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圈子决定位子
14837600000003

第3章 你的圈子决定你的位子

卡耐基说过,人生事业的成功,取决于85%的人际关系和15%的专业技能。在社会生活中,不在于你懂得多少,而在于你认识什么样的人,你社交圈的优劣程度将决定你将来的前途。每个人都很难独自成功,建立或加入一个良好的圈子,将对你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圈子的广度和深度,将决定你的前途

与圈中人交往就是要博采众长

博采众长,就像金庸的小说里有一种非常厉害的功夫“吸星大法”一样,能在与敌交手之际将其内力尽数吸走。这种神功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但是它的道理却可以启发我们,要想扩大自身的知识和本领就必须采取“吸星大法”式的手段,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吸星大法”要求习武之人在修炼这门神功之前必须将自身内力尽数化去,造成体内的一种“虚”境,这样,遇到了其他有内力的人,才会产生强大的吸力。在人际交往里,博采众长也是要自己虚怀若谷,虚心向圈中人学习,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首先要认识你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我们才能有选择地同人交往。

有的人适合行政,有的人适合经商,有的人适合当老板,有的人适合做公关。古希腊戴波伊神庙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自己”。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在现实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变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优势,从而在自己的圈子中脱颖而出。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那就是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知道自己有哪些长处和弱点,这才是博采众长的基础。

年轻的彼得·詹宁斯是美国ABC晚间新闻的一名小办事员,他虽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把事业作为他的教育课堂,在参加工作之初,他就认识到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他时刻都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别人学习结合起来,在工作时他常常会注意别人的工作方法与技巧,时不时地与同事交流工作的心得,工作之余,他也不忘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一次工作评比中,经理给他的评价就是,“你的创造性不足,但是善于向别人学习;你能很快地将别人的经验或者做法学过来,再转化为自己的做法,而且往往还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些。”就凭着这种善于学习的习惯,他由一名小办事员成为了ABC晚间新闻当红主播,当了3年主播后,他毅然决定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决定到新闻第一线去磨炼,干起记者的工作。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许多不同路线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新回到ABC主播的位置。此时,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广受欢迎的记者。

博采众长,就是把别人的优点变成自己的优点,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有人说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这就是说从别人身上能看到自己的缺陷以及还要改进的地方。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要学会博采众长,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会欣赏人。欣赏人是博采众长的基础,试想,一个不会欣赏他人的人,还会向别人学习吗?

2.细心观察,敏锐感知,认真思考。仅有欣赏人的愿望还不够,还要学会细心观察;观察要有目的,才能敏锐地感知;只是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还不够,还要经过思考,提升出其中能够供你采集、借鉴的内容。

3.通过交流和交谈来学习。与自己水平相当或比自己水平高的人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有时就是交谈),往往能学到不少东西。交流不仅要有合适的话题,还要有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还要准备向对方提出一些需要请教的问题。

4.通过阅读学习。读书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这是人尽皆知的。特别是通过阅读与你业务有关的知识,这样你的工作技能会提高得更快。

5.学习不要简单模仿或“照搬”。别人的经验或做法再好,也必须结合自己工作的具体情况和个人的能力水平加以消化吸收,才能转换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甚至“照搬”的过程。

当今世界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人要想出人头地,仅凭自己的长处是不够的。还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使自己更加强大。因此,要勤于学习,充实自己。对于学习,很多人都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认为在职场上要提高自己只需参加一些学习班,自己多抽时间看看有关业务方面的书籍,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从而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这其实是大错特错,书本上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向身边的圈中人学习,这样你才能提高的更快。

向圈中的同事学习,不仅可以培养你和同事们的感情,而且还可以学到更实用更新的知识,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非常快,书本上的东西,很多都是已过时或是些对工作帮助不大的东西,况且书本与工作还有一段距离,把书本上的东西用于工作实践,还需要你花一段时间去摸索。向圈中的同事学习就不同了,他们会告诉你最简捷、最实用的工作方法,从而缩短你摸索的时间。

我们主张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种“充电”的内容不仅包括理论上的知识和一些纯工作性质的技能,而且还包括社会交往等社会知识和技能,只有做到了这两者的兼顾统一,你才能算是真正地提高自己,你才能在为人处世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获取成功。

