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30

第30章 亡羊补牢,巧妙有术

那是一个典型的上午,女职员黛博拉·沃克刚进办公室,上司便交给她一些繁重的新任务,并且告诉她,在往后的几个星期里,他要给黛博拉加大工作量,将她“推向边缘”。

“这人真是个工作狂,”黛博拉暗自想道,“他怎么如此麻木不仁?”

她用自己的计算机给一位同事打印了一封短信,信中抱怨她的上司“机器人”般缺乏人情。随后她将这封信通过办公网络传到那位同事的计算机上。同事看完信后,也表示颇有同感。

黛博拉突然发现坐在办公室另一端的上司脸色通红,充满了极度震惊的表情。猛然间,她感到自己错了。结果,她手上的信并没有交给那位同事,而是站起来交给了上司。任何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开始时,我们惊讶,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一旦过失已经形成,我们就应努力地挽救它。值得庆幸的是,错事做后并不是毫无办法,总有一些良方妙计可用来弥补它。你想弥补过失,挽回损失和影响吗?下面几个要点须牢记在心:

(1)讲清细节

做错事情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自我羞辱一阵,然后去向人低声道歉,接着便灰溜熘地离开。但许多情况下,仅靠一句“对不起”是不足以获得谅解的,以黛博拉的事件为例,它尚需要诚恳的交谈。

急促地呼吸了一阵子之后,黛博拉匆匆草就了一张便条给上司,约他百忙之中抽空谈一谈。上司同意了,于是,他们一起走进一间空会议室。

“显而易见,我写的那封信绝无其他用意,我现在备感悔恨。”黛博拉向上司解释道,她之所以使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只不过是要开个玩笑,她感到上司对她有些疏远、麻木,因此“机器人”三个字只不过是描述她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

上司为黛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他甚至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意,做个通情达理的人。“黛,”他说道:“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这件不愉快的事也到此结束,让我们都忘掉它吧。”他很守信,此后的交往使黛博拉深深地感到这位上司好处多了。

把问题讲清楚,通过这种方式,黛博拉帮助上司做到了平心静气,并顺利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危机。

(2)表明你真实的感情

公开出错给人带来的窘迫常使人去过度道歉。“而受害者常常希望看到你深感悔恨的感情体现。”莫塞尔指出,“如果你过失之后能表现出歉意和窘迫不安,对方就会心平气和,对你宽容一些。”几年前,朱迪丝·马丁曾不慎导致了一场车祸事故,她对犯错后诚恳认错所引起的神奇力量深有感触。朱迪丝驾车不慎,撞入个交叉路口,结果将一载人汽车撞伤,车上坐着一夫一妻,还有一个孩子。尽管听说对方无人受伤,朱迪丝还是忙不迭地向人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真对不起你们。”

朱迪丝诚恳的道歉使她在几星期后的交通法庭上顺利通过对她过失的宣判(判她去驾驶员学校上二次周末课程)后,受害车的主人同情地陪同朱迪丝走出法庭,并对她丈夫说:“你妻子真是一位有修养的夫人。”“是啊!”朱迪丝的丈夫则不无幽默地回答:“如没这个修养,可能就开不成车了。”朱迪丝的道歉并不仅仅是一种礼仪形式,而是真诚地承认错误。事后朱迪丝这样描述真诚悔恨所带来的后果:“绝大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如果你诚恳认错,他们就会慷慨大度。”

(3)谨慎辩解

学校要组织一群学龄前儿童进行演出,我把一段朗诵词分配给一位四岁男孩让他朗诵,可他却懒洋洋地睡在那里不动,于是,我把这一情况反映给他的家长,他的父亲却在电话里抱怨说:“那不是我们的孩子,是别人的,你弄错了。”

“可主持演出的女教师说那个孩子就是你们家的。”无意之中,我脱口辩道。这句话使对方恼羞成怒,他把这件事汇报了我们领导。

诚然,推卸责任是人们找借口辩解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问题不在于我曾找借口辩解,而在于我辩解时太直率生硬了。

任何人都会进行辩解。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曾就此类主题写过两本书的斯尼德指出:“如能使双方感到出现目前的过失是事出有因,而且保证不再会重复,找借口辩解解除大家的紧张情绪。”“且借口如能成为解释,便更能使人感到舒适惬意。”斯尼德又补充道。

我应该向那位犯怒的父亲道歉,并向他解释我听到的情况不全面。我的自我批评如能使他满意,他也许会乐意听我讲完整个情况的。

(4)努力补偿

道歉和辩解(解释)之后,你还必须采取措施挽回你所造成的损失。通常情况下,正确而恰如其分的赔偿是很难做到的,它不仅仅只是按价付款赔偿后便完事大吉。旧金山有位名叫卡拉·安,史密斯的律师,她永远无法顶替和赔偿那块为了欢度万圣节,她向别人借用,而后却不慎丢失的水晶金刚石头饰。这块头饰是一位朋友作为美女比赛的冠军而戴在头上的一种花冠标志,它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表示的。

卡拉并没有向对方提出赔偿,而是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到旧货商店里去搜寻,直到发现一块类似的花冠头饰。她愉快地为它支付了50美元,然后去把它还给朋友。

当损失和伤害来自感情方面时,作为信物或纪念品的礼物,例如一束鲜花,作为补偿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仅用物质姿态也并不能总奏效。

如果在工作中出现过失,例如,超了时间限制,或是将文件放错了地方,应立即向上司做出明确的保证,保证自己不会有类似情况再现。纽约市一位心理学咨询顾问罗达·F·格林指出:“比较理想的是,你应该提出一套新的解决方法,它不仅能防止类似的错误,而且能够解决你工作中的其他问题。这样的话,你不仅恢复增强了上司对你的信任,而且对工作也做了补偿。”

(5)吸取教训

几年前,著有数本礼仪书籍的作家利蒂希娅·鲍尔德里奇因为过失而使自己追悔莫及,甚至改变了她以后的日常行为习惯。受聘于联合国某机构的一位朋友为利蒂希娅和丈夫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邀请了两个国家的大使一同出席。

“我们为能参加这样的晚餐而备感荣幸,”利蒂希娅说道:“可是我却因过度兴奋而将约会的日期记错了。在人家为我们举行丰盛晚餐时,我们却去看电影了。”

第二天早晨,朋友打来了电话,听到电话中朋友伤心的话语,她痛苦欲绝:“当时,我真想一死了之。”她在电话里诚恳地向对方道歉,并且亲自前往朋友的办公室向她领罪,随后又写了一份长达四页的忏悔自责信,连同二十多支玫瑰一同送给这位朋友。六个月后,她又送上一份更多的鲜花给这位朋友,来纪念自己的过失。这时的朋友早已原谅了她,但她仍在电话中再次安慰利蒂希娅:“蒂希,我早已原谅你了,你别太介意了。”

也许已得到了朋友的谅解,但刺激仍然存在,它给人留下一个永远洗刷不掉的污点。现在,每遇到一些重大的约会,利蒂希娅都反复核对它的日期,她总是在电话中一再订正,随后便把它记在桌上的记事本上。

“常言道:过失造就完人。”莎士比亚曾写道:“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某些过失的确能看做是自我完善的一大机遇。”的确,所犯的过失越大,为你所提供的成为完人的机会也就越大。只要你懂得如何弥补这些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