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行,中国更行
14816400000015

第15章 认真到极致

100多年前,不认真,不讲纪律,让中国人吃了大亏。

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访日炫耀武力,日本海军军官东乡平八郎上舰参观,看到北洋水兵衣服放在炮管上,栏杆扶手也不干净,把他的白手套弄脏了,于是他向统帅部报告:“清朝海军舰艇虽然吨位高,但不堪一击……纪律如此,士气可知,虽有一两名将,何能为力?”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感叹:“兵舰的大炮好比是人身上的头脑壳,把一条裤子套在头上,则头成了什么东西,况且是示威,岂不更是笑话……从甲午一直到现在,日本之所以胜,中国之所以败,都被东乡一语道破了。”

无独有偶,解放战争末期,蒋介石在葫芦岛乘军舰,他带着白手套到处摸,发现军舰上灰尘遍布,气得大骂海军司令桂永清:“海军腐化堕落成这样,要亡国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更何况是用于作战的军舰。一支纪律松懈、管理低下、缺乏精密意识和严谨认真精神的军队怎么能无往而不胜?

日本军队纪律严明,整齐划一,一板一眼,服从已经成了习惯,他们只管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固然有时候刻板僵化,缺乏个性,却能严格执行军令。

抗日战争前,日本人到法国学习飞机驾驶技术,比中国学生摔的飞机多。就是因为当出现故障或天气不好、方向不明时,中国飞行员常会选择安全着陆,而日本人一定会研究原因,尝试突破障碍。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日军仍秩序井然,武器登记造册,枪械擦拭得干干净净。有的日军因为不知道日本天皇已宣布无条件投降,仍孤军奋战,单枪匹马死守阵地: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丛林里单独坚持26年,横井在关岛坚持了27年,被称为“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兵”的广已田在菲律宾坚持29年。他们以采食野果和鱼为生,被人发现后拒不投降,直到当年的长官亲口下令,才走出深山老林,过上正常人生活。

严谨认真、忠于职守也是日本的国民特性。鲁迅回忆,他的讲义被藤野先生“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涂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鲁迅认为:“中国的四亿人于今都害着病,马马虎虎病,这种病如果不医好,中国是很难得救的,想找一找医这种病的药,却发现在日本人那里有,这就是日本人的认真。”“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做戏似的。”“日本人做事是做事,做戏是做戏。”“中国有许多事情只剩下一个空名和假样,就为了不认真的缘故。”鲁迅在弥留之际还说:“我怀念日本,那些日本人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气质,我是羡慕日本人这一点的。中国人没有这种气质。”

日本人讥讽中国人是“五分钟热度,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鲁迅的日本朋友内山完造说:“日本人是彻底的,而中国人则是适可而止的。”

中国人常说“差不多就行了”,日本人不会这样说,他们是“差一点儿都不行”。一个是讲究,一个则是将就。中国个人善于变通,缺乏规则制约;日本个人则循规蹈矩,认真追求细致,有时连针尖、发丝大的事儿都会像对待卫星一样琢磨,如停车位置以厘米计算,火车分秒不差。

某冶炼厂日本顾问柴田幸男见中国工人闲聊,就一顿训斥。一中国干部以“中华民族不可侮”的姿态,义正言辞地驳斥:“这是中国人的事,不用你嗦嗦管闲事。”柴田气哭了。有人说:“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不如外国人操心,这是我们的耻辱。”

日本人苦心孤诣地专注于目标,认真到极致,把担负重大任务当作男子汉的福气和荣誉,想自己必须做多少事,不是想自己能做多少事,坚信优胜劣汰,要么全部,要么全不。在困难面前他们孤注一掷,积极进取,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中国也不乏为了理想努力奋斗多年而终获成功的人,如陈景润、袁隆平等科学家。《我们的留学生活》总制片、总导演张丽玲付出千辛万苦,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努力跟踪拍摄旅日学人的生活,赢得日本人的尊敬和支持。最小的留日学生张素,到日本时一句日语也不会,在陌生的环境下,她努力学习,一年后成绩全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