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代地理与农学
14837300000020

第20章 丘处机、李志常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山东栖霞)人。幼亡父母,未尝读书。于金大定六年(1166),18岁游昆仑山,遇全真教主王重阳,“一言而道合,遂师之。”青年时期他发愤学习,自后日记千言,亦善吟咏,重阳命他掌文翰。曾居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六年,龙门(今陕西陇县西北)七年。后自大定28年(1188)春二月,自终南赴中都(今北京)。中秋得旨放还山。至1189年途经陕州,复入关中。至1191年10月回到山东登州栖霞,时年44岁。至1192年往来于福山栖霞间。1120年春,丘处机年73岁西游,1223年夏返回到燕京,至1227年80岁逝世。他由壮年到老年阶段,把中国的道教推进到顶盛的地位。

《长春真人西游记》是他的弟子李志常(字浩然,道号玄通大师)的随行记录。此书记录了他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召,率高级门人19人,于1220年辛巳岁末或春节之后不久,始发山东莱州,起程北上。一路经潍阳(潍县)、青州(益都)、常山(今河北正定)至燕京(今北京城西南)。然后又道出居庸,经宣德州(今宣化)、野狐岭(在今河北张家口外万全县)、翠屏口(今张家口西30里)、抚州(兴和县),盖里泊(今伊克勒湖)、渔儿泺(今内蒙东南的达里诺湖,又称达儿海子)到达内蒙古北部的贝尔湖北,达斡辰大王(也作斡真,成吉思汗的四弟)帐下。又西行经呼伦湖,翻越了库伦(今乌兰巴托)以南的高山及“松括森森、干云蔽日”的长松岭(今杭爱山)。又经“车帐千百”、“古单于未有此盛”的窝里多(意为行宫),来到金山(今阿尔泰山)东侧的科布多(今外蒙古西部)。当时这里“高峰如削,松柏郁茂”,为了便于“轻车西行”,留下门人宋道安等9人,筑栖霞观。他率弟子共10人,翻越“其山高大,深谷长坂”的阿尔泰山。此山最高峰达4500米以上,终年积雪。来到准噶尔盆地东侧的博尔腾戈壁“大沙沱”、“白骨甸”(今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此后“南望阴山,若天际银霞”,然后又翻越了更高的阴山(今天山,它最高峰达7443.8米)。穿过了五个大山岭,经古代高昌国的故都,进入吐鲁番(古火州)盆地东侧,渡“积沙成山”、“浮涩难行”、“状如惊涛”的沙场。经“周百余里,雪山环之”的天池海,这里,雪山倒影池中。他们沿池南下,“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是连绵的混交林,其树“高愈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山麓一带,“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弯环,可六、七十里。”然后经过盛产葡萄酒、水果及粮食的大石林牙(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比什凯克)。又西行至赛兰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及奇姆肯特城一带),至壮丽的大城邪米思干(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这里,“园林相接百余里,虽中原莫能过”。然后,南过沙漠绿洲,城外水田环布,东南山地多园林,一望青碧的碣什城(今沙赫里夏勃兹,也叫霍什城)。经两壁千仞耸立,石壁如铁门关(今阿富汗库尔勒城北),来到雪海茫茫的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又叫印度山),踏着积雪深五尺的雪海南进,最后到达成吉思汗的行宫(今阿富汗东北巴达克山西南),进谒了成吉思汗。

他以“节欲止杀”,“内固精神,外修阴德”,“恤民保众,使天下安”劝告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道教领袖。几次召对之后,放归。经蒙古南道,自科布多至金山,最后于1223年夏回到燕京,住白云观。

《长春真人西游记》路线图《长春真人西游记》生动地记录了这次长途旅行的见闻。后人曾评论说:

“是行者也,崎岖数万里之远,际版图之所未载,雨露之所弗濡,虽其所以礼遇之者不为不厚,然劳惫亦甚矣……门人李志常从行也,掇其所历而为之记。凡山川道里之险易,水土、风气之差殊与夫衣食饮食百果草木禽虫之别,粲然靡不毕载,目之曰:《西游记》……夫,以四海之大,万物之广,耳目未接,虽大智犹不能遍知而尽识也,况四海之外乎?”

虽然此书的地理与文艺价值都很高,可是丘处机死后,佛道纷争,明清以来此书“世鲜有传本”。直到1804年乾嘉时期著名学者钱大昕(1728~1804)与段玉裁(1735~1851)才从苏州玄妙观的正统道藏抄得。自道光27年(1847)始有刻本传世。经清代研究西北史地的先驱者徐松(1781~1848)、王国维(1877~1927)等考订与研究,王国维有《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本行世。列举地理记录如下:出翠屏口(张家口):

“北渡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大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北过抚州,15日北过盖里泊,尽邱垤盐卤地始见人烟20余家,南有盐池,池迤逦东北去。自此无河,多凿沙井以汲。南北数千里,亦无大山……忽入大沙坨,其碛有矮榆,大者合抱;东北行千里,外无沙处,绝无树木……陆局河,积水成海,周数百里……其地朝凉而暮热,草多黄花,水流东北,两岸多高柳,蒙古人取之以造庐帐。”

又如,在邪米思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记为:

“由东北门入其城,因沟岸为之。秋夏常无雨,国人疏二河入城,分绕巷陌。比户得用。方算端氏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而来,存者四分之一。其中大率多回纥人,田园不能自主,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等。其官长亦以诸色人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城中。有冈高十余丈……新官据焉……其葡萄经冬不坏。又见孔雀、大象,皆东南数千里印度国物。”

除了耶律楚材、丘处机西行西域等地留下游记外,还有常德在元宪宗九年(1259)奉皇帝之命往波斯见旭兀烈,于中统四年(1263)返回。曾从和林(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出发,经准噶尔盆地、乌伦古河、博罗、伊梨河、锡尔河、里海南面到达今日伊朗西北部。他留下“西使记”由刘郁笔录。

另外,西方东来的著名旅行家,有的曾在中国进行广泛旅行,其中有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和德里、马黎诺里和摩洛哥人伊本拔都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