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14824600000012

第12章 自我主义是束缚你走向成功的罗网(3)

有完美主义习惯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自己或他人的弱点和不足而常常挑剔。有的人没有什么好朋友,总也找不着对象,和谁都和不来,经常换单位,为什么?那是因为他谁也看不上,甚至会因为别人的一些小毛病,而忽略了别人的主要优点;有的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更不能容忍自己紧张时不自然的表情,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有的人不允许自己身体有丝毫不舒服,经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经常去医院检查。其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有紧张、不适的体验,这是正常的表现,必须学会接受它们,顺其自然。如果非要和自然规律抗衡,必然会愈抗愈烈。

完美主义的人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很自卑。因为他很少看到优点,总是关注缺点,总是不知足,很少肯定自己,所以自己就很少有机会获得信心,当然会自卑了。不知足就不快乐,痛苦就常常跟随着他,周围的人也会受他负面情绪的影响。学会欣赏别人和欣赏自己是很重要的,也是使人更进一步实现下一个目标的基石。

完美主义的人容易只顾细节而忘记了主要目标,让别人觉得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工作常常因此而没有效率。

所以,我们应当抛弃完美主义的习惯,试着欣赏有瑕疵的美。

有一个男人,单身了半辈子,突然在43岁那年结了婚。新娘跟他的年纪差不多,以前是个歌星,曾经结过两次婚,都离了,现在也不红了。在朋友看来,觉得他挺亏的,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新娘身上的瑕疵太多了。

有一天,他跟朋友出去,一边开车一边笑道:“我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盼望着能开宝马车,可是没钱,买不起;现在呀!还是买不起,买辆三手车。”

他的确开的是辆宝马车,朋友左右看看说:“三手?看来很好哇!马力也足!”

“是的呀!”他大笑了起来,“旧车有什么不好?就好像我太太,前面嫁个广州人,后来又嫁个上海人,还在演艺圈混了20多年,大大小小的场面见多了。现在老了、收了心,没有以前的娇气、浮华气了,却做得一手好菜,又懂得做家务。说老实话,现在正是她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我真是幸运呀!”

“你说得挺有道理的!”朋友陷入沉思。

他握着方向盘,继续说道:“其实想想我自己,我又完美吗?我还不是千疮百孔,有过许多往事、许多荒唐,正因为我们都走过了这些,所以两个人都变得成熟、都懂得忍让、都彼此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这个豁达的男人没有苛求完美的习惯,懂得欣赏残缺的美,因此他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世上的事情总不能皆尽人意,事事苛求完美其实就是在难为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扔掉完美主义的习惯,从自怨自艾中挣脱出来,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完美主义的习惯,其实是一种无情的自负形式。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人能够永远得到满分,要求别人十全十美是不公平的,要求自己十全十美则是自我本位的愚行。而且完美主义者常会因为遭受一点失败而产生深深的挫折感,变得自暴自弃。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别让它毁了我们的生活。

培养忍让宽容的做人习惯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红头发的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乘务员看到了,于是就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那位乘务员是个年轻的女孩,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乘务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乘务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桶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看到这个举动,大家全都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他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乘务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乘务员不简单,真能忍,不声不响就把浑小子治服了。

这位女乘务员面对辱骂,既没有争辩,也没有与之对骂,而是忍下了一时之气,主动退让一步。这种退让使她取得了道德上、人格上的胜利,同时给了那个男青年一个深刻的教训。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这种忍让宽容的习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忍字头上一把刀,遇事不忍把祸招,若能忍住心头急,事后方知忍字高。

某女士在家排行老大,那时家境艰难,父母忙于上班养家,照顾两个弟弟、洗衣做饭等管家的事早早就落在她的头上。弟弟怕她,父母疼她。因着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养成了能吃苦受累却不能忍气受气的个性。后来她参了军,在部队严格纪律的约束下,部队的一些要求,她虽然行动上执行了,可心中却不服气,常常牢骚满腹。而她的真正成熟、进步是从学习忍耐开始的。她当的是通讯兵,搞长途话务,记得刚上机时,负责培训的是一位连里比较厉害的老兵。有一次,用户要下面部队的一个分站,她拿着塞线不知往哪条线路上插,正犹豫着,那位老兵一把将她的手打下,说:“你别拿着我的塞头巡逻了。”从小到大,她哪里受过这个气,当时就脑袋轰的一热,血往脸上涌,泪水在眼窝里转,真想摘下话筒跑掉,或者和老兵大吵一架。可是一刹那间,她忍住了,想起平时领导常说三尺机台就是战场,要是跑掉不就等于在战场上开小差了吗?所以她一边忍着气抹着泪,一边认真看老兵操作。下班后,她又帮着老兵整理话单,打扫机房,这时她的心情已经好多了;而老兵也觉得有些过火,主动过来手把手地教她,两人后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忍让是个好习惯,宋代苏洵曾经说过:“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忍让是理智的抉择,是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如果能养成宽容忍让的习惯,那么他就会获得别人的尊敬。