近朱者赤,遇强则强

组建一个圈子或加入另一个圈子,要有选择性,古人就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旦你进入了一个圈子,这些朋友将是一生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人。有选择性地加入对你将来发展有利的圈子,多向圈子中的前辈求教,会使你的人生获得很大的益处。

萨加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要求我说一些对青年有益的话,那么,我就要求你时常与比你优秀的人一起行动;就学问而言或就人生而言,这是最有益的;学习正当地尊敬他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结交一流人物能让自己更强,经常与有价值的人保持来往,回避没有价值的人际关系,这不是庸俗,这是你向上的力量。多与有益的人相结交,结交成功的前辈,往往能够转换一个人的机运。

里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镇上的铁道电信事务所的新雇员。在16岁时,他便决心要独树一帜,17岁他当了管理所所长,后来,先是在西部合同电信公司,接着成为俄亥俄州铁路局局长。

当他的儿子上学就读时,他给儿子的忠告是:“在学校要和一流人物结交,有能力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会成功……”

你也许会觉得这句话太庸俗,但请别误会,事实证明把有能力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并不可耻。朋友与书一样,好的朋友既是良伴,也是我们的老师。

要与伟大的朋友缔结友情,跟第一次就想赚百万美元一样,是相当困难的事。这原因并非在于伟人们的出类拔萃,而是你自己容易忐忑不安。年轻人之所以容易失败,是因为不善于和前辈交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兰西的陆军元帅福煦曾说过:“青年人至少要认识一位善通世故的老年人,请他做顾问。”

不少人总是乐于与比自己差的人交际,因为借此能产生优越感。可是混迹于不如自己的人当中,显然是学不到什么的。你所交往的人会改变你的生活。与愤世嫉俗的人为伍,他们就会拉你沉沦;结交那些希望你快乐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乐和成功的路上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对生活的热情具有感染力,因此同乐观的人为伴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人生希望。而结交比自己优秀的朋友,则能促使我们更加成熟。

我们可以从劣于我们的朋友中得到慰藉,但也必须获得优秀的朋友给我们的刺激,以助长勇气。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来的。我们或者和他们住得很近,因而相识,或者是以未曾预料的方式和他们相识。结交朋友虽因为偶然,但朋友对于个人进步的影响却很大。交朋友宜经过郑重的考虑之后再决定。

多结交成功的朋友,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比自己先成功一步的朋友身上。这样,你既有结交的机会,也容易领略到对方的内涵。阻碍我们成功的最大障碍,其中就存在于我们自己心中,自己战胜自己往往是人生中最持久最难决出胜负的艰苦战役。但如果你拥有许多成功的朋友,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中,很可能轻易取胜,因为成功者已经告诉我们取胜的诀窍和方式方法。既是成功者的方式方法,我们无须过多地怀疑忧虑,在人的一生中,该模仿的时候就应该模仿,我们只有自己去研究领悟发现,才能有美好的人生。

事业成功的人,是你成就事业的最好的参照物,会使你不断地力争上游。你应当牢记与有益的人交往并不是太难的事情。首先将你所在城市的著名人士列出一张表,再把将会对你的事业有所帮助的人,也列出一张表,之后就是每星期去试着结交一位这样的人。这样不久后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的人生会有所改变。

二、结交一帮“好朋友”

交际要富有目的性,建立有利的关系网

按中国传统心态来看,交际不应该有目标,应该“以情会友,别无所求”,应该奉行一种无为哲学。但是,会建立交际圈的人都懂得,在交往中要注重圈中人的使用价值,然后想方设法接近他,从而建立有利的关系网。

我们不妨设想,有这么一个人,他既不能与你信息共享、情感沟通,也不能与你相求相助,你会与他交朋友吗?恐怕不会。可见,人际交往还是有选择的,选择就是一种目标的体现。

建立“圈子”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首先,要认清目标,接着找有相同需求的人,最后与之联系,建立圈子。也就是说:目的+有相同需求的人=圈子。

有人单靠直觉建立“圈子”;有人则要努力不懈,才能拓展一点“圈子”。前者往往难以预料结果如何;后者比较知晓圈子的“天时地利”。

“圈子”通常要花一点工夫才能获得。一家公司在两个月内即将面临大裁员或破产的打击,员工应该早有所闻,有人像无头苍蝇不知如何是好,有人则已悄悄地打电话联络,寻找下一个工作机会,以免和公司“同归于尽”。你可以用全部的银行存款打赌,这些人一定比慌张失措的同事先找到工作,之后也会继续依靠“圈子”,追求更卓越的职业生涯。

