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古代地理与农学
14837300000022

第22章 郑和下西洋

在欧洲人“地理大发现”之前半个世纪,我国回族航海家郑和,曾率庞大的航队群经南洋群岛至印度洋沿岸的几十个国家,直到非洲赤道以南的东部海岸。这不但是我国航海事业的空前成就,也是中世纪世界航海及地理史上的壮举。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小字三保或三宝,云南昆阳(今云南郑和晋宁县昆阳镇)人。郑和是他做了宦官后的名字。其先人是元朝贵族,从新疆迁入云南。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马哈只(对到达过麦加城朝圣人的称呼为哈只)赢得当地教徒的尊敬。马三保幼年曾学过阿拉伯语,有一些外洋知识。沐英带兵攻入云南,他被掳,当作一个小礼物送给朱元璋,约十岁做宦官,后又转到燕王府。朱棣为了夺取天下,结交宦官,他帮助朱棣夺取天下,出入战阵,多建奇功,受到朱棣重用,派他为正使,率队出使西洋。

他从永乐三年(1405)起到宣德八年(1433)的29年间,先后七次率船队出使西洋。第一次在公元1405~1407年间;第二次在公元1407~1409年间;第三次在公元1409~1411年间,都到达了今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口一带。第四次在1413~1415年间到达了波斯湾;第五次在公元1417~1419年间;第六次在1421~1422年间,远达今非洲东海岸的赤道以南地区;第七次在公元1431~1433年间,主舰队止于波斯湾,分舰队到红海等地方。第八次由副使王景弘率领,远航路程没有超出前面几次的范围。郑和第七次航海归来,已经是63岁的老人,到第八次航行时(1435)他已逝世。

郑和领导的中国15世纪初的远航活动,其规模庞大,应用国家的权力,集中了优越的技术力量和物质力量。航队中有大型海舶62艘,大船长44丈,宽18丈,可容纳千余人,加上中、小船只,航队多达200余艘。出海人员除官员、军队外,还有舵工、班碇工、铁锚匠、木匠、搭材匠、水手、民艄等等。此外管理人员有“办理”、“书算手”,负责翻译的“通事”以及随行医生等。以第六次航海为例,人员多达27800人。这在中世纪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和最强大的一支联合舰队了。

明政府派遣这样大规模的航队远航,其目的是“宣示德威”,使沿海各国承认明王朝是“天朝”的中心地位,所以舰队带着大量的金、银、瓷器、茶叶、铁制农具等“赐给君长”,使“诸邦咸听命”。果然,不少国家“皆遣使朝贡”。其中今菲律宾附近的“苏鲁东王”等三个王于永乐十五年(1417)到北京朝贡。在归途中,东王病死于今山东德州。(《苏鲁东王碑》)永乐帝以王礼葬之。途经各国进贡奉献的是香料、珍禽异兽和“无名宝物”。当时强调的是政治作用,对经济利益很少考虑。这就为今后航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潜伏下了危机。在客观上,郑和下西洋,随船队的诸国使者,前来中国通商求好,差不多每一次航行都带来外国使臣,又在下一次航行中送回本国。这样前后30年间,增进了中国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了解,沟通了彼此之间的往来,开辟了中国的海外市场,也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也有一些中国人带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移居南洋各国,促进了南洋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们的航路,一般从江苏附近的太仓港出发,经越南归仁附近的占城、爪哇、满刺加(马六甲)、苏门答腊、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锡兰(斯里兰卡)、榜葛刺(孟加拉)、溜山(马尔代夫群岛)、柯枝(印度西岸柯钦)、忽鲁谟斯(伊兰霍尔木兹)、阿丹(亚丁)、天方(麦加)、木骨都束(非洲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索马里布腊瓦)、麻林(肯尼亚马林迪)、慢八撒(肯尼亚蒙巴萨)等地。他们多次往返于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湾、红海间,到过30多个国家。其规模之大,人员之多,航海时间之长,足迹之广,是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见的壮举。

每次远航,沿途都作了详实的记录。可惜这些原始档案,在明代成化年间散失了。现在茅元仪著的《武备志》中,还保存了郑和航海图。图中关于航行的方向、郑和下西洋地名图郑和航海图航程的远近、停泊处及暗礁、浅滩的分布,都记录确详。还有一本航程中罗盘针所指方位的“碱位编”是当时的航海手册。此外留传至今的还有当时随行人员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

马欢,别号宗道。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西域天宁教徒(伊斯兰教徒),通晓阿拉伯语。他因此膺先“三入海洋,遍历番国。”他于公元1409年启航,经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随郑和远航,“于是采摭各国人物之丑美,壤俗之异同,与夫土产之别,疆域之制,编次成帙”于公元1416年成书。他亲身经历记录了约20国的民族、宗教、风俗、物产、服装、房屋等以及郑和等使节对各地君长的赏罚、交易活动。沿途路经、行船的针向、风向等等。

费信,年仅十四岁,代兄从军。“偷时借书而习读”,22岁,选往西洋,数次随征。即相当于随郑和第二次、第四次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历时共22年。依见闻和有关资料写成《星槎胜览》。他在序中说:“历览诸番人物,风土所产,集成二帙……前集者亲监目识之所至也;后集者采辑传译之所实也。”他到达过22国,记录了行程经历和见闻。

另外,《武备志》中保存了《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共20幅。其图航线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达非洲东海岸肯尼亚的蒙巴萨。从南京出发至苏门答腊的航线有罗盘路针和星辰定向的记载。此外还记了路程停泊处、暗礁浅滩。标有地名达500多处,其中外国地名300多处。此图用写景法绘制。它是当时我国海外地理知识水平的体现。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亚非航海图。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图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明代学者茅元仪称此图“详而不诬”。英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书中,称此图为“是一幅真正的航海图”。

总之,郑和领导的远航,丰富了我国有关海洋的地理知识。特别是海洋地形、海水深度、海洋气候和沿印度洋、南海的海岛、半岛、礁石及其风土、人文的地理知识。郑和等人的远航,无论组织规模、航海技术和掌握海洋地理知识方面,都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可是由于在封建统治者,在封建的重政治、轻经济的指导思想之下,此项伟大事业,给国内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赶不上给政府增加的沉重经济负担,所以当时就被指责为“弊政”。到了成化(1465~1487)间,错误地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全部销毁,远航使用的大型船只也不再建造了。闭关自守的政策更加抬头。其实应该反对的是那些讲排场、乱赏赐、贸易不计盈亏、只顾皇室享乐,用大批金、银货物仅换取香料、染料、狮子、斑马、驼鸟、金钱豹、长颈鹿等。15世纪后半叶我国的海洋事业由先进转向落后。欧洲此期曾利用学到手的罗盘指南针,“发现”了新大陆,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