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儒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18500000016

第16章 用人——敢于用有个性而正直的人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

当官的怎么样去做才能让百姓服从呢?也就是问,官该怎么去当,才能管理好百姓,治理好天下?孔子的回答很简单:选拔录用正直的人,罢黜那些邪恶的人,百姓就服从了;选拔录用邪恶的人,罢黜那些刚直不阿的人,百姓就不会服从。百姓心中有杆秤,正直的就应该受到重视,形成风气;邪恶的就应该得到惩罚,严厉打击。如此一来,社会的秩序就正常健康了。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这个“举”就是提拔,这是针对鲁哀公当时的政治毛病而来。举直,就是提拔直心直道而行的人,包括圣贤、忠诚、有才能的人。“错诸枉”的错等于措,就是把他摆下去,放下去,把狂妄的人安置下去,这样老百姓自然就服了。

相反,“举枉错诸直”,把狂妄的人提拔起来,或只用自己喜欢的人,而把好人打击下去,老百姓自然就不服了。这是谁都懂的道理,而孔子拿这人人都懂的话去告诉他,就好像说当诸侯、君王的人都不懂,未免太笨了。

鲁哀公问如何治国,孔子于是讲了一条执政者选用人才的标准。执政者要想得到老百姓的信服,首要一条是选用什么样的人,因为政策法令是靠各级官吏实施贯彻的。孔子把人分为正直的和邪恶的两种。统治者亲君子、远小人会形成清明政治,如果亲小人、远君子就会造成政治黑暗。国家政治清明,老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对统治者的政策法令信服,反之,就会遭致民怨沸腾、国家颠覆的事情发生。

孔子的思想包含了“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宽刑罚而重教化。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论语》记载孔子“所重:民、食、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行德政,孔子还提出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论语》记载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所以他认为还必须考虑到民意,“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是孔子自己祖国的君侯,孔子忠君爱国之心是很强的,自己国家的领袖问他怎样使老百姓心服。要注意这个“服”字,含义可说是服从,也可以说绝对服从,不敢反抗,这是重点。

孔子的这条用人之道,在今天仍有积极作用。哪里干部正直无私就会得到百姓的信任,那里的工作就有成绩。哪里任用邪恶的人,百姓就深受其害。官不正,风不清,老百姓怎么会信服?

当官的,为君的,内心要有真正的庄严情操,百姓对你自然就恭敬了。如对人敬礼,只是表面的动作,而内心却是不诚。要内心真正的庄严,有发自内心的庄严情操,部下对你自然就恭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