事实上,“圈子”对他们来说就是生命线。与外界人建立某种“圈子”,消息才会灵通。要是问他们这些“圈子”是怎么建立来的,恐怕他们也答不上来。这种事并非是鬼鬼祟祟、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是一般人成功的秘诀。他们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最后,练成了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得到情报的神功。

善于拓展“圈子”的人,是标准的社交高手,不管是在宴会、洽谈公事或私人聚会上,总是会掌握时机。对这些“沟通大师”而言,人生就是一场历险记——会议室、酒吧、街角、餐厅,甚至在澡堂里,处处都可以“增广见闻”,因此随时竖起耳朵,收听精彩的内幕消息或飞短流长。只要你多走动,必有收获。最会拉圈子的聪明人,不但口吐莲花、左右逢源,而且任何蛛丝马迹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们就是天生的侦探或是名记者,不然也应颁给他们“社会学”荣誉博士。

总而言之,要时刻在心里想着身边的“圈子”,看看是否能从双方的需要上做些文章,以使圈中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牢靠。

组建交际圈,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人

外国成功学有“交际圈”一说,认为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们大多喜欢广泛交际,形成了自己的一个“交际圈”。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好不容易才能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很费力地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这也显示了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是有交际圈的人。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交际圈,才是一种比较全面的交际圈,也就是说,在你的交际圈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

交际圈既然称做是“圈”,就应当具有圈的特点。也就是说,以自己为圈心,以关系为纽带,建立以自己需求为中心的交际圈。不懂交际之道的人交友就不是这样了,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几个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个标准的交际圈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传统上,知识分子往往喜欢闭门谢客,喜欢孤军奋战,特别是对官场上的事情喜欢“两耳不闻窗外事”,对政界的人物更是不愿去与之进行交际,这样的传统和习惯是十分不利的。从成功学的角度来分析,它对聪明人的成功更为不利。就目前的现状来说,要成功,离不开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而上级领导大多是官场的人,你不主动与他们交往,他们对你不了解,你对他们也很陌生,你怎么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呢?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朋友的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例如,某单位新来一位主要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多人跃跃欲试、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小许被选中了。原因就在于这位领导委托自己的一个下级单某为自己物色秘书,而单某和小许是同学和好朋友,单某自然清楚,小许肯定胜任秘书这一职位,于是就把这个同学推荐来了。结果,领导本人满意,组织考察合格,正在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许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这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获得,关键因素是他有那么一个得到领导信任的同学。也许他想不到这个朋友会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之间彼此进行交往的时候,没想到这种交往决定了日后一个人的巨大成功,没想到这种交往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越广泛,机遇就越多。

聪明人不应当过于急功近利,有许多机遇是在交往中实现的,而在初步交往中,人们很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机遇,在这个时候,不要因为没有看到交往的价值,就漠视这种交往。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自己一个人达到事业的顶峰的,一旦你立志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你就要开始吸收大量对你有帮助的人和资源了,如其他各方面有所建树的人是你所有资源中最大的资源。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构建有助于你的事业的“交际圈”。

实际上,你的“交际圈”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而且,如果你距总统仅仅有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支持你的名人。

将你所有的联系人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设计一个计划,以便最有效地利用你的这些联系人。

巧用“义气”,推进事业的成功

在中国,历来很讲究义气,而且有结拜异姓兄弟的传统。只要情投意合,便要义结金兰,结拜换帖。有了八拜之交便可为朋友两肋插刀。当初,刘备为了让关羽和张飞辅佐他打江山,与其结为换帖兄弟。其实,他们三人都是普通人,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三个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最后经营起一番事业来,在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过程中争得一席之地。这成功经验对后人确实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就拿经商来说吧,如果一个人资本不足,多方面条件都还欠缺,那何不和多个人结为“同仁”,这样集众人的智慧和财力,经营事业的成功几率就会变得更大些。

借鉴《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经验来创办现代“同仁”企业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已经有人取得了成功。曾经名噪一时的香港房地产业“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便是显例之一。

