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习惯错在哪里?
14824600000009

第9章 思维习惯上的惯性是错误的根源(4)

某公司要在城市近郊的某乡建一个大型高尔夫球场,一个香港客户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而这个公司也极力想拉香港客户来投资,因为这个项目所需资金太大,自己独力难支。由于香港客户太忙,好不容易才答应,下周来谈项目,同时还要实地考察。公司老总把接待的一切事宜都交给公关经理来安排,要求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因为这个客户“实在太重要了”!公关经理接下任务后立刻忙活了起来,确定了接机人选,安排了专车,订好了宾馆,安排了会谈时间,打扫了会议室,去实地考察的时间、车辆也都安排好了,连老总都对这些细致的安排表示赞赏。一个助手提醒公关经理要跟某乡领导沟通一下,公关经理却有点不耐烦:“又不是谈价钱,只是去做实地考察,再说早就叫他们做好准备了!车到了那儿,随便叫几个人陪着去看看就行了。”香港客户到来后,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吃完午饭,一行人就坐上车直接朝某乡驶去,然而一个意外发生了:通往某乡的木桥竟然断了。对面的几个村民告诉他们,木桥是前天被水冲垮的,还没来得及组织修呢。香港客户大发雷霆,认为该公司做事太不负责,驾车调头就走。公关经理被盛怒的老总炒了鱿鱼,但他觉得很委屈,自己去了三次,木桥都是好好的,谁能想到它怎么突然就断了呢!

生活中,我们也常碰到类似的情况,许多明明应该是万无一失的事情,偏偏出了麻烦,这都是由于我们想当然的思维习惯造成的,有时候,某种现象在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某一事实,但造成这种现象的其他可能性并不能排除,人们常常形成某种错觉,把各种可能看成一种可能。

造成想当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定式。我们认识事物,总有一定的思维框架,这是以前经验的沉淀。它常常使我们认识事物时有了一定的参照系。它是有用的,但是,它又可能使我们在用它来对照复杂的对象时陷入想当然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强调文化传统对我们思想观念的塑造的同时,也要强调现实的要求这一重要因素。

要减少想当然的错误,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轻率下结论。从一个印象,两三句交谈中做出的判断往往是想当然的。我们要时时对自己说,我的判断充分吗?我的结论符合事实吗?有没有新的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

如果根据想当然的推理,得出了某种结论,也要对该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要注意对情况进行反复的分析,并尽量搜集新的事实加以检验。要使自己的结论不犯错误,我们就应该对判断采取审视的态度。

对于头脑里冒出来的想法,首先要重新评估一下,它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意见”。虽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你还是应该养成用自己的头脑仔细思考事情的习惯。首先,你要把现在的想法一一加以检讨,想想看,是自己真的那么想,还是照别人告诉你的去想的?会不会是偏见或错误的信念?你就从这些问题开始思考吧。如果没有偏见,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头脑,听听各种人的意见,想想看是对或错,或者有哪个地方不对,然后再综合各种意见,归纳出自己的看法。

“想当然”的习惯往往是失误的根源,有时候它甚至会给你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而是要培养多思考、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的好习惯。

摆脱目光短浅的思维习惯

多年前,40岁的乔林时常和一位年轻的姑娘来往,那时,他刚刚跟妻子离婚,觉得一个人太寂寞,所以希望有人来陪他。当时他说是并无他意,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朋友们曾告诫他,要多想想以后,这样下去他可能会爱上那位姑娘……老夫少妻可能给家庭带来矛盾……可能会导致包括子女在内的众叛亲离……可能20年后,还年轻的妻子会不甘心与老朽成伴,还要出现再度的离异……他可能会孤单凄清地度过晚年……但遗憾的是,乔林当时没有接受朋友们的忠告。朋友们当时给他描绘的那些可怕的情景,后来都一一地变成不幸的现实。当他孤单地躺在破旧的公寓里时,他后悔地想:“如果当年我考虑得长远一些,而不是只看眼前的话,我就应该找一个适龄的温柔贤妻,那样我现在可能正享受天伦之乐呢!”

