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决定进军房地产。
妻子本来很支持我的决定,但当她看了我的楼盘户型设计图纸后,哧地笑出声来:“你的脑袋里是不是少根筋啊?你这建的是住房还是蜂巢?”
我就知道妻子甚至包括很多人,不会认同我的这一大胆创新的户型设计方案的,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如果要购房,必须考虑的是几厅几室,几厨几卫,没有谁不希望住房宽敞。可我的户型设计却是别出心裁:每间房子只有3平米。
我的这一伟大的构想,是那天上中药铺买药时突然萌发的。当我看到中药房那一格一格的抽屉后,我想如果把房子的户型也设计成这样,岂不是能多解决一些人住房困难的问题?
说干就干。我把楼盘定名为“安居园”。办齐了一切合法的手续后,“安居园”开始打桩动工了。当然,动工之前,我鼓动如簧之舌说服妻子接受了我的决定。但妻子还是很担心:“假如楼盘建成后无人问津怎么办?那我们奋斗这么多年的积蓄不都打了水漂?”我说:“放心,我的‘安居园’不会没人购买的。”我顺便开了个玩笑说,“即使真的没人要,我们还可以租给别人养鸽子嘛!”
施工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年后,“安居园”竣工了。
开盘之前,我印发了一万多张宣传单,到处散发。还在电视上用飞白字幕打出广告:“让你在城市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美梦。‘安居园’帮你梦想成真……”
“安居园”开盘这天,异常火爆。不到一上午,所有的楼层都抢购一空。还有很多没有抢到房的人,询问还有没有第2期工程,表示愿意先出一半的定金预购。
这可是我们这个城市少有的现象。以前任何一栋楼盘开盘都没出现这样踊跃抢购的场面,不说远的,就说与“安居园”仅隔一个街道的“山河花园”吧,开盘至今已有一年多了,尽管采取了各种营销措施,还有十几套房没有卖出去。原因是什么,大家都明白,房价太贵,在我们这个城市,每平米已达1万元。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就要120万元,很多人只有望“房”兴叹了。
记者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市电视台记者来到了现场,在忙着采访购房者,探寻被他们称作的“安居园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二天,我和妻子一块看电视,妻子说:“老公,你是怎么想到这3平米户型的房子会畅销呢?”
我刚准备回答妻子,却看到电视里正开始播放昨天“安居园”采访的现场报道。报道的题目是:“安居园现象”折射出了什么?
我说:“先看电视,看完再说。”
画面在移动:售楼部窗口排着的长长的队伍;售楼部前拥挤的人群;营销人员周围挤满了咨询的人;拿到钥匙的人眉开眼笑的脸;拿着银行卡却没排上号的人的沮丧的眼神……
记者连续找了十几个人采访,提出的是相同的问题:“请问,3平米的房子仅仅只搁得下一张床,你怎么会想到去购买?”
这也是妻子想在我这里得到答案的问题。妻子瞪大眼睛,盯着屏幕。
一个40多岁的农民工模样的男人说:“我来这城市打工十几年了,一直是租房住,赚的钱一半都付了房租。现在我只花3万元,就有了自己的房子。我真幸运,有3平米就够了,只要能放下一张床就行了。”
一个30多岁的女人说:“我在城里捡垃圾,没地方睡,每天都是睡在候车室,夏天蚊子咬,冬天冻得睡不着,我真高兴,现在我总算有了落脚点了。”
一个20多岁的小青年说:“我谈了好几个对象,一听说我没有房子,结了婚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就跟我拜拜了。我真快乐,现在OK了,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小是小了点,但睡觉总不成问题吧!”
一个看不出年龄的衣衫不整的人说:“我每天总是睡桥洞,晴天还好对付,要是遇上大风大雨的天气,那个惨啊……感谢上帝,我真命好,现在终于有个安身的地方啊!”
一对在城里打工的中年夫妻也接受了采访,老公说:“我们两人都在城里打工,可住的是工棚,每天能见面,就是没地方亲热,那个难受劲儿……算了,甭提了,现在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天天在一起了。我们真幸福啊!”
一对白发苍苍老两口说:“我们将房子让给了儿子结婚后,没地方住,几年来都是住在附近工厂破旧的废仓库里,现在好了,终于有个安稳的住处了,我们知足了!”
……
我的脑子随着屏幕上采访对象的切换,也在旋转。这些人的遭遇我早知道,我就是据此作出兴建“安居园”的决策的。但现在听了这些生活在我们城市最底层的人的心声,我的心不禁沉重起来。
我再看妻子,妻子泪流满面。
我问:“你怎么了?”
“我……我心里难受!”妻子哽咽着说,“老公……还有那么多人……没排上号,我们赶紧开始……第二期工程吧!”
在妻子说这句话时,其实我心里早已作出了上马第二期工程的决定。但很快我又陷入了沉思:仅靠第二期工程那几十间3平米的房子能彻底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