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14824600000008

第8章 思维习惯上的惯性是错误的根源(3)

苏东坡在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时候,岛上的孤寂落寞,与当初的飞黄腾达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但苏东坡却认为,宇宙之间,在孤岛上生活的,也不只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岛!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蚂蚁,当它爬上一片树叶,这也是它的孤岛。所以,苏东坡觉得,只要能随遇而安,就会快乐。

苏东坡在岛上,每每吃到当地的海产,他就庆幸自己能到海南岛。他想甚至,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来,他怎么能独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所以,凡事往好处想,就会觉得人生快乐无比。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凡事肯向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

悲观的人只能看到树洞中的虫子,却不知道正是它们养活了丛林中的小鸟。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只从悲观的一面看事情,玫瑰花刺手,可你能因此就不去爱它的美丽了吗?转难为易、转危为安。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会看不到阴影。”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心里的阳光!

消极的人多抱怨,积极的人多希望。消极的人等待着生活的安排,积极的人主动安排、改变生活。而积极的心态是快乐的起点,它能激发你的潜能,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接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去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企望的发展机遇,你自然也就会超越他人。而如果让消极的思想压着你,你就会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无用的沉重大包袱一样,使你看不到希望,也失掉许多唾手可得的机遇。

习惯于从坏的一面看事情,是很危险的。它会抑制你的进取心,让你被忧虑侵蚀,彻底扰乱你的生活。面对阳光,就看不到阴影,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能保持乐观,许多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至少可以改变内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

生活在别人的意见里你将成为被动的傀儡

小兰是个很温柔的女孩,她的亲戚朋友都这么说。小兰和朋友一起去逛街,她看上了一件粉红色的高领毛衣,朋友却说:“粉色土死了!穿在身上一点也没气质!你说呢?”小兰恋恋不舍地看了毛衣一眼,跟朋友走了。小兰所在的销售小组讨论销售方案,小兰怯生生地提出一项方案,可组长不赞成:“你以为促销会是游乐场吗?”小兰本来想反驳,销售的就是儿童产品,可看着组长凌厉的眼神,她点点头,咽下了自己的意见。小兰的姑姑给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对方条件很好,可不知为什么小兰对他就是没什么感觉。小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姑姑,结果姑姑很不高兴:“什么感觉啊,小杨条件那么好,能看上你就不错了,女人最重要的是找个能给自己幸福的人,你懂什么?”小兰又屈服了。就这样,小兰穿着自己不喜欢的衣服,挽着没感觉的男朋友,在公司里做着毫不起眼的小职员,如此看来她很有可能就这样过一辈子。

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小兰的一生将是一个悲剧,她没有主见,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的观点,做别人的应声虫,这样的人永远也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永远也无法出人头地。生活中,能够真正做到独立自主的人不多,在受到攻击时,将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某个社交聚会上,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入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道:“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是与各位站在不同的一边,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就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接着,他便把自己的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只见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没有做别人思想的“应声虫”。

维塔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考试得了第一名,老师送他一本世界地图,维塔斯很高兴,跑回家就开始看这本世界地图。不巧的是,那天轮到维塔斯为家人烧洗澡水。维塔斯就一边烧水,一边在灶边看地图,看到埃及那一块时,他心里想到埃及的好,埃及有金字塔,有埃及艳后,有尼罗河,有法老王,有很多神秘的东西,于是决定长大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去埃及。

看得入神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大人从浴室冲出来,胖胖的身子围着一条浴巾,用很大的声音跟维塔斯说:“你在干什么?”维塔斯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他回答说:“我在看地图!”爸爸很生气,说:“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图!”维塔斯说:“我在看埃及的地图。”爸爸跑过来“啪、啪”给了维塔斯两个耳光,踢了他一脚,然后说:“赶快生火!看什么埃及地图!”打完后,又用很严肃的表情跟维塔斯讲:“我跟你保证,你这辈子不可能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去!赶快生火。”

维塔斯当时看着爸爸,呆住了,心想:“爸爸怎么给我这么奇怪的保证,真的吗?这一生真的不可能去埃及吗?”20年后,维塔斯第一次出国就去了埃及,他的朋友都问他:“到埃及干什么?”那时候经济还不很发达,出国很难。维塔斯说:“因为我的生命不要被保证。”于是他自己就跑到埃及旅行。

有一天,维塔斯坐在金字塔前面的台阶上,买了张明信片写信给爸爸。他写道:“亲爱的爸爸,我现在在埃及的金字塔前面给你写信,记得小时候,你打了我两个耳光,并保证我不能到这么远的地方来,现在我就坐在这里给你写信。”

故事中的维塔斯是个很勇敢的年轻人,他没有被“爸爸”的“保证”吓倒,反而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这一点实在很难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独立地对事情做出判断,并坚持自己的这些意见,不做别人的应声虫,不随波逐流。

很久以前,那时美国人还必须靠个人的决断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马车向西部开发的拓荒者,碰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困难。无论任何危机或紧急状况,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生病的时候,没有医师,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便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机智;想要安顿家庭,那时还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完全得靠自己的双手;想要食物,更是得靠自己去耕种或猎捕。这些人,每次碰到生活上的任何问题,都得立刻做判断、做决定。事实上,他们也一直做得很好。

大部分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对自己来说最伟大的专家——在自己、家庭或事业上,他们有时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因为那是一种流行,跟着做也可以凑个热闹。

当今社会充满了大众产品、大众传播及装配线教育,而我们却“不识庐山真面目”,连自己也不认识了,要维持自己的本来面目就这么难吗?譬如,我们常以一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阶层来区分他们的属性,如“他是工会的人”、“她是上班的已婚妇女”、“他是自由派”、“他是反动分子”等等。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贴有标签,也毫不留情地为别人贴上标签,这很像是小孩子玩的“官兵捉强盗”的游戏。