故事的主人公只看到了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后半生的幸福,只看现在不考虑以后,正是我们考虑问题时的坏习惯之一。这个坏习惯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很多人因此而一生无所作为,甚至陷入窘迫的境地,因此,我们一定要努力在思想上纠正这一点,别让它毁了我们的一生。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一个犹太人,在同一天被关进了监狱,刑期都是3年。有一天,监狱长对他们说:“你们现在每个人可以向我提一个要求,只要合法,我一定满足。”

美国人说:“我要够我抽3年的烟草。”

法国人说:“我要一个美丽的女人。”

犹太人说:“我要一部联网的电脑。”

3年过去了。

美国人从监狱中冲了出来,满脸烟末,狂吼着要打火机。

法国人和一个女人从监狱里出来,他抱着一个孩子,那个女人领着一个孩子,女人的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两人都一脸愁容——3个孩子,怎么养活?

只有犹太人出来时满面春风,他握着监狱长的手说道:“谢谢你了,多亏了这部电脑,3年中我的生意不但没有中断,还扩大了两倍,为了表示谢意,我送你一辆奔驰。”

上面故事中的犹太人,在考虑问题时,富有预见性,最终获得了成功。而那个美国人和法国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只考虑眼前的快活,不为以后打算,结果虚度了3年时光,并给以后的生活留下了负担。这就是不同的思维习惯带来的不同结果,如果你考虑得不够长远,那就可能承受短视带来的苦果。这就像我们买房子一样,冬天时你看到楼旁有一条可供溜冰、玩耍的小河,不要高兴地认为这所房子再理想不过,城里的小河一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买之前,你还应该考虑一下,这条河到了夏天是否会滋生蚊虫或散发出不好的气味。

考虑问题只看眼前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会使你陷入被动。

李某想开一家饭店,可是手里却没有本钱,妻子的意见是李某最好先去别人的饭店打工,一边挣些钱,一边学点经验,总不能全靠借贷开店啊!但李某却不同意:“船到桥头自然直,还是借钱先把店开起来再说,还钱啊什么的以后再考虑!”就这样李某从朋友和亲戚手里借了八九万块钱,别的什么都没学饭店就开张了。一段时间后,一个朋友家里出了事,就来找李某要当初借他的3万元钱。李某这下子可着了急,向银行贷款是不用想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托人借“高息贷款”,妻子又劝他多想想,他却说:“先借来还给朋友,这3万块钱慢慢再还吧!”饭店开张两个月了,可客人却稀稀落落,挣来的钱勉强够维持日常支出,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李某又有了一个新想法:允许赊账,他认为这样做一定会招徕顾客。朋友们纷纷劝他一定要慎重,因为赊欠就像一个雪球,总是越滚越大,它可能会解决眼前客人少的问题,但时间长了,它也会给经营带来困难。然而李某依然没有听从大家的劝告,允许赊欠后,店里的生意果然火了起来,街坊邻居都来凑热闹,可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李某就支撑不住了,店里连买菜的钱都不够,他开始收账,但那些常客翻脸像翻书一样快,再也不登门了。就这样,开店4个月后,李某低价把饭店转让了出去,他没挣到一分钱,却欠了很多债,惹了不少麻烦,现在夫妻俩每天都要出去讨账。

李某的失败就是由于对问题的考虑不够长远造成的,我们看到他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只顾眼前需要,而不看后果如何,他借贷开店,不考虑日后的还款能力,为了解决顾客少的问题,竟然采取允许赊欠的方法,既不考虑可能会给资金流动带来的影响,也不考虑日后收账的困难,他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却给日后的经营埋下了隐患,最后终于导致了经营的彻底失败。

我们常把只看眼前不顾未来的做法称为短视,一个短视的人很难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且也很难有什么成就。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如果总是想一步走一步,那么他一定会碰到很多障碍。只有抛弃短视的恶习,多做一些长远打算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拥有一个不可限量的未来。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小孟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他对妻子说:“我的工作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事情没完没了,就是超人都得被累死!”妻子不相信小孟真的有那么忙,小孟就把自己的记事本拿来给妻子看,妻子看得直皱眉,她问小孟:“你认真想过该怎么做事吗?”小孟不高兴地说:“这还用你教吗?当然想过了!我必须集中精力,不管事大事小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只是,你说也怪,怎么偏偏工作就做不好呢?”