威廉·麦金莱刚任美国第25任总统时,指派某人做税务部长。当时有许多政客反对任用此人,他们派代表前往总统府,要求麦金莱说明委任此人的理由。为首的是一位身材矮小的国会议员,他脾气暴躁,说话粗声粗气,开口就把总统大骂一番。麦金莱却不吭一声,任凭他声嘶力竭地骂着,最后才极和气地说:“你讲完了,怒气应该平息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地给你解释……”

这几句话说得那位议员羞惭万分,但总统不等他表示歉意就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其实也不能怪你,因为我想任何不明真相的人都会大怒。”接着,他便把理由一一解释清楚。

其实,不等麦金莱解释,那位议员已被他折服,他心里懊悔自己不该用这样恶劣的态度来责备一位和善的总统,因此,当他回去向同伴们汇报时,只是说:“我记不清总统的全部解释,但有一点可以报告,那就是——总统的选择并没有错。”

“忍”不但使麦金莱的解释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使那位议员从此悔悟,以后永远不再做出此类令人难堪的举动。别人故意用种种奸计使你大发脾气,你一气之下,就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样无疑是自讨苦吃。

不仅如此,有的时候与我们敌对的人还会故意发起挑衅,如果不冷静地忍让的话,我们就会陷入窘境。

三国时,魏将司马懿在五丈原与诸葛亮对峙时,他料定蜀军粮草匮乏,不利久战,因此坚壁不出,以逸待劳。诸葛亮使激将法,派人将妇女的头饰和衣服送给司马懿,讽刺他缩头藏尾,如妇人所为。

魏军将领见此羞辱勃然大怒,争先请战。司马懿却欣然接受,为安抚士气,继续以坚壁不战的战略疲惫对方,司马懿故意上奏请示魏主晓谕攻守对策。

如此书信往返,又消耗了一段时间,司马懿终于以固守之策逼退无法僵持待战的蜀军。

现实生活中,让人生气、令人发怒的事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但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冷静之人,为了更好地、安宁地生活和工作,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就需要培养自己忍让的习惯,如果不忍,任意地放纵自己的感情,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如对方是你的对手、仇人,有意气你、激你,你不忍气制怒保持头脑清醒,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中了人家的计,落个死比鸿毛还轻的下场,如三国时的周瑜就是一例。所以孔子云:“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言外之意即因一时气愤不过,就胡作非为起来,这样做显然是很愚蠢的行为。

忍就是在压抑人性本身的快乐,所以要养成忍让宽容的习惯可能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就会收获很多,成功往往就是在宽容忍让之后,才会在某个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实现我们最初的梦想。

别总指望天上掉馅饼

一天,牛大爷去城里看望儿子儿媳,走在半路上,突然见到一个精美的首饰盒滚到他的脚边。身旁的一个小伙子眼尖手快,急忙捡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有一条金项链,还附着一张发票,上面写着某某饰品店监制,售价3600元。牛大爷当即拽住小伙子,让他在原地等候失主。可是等了老半天,还是没人来领。

那个小伙子便小声提议两个人私分,说:“给我1000元,项链归你。”边说边朝巷口走去。牛大爷平时就有个贪小便宜的习惯,再看看项链,就更动心了。他心想:“我可以把它送给我的儿媳妇,当年她嫁过来的时候,我们手头不宽裕也没怎么给她买过东西。这次去看他们,正好把这个项链送给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这也是我这个做公公的一番心意嘛。”

牛大爷的犹豫没有逃过小伙子的眼睛,他更是起劲地说这条项链有多好,今天运气好才会遇到的。牛大爷禁不住小伙子的游说,便说:“可是我没有这么多钱,我是来城里看我儿子的,身上只带了800块钱。”

小伙子故作大方地说:“这样呀,没有关系,我就吃点亏,谁叫您年纪比我大呢?”