一个人只有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才能把自己潜在的天赋都发挥出来,才能使自己活得更有用处,如果总是唯唯诺诺地随波逐流,那他就永远也得不到梦想中的幸福。

固执虽然不好,但还是应该有选择地“固执”一下。特别是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坚持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的,生活在别人的意见里就是被动的傀儡。

告别随大流的思维习惯

赵大妈家里条件本来还算不错,可这几年家底都渐渐被赵大妈折腾空了。4年前,赵大妈的一群老姐妹纷纷去跑传销,赵大妈心一热,就去提了一笔钱加入传销大军,结果呢?赵大妈一家6口,外加几家亲戚,人手一台健身器,几万元钱就买了这些东西。两年前,股市回温,人们一窝蜂去炒股票,赵大妈又动了心,拿了两万元进股市。也是运气不好,偏赶上熊市,两万块钱3天就缩水只剩了4300元,赵大妈真是后悔,可是偏偏改不了这个跟风的老毛病,刚吃了亏反省完,看见别人一做什么,她就又心动了。

赵大妈就是生活中习惯盲从他人的典型代表,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跟风,喜欢用别人的观点看待事物,这实在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爱默生曾说过:“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首先必须是个不盲从的人……当我放弃自己的立场,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错误便造成了……”也就是说,你可以试着从别人的观点来看待事情——但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观点。

如果说成熟有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发现自己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常常会担心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怕自己的穿着、行动、言谈或者思考模式不被他所属的群体接受,于是尽量使自己与所属的圈子相同。家里有青少年的父母,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林达的母亲都让她搽口红啦。”“跟我同年龄的女孩都和男孩子出去约会了。”“我的天啊,你们想要我做一个怪物吗?别人都不需要在10点钟以前赶回家的。”如此等等。

小孩子都喜欢与同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意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认可——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的依据。小孩子的这种盲从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判断能力较差,但如果一个成熟的人也这样做的话,就会成为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永远只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法国植物学家让·亨利·米西尔·法布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研究的是一种毛毛虫,这种毛毛虫总喜欢排成一排,当它们在树上爬行时,就是由一条带头,其余的一条接一条地跟着前进。法布尔拿掉了那条领队的毛毛虫,把其余的放在一个大花盆的边上,使它们首尾相接,排成一个圆形。这些毛毛虫开始走了,它们一圈接一圈地在花盆沿上转来转去,尽管法布尔在花盆里摆了很多食物,也没有任何一条毛毛虫脱离队伍去吃这些东西,就这样毛毛虫日夜不停地走着,看得法布尔都有些不忍心了,终于在第五天,一只毛毛虫意外地掉进了花盆里,这些盲目的毛毛虫才解散了队伍。

你觉得这些毛毛虫可笑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就在做着和那些毛毛虫相似的事,他们盲目地跟在别人身后,似乎觉得别人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他们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

或许你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国外回来的年轻人,很调皮,有一天他突发奇想,希望能捏到国王的鼻子,可怎样才能做到呢?第二天散步的时候,年轻人遇见了一个朋友,于是他走上前去捏了捏朋友的鼻子,朋友吓了一跳,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没什么意思!”年轻人礼貌地回答,然后走开了。于是这个朋友琢磨了起来:“为什么呢?会不会是国外的礼节?这太时髦了!”于是他又去捏了另一个朋友的鼻子,这种“捏鼻礼”在整个国家盛行了起来。一个月后,在一次集会上,当人们把年轻人介绍给国王时,年轻人就很轻松地捏到了国王的鼻子。这就是盲从的力量,它把一件荒谬的事,变得合情合理,而生活中,我们就常常扮演了那个“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角色,盲目地模仿别人的做法,最让人头痛的是,我们甚至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这实在是愚人的行径。

盲从的习惯或许让你觉得安全,因为你身边有很多人都在这样做,然而这种“安全”不过是种假象,盲从只会使你变得更脆弱,所以盲从的习惯千万要不得。

人性中的一个特质,就是容易轻信不了解的事物,盲从于别人,这个特质就是你成功的绊脚石,你必须学会用思考来防止这种倾向,否则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失败。

“想当然”的习惯是失误的根源

张某的妻子下岗了,张某张罗着给妻子找个工作。张某的同事对他说:“我倒有个建议,你给嫂子开间音像店吧!是那种边卖边出租的小店,本钱不高,利润却很可观。”张某一想,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开店必须选好店址,得有顾客呀!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路过某大学,发现学校周围特别繁华,服装店、小吃部、饰品店……大大小小的店面布满了整条街,来来往往的学生还真不少,这可真是个开店的好地方。张某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附近没有音像店,张某乐呵呵地回了家,托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店面,几天后音像店就开张了。但开张后生意冷冷清清,三天没卖出去一样东西。第四天,张某的妻子一回家就把丈夫臭骂了一顿:“你出的好主意!我这一打听才知道为什么没生意,原来人家学校管得严,寝室里没有电视,学生都是上网看电影听歌,你说怎么办?”张某嗫嚅地说:“我哪儿知道!我以为学生那么多,顾客源当然没问题啊!”几天后,音像店关了门,张某还赔了3000多块钱。

张某看到学生多,便想当然地以为开店不愁没顾客,结果却吃了个大亏。人非常容易犯想当然的错误。许多认识上的错误,都是想当然造成的。他们想不到貌似理所当然的事情的发展并不当然,更没想到,世界上的事物在同一个条件可得出多种结果,一果亦可能多因,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除了必然性还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