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每一年的冬至日,人们都要举行特定的礼仪来祭奠这个节日,以迎接新一年的轮回。冬至,也就意味着冬天已经真正到来。或许此时也早已经是白雪遍地了,家中的孩童总是喜欢这样的好日子,甚至连堆雪人都能每年玩出一些新花样。百姓们也都是欢喜的,瑞雪兆丰年,越大的雪也就越蕴含着来年的更大丰收。可普天下都在庆贺的时候,总是还要有几个困顿在旅途中的文人,遥望着雪月相辉,或者还应该有一碗隔壁好心邻居刚刚端送过来的热饺子,这却又要惹得对故乡的百般思念了。往往在全家欢庆的日子,也总是容易使人悲伤起来。
在冬至日,北方多有宰羊、吃饺子的风俗。饺子是最少不了的美食,其原名"娇耳",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因自己懂得医术而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横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百姓爱戴。后来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时见很多穷苦百姓正忍饥受寒,两耳在寒风中更已经冻得不堪。张仲景心里记挂着这些耳朵被冻烂的百姓,于是他便搭起了医蓬开始治病救人。张仲景所用之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着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再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只觉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了许多。老百姓从冬至一直吃到除夕,这才抵御了伤寒,最终治好冻耳。
大年初一日,人们开始庆祝新年,同时也为了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起了过年的食物。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治病救人的日子。
吃饺子的历史,被人民的智慧回溯到了更悠远的年代。
又传说,吃饺子和中华民族的祖先女娲娘娘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此便是"线"的谐音,用嘴咬着吃。
冬至这一天吃什么总是在其次的,真正让人们惦念的是家人团聚。只消在亲人前面一个张望,就足以消融掉心中整整一年的劳累。
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纵有一千个不情愿,也是要起身上路的。于是也就只剩下了一地哀伤,伴着寒夜,面着家乡的方向,倍感思念。
唐德宗贞元年间的一个冬至夜,白居易正居住在邯郸。这是一个万家团圆的夜晚,白居易的亲人此时却远在渭河之边。再看自己身边,除了一盏孤灯,房间内再无他物了。于是,才有了此诗: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旅人思乡,并不是很新鲜的故事了。这一边的游子正在声声念着家中的妻儿,另一边的家人也应是在苦苦想着远行的人,不知他现在身在何处,也不知在这个团圆夜他的身边是不是有人照顾,更不知他在异地他乡能不能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哪怕只是一个人,也是不能够凄冷了这场节日气氛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年年都盼着节日更多一些,团聚的日子也才能更多一些。然而在每一个这样的日子中,却都要比他人倍感煎熬,此时就更纠结不清这样的日子究竟是多些好还是少一些才更让人心静。
枯灯伴孤影,这岂是能够写得出来的寂寞?
最怕旅夜念不足,半是摇影半月泠。
唐代宗大历二年冬至这一天,诗人杜甫也是旅居在外。只因撞到了团圆日,对长安的思念便油然而生,于是才写下这首七律: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匆匆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泰?
杜甫的故事说起来,却又多出不少辛酸。
漂泊自古就是煎熬人的事情。像是永远都不着地的落叶一样,稍有风吹就不得已改换自己的方向。那些尚且搁置在心中的梦想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啊!即便这些梦想小到只是寻得一个安定的住所,不为他人,仅仅只是为了妻子儿女能平平安安地过上一段好日子。可即便是如此卑微的念想,对杜甫来说都是一种奢望。这样的煎熬,成了他生命中的唯一。
又是到了冬至日,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这究竟是第几个独自在外的日子了。客居外地的时候,心情也多是不好。掬起一捧长江水,却从中看到了自己日渐老去的容颜。岁月啊,果真像是一把把刺刀划过了脸颊,留下这些再也抹不去的痕迹给谁看呢?只怪当地民风太过于淳朴,他们越是对思乡的人多情,这个心中长满了故事的人也就越讲不出这么些心事。
然而心事若是不对人讲起,独独把它们憋在心里面,才是最委屈的事情。
雪还是没有错过这个季节。待到雪停后,拄着拐杖到山谷中眺望,只见满目都是当地褐红色的石头,就像是长安城中的皇家宫殿一般满是俯瞰天下的豪情。于是不禁又要回忆起一些往事了。想当年,每当下朝的时候,各路官员身上戴着的玉佩迎风作响。清脆的声音像是再被寒风从记忆中吹醒了,这让每一场回忆都变成了对时下的讽刺。心酸又能够怎样呢?举目四看,除了这些类似皇城的石头外,哪里还能看到回京城的迹象呢?
人啊,越是寻得苦,也就越在这座围城中痴迷着,徘徊不前。
这样的愁绪,在这样一个节日中,若是不得一场飘零落地的结局,是再也解不开这场死结的。惟奈落地恐怕也只能是一场空欢喜,被寒风吹下来的叶子又怎么会在大地上生根呢?当春风又起,却还是要被再吹到不知名的远方,开始下一场了无终结的轮回。
这大概也要算是一种命运了。你我却都没有了和命运抗争的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