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14810100000013

第13章 一叶绿而天下春

春天总是惹人欢喜的。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可以算作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了,江南的春天就更加让人疼爱。不论草长莺飞还是弱柳抚堤,似乎使人穷尽了所有的想象力也不足以说明江南春的美景。

中唐诗人张籍,用了一首五言律诗,描绘出一幅江南春光图。在这幅图画中,有柳色、新雨、乳燕、芳树和青山,这样一幅水墨尽管颜色显得暗淡了些,但在每一个落笔之处都能看到勃勃生机。就像是初春的日子一样,虽是冷了一些,但明明已经遥望见了一年的好光景,怎能好不开心?

江南春

张籍

江南杨柳春,日暖地无尘。

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

晴沙鸣乳燕,芳树醉游人。

向晚青山下,谁家祭水神。

江南因着湿润的水汽,其春天的场景和北方是大不一样的。这里的初春,没有冬日的延展,早早的就可以隔着小河看到杨柳吐出了新绿,虽然还不是春光铺盖天地的时日,但依旧能让人从蛰伏了一冬天的家中迈出脚步,去看看世界的变化。或许是因为冬眠了太久,哪怕只是浅浅的一抹嫩芽,也足以让人们感知到万物的复苏。

阳光是应该温暖起来了,冬日结冻的地面也慢慢地融化了,这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静悄悄地不让人察觉到丝毫动静。再没有了尘土飞扬,生活像是被水洗过一样,留在眼底的只有一片清新。一夜春雨,滋润了渡口边的浮草,打湿的应该还有人们的心吧。那小鸟的偶尔鸣叫,怎么听着也似是悦耳的旋律;那随风摇曳的枝条,怎么看着也像是熏人醉的小蛮腰。

其实,醉了的岂止是风景,恐怕更有赏风景的那份心性。

居住在水边的人们,向来有着祭祀水神的传统。一方神佛佑一方安宁,春天已经来了,闲了一冬的人们也早早地准备好了祭品,在河边向着水神祈求出航平安。落日的余晖斜披在身上,在波光中晕散开来,像是要把人们的祈愿一直带到遥远的地方,进而化作一缕春风,散在每个人的心头。

这是一幅美景,不是描眉画黛的浓艳,却有着素面朝天的清淡。诗人张籍原籍便是在苏州,后来又迁居到和州乌江。自小在江南春色中长大的他,对这一番景色有着比他人更深的情感。若不是这无心插柳的描画,谁还能记得江南春是如此任性撩拨着人们的心弦?

其实,张籍最擅长的乃是乐府诗歌,为既有的曲调附上情景相合的词句,或者命几个十五六岁的女孩手拿牙板,借着酒兴,亦歌亦咏,才足以开怀畅饮。

在张籍诗歌创作的一生中,他先后结识了孟郊、韩愈、白居易等人。这样的故事便是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神仙生活。大抵于江南地区长大的人,总是很懂得如何去享受的生活的。不似北方的民族,因着气候恶劣,更多考虑的是如何生存,而不是如何生活。有人说南方太过于温柔的气候致使这些人们只懂得风花雪月,却不晓得疆场驰骋,因而才有不少亡国的先例。但面对如此好的春光时,谁还会忍心拿起手中的战斧,用敌人的鲜血去浸染如此翠意?

唐初是个足以影响到千古的稳定年代,虽说后期也有一些动荡,但唐代风貌使得中国在国际上产生了空前影响。那时候的苏州城又是什么样子呢?史籍中已经有了太多关于长安城的记载,这就像是官方的通告一般,边边角角也全都一笔一画地详细写进记录中。可是苏州城呢?这里自然也有着各种版本的官方记载,但这不是最贴近地气的方式,这甚至都不是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只有从这些不经意的诗词中,或许才能一窥当时的真面貌。

诗人杜荀鹤曾写了一首《送人游吴》,这里的"吴"便是今天的苏州城。

送人游吴

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开篇诗人就开始向友人介绍起了苏州当地的景色,这恰似是一位土生土长于当地的老者如导游一般把故事娓娓道来,说者自我回味,听着心生向往。

到了苏州城,自然是要看苏州的水景的。因此地是个水城,所以人们的房屋多半是盖在小河边上,更有一些花了巧心思的人家直接把房子架在了河面上,远远看去,这河水就像是一条长长的枕头一般,枕起了生活在这座古城中的人们的一夜清凉梦。

只是因为此地早已经是个古城,连墙上的泥瓦都透露着春秋时代的气息。苏州城是吴国曾经建造宫殿的地方,虽说现如今已经不见了当年万户侯,但却依旧有旧时王谢堂前燕觅着各自的生活。虽说此地很少见到空闲的土地,却处处可以沿着小河、小桥穿行于任何一个小巷。

论起一座城市的富庶与否,自然是要把夜生活提上话题的。夜幕下的苏州城,少却了白日的繁忙,多的是菱角和莲藕的叫卖声。夜晚似乎本就是为娱乐休闲而诞生的,正是因为可以在这样清新的水乡沉沉睡去,才有着第二日游玩于河面的好心情。

但能够于游船中嬉戏春光的,也多是穿着绫罗绸缎的有钱人家。老百姓不是不懂得风情,生活的艰难哪里容许他们放掉如此值得劳作的好春光?若是在这样的月夜睡不着的话,恐怕也是因为心中有放不下的事情吧?

若是没有猜错,这便是思乡的愁绪。虽说此地是人间仙境,但对异乡人来说,终归只是一副优美的画卷,永远都不会真正地生活到其中。

江南的杨柳依依,苏州的优美景色也吸引了不少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来此游玩。只是各人有着个人的心境,同样的风景却被解读出了不同的欢娱和忧愁。春色总是多情,但更多情的,恐怕是我们这些自以为风情的游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