你明白小孟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吗?他思考问题没有重点,习惯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情没办好,自己却忙乱不堪。思考问题要学会抓重点,抓住了重点矛盾,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多了。

一天之中,我们可能遇到很多事情,都等着你做决定,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请你选定一个最重要的事做决定,然后集中精力去做这件事。

其他的决定或许对你也很重要,可是你毕竟一次只能做一个决定,因此,应把其他决定摆在第二位,如果时间不允许,那就放弃吧!这就是所谓的“弃车保帅”战术。

例如,你正在做菜,当锅里的汤沸腾时,门外却有人敲门,而你的孩子也正巧在这个时候打破了一个杯子,手被划破了,痛哭不止。

这个时候,你必须选择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先去处理一个问题,再处理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在第一时间里,你只能采取一种行动。

这时正在厨房的你,听到孩子的哭叫声和门铃声,应先把煤气炉上的火关掉,接着就去帮孩子包扎,第三步再去门边,看看是谁在按门铃,就算叫门的人已经等得不耐烦走掉了,也没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先处理已经沸腾的锅是个正确的做法。因为孩子的手虽然被划破了一直哭着,但一般来说伤口都不会太严重,而锅里沸腾的水一旦溢出来浇熄炉火,就很可能让煤气外泄,造成煤气中毒或者爆炸。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你能思考的时间或许只有几秒钟,如果你潜意识里是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习惯模式,加上又急又慌,很容易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甚至酿成悲剧。

现实生活中,有些火灾或煤气外泄的惨案,就是家庭主妇在面对这类同时到来的问题时慌了手脚,没有处理好所致。

因此,不管你所面对的问题有多重要、多紧急,你一定要先决定去做一件最重要的事,这样才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没有重点的思考,等于毫无主攻目标的进攻,辛苦一场,到头来却什么也得不到。

妻子要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丈夫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丈夫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妻子遵从他的意见,让他帮着去找木块。

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丈夫又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点。”于是他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还没有锯两下,丈夫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得磨一磨。”

他家有一把锉刀,锉刀拿来了,他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把柄,他又去花园边上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那把生满老锈的斧头实在是不能用了。他又找来磨刀石,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跑到外边去找一位木匠,说木匠家有现成的。然而,这一走,半天也没见他回来。当然了,那幅画,妻子还是在墙上一边钉了一个钉子把它挂在了墙上。下午妻子出去买菜的时候见到了丈夫,他正在街上帮木匠从五金商店里往外搬一台笨重的电锯。

这个丈夫思考问题的习惯存在很大问题:没有重点,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他看似忙忙碌碌,一副辛苦的样子,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生活中,一些人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他们不知道该把精力放在哪一方面,头脑里一片混乱,做事没有成效。

其实正确的思维方法包含了两项基础:第一,必须把事实和纯粹的资料分开;第二,事实必须分成两种,即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或是有关系的和没有关系的。

在达到你的主要目标的过程中,你能使用的所有事实都是重要而有密切关系的,而那些不重要的则往往对整件事情的发展影响不大。某些人忽视这种现象,那么机会与能力相差无几的人所作出的成就大不一样。

那些有成就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就是找出并设法控制那些最能影响他们工作的重要因素。这样一来,他们也许比起一般人来会工作得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懂得秘诀,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这样,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杠杆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拨,就能移动原先即使以整个身体和重量也无法移动的沉重的工作分量。

很多人本来可以有所作为,但却因习惯思考问题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把精力白白浪费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重点思维的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