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70

第70章 逆向思维法

在进行发明创造的时候,有时会遇到难题,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办法来,这时不妨从问题的反方向,运用逆向思维去考虑,即“逆向思维法”,或许会使你茅塞顿开。例如:吊扇,一支吊杆在上,扇在下。若把它颠倒过来,就变为吊杆在下、扇在上的落地“吊扇”。爱迪生将“声音引起振动”颠倒思考为“振动还原为声音”,于是产生了发明留声机的设想;赫柏布斯把吹尘器的原理反过来,设计出新的除尘装置,结果发明了吸尘器。

逆向求解的思路方法是一种新型的求异思维,是一种辩证思维,是思维开阔、思维灵活的表现,思维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用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说,聪明的创造者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会充分运用逆向求解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旦解决问题,会使你享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

圆珠笔漏油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次次的求解过程。圆珠笔是一种使用方便的书写工具,用很小的圆珠作笔尖的设想,可追溯到1938年匈牙利人L·拜罗的发明。拜罗圆珠笔专利中采用的是活塞式笔芯,有油墨经常外漏而弄脏衣服的缺点,这使得曾一度风行世界的“拜罗笔”在20世纪40年代几乎被消费者所抛弃。

1945年,美国企业家M·雷诺兹为回避拜罗的专利,发明了用重力输送油墨的圆珠笔,并将其投入市场。但这种笔仍未解决油墨外漏的难题,所以一样没有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人们考虑到圆珠笔的市场前景广阔,思考解决漏油的办法一直没有停止。在解决此问题的过程中,许多人习惯于逻辑思考,结果不自觉地沿着三角形的两边搜索;也有人突破传统,采用非逻辑思考,结果找到了“三角形”的斜边,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

“走两直角边”的人,总是遵循“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的思路去冥思苦想,寻求对策。圆珠笔漏油的原因在哪儿呢?经过观察,他们发现是圆珠磨损变小所致。针对这一原因,便顺理成章地想到要提高圆珠的耐磨能力。于是,人们便尝试用耐磨性能好的不锈钢、宝石等材料制作圆珠。然而这种办法并不令人满意,姑且不说采用不锈钢或宝石带来的工艺复杂性和产品价格上升的问题,就是漏油本身也没有可靠地得到解决。因为采用了耐磨性好的圆珠,笔芯头部内侧与笔珠接触的部分反而更容易磨损,间隙增大更快,油墨照样会外漏。

1950年,当人们从磨损方面解决漏油问题一筹莫展时,日本的中田藤三郎变换了一下思路。他想:圆珠笔不是漏油吗?如果无油可漏,不就行了!顺着让圆珠笔无油可漏这条“思路三角形”的斜边,发明人开始了试验。他将圆珠笔在纸上拼命地写,发现写到大约2.5万个字就开始漏油,于是他把还有油墨的那段剪去,终于找到了解决漏油问题的办法——控制圆珠笔的装油量,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