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自己动手搞发明
14826700000071

第71章 精细观察法

精细观察,就是要求观察者看得细、察得深。因为这种观察能有效地发现问题,获得发明创造的机会。

大自然的许多真谛常常是由层层帷幕遮掩着的,只有体察人微、精细观察那些很不起眼的“亮点”或“黑点”,才有可能发现通往真谛的山门。精细观察法作为慧眼识珠一招,其基本原理大致如此。

这种发明创造方法的道理,几乎大家都能明白,但是在实际观察中不见得每个观察者都能做到明察秋毫。事实上,走马看花者有之,粗枝大叶者有之,睁开眼睛看不清门道者也不乏其人。英国有位医学教授有一次给学生上课时,用手指在糖尿病人的尿样瓶里蘸了一下,然后放在口里尝了尝。接着,他要求学生照他的样子重复一遍。学生们无可奈何,愁眉苦脸地勉强照着做了,并且一致认为尿液微带甜味。这时,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从事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精细的观察能力。刚才,如果你们体察入微的话,就会发现我伸进尿样里的是中指,舔的却是食指。”这则轶事,能给发明创造者带来何种启示,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运用此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具备好奇心。好奇,是创新者应有的一种心灵。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发明大王爱迪生则说:“谁丧失了好奇心,谁就丧失了最起码的创造力。”上面的发明创造实例也说明,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愈强烈,探索的目光就愈明亮,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就会暴露在好奇心的巨大视野之内。相反,一个人如果对周围发生的新奇现象熟视无睹或习以为常,那么他的目光就会短浅,甚至连发明创造的机遇碰在鼻尖上,也不知是什么东西。因此,具备强烈的好奇心是运用洞察奇异法的心理基础。

其次,要培养洞察力。善于洞察,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捕捉到发明创造的契机。所谓善于洞察,就是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看,用科学的思维去想。一个成功的创造者,在常人的心目中,似乎是因为他有什么超人的洞察力,其实,“超人”的东西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对观察的深刻理解和不断地将“观”与“察”有机结合的能力。

再次,就是要把握住对效应的分析。所谓效应,是指自然界的某种作用产生的效果或反应,如电磁效应、光电效应、磁场效应、温室效应、臭氧层效应等。一事物潜在的、未被发现的重要事实和发展趋势,总是要通过其现象凸显出来。如果说形态奇异是事物的外在特征的话。那么,效应奇异的现象便涉及到事物内部作用机制了。运用洞察奇异法时,我们首先要观察发现形态奇异的事物或现象,进而去分析其与常规效应不同的奇异效应,因此只有这种深入的洞察,才有可能剖析出鲜为人知的知识,悟出发明创造的思路。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如果你能随时留心洞察各种新颖奇特的异常现象,就有可能碰到机遇女神前来敲门而你恰好在家的好运气。

一天早晨,化学家波义耳照例正要去实验室巡视,一位花匠走进他的书房,在屋的角落摆下一篮美丽的深紫色紫罗兰。波义耳随手拿起一束紫罗兰,它那艳丽的色彩和扑鼻的芬芳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他一边观赏着一边向实验室走去。

“威廉,有什么新情况吗?”波义耳问一个年轻的助手。

“昨天晚上运来了两大瓶盐酸。”

“我想看看这种盐酸,请从烧瓶里倒出一点来。”

波义耳把紫罗兰放在桌子上,去帮助威廉倒盐酸。盐酸挥发出刺鼻的气体,像白烟一样从瓶口涌出,倒进烧瓶里的淡黄色液体也在冒着白烟。

“威廉,这盐酸好极了。”波义耳高兴地说,他从桌上拿起那束花,正要回书房去,这时,他突然发现紫罗兰上冒出轻烟。原来盐酸的飞沫溅到花朵上了。他赶紧把花放进水盆中清洗。令人奇怪的是,紫罗兰的颜色变红了。

这个偶然的奇异现象引起了波义耳的兴趣。他走回书房,把那个盛满鲜花的篮子拿到实验室,对威廉说:“取几只杯子,每种酸都倒一点,再弄些水来。”

年轻的助手按照波义耳的吩咐,一个杯子倒进一种酸,再往每个杯子里放进一朵花。波义耳坐在椅子上观察着。深紫色的花朵逐渐变色了,先是带点淡红,最后完全变成了红色。

“威廉,看清了吗?不仅是盐酸,其他各种酸,都能使紫罗兰由紫变红”波义耳兴奋地说:“这可太重要了!要判别一种溶液是不是酸,只要把紫罗兰的花瓣放进溶液就清楚了。”

“紫罗兰不是一年四季都开花的!”威廉带着惋惜的口气说。

“你学会动脑筋,为了方便鉴别溶液的酸性和碱性,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波义耳向助手提出了新的问题。

不久,他们研制出一种用石蕊浸泡过的指示纸,很方便地就能分辨出什么是酸什么是碱。这对化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