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来源于1958年香港商界“三剑侠”组合的“永业企业公司”。所谓“香港商界三剑侠”指的是三位在经营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业家,即地产巨子郭德胜、证券大王冯景禧、华资探花李兆基,他们在20世纪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产业,但又缺乏单独作战的实力,于是经过协商而“誓师结义”,提出一个同仁企业的基本纲领来,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同心协力,进军地产,你发我发,大家都发”。“三剑侠”中的长者,是当时已经47岁的郭德胜,他从开小门面的杂货店起家,由广东中山至澳门,又由澳门迁至香港上环批发华洋杂货,1952年时就挂出了“鸿昌进出口有限公司”的牌子,以日本YKK拉链独家代理身份,在东南亚各地建立起销售市场渠道,加上代理日本、台湾尼龙制品,年营业额在1000万港元左右。

如果就此罢手,也足以安居乐业,但若想更有成就,则必须另辟蹊径,郭德胜于是想到了进入房地产领域,以示自己志在千里。不过经营房地产,必须一下子调出数目可观的资金来,郭德胜想到自己实力不足,而且也需要有朝气的年轻人来冲锋陷阵,于是找到了好友冯景禧和李兆基,商量合作大事。

冯景禧1922年生于广州,17岁时只身一人到香港谋生,从在九龙土瓜湾卑利船坞做学徒干起,逐渐当上了管事、账房先生。1946年他从广州集资运鱼苗去香港销售,以期在商界抬头,不料随船人员皆为生手,一路颠簸,鱼苗全部死光,多年拼凑的血本付诸东流;返航时装载水果,希望从贩运中弥补一点损失,不想又逢风浪,水果全部烂掉,真是雪上加霜!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冯景禧全凭个人意志对抗逆境。

1947年,冯景禧从代客买卖金银入手,逐渐获得转机。由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冯景禧得以发现香港房地产这一大有可为的用武之地。他发现香港的土地全部由英国殖民政府控制,称为“官地”,不过英国殖民政府对待土地的办法与中国历代政府的办法不一样,中国历代政府是把土地在名义上分给臣民去耕种,然后向臣民征收赋税、分派徭役。

英国殖民政府是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给公民使用,公民只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问,这样任何人只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获得转租土地使用的利润。香港地少人多,各业兴旺发达,土地转租的利润必然越来越高。为此,从1950年起,冯景禧与人合伙购买土地官契,进入房地产领域,到1958年,他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郭德胜来找冯景禧,确实是找到了一个行家里手。

“三剑侠”中年纪最轻的是李兆基,他1933年生于广东顺德,由于父亲在广州开了一家银庄,使他从小学毕业起就有机会参与买卖实践,这是他得天独厚的基本条件。1948年他随父亲来到香港,做黄金、外汇的买卖,赚了一些钱。不过,他总觉得不保险,他曾经说:“我七八岁时已常到父亲的铺头吃饭,自小对生意已耳濡目染,后来在银庄工作,令我深深体会到无论法币、伪币、金圆券等,都可随着政治的变迁,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令我领悟到持有实物才是保值的最佳办法。”李兆基对香港的实业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也认为进入房地产领域是最佳选择。他反应敏捷,足智多谋,有他参加“永业企业公司”,几乎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同仁企业请出诸葛亮来做“总经理”。

“永业企业公司”以“三剑侠”为核心,再伙同另外5位股东开业,首先以买入沙田酒店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向。郭德胜老谋深算,冯景禧精通财务,李兆基胆大心细,三人上阵,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三位后来都进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业家,能够在一家公司共同奋斗,算得上是中国现代经济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于起家时资金有限,最初的经营方式是以低价买进旧楼,拆掉重建,再伺机收购一些无人问津却又有发展潜力的土地,进行转手买卖,并且制定了“分层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营销政策,赢得了用户的信任。5年下来,虽然没有大发,却为后来的大发奠定了基础。在已经看到了前景的情况下,“三剑侠”决定亮出自己的旗号,他们“甩掉”其他股东,重新组合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新”字源于冯景禧的“新禧公司”中的“新”字,“鸿”字源于郭德胜的“鸿昌合记”的“鸿”字,“基”字干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对“永业”向“新鸿基”改组一事,香港舆论界后来评论说:“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从‘永业’开始三人联手,生意做得很顺,否则的话不会五年后继续合作。”其实,“三剑侠”得以继续合作,主要原因还不在于生意做得顺,而是三人在这5年内感受到同心协力的成果和愉快。他们可以“甩掉”其他“永业”股东,说明他们是精明的企业家,审时度势后可以迅速作出决断;而且他们一开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业的志向,与朋友合作,如同《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联军讨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济的情况下,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标作为合作的基础,当这个目标实现或者实践证明不能实现时,合作便必须中止,不应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也是他们可以仿效“桃园结义”的办法组建公司,经营产业,却也不为传统的政治体制观念所束缚的务时态度的体现。“三剑侠”得以继续合作,是他们认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风浪,只有靠三人继续同心协力,才能闯过险滩。

