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行,中国更行
14816400000056

第56章 向强者挑战

受“弱国无外交”这种百年的切身体验的影响,中国人常说“落后就要挨打”、“实力就是一切”。许多人还都习惯性地认为,日本人惧怕强者,欺负弱者,古代对中国毕恭毕敬,看到中国衰落就欺侮,看到欧美强大就追随,没有一点民族尊严。

外交家吴建民对此评价:“不能这样认为。任何民族,哪怕一个小孩,你对他强硬,行吗?把一个民族这么来看,具有相当的煽动性,但我认为是一种误导。”就连天不怕地不怕的毛泽东也说:“我不相信日本这样的伟大民族会长期被外国支配。”“日本是伟大的民族,当然应该具有独立和主权。日本的经济、文化已经高度发达,中国还很落后。”

对于中国的成功,有人猜疑日本“在无奈之余,眼神里怎能不流露出小人般的恐慌”。东方式嫉妒是你能,我也不让你能;有人说,日本人是你能,我比你更能。冯骥才的《富人区》故事讲道,对富人区中漂亮气派豪宅的房主是否嫉妒,美国人说不嫉妒,有机会超过房主;日本人说不嫉妒,而是主动接近比自己强的房主,学习再超过;中国人则眉毛一挑:“何止嫉妒,恨不得把那小子宰了!”

柔道既是体育运动,也是哲学,强调不管对手有多强大,都要以柔克刚。日本人的制胜哲学也是武士式的,好勇斗狠,倨傲自负,拼死一搏。坚信不与冠军较量,永远拿不了冠军;跟老子摔跤,也要把他摔倒,因此敢于向强者挑战,失败了也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直到取胜为止。

中国影视剧《霍元甲》、《精武门》里常有这样的场面:日本武士气势汹汹,剑拔弩张,慕名而来,要与中国武林高手一决雌雄。中国人越谦让,他越得寸进尺,非要决出胜负,被打败后则努力学习。

日本的确有追随强者畏惧强者的特性。7世纪,日本在朝鲜半岛的白江口被唐朝打败,引发奈良时代的遣唐使浪潮,虚心向唐朝求教。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追随西方列强,走上侵略扩张道路。但是欧美国家独领世界风骚,有值得日本敬佩和学习的优秀之处,从而实现化蛹为蝶般的飞跃。

历史也一再证明,日本也是世界上不畏惧强权的国家。日本人称美国为“米国”,因为日本人吃稻米;称俄罗斯为“露国”,意即“露水般的国家”,被“太阳之国”日本一晒就干。这种对于国家的称呼,都表明了日本的野心和抱负。日本也用亡命徒般的武士道精神,一再敢于侵略、挑战,并阶段性地战胜人力、物力、军力、地盘远远超过自己的所谓强国。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打败人口最多、历史最久的中国。光绪帝愤极恨极,声泪并发。

1899年,日本从西方列强手里收回了治外法权,1911年实现了关税自主。

1905年,在中国的土地上,日本一举击败领土面积最广、号称陆军最强的俄国,取得了有色人种对白人的第一次胜利。

1931年,日本使人口为其5倍、面积为其25倍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进而南下东南亚,进攻综合国力最强大的美国、殖民地最多的英国。罗斯福称“这是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近代以来、抗战以前的中国往往息事宁人,一再让列强得寸进尺,多次屈服于领土面积比自己小、人口比自己少的国家,对外战争大都以丧权辱国、割地赔款告终。

1989年,石原慎太郎和索尼老板盛田昭夫合著的《日本人应该说不》一书认为,日本拥有美苏无法制造的用于现代武器核心的电子芯片,如果日本卖给苏联而不是美国,就会打破美苏军事平衡,美国会失去对苏联的优势。而随着日美经济的大逆转,他们主张日本不应再对美国唯唯诺诺,而是对美军驻扎日本收费,对美国说“不”。

最早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是日本,而不是美国。日本外相还毫不客气地批评美国的伊拉克政策,反映寻求国家独立性的倾向,并坚决不顾美国反对,在伊朗进行石油开发。日本对美国说“不”,对其他国家更不在话下。而随着鸠山首相上台,日本更追求与美国的平等地位。

过分强调日本畏惧美国,既不符合事实,也不了解日本和美国的国家政策和民族心理。日本没有因为美国、欧洲是强者就畏缩不前,既曾经丧心病狂地侵略,也独创了世界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典范,成功地实现伟大的复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