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用镂空透雕的手法来创造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产生了美的观念,并且产生了对镂空透雕的美的追求。黄河流域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豆,它的圈足就是镂空的花纹。南朝时的一本古籍上记载了荆楚(今湖北、湖南两省)一带的妇女,每当到了“人日”时,要用彩色的幡纸剪成人形贴在屏风上,妇女们则必须把用幡纸剪成的燕子戴在头上,作为节日的装饰。这说明从那时起,剪纸就已经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
其实真正用纸剪成的剪纸艺术品,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北朝时期的作品。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坟墓中,先后出土了5幅剪纸。其中有三幅是“花”,层次交错,变化复杂,而且还颇有韵律感。
中国剪纸艺术到了宋朝时,已经在民间普及。从有关的记载来看,宋朝时民间剪纸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被“巫师”拿来“驱邪”用,有的作窗花使用,还有的用剪纸装饰彩灯。尤其是当时发明出的“走马灯”,对中国古代普及剪纸,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明朝时的剪纸艺术已经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1965年在江苏出土了一把明代折扇,在素色扇面的双层纸间,夹着一幅深色的“梅雀报春图”剪纸,精美别致。又据记载,著名的佛山剪纸,在那时已经远销东南亚一带,博得海内外人民的一片赞誉。在明清时期的各种笔记和书籍当中,记载了不少擅长剪纸的名手。同时,明清时期的一些书法家、画家也被剪纸所吸引,参与了剪纸的创作。清朝时期,中国流行的花字剪纸,就是当时书法与剪纸结合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以后,剪纸艺术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近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十二生肖邮票,即是用的剪纸图案。剪纸的艺术劳动由此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尊重和赞誉,获得了有生以来第一次的空前繁荣,代表着中国独特的艺术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