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17

第17章 孝顺父母的小发明家

在深圳市青少年发明大赛展览会上,一项名为“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发明引起很多参观者驻足关注。展品说明标签上写着:发明人——于金田,深圳新洲初中一年级学生。旁边还有一项发明,叫“内刷式自动储水箱”,发明者也是于金田。

他是一个遇到问题喜欢动脑筋、做事细致有条理、非常善于联想、特别孝顺父母的孩子。别看于金田年龄小,却具备从事研究发明的良好素质。说到联想,于金田的母亲说,还在东北上小学时,儿子就曾经设想,用宇宙间的黑洞来回收各种污染物和垃圾,以保持地球生态平衡。教科学的安老师说,在一般人看来,小孩子的想法未免有些荒诞不经,其实人类许多伟大发明最初都曾被斥为荒诞不经。有人问安老师,于金田在学校有没有搞出什么发明创造。“有啊。”他说上学期学校的一项调查表明,由于课桌设计不合理,很多高个学生上课时不能把腿放到课桌下面,只好侧身或弯腰坐着,不利于身体发育。于金田了解到这个情况,很快就研究发明了一种能使桌面方便升降的装置。校方认为有可行性,初步决定先在校内推广,成熟后再向市教育局推荐。

有一个来访者说:“展览会上的发明项目,都很有孩子气,一看就知道是孩子发明的,而于金田的发明项目却很有大人气,也就是说孩子很难想到这些问题……”听出了他的话外之音的安老师不等他把话说完就回答道:为了保证发明成果的客观真实性,有关专家事先对所有参展者都提出各种问题进行测试,比如发明原理、制作工艺和技术要点等等。

在展览会上,看着这些精巧的发明,有人对于金田说:能看得出来,你的发明很巧妙也很周密,但对有些问题我还是想不明白,比方说“内刷式自动储水箱”吧,你的“内刷”确实达到了自动化,但问题是要用水时,把水龙头一拧就来水了,何必要储水呢?如果不需要储水,那么也没必要刷水箱了。不需要刷水箱,你的自动装置也就没了实用价值。

小于说:“产生搞这项发明的念头时,我家在东北,还没搬到深圳来,我们那里生活用水紧缺,只在每天早晨供一小时水。我妈每天都要早起接水,如果睡过了时间,就一天没水用。而且爸爸还要经常清洗水缸,很费事,我心疼他们,就想搞个发明,既能自动储水,又方便清洗。”他有点遗憾地说,“没想到深圳不存在这个问题,发明搞出来,爸爸妈妈却用不上了。”有人鼓励他说:“如果这项发明将来能投入生产,对北方那些缺水地区还是很有用的。”

又有人问“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的发明动机,于金田说也和北方缺水的生活经历有关。“看到爸爸妈妈对水那么珍惜,我就觉得水只用一次太可惜了,应当回收再利用,这样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呀。”

听到这里,让人不禁暗自感慨:都说兴趣是学习和发明的原始动力,可是从于金田的经历看来,有时候来自孝心和亲情的责任感也能给人灵感和力量。

又有人问于金田:搞一项发明,比如“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都要突破哪些技术难点。

于金田胸有成竹地说:“原先我设想把自家的洗菜水和冲凉水用抽水机收集起来,但后来考虑到抽水要用电,就改成了让楼上的废水流到楼下人家。接着又想到废水的过滤净化、水位控制和水源补充等问题。碰到难题,我就上发明网查询有关资料,比如水位控制,我就借鉴了抽水马桶原理。”

“这些发明都是你独立完成的吗……有没有人帮助你?”

于金田说:“很多零件的制造和购买——比方这个有机玻璃储水桶,就完全是我爸爸的功劳。”

于先生以前是位骨科医生,他说:“我按金田的设计图,买来几块有机玻璃板自己做,结果都裂了,后来就委托外面工厂加工。”

于金田的两项参展发明通过了国家专利部门初审。有人再三要求后,终于看到了于金田和某商家签订的关于“楼房污水回收利用装置”技术转让协议,总成交额是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