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起和西域之间的缘分,即便算不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岑参曾经走过的脚步也足够成为许多人的典范了。唐玄宗天宝十三年,这一次已经是岑参第二次的西域之行。他这次要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任判官。不管是不是有个官位在等着自己,再度从内地来到边疆,心情究竟如何是可想而知的。此地纵然有绝美的风光,但此地更有作乱的胡人。任何人都知道,在这里一旦做上官位,要考虑的就不只是独属于自己生死的问题了。
在奔赴安西途中,岑参路过了金城,此地便是今日的兰州。他登上黄河边上的驿楼眺望,在楼上题下了这首诗:
题金城临河驿楼
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
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
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
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
即便是不了解历史的人,看到眼前的险峻,再想到自己即将奔赴的目的地,也会顺理成章地想到足下这片土地的重要性。金城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只因着地势险要,才能暂且保住了这一方国土。站在高楼之上远望,属于古时五凉地区的土地尽收眼底。虽然现在看上去是一片太平,但在这样的场所中,一片祥和之下究竟埋着多少孤魂枯骨,恐怕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去细数。
山的脚下是盘旋的驿道,一圈一圈,像是要一条白蛇一般,用尽全力要把整座大山捆绑住。而山下的黄河水,更有要淹没金城的架势。若真的是太平盛世,上天是不是也就不会降下这些异端的灾象了?
可偏偏眼前所见到的一切,看起来都是这么安逸,远古的征战似乎早就熄灭了号角声。甚至连院子中的树上都有鹦鹉鸟筑下的巢穴。花瓣散发出淡淡的麝香味道,有那么一个恍惚的瞬间,人们像是中了迷幻似的把自己牵引到梦中的江南,孤舟蓑笠翁,独自垂钓一番景致。
梦终归是要醒的。即便是隐居在此地又能如何呢?最后还不是要听从朝廷的调令而去他地走马上任?
就像是这片祥和一样,最终也是要被一片马蹄声形惊醒了山河的沉醉。但愿这样的念想不会成为事实。可在乱世,谁又能保得准呢?
只是放眼望去,理解这份愁思的,普天之下竟然没有几人。
要怪,就只能怪世道;要怪,也只能怪自己。若不是生得一颗玲珑心,哪里还需要为这些事端担忧。单单只是欣赏眼下的景色就好了,偏偏却要用莫须有的故事来烦恼自己,明明是自作自受,却还要乐此不疲。
从临洮向西北行,沿着丝绸之路就可以到达金城及鄯州(今青海乐都)。在鄯州的西面,唐王朝和吐蕃经常争战之地--河西九曲(今青海巴燕)以及西海(今青海湖)就在这里。从这里出去,便是西域。能理解诗人岑参心境的人,怕也只有那些出入于边关的那些写诗做赋的同道中人了。
诗人高适曾经很受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赏识,节度使上奏朝廷让高适到他的幕府中任职,这也开启了属于高适的情绪--关于边关、关于金城的情绪。这一年是唐玄宗天宝十一年,高适赶赴凉州(今甘肃武威),经过金城时,他登上了城北的一座高楼。就像是预言一样,高适不可避免地被眼前的景色感染,因而也就写下了这首诗:
金城北楼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在金城城北楼上向西边望去,只见一片晴朗,看不见狼烟四起,更不见难民逃兵。城底下的黄河水连接着远处的高山,这一副山水画卷似乎是在竭尽能事要向旅人说明此地的景致,要告诉所有到了此地的人们,脚步是应该停下来了,出了金城,恐怕就再也看不到如此画卷。
西望,总是要充满感怀的。只因目光之外便是登高一望的人将要去的地方,满是凶险,满是未知。
若想起这些,眼中看到的景象也不免就化成了如同急箭一般的水流,或是如同弯弓一样的残月。战争的肃杀早已经浸透了人心,平时假装出来的和平仅仅只能用作人前的恭维,一旦被如此景色触动了心志,也也难以掩饰兵马的创伤。
古有姜太公临江垂钓,纵是现如今想要效法一番,也只能落得形似,世人心中哪里还有姜太公那般平静?再想想塞翁失马的故事,或许这正是安慰自己的最好传说,但最终也落得麻痹了自身的结局,丝毫改变不了现状。
心中难以熄灭的,只是对西边方向的那份热心肠。倘若再无征战,才是一颗静心伴余生的好日子。
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羌笛声,听起来竟然还是那么悲凉。如果有人从西边过来,是应该问问他们当地的战事境况了。为何已经过去了这么些年,曾经耳闻的征战却还在继续?是因为这个朝代没有了姜太公了吗?还是因为再也没有能够识别姜太公的君主?
当年的姜太公用直的鱼钩垂钓,尚且还能够钓起来周王朝的一片江山,难道当今世上,再没有能够上钩了"愿者"了吗?
是我们不舍得愚痴,还是故作聪明太久?时间假若真的可以倒回,那就暂且停留在姜尚隐居的好时日吧。
无奈边城夜夜多愁梦,可怜向月胡笳谁喜闻?
当初的新奇早已经变成了如今的愁苦,这怕是每一个历经过西域征战的人都会落下的怪疾。从此后,再不敢于人前提起征战的光景,只是因为每念及此处的时候,都会忆起并肩作战的兄弟,还有白刀红刃的血腥。再没有感情的人,也不应该投身到沙场中,否则也落得一世悲劫。
再向西,依旧还是一片云雾漫漫。边疆孤城中的人们,他们是否每个夜晚都还是怀着愁苦入睡,他们是否还能够听得出胡笳声中的悲喜,他们是否还记得远在家乡的人儿,还有从小看到大的月亮,隔着千里之遥,照亮曾经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