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77

第77章 攻守兼备的说理艺术

孔子、山东和耶稣与耶路撒冷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意等五国在巴黎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牧野伸显要求无条件继承战败国在山东的权利。应邀列席的中国代表顾维钧奋而作辞,谓孔子有如西方之耶稣,山东有如耶路撒冷,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语毕,巴黎会议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保·乔治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均上前握手道贺,顾维钧遂博得“青年外交家”之誉。

列强瓜分中国,本应坚决反对。身为弱国的外交家,很可能只有忍气吞声、任人宰割的份儿。在巴黎会议上顾维钧作为列席代表,能够应时而起,机智地维护中国山东的主权,不愧为“青年外交家”。在这种场合,中国代表根本不可能正面反驳日本五条件继承战败国在山东的权利的要求,因此,只能用简洁明快的类比来晓谕对方,由耶稣与耶路撒冷和孔子及其故乡山东的共同之处作为前提进行推论。“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中国也不能放弃山东”,这是它们在各自文化中的重要性所决定的,一语千金,巴黎会议的三巨头也不得不叹服。“更珍贵的是右腿还是左腿?”

加里宁是俄国布尔什维克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一次,他向某省农民代表讲解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尽管他作了详尽和严谨的论证,听众始终茫茫然而不得要领。有人递上一张纸条:“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

加里宁眼睛一亮,抓住机会反问:“那么,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腿还是左腿?”

全场静默片刻,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农民代表们都笑了。

看来对农民做理论上详尽而严谨的阐述,丝毫不起作用,不仅仅是枯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难以理解和接受。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这恐怕是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一个恰当的类比却可以起到十分强烈的征服作用:对苏维埃政权来说,工人和农民都十分珍贵,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怎样才能说明这一点?理论的阐述恐怕不能尽如人意,加里宁用人来作类比,“更珍贵的是右腿还是左腿?”这个提法本身就是荒谬的,因为它们同样重要——这就有力地回答了农民代表的问题,加里宁的确是一位敏锐而杰出的宣传鼓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