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11

第11章 永不言败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方便的事。我们正在使用的很多东西,也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大家不断地通过一项项小发明来加以改进。伟大的发明家往往是从一项小发明开始起步的!

章晓军发明的“残疾人方便拐杖”在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并在全国发明展览会中摘取了银牌。在这之前,章晓军的“发明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第一个发明“摔不破的眼镜”就不太成功。在做运动时,眼镜掉到地上摔破了,这件事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首先想到加固镜片,增加镜片的牢固度,再将镜框做得更有弹性一些,使得眼镜在落地时镜片不至于着地。“摔不破的眼镜”做出来后,经试验在平地上还行,但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还是会摔破的。

他的第二个发明“变焦的透镜”又失败了。在透明的圆形弹性材料里充入气体或水,随着压进的气体或水的容量不同,透镜的焦距也不一样。但因透光性好的弹性材料很难找,“变焦的透镜”效果不佳。

创造发明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难易之间有时像只隔着一层“纸”,但捅破这层“纸”却并非轻而易举。

这两次不成功的经历,并没有使章晓军泄气。他仍然用挑剔的眼光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发掘它们的不完善之处,寻找改进它们的最佳方法。

1997年的春天,章晓军的邻居大叔在外地打工扭伤了腿,拄着拐杖回家休养。看着邻居大叔拄着拐仗艰难地上下楼梯,艰难地弯腰捡拾地上的东西,艰难地下蹲上厕所,他想问题主要出在拐杖上。拐杖不能像人的腿一样能伸屈,只要缩小两者的差别,就能给腿脚受伤的人和残疾人带来行动上的方便。必须发明一种新的方便拐杖。刚开始,他想到用螺旋调节拐杖高度,但旋转的速度太慢,在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启发下,他将螺旋调节改为可以自由伸缩的弹簧来调节。根据这个思路,他设计出图纸,到校办工厂和工人师傅一道做出样品,一试效果不是太好。弹簧放在拐杖的下部,压缩时很费力气,而且噪声太大。再改进,把弹簧放到拐杖的上部,并且定位开关也做了调整,一根升降自如的“残疾人方便拐杖”诞生了。当他把自己制作的方便拐杖送给邻居大叔时,瘸着腿的大叔不仅日常生活方便了许多,而且出门乘车上下时,也能方便自如了。

“残疾人方便拐杖”送去参加浙江省亿利达青少年发明比赛时,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并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发明展览会,摘取了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