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行,中国更行
14816400000057

第57章 中日只能相伴

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仅有的相伴2000多年、恩怨交加的两个国家。日本,是古代中国的学生,戊戌变法的楷模,同盟会反清的大本营,中华民族抵抗的侵略者,而今中日两国成为“战略伙伴”。面对未来,中日又该如何相伴?

2008年5月,英国依据政治稳定度、军费开支、国内腐败程度、暴力事件、生活水平、福利待遇、与邻国关系和有组织犯罪等指标,对14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和平指标综合考察,冰岛名列榜首,是世界上最和平的国家,日本位列第5,中国大陆列第67位,而爆炸和内乱不休的伊拉克被评为最危险的国家。

2008年5月,中日两国首脑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表示:“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无疑是中国对日本作为和平国家而非军国主义国家的肯定。

有人说,留日生都从亲日转向反日、抗日,而留欧美的中国人则亲欧美到底。但是,鲁迅、蒋介石、周恩来没有因为日本侵略而失去对日本人民的深厚感情。

300多名日本友人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出钱出力,甚至献出了生命。孙中山称山田良政为“外国义士为中国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写下“推心置腹”书法相赠宫崎滔天。梅屋庄吉为孙中山的革命抱负所打动,不求任何回报,终其一生全力支持,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还提供捐款,以致负债累累,而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合也是梅屋庄吉夫妇撮合的结果。为了表示感谢,孙中山挥毫写下“贤母”两个大字,意思是孙文是“革命之父”,梅屋庄吉是“革命之母”。

而今还有许多日本专家和友好人士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被称为“治沙愚公”的远山正瑛身高1.5米,83岁时到离日本3000多里外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恩格贝治沙,无偿投入200多万元,并带来了7300多名日本义务植树者,他们食宿自理,自己买树种。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损失惨重,死亡14万多人。尽管中国积贫积弱、军阀混战,但是北洋政府也决定救助,号召百姓忘却战争前嫌,不再抵制日货,以减轻日本人民负担,利于恢复。北平、天津、成都等城市成立救灾团体,北京景山公园卖票助赈,连中学生也把零用钱捐出,赈济日灾。演艺界筹款筹物,梅兰芳进行义演,募捐一万大洋用于日本帝国剧场的重建。中国救援队和救灾物品在国际上最早抵达日本,表现了纯洁的道德感和国际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我收藏的报纸记载:

政府为救济日本此项奇灾,三日曾开特别阁议,其下令拨款与通电全国,劝解义囊;并着由海军李总长调派军舰两艘,载运粮食急驶往横滨拯救灾民;并电上海总商会召集巨商及慈善机关,设法捐助大批款项汇东急赈。闻总商会已议定派商船十支,载运食物、药品分赴东京、横滨、神户等处接济。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强烈地震,日本政府和企业、个人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表示“尽最大努力支持中国救灾”。有个日本青年账户上没有分文,就把当天工钱捐献出来。日本救援队赶赴灾区,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他们以认真、严谨的态度搜救,对死难者遗体精心处理,集体敬礼默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中日两国前后85年时间面临自然灾难考验的时候,都对对方表现出“达则兼济天下”的普世胸怀。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资金、技术短缺,能源供应紧张,基础产业落后,于是一改自力更生、国不欠债的做法,积极寻求外部力量支援。

远亲不如近邻。1979年,大平正芳首相访华,正式提供ODA,即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包括日元贷款、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当时中国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而日本第一批贷款就达2.2亿美元。30年来,日本援助总额2248亿元人民币,约占中国接受外国官方援助总额的60%。日元长期低息优惠贷款利率一般为1.4%,偿还期在10年以上,甚至达到30年或40年。而中国商业银行和世界银行的贷款利率为4%,偿还时间还低于日本。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贷款占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40%,中国35%的电气化铁路、36%的污水处理设施、12%的港口,都利用日元贷款建成,几乎遍布全中国。日元贷款在21世纪初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仍相当于德、法、英三国对华贷款总和的2.8倍以上。

毫无疑问,中日友好并非不存在问题,中日友好不尽是鲜花和美酒,许多“中日友好”的个案都需要我们甄别和批判。

邓小平说:“对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用不断加强友好、发展合作来回答他们。”曾在七七事变时期驻守卢沟桥的吉星文团长有个儿子叫吉民立,他说:“我以前去日本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说日本有那么多你们家的仇人,为什么你还要去?但我要反驳这些人,说日本是仇人都是小孩子的思维。那些事情早就过去了。记住仇恨不如记住教训。这也是我最想和当代年轻人说的一句话。”

北京天安门武警国旗班第八任班长赵新风担负了北京奥运会颁奖仪式升旗的培训任务。他认为,“怎么看待对方国家的国旗,如何对待对方国家的同龄人,这些实际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日两国人民的情感和交往”。

为切实增进中日两国青少年的了解和感情,树立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时代意识,赵新风希望举行中日两国青少年升旗手交流互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