三、如何处理圈中的应酬

注意与同事相处的小细节

有些人与同事相处不够融洽的原因,未必有什么深仇大恨,常常是因为不够随和的个性,不够谨慎的言行细节导致了关系的紧张。

同事是你接触最频繁的一类人,一天中有大半部分时间都在和他们交往。因此搞好同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融洽,心情就舒畅,这不但有利于做好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导致同事关系不够融洽的原因,除了重大问题上的矛盾和直接的利害冲突外,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细节也是一个原因。有些言行会影响同事间的关系。以下给你做一个全面的阐述。

1.有好事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经领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从不向大家通报一下,有些东西可以代领的,也从不帮人领一下。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有事他们先知道了,或有东西先领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融洽了。

2.明知而推说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临时出去一会儿,这时正好有人来找他,或者正好来电话找他,如果同事走时没告诉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诉他们;如果你确实不知,那不妨问问别人,然后再告诉对方,以显示自己的热情。明明知道,而你却张嘴就说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晓,那彼此的关系就势必会受到影响。外人找同事,不管情况怎样,你都要真诚和热情,这样,即使没有起实际作用,外人也会觉得你们的同事关系很好。

3.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代。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时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你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4.说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说说有关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倘若这些内容都保密,从来不肯与别人说,这怎么能算同事呢?无话不说,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话不说,自然表明人际距离的疏远。你主动跟别人说些私事,别人也会向你说,有时还可以互相帮帮忙。你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让人知道,人家怎么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5.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不认识,但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便可以诊得快点,诊得细点。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6.不要拒绝同事的“小吃”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为难为情而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或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要他买点东西请客,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此,你可要积极参与。你不要冷冷坐在旁边一声不吭,更不要人家给你,你却一口回绝,表现出一副不屑为伍或不稀罕的神态。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漠拒绝,时间一长,人家就有理由说你清高和傲慢,觉得你难以相处。

7.不要总和一人“咬耳朵”

同办公室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要尽量保持平衡,尽量始终处于不即不离的状态,也就是说,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进进出出也不要总是和一个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亲近了,但疏远的人可能更多。有些人还以为你们在搞小团体。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8.不要热衷于探听家事

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刨根问底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不要想问个究竟。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得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你喜欢探听,即使什么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9.喜欢嘴巴上占便宜的

在同事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占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能让自己吃一点儿亏;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狡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动出击,人家不说他,他总是先说人家。

不要侵犯他人的“领地”

在一个圈子中,我们必然会与一些人相处得很好,但要切记,就算你与某人同在一个圈子里,相处得亲密无间,也要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要轻易踏入他人的“领地”。

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只不过当它以无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就常常容易被忽略,而这也恰恰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所有动物都有领地意识,像狗,它们在住处四周撒尿,就是在划领地,警告别的狗儿别越界闯进,若哪只狗闯了进来,便上前赶走。大到狮子、老虎,小到老鼠、昆虫都有这种行为。

基本上,“领地范围”就是自卫意识,人也像动物那样拥有这种意识,只是和动物昆虫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因此,千万要注意,别因为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人最基本的领地意识就是家庭了,谁若未经同意闯入,轻者被责骂,重者恐怕要遭一顿捶打。不过,会犯这种错误的人不多,倒是很多人在办公室忽略了这点,常常无意间侵犯别人的领地。

在办公室侵犯别人“领地范围”的方式如:未经同意就坐在同事的桌子或椅子上;坐在主管的房间里;到别的部门聊天,等等。

小刘在家外企已经上班好几年了,平日里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很受领导的好评,上级主管对他的印象非常好,但是从某一天开始,主管对他的态度就变了,糊涂的小刘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后来仔细想来,可能是因为那件事。原来有一天,小刘到主管那里送文件,恰巧主管不在,小刘就坐在了主管的椅子上等他,主管回来后看见很不悦,但粗心的小刘当时并没有注意。主管认为小刘的行为侵犯了他的领地范围,以后对他怎么会有好脸色?

