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行,中国更行
14816400000046

第46章 五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中国最具世界影响的科技贡献,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战国发明指南针,东汉发明造纸术,唐朝发明火药,宋朝发明活字印刷术,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珠算出现于东汉。

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马克思称它们预告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西方殖民者也正是利用四大发明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从此一落千丈。

相对于逻辑推理发展出的科学理论,四大发明等中国古代发明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中国人没说明磁针何以指向北方,更不曾指出北极的存在,也没有研究出火药爆炸的原理,指南针还被用于测风水,火药被制成鞭炮用来驱魔避邪过年,造纸术、印刷术单一地重复传统知识,再也没有重大创新。

指南针在当代发展成导航仪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空中、海上、陆地提供全天候、全自动的高精度导航服务。日本首创汽车智能导航系统,采用通讯、电子、卫星、红外线等技术,全天候进行信息综合分析处理,自动显示推荐最佳驾驶路线,及时提醒司机注意。

隋朝,造纸术传入日本并得到发展。遣唐使带来的日本纸,文人墨客和唐玄宗都十分喜爱。日本书法用纸色泽、花纹、质地均上乘。日本“和纸”经过14道工序,融入植物纤维和金属丝,柔韧优雅,坚固耐蛀。

安徽泾县宣纸自古盛名,古色古香,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的美誉,但一度没落。1980年,书画大师李可染说:“我国宣纸要挑选一张上好的,有时要花一两个小时。有时画一半,宣纸不好,画不下去了。”

明治时期,日本人就阴谋盗窃宣纸制作工艺,但是未能得逞。侵华战争时期,日军炸毁安徽泾县宣纸厂,绑架工匠,带走树种,但未得真谛。改革开放后,日本人多次以旅游、考察、合作名义来泾县。中国人关怀备至,有问必答,全盘托出其中奥秘,日本人因此掌握了碱水浓度和配方,中国宣纸一统天下、独一无二的优势被日本人打破。日本人自豪地宣布:“世界宣纸,泾县第一,日本第二。”

现代社会纸张需求量大大增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画需求。日本工业造纸雄霸世界,实现自动化、高速化、多功能化,原料一半是废纸,纸的档次、质量、品种均大大超过中国,有无机纸、防止汽车尾气污染的纸,可保存上千年的纸,还有能发热、发声、防锈、除臭的中性感光纸。日本人均用纸量是中国的10倍,中国进口纸的数量居世界第一。

印刷术有“文化之母”之称,唐代传入日本。11世纪,北宋毕发明胶泥活字印刷。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欧洲最早的活字印刷机,使印刷走向产业化、工业化。清末,上海商务印书馆建立起中国最早、最大的出版社,采用日本等国的技术设备、技师和资金。

近些年来,韩国试图从名誉上夺去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权,而日本印刷业试图确立未来印刷业的领先地位。信息化时代,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日本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绝对性地占领了中国和世界市场。日本印刷业向网络化、多媒体化过渡,率先开发面向未来的数码一体化速印机。中国高档印刷机械大部分需要进口,比如进口领先世界的日本纽斯兰报纸印刷机。

日本二玄社复制书画水平世界领先,采用特殊研制的纸和绢,用最现代化的电脑制版技术和高精度技术,成功地复制了台北故宫400多幅历代极品书画,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书画固有的用笔特性和微妙的墨色韵味,连原作的纸绢感和古色古调也仿制得丝毫毕现,为任何双钩、临摹和刻拓乃至缩版印刷品所远不能及,甚至胜过原作。专家叹为观止,屡问孰为真迹,书画家和鉴定家启功认为“上真迹一等”。“旧时王谢堂前燕”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建设“数字故宫”,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印刷业龙头企业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利用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对故宫的宫殿建筑和珍藏文物进行综合性数据采集和再现,以永久保留故宫的辉煌和魅力。

中国印刷业也不甘落后,北大方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在原创核心技术基础上自主研发的日文照排系统已被日本300多种报刊采用。

中国的人造卫星、火箭可以上天,但是烟花鞭炮水平不高,多为小作坊,经常出现人员伤亡事故;美国烟花事故投诉案件50%以上涉及中国。

日本烟花工艺精良,千姿百态,持续时间长,无烟雾。多瓣菊花烟花弹被认为是世界上制作最精巧、图案最美丽的烟花。国际市场上的大型烟花基本被日本垄断,日本还研制出36英寸的巨型烟花弹,并把激光和音乐引进焰火晚会,用电脑精密控制时间和图案。2000年悉尼奥运会闭幕式上燃放的烟花由日本提供。在澳门等地的国际烟花节比赛上,日本多次获得冠军,中国多次连前三名都没进去。中国烟花之乡湖南浏阳聘请日本专家解决了烟花弹定向爆炸这一世界级技术难题。

用算盘来计算的方法叫珠算。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写成《算法统宗》,开创了日本“和算”之先河,程大位被日本人推为“算神”。最早的珠算书是明代徐心鲁作的《盘珠算法》,唯一孤本在日本。

日本人填写履历表,尽管工作与珠算完全无关,也写上珠算级别。1980年,算盘占日本企事业单位计算工具的83%以上。一些职员有八段以上水平,一般有五六段水平。松下公司生产计算机,职工还用算盘,并有珠算俱乐部。松下公司老板说:“就像飞机和汽车不能代替人们自己走路一样,日本人生活中的算盘同摆在家中的计算机相映生辉,并行不悖。”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认为:“外国人看到日本的突飞猛进颇感惊奇,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日本之所以有今日,乃是因为日本曾以珠算为中心,创造了优异的计算能力。”

§§第七章 没有硝烟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