于是,牛大爷就把好不容易凑到的800块钱给了小伙子,拿着那条金项链美滋滋地向儿子家走去。

一到儿子家,他便把路上的事情跟儿子儿媳说了,还拿出那条金光闪闪的项链送给儿媳妇。小夫妻俩一听就不对,果然,那条项链是假的。

牛大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设了一个陷阱让他跳,这时他开始恨起自己贪小便宜的老毛病,那原本准备给还没出生的小孙子买些东西的800块钱就这样打水漂了,牛大爷因为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世上绝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如果哪一天真的掉下了“馅饼”,里面也多半是包着毒药的。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只有辛勤地劳动才能造就成功。一心想着不劳而获的人,不是梦想成空,就是掉进贪婪的陷阱。

1856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亚历山大商场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共丢失6只金表,损失18万美金,在当时,这是相当庞大的数目。

就在案子尚未侦破前,有个波士顿商人到此地批货,随身携带了5万美元现金。当他到达下榻的酒店后,先办理了贵重物品的保存手续,接着将钱存进了酒店的保险柜中,随即他出门去吃早餐。

在咖啡厅里,他听见邻桌的人在谈论前阵子的金表窃案,因为是一般社会新闻,这个商人并不当一回事。

中午吃饭时,他又听见邻桌的人谈及此事,他们还说有人用1万美元买了两只金表,转手后即净赚3万美元,其他人纷纷投以羡慕的眼光说:“如果这事让我遇上该有多好!”

商人听到后,心里很羡慕,他抱怨老天为什么没让自己碰上这么便宜的事!

到了晚餐时间,金表的话题居然再次在他耳边响起,等到他吃完饭,回到房间后,忽然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你对金表有兴趣吗?老实跟你说,我知道你是做大买卖的商人,这些金表在本地并不好脱手,如果你有兴趣,我们可以商量商量,品质方面,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宝店鉴定,如何?”

商人听到后,不禁怦然心动,他想这笔生意可获取的利润比一般生意优厚许多,所以他便答应与对方会面详谈,结果以4万美元买下了传说中被盗的6只金表中的3只。

但是第二天,他拿起金表仔细观看后,却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他将金表带到熟人那里鉴定,没想到鉴定的结果是,这些金表居然都是假货,全部只值600美元而已。直到这帮骗子落网后,商人才明白,打从他一进酒店存钱,这帮骗子就盯上了他,而他一整天听到的金表话题,也是他们故意安排设计的。

歹徒的计划是,如果第一天商人没有上当,接下来,他们还会用许多花招去诱骗他,直到他掏出钱来为止。

习惯贪小便宜的人往往目光短浅,他们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见身边隐藏的危机。就比如故事中的商人,他明知金表是“赃货”,但却被自己的贪念打败,最终抗拒不了骗子的诱惑而自食恶果,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改不了这个贪小便宜的习惯的话,以后他还会不断地吃这种亏。

大家可能也听说过这个有名的禅学故事:无果禅师为了专心参禅,在深山里一住就是10年,这10年来一直有一个女人细心地照料着他。

然而,这10年,他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无法在那里修行得道,所以打算出去寻师问道,解除多年来心中的疑惑。

临行前,他向这个女人辞别时,女人对无果禅师说:“禅师,您再多留几日吧。路上要风餐露宿,容我为您做件衣服再上路也不迟呀。”这个女人的好意让禅师无法推辞,于是只好点头答应了。

女人回家后,马上着手剪裁衣服。衣服做好了,她又包了四锭马蹄银,送给无果禅师作为路费,禅师心中无比感激,他接受了女人的馈赠,收拾行李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走。

到了晚上,无果禅师坐禅养息,半夜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童子,后面还跟着许多人在吹拉弹奏。他们扛着一朵很大的莲花,来到无果禅师面前说:“禅师,请上莲花台!这就是您要去的地方。”

无果禅师心里嘀咕:“我的修行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这种境况来得太早了,恐怕是魔镜吧!”于是他没有理会,童子又说:“禅师,请您坐上来吧,机会就只有这一次,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了哦。”抵不住童子的纠缠,无奈之下,无果禅师就把自己的佛尘插在莲花台上。童子与诸乐人便高兴地离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无果禅师正要动身时,那母女二人来到他家,手里拿了一把佛尘,问道:“禅师,这可是您的物品?昨晚怎么会从我家母马的肚子里生了出来?”

无果禅师听后十分吃惊,说道:“如果不是我的定力深厚,今天已经是你们家的马儿了。”于是将马蹄银还给了母女二人,作别而去!

莲花台就是一个陷阱,如果无果禅师是个好贪小便宜的人往里跳,那他就会被投入母马的肚子里,成为一匹小马了。

生活中,总有许多陷阱等着习惯贪小便宜的人,这也就是有些人总是吃亏上当的原因。贪小便宜的习惯使人像中了魔似的不能脱身,当那些所谓的“实惠”或“好运”到来时,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跳进陷阱里,贪小便宜的人很少有不吃亏的。

生活中的陷阱实在太多了:金钱、地位、美女……钓“鱼”的人要下饵,往往先诱人于小利。好贪小便宜的人在见到“便宜”时,就忘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以致受骗上当。请记住:无论骗子有多少诡计,只要你能克服贪小便宜的毛病,他们就无隙可乘。

克服冷漠自私的做人习惯

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简陋的旅店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巧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住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