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沟通的语言艺术
14815900000080

第80章 一语双关,喜剧效果

说话时,可利用表面言甲事物,实质上暗示于乙。通过二者对比,形成众人认同的反差,使人心领神会,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这就是“一语双关”。

双关是一种修辞方法,这种表达方式大多是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或词的音同意近现象,故意使某些词语在特定的环境中临时具有双重意义来表达说话者的意思,而听者可以借双关的意义心领神会,从而起到含蓄、生动或幽默、风趣的特殊效果。

双关在汉语中应用历史悠久,并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人们所熟知的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两句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语,被广为传诵。

有这样一则寓言:

足球对篮球说:“老兄,我们本是同一类,为什么你常常被人拍,而我只能被人踢呢?这不公平。”篮球不屑一顾地回答道:“小傻瓜,这还不简单么!因为我比你大,你比我小呗。”

这一则寓言运用足球、篮球一个被踢、一个被拍的不同遭遇,暗示了级别不同而形成的差别,幽默而风趣,辛辣地讽刺了现实社会中出现的一种不良风气。

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在向学生讲授如何修改文章时,巧妙运用双关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说:“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的‘文章’。古今中外,许多女人都是非常讲究‘修改文章’的。她们每天早晨起来梳妆,对着镜子,用奥琪增白霜反复‘揣摩’,再用高级胭脂、唇膏精心‘润色’,还要用特制的眉笔仔细地修改‘眉题’。甚至于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术刀将‘单括号’改为‘双括号’不可!你们看,这是何等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态度啊!”

这番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双关语运用,使课堂里充满了笑声,使学生加深了对于修改文章重要性的理解,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一语双关的构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语义双关。同音同字之下,一语多义,形成双关。例如人们常说的“穿小鞋”、“上眼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都具有双关效果。

②谐音双关。两个词语读音相同而意思不同,借用谐音婉转含蓄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本义。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即是“情”的谐音双关。

③借义双关。借用一个词语的意思来表达另外一个意义,就构成了借义双关。

例如,有这样一组问答:

问:你怎么看待一些人用“短平快”手法赚大钱?

答:赚大钱既可以“高点强攻”,也可以“短平快”,只要不犯规就行。

“短平快”和“高点强攻”本来都是排球技术术语,有其特定的含义。这里借用以表示经商活动中的一些手段,含蓄而令人深思,属于借义双关。

从前,有个媒婆,她凭一张巧嘴不知使多少青年男女结了良缘。一次,她遇到了难题。一位姑娘缺了一块嘴唇,一直嫁不出去;一个小伙子没有鼻子娶不上媳妇。他们虽然容貌各有缺陷,但找对象却都要求对方五官端正。结果,这位巧嘴的媒婆还是把他们说合了。

媒婆对小伙子说:“这姑娘没有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小伙子想,准是心直口快,爱唠叨,于是说:“嘴不好不算大毛病,慢慢她会改嘛!”媒婆对姑娘说:“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缺少点东西。”姑娘听了以为是结婚礼品准备不全,就说:“眼下缺少点东西怕啥,我多陪嫁点就是了。”媒婆见双方表示同意,于是叫他们把自己的话写下,以免口说无凭。

在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他们没有见面就这样定下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到了新婚之夜,真相大白了,双方都指责媒婆骗人,媒婆却拿出字据说:“我怕你们不满意这事儿,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们啦。(对小伙子)我不是跟你说了姑娘嘴不好吗?(对姑娘)我不是告诉你小伙子眼下缺点东西吗?可是你们都同意了,这不,还立了字据呢!怎么能说是我骗人?”两个人都无话可说了。后来这对青年生活得挺美满。

这位媒婆真是有口才,将一对无情却有缘的人牵到了一起。姑娘“嘴不好”,小伙子“眼下缺少点东西”,是利用多义构成双关:按小伙子的理解,姑娘“嘴不好”准是心直口快,爱唠叨,然而,还可表示“兔唇”;按姑娘的理解,小伙子“眼下缺少点东西”,是结婚礼品准备不全,然而,“眼下”的引申义是目前,指说话这个时候,媒婆却用的是它的字面意思,真的是“眼睛下面”。由于两位青年根据自己憧憬的形象,作了理想的理解,因而产生了喜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