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壹场绝代风华
14810100000034

第34章 若再没有征战

在甘肃省的天水市背后,潜藏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天水这个地名始于汉代。相传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有一天突然电闪雷鸣,大地也开始不停颤动。天水市南面的地面上竟出现了一条大裂缝,天上的河水开始无节制地注入到这条裂缝中,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湖泊。据说这湖水是"夏不增,冬不减,旱不涸,涝不溢"。为此,汉武帝在湖边修建了一座城池,命之为天水郡。

时间过去有两千多年了,传说中与天河相通的神奇湖泊早就已经干涸。然而今天的天水仍有很多泉水,水的味道甘甜,凡是饮过此地泉水的人都愿意相信这是当年的天河留给后人的最好遗物。

从远古时期一直到唐代,天水这一地区孕育了众多知名人士。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画出了神奇八卦的伏羲氏,威震匈奴国的汉代飞将军李广、赵充国,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和李世民等,他们都是天水生人。

天水,因着神话传说和这些英雄故事,成为西去路上的一道绝美风景。

在丝绸之路翻过陇山之后,西行不到一百公里就可以到达天水。唐代时分,这里尚且被称之为秦州。初唐诗人卢照邻在刚进入秦州地界的时候,就用一首五言诗来描写出他见到秦州第一眼的感受:

入秦川界

陇阪长无极,苍山望不穷。

石径萦疑断,回流映似空。

花开绿野雾,莺啭紫岩风。

春芳勿遽尽,留赏故人同。

西北高原上的暮春季节,景色是雄奇壮观的。陇山的山脉绵延数万里,像是没有尽头一般连着青天的边缘。低头再看脚下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进入山的深处后就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若是第一次到这里来,人们多半会就此疑猜小路是否真的断了去向。有山的地方,也总是有水的。清澈见底的溪水看起来更加空而无物,如果天气尚好,水天相映,真真是如同幻境一般,不知道是溪水倒映出了青天,还是青天误做了溪水用作梳妆打扮的镜子。

鲜花就开在一片薄雾笼罩着的草原中,嫩绿色的,写满了春天的气息。莺儿迎着微风在紫色的石块岩壁上面鸣叫,几声啼啭就勾勒出一副秦州春光图。来到这样的世界,谁又舍得轻易走掉呢?这样的日子,历经千百载,都必定像是白驹过隙。时间在这里早已经失去了意义,留在人们心中的,只剩下遗落满地的芬芳。

也正因为这里的风景,才催生出发生在杜甫身上的一系列传闻。

唐肃宗乾元元年,诗人杜甫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乾元二年,陕西关中地发了一场饥荒。杜甫当时的官职小,收入微薄,甚至连老婆孩子都快要养不起了。在政治上,杜甫已然看不到任何前途。仕途对于他来说,早就如同一片黯淡的黑夜一样,永远都找不到方向所在。于是他毅然地辞去了官职,带领全家来到了秦州。

杜甫到达秦州后看到的是一幅与关中平原地区完全不同的风景。虽说此地距离中原不远,但随处可见的西域风光却让人顿生错世之感。何以寄情,唯有诗句,于是便有了这一首描述当地景色和风俗习惯诗作:

寓目

杜甫

一县蒲萄熟,秋山苜蓿多。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葡萄成熟的季节,应该是夏末秋初了吧。连山上种的苜蓿都要跟着凑一番热闹,像要一尝刚落下架的美味葡萄。深居山中常常有一处不便,每当微雨之后云雾缭绕,让人恍惚间以为是到了蓬莱仙境。流水长年累月地从高处落下,却始终汇聚不成一条小河。这样的日子,即使不便,也总是充满了情调。在这样的岁月中沉醉,谁还愿意去张罗边疆传来的战火消息呢?

羌族的姑娘正忙着收获她们的果实,生活给予她们的是最美好的一份馈赠,怕是越轻视了战火也就越能享受到此刻的安逸之情吧。或许偶尔还会有一对驼铃经过,那双饱经了风霜的眼睛哪里还能辨别清楚究竟有几声驼铃响起。它们早已经被漫山的云雾遮蔽住,只剩下眼眶中的两汪清泉,在说着此时的美好。

一生颠沛流逝的杜甫,在有生之年能够得到这份静谧,也算是莫大的福分了。

只是,苦难惯了人,是怎么也享受不起这样的尊贵的。乱世中,或许还有一份支撑着一直走下去的信念。可待生活一旦平静下来,那份信念消失的时候,长年积累下的大小毛病也就露出了端倪。杜甫到达秦州后没过多长时间,就生了一场病,他的侄儿杜佐知道后特地从秦州郊外赶来看他。

生逢乱世,又兼身体有隙,得以亲人还记挂着,若遇到这样的场景,大抵又是该要抱头痛哭了。为此,诗人专门给侄儿写了一首诗。

示侄佐

多病秋风落,君来慰眼前。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满谷山云起,侵篱涧水悬。

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

在这场秋风扫落叶的季节却被疾病缠身,这向来是不好象征。接下来便是一年中最严酷的冬天了,生病的人最害怕的就是这白雪茫茫的季节。自古以来,早不知道有多少带病之躯是熬不过年关的,在他们眼中留下的,只有对来年春花的无限想象,却再也没有性命去看一眼这一生的过往了。

因而杜佐能够亲自来瞧一瞧叔父的病情,在当下的乱世中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件事情!人在生病时,最希望看到亲人,也最害怕见到亲人。往往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原本强撑着的一份容颜才会枯槁下来,再也没有了强颜欢笑的力气。

当时,杜佐住在东柯谷。杜甫也早已经耳闻那边的风景独好了,只是尚且没有待他起身前去赏景隐居,就被突如其来的病痛撂倒了。那梦想中的云海茫茫,那溪水篱笆边的脚步轻盈,最后只能化作了泡影。

魏晋南北朝时候的竹林七贤中,阮咸恰是阮籍的侄儿。在杜甫的心中,何尝不想把自己和侄儿两人比作这两个古人呢?病榻之上得一知心人儿,也是极大的满足。侄儿此刻正在给叔父描绘的,便应该是来春的一副美景了。

好景不待人,好花不待春。生活,就此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