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儒家智慧活学活用
14818500000017

第17章 见义勇为——环境的改善有你的一份责任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

不是自己家族的神鬼而去祭祀它,就是谄媚。看到合乎礼仪的事也不去做,则是懦弱而无勇气。

中国文化讲孝道,敬祖宗,就要拜鬼。鬼在这里,不是一般人讲的魔鬼,而是祖宗的灵魂。要拜鬼,是要拜自己的鬼,不是自己的祖先却要去加以祭祀,岂不是在阿谀奉承!但是见到应该做的合宜行为却不去做,应该做而不做,只能说明一点,就是没有勇气。见义就要勇为,非鬼不能祭祀,这就说的是人的骨气。还是拜别人的鬼呢?拜人家的祖宗就是谄媚。

夏朝的文化尚忠,殷朝的文化尚质。但是殷也尚鬼,那时社会的风气,每个人都诚恳老实,迷信的成分也多;周则尚文,才注重人文文化。孔子所崇拜的是人文文化,这是上古历史文化演变有名的转捩点,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鬼以后,第二句就说:“见义不为,无勇也。”看到应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没有勇气。没有智、仁、勇就无法从政,换句话说,也不应该从政。

《论语集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作果敢,勇敢解。孔子把“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是勇,否则为“乱”。古人祭祀天地鬼神,其实就是与自己的根本相联系。鬼者,归也。人死为鬼,归于大地;经常祭祀,表示对于根本的认同和身份的确立。

今天的“见义勇为”这一成语,就是由“见义不为,无勇也”演变而来。

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诗经》,更是直接表明了中国人对于丑恶事物的观点:“取彼谮人,投畀豺虎。”意思是抓那些污蔑陷害别人的家伙,把他扔给豺狼虎豹。文天祥也说“袖中若有击贼笏,便使凶渠面血流”,意思是手中如果有朝笏,便把大坏蛋打得血流满面。

明朝冯梦龙著《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讲:“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见义勇为与见利忘义是根本对立的。在阶级社会,一切剥削阶级都是极端自利、见利忘义的。剥削阶级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正义、原则,“惟利是图”、“爱财如命”,为了一己之私利,不惜伤天害理,趁火打劫,图财害命。

见义勇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德,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劳动人民的见义勇为,“生死与共、患难相扶”的品德同剥削阶级的“见利忘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