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12

第12章 中国“汉字全息码”的最小发明家

杜冰蟾在读初中时就发明了“汉字全息码”,一举解决了汉字电脑化的世界性大难题,是中国“汉字全息码”的最小发明家,作为世界发明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是《世界名人录》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从杜冰蟾的太祖父开始编辞书起,杜家便成了辞书世家。父亲杜小庄,虽是物理系毕业的高才生,后来也全力以赴,主编起王竹溪遗著《新部首大辞典》来。小冰蟾从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起,映入眼帘的就是家中书架上最醒目的那一百多种辞书。

在小冰蟾两三岁时,妈妈因工伤住院。她只好随爸爸一起吃着泡饭,一块上下班。终日工作的爸爸,无奈地扔给这个“呀呀”学语的孩子两本画册,一支彩笔和几张纸片,小冰蟾涂呀、画呀,诱人的线条,变化莫测的符号,多彩多姿的图案,深深地吸引了她。

在她读小学时,父母为她订阅了许多书报杂志,稍大些又为她买了大量中外文学著作及天文地理等科普书籍。从此,她对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书交上了朋友。遇有书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她总是查字典、翻《辞海》、找《辞源》,从小养成了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杜冰蟾之所以发明出“汉字全息码”,她说:“是在爸爸启发下搞的”。在家中,爸爸读书,她在一边写字,爸爸为《新部首大辞典》校对原稿,她也来帮助校对。校来校去,她发现一个问题并大胆提出:“爸爸,怎么‘义’字两个部首都有呢?”,爸爸解释说:“‘义’很难确定,所以‘、’、‘义’部都收入义字。”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为什么不按笔顺规则来收呢?如果按着先上后下的笔顺,‘义’字只收集在‘、’部就可以了嘛?”。

爸爸觉得女儿的话颇有道理,马上加以鼓励。但心里又一想,王竹溪是国际上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是杨振宁的老师,王老花了40年时间著成的这部大辞典,在当今的字典中算是最先进的了,面对这样的权威人物,刚读初中的女孩子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转念一想,既然女儿说的有道理,为何不叫她大胆试试呢!于是带着既鼓励又挑战的语气说:“你可以按着自己的思路也搞一套部首检索法呀!”

杜冰蟾从小对爸爸的话深信不疑,认为这是爸爸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于是一头扎进部首检索之中,整天捧着书本阅读。从小学课本中认真地找出100个字,一点一横地分解起来,分解好后找爸爸看,爸爸觉得小冰蟾很会动脑。小冰蟾的认真劲感动了爸爸,于是他找来了国家规定的1000个常用字表,叫小冰蟾继续分解,这对一个刚读初中的学生,绝非一件容易的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也许是她对这繁复工作的热爱吧,不几天1000个汉字很快分解完了,爸爸看到厚厚的一迭稿纸时,震惊了,发现她分解的重码很少,思路清晰,于是爸爸不断地为她输送3500个字的常用字表,7000个字的通用字表,10000个字的冷僻字表,1000条词语表……积极地支持女儿的创造。

杜冰蟾的耐心和毅力是非常惊人的,每天放学认真完成作业后,就像被钉在写字台旁似的,连续几个小时,就再也不肯起来。每天5点钟起床,晚上一直工作到12点,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外形内声……枯燥无味的来回重复。她像是着了魔似的,整天忘记了吃饭,休息,甚至忘记了上学。三年多,为分解字体,调整部首,光草稿纸就用了几麻袋。

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在200个部首中徘徊不前,陷入极度苦闷之中。因为200个部首数目太大,又很难编入26个拉丁字母键盘中,而三位数对编码又带来很复杂的问题,她绞尽脑汁,施展所有智慧,仍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她的妈妈杨惠珍,看着被200个部首折磨得日渐消瘦的女儿,一边忍着泪,一边鼓励她:强者是不会被困难吓倒的。小冰蟾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谁也不许进去。无数次的反复,善良的妈妈也感到无可奈何了。一次在一旁自言自语:“非要200个部首,100个不行吗?我们中国人都喜欢100这个数,100是个吉利数,百寿图、百福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吉利的100这个数目使冰蟾开了窍,她就沿着这个路子,向一百个部首挺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三个昼夜的摸索和编排,一张面目清晰的100个部首表诞生了。为了使部首表更趋科学化,她用自己课余时间学习的排列组合和统计分布离散的知识,终于将100个部首的拼音、笔顺、笔划顺利地编进了26个拉丁字母的键盘和01—99的二位数,从而解决了汉字电脑化的大难题。

经过三年的努力,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终于完成了“汉字全息码”。更令人欣慰的是,杜冰蟾成为中国“汉字全息码”的最小发明家,她说“我还要努力,争取给中国和世界再留下光辉的一页”。

把繁难的方块汉字输入电脑,是本世纪以来举世瞩目的大难题。东西方专家、学者花了几十年功夫也没有攻克的难关,却让一个中学生解决了,这是她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