;自尊、自爱、自重、自信、自明、自律、自强、自乐,真正发挥校风建设的主体作用;力戒形式主义,重自我、重实效、抓基本、抓基础。

(二)要培育良好校风的运行机制

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学校纪律,加强学籍管理,建立校风建设契约关系。认真贯彻高教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全面推进学校的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教学科研、后勤社会化、分配制度、办学体制改革,整合优化各种办学资源,为加强校风建设提供机制保障。

(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学习型组织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校风的陶冶、引导、凝聚功能,切实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生活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营造校风建设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的每一级管理组织、每个单位和每个系部、每个班级都要建成学习型组织。要树立科学的学习精神,培养坚韧的学习毅力,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好学深思,博览群书,专志教业和学涯;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因材施教,加强良好校风的宣传教育,形成校风建设的良好舆论环境,弘扬正气,鞭挞歪风。

(四)要加强校内外环境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要认真做好校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教学建筑的合理设计、施工建设的规范管理,提高建筑项目的文化品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努力改善设施条件,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校风建设是社会风气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高校的校风建设,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教师在校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领导的服务作风和教师的教风对校风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领导干部和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和加强职业形象修养,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引导和推动校风建设。

2000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