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金星离火星有多远
14825100000038

第38章 最早的无线电报的传输距离

电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用驿站、信鸽、烽火等传信的历史。不过,早期的电报必须通过长途电缆传送,这当然很不方便。能不能甩开这根电缆,将有线电报变成无线电报呢?

电磁波的发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1883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将两个隔开的金属小球接上高压交流电,发现有电火花跳过两个小球之间。赫兹用一根弯成环形的导线,检测到有感应电流出现,这说明每当两个小球之间出现电火花时就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它像光一样,可以在空中传播,弯成环形的导线起到了“检波器”的作用。

几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布冉利改进了赫兹的检波装置,从140m外就能够接收到电磁波。此时在俄国,一位名叫波波夫的青年科学家偶然发现,如果把一根导线搭在检波装置上,接收电磁波的距离就会突然增大许多,这其实就是天线的原理。他制作了一台带有天线的电磁波接收装置,向其他科学家演示了如何用无线电传输莫尔斯电码,成功地接收到250m外发出的第一份无线电报。

与此同时,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也独立发现天线能够增强电波的发射和接收效果,制成了一台功率更强的无线电报机,而且可以调谐发射电波的波长,能够接收到14km外发出的电波信号。后来,经过改进的无线电报机甚至可以隔着英吉利海峡接收无线电报。马可尼因这项成就而获得190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无线电报不需要架设电线,因此它很快被用于海上通信。例如,“泰坦尼克号”在遇险沉没前就曾不断用无线电向外发送求救信号,附近的轮船收到后及时前来救援,否则会有更多的人丧生。到20世纪初,欧洲与北美就已经可以隔着大西洋接收到从彼岸传来的无线电报了。

早期的无线电报机使用电码进行通信。后来,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研制了一种可以对无线电波的振幅进行调制的装置,它能携带声波信号,称为调幅波。由于调幅波频率很高,普通耳机无法接收,人们又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制成多级放大器,可以将调幅波中微弱的声波信号放大到能够接收的程度。

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开始自行装配简陋的无线电台,用耳机收听彼此的谈话和留声机放出的音乐,其中一些后来成为固定的音乐广播节目。1916年,美国马可尼公司开始生产一种简单的无线电接收机,上面有一个控制按键,能够接收几种不同频率的广播节目信号。这种“无线电音乐盒”一上市,便大受人们欢迎。这就是现代收音机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