你不要以为这没什么,或是有“我又没什么坏念头”的想法,事实上,你的举动已经侵犯到别人的领地,对方当然会感到不快的。这不快不会立即表现出来,也不会像狗或蝴蝶那样,把你“驱逐出境”,但这不快会藏在心底,对你有了坏的印象,甚至开始怀疑:他对我到底有什么企图?来偷东西的吗?或是来刺探什么……你不能怪别人这么想,因为有这种想法是非常自然的,换成是你,也会如此!

所以,别人的工作地方,没有必要时,不要随便靠近,若主人不在,你的靠近被诬赖成偷窃,那多划不来呀!

如果你是主管,也要注意:不要没事就到别的部门去聊天,因为这会对那个部门的主管造成“侵犯领地”的不安全感,就算你是来纯聊天也不行,因为在他的部门里,他是唯一的权力象征,你无缘无故出现,就好像要和他争夺权力似的。当然,谈公事时例外,但应只限于主管和主管接触,不可随意去接触他的属下。

如果你下面有几个部门,你也要尊重这些小主管,不要以为你是大主管,没事就到任何一个部门聊天,除非那个主管也在现场,偶一为之也无妨,长此以往,那位小主管心里就不会舒服了。

这种领地意识看起来很无聊,但却是很实在的,如果你不注意而侵犯了别人的领地,是会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烦的,所以凡事还是要谨慎点为好。

避开办公室内的各种“陷阱”

圈子是由很多人组成的,在圈子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之所以如此,说白了,就是人际复杂。为此,必须练得人与人之间虚虚实实的进退应对技巧。自己该如何出牌,对方会如何应对,这可是比下围棋、象棋更复杂的事情啊!

从实际来说,在一定的职业圈中,不得不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同时也免不了会遇到被出卖、敌视、中伤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倘若对你面前的一个个陷阱,若能事先预料这些事的发生,并各个击破,便能安度上班族的生涯。下面是绕过办公室种种陷阱的几条策略,希望它会对你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所帮助。

1.在办公室里不可随便交心。在现实中,正人君子有之,奸佞小人有之;既有坦途,也有暗礁。在复杂的环境下,不注意说话的内容、分寸、方式和对象,往往容易招惹是非,授人以柄,甚至祸从口出。人只有安身立命,适应环境,才能改造环境,顺利地走上成功之道。因此,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避开生活的误区,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牢牢地把握人生的主动权,无疑是有益的。况且,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单位所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参加,与同事及上司打一两场“社交麻将”也有必要,但有一点要记住:不可随便交心。

同事之间,只有在大家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如果交出真心,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比如说,甲与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只有一个升级的机会。如甲升了级,乙没有升,乙会怎样想呢?乙如继续与甲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趋炎附势;甲主动与乙友好,也并不自然。

2.孤军作战,得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蓝领与白领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蓝领向上流动性不大,升迁的机会不多,因此,蓝领工人打的是正规战术,集体讨价还价。而白领阶层则大有个别拼搏的机会,获得升迁是单打独斗的结果,因而白领之间不但没有蓝领的同志感情,往往还互相猜忌、尔虞我诈。这种环境,犹如深入敌后、孤军作战的游击队。

一方面要友好竞争,一方面要在众人的竞争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在势孤力弱的情况下,就要夹紧尾巴,千万不要露出要搏、要向上爬的样子,成为众矢之的。俗语说:“不招人妒是庸才。”但在一个小圈子里,招人忌是蠢才。在积极做事的时候,最好摆出一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超然态度。

3.不做别人的替罪羊。在公司或一个行政单位里,做事好坏对错,很多时候是由上级主观决定的。如果上级意志强硬,下级多少都要努力工作;上级若自以为是,下级便会唯唯诺诺。但有一些上级只是向他的上级交功课而已,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最重要的是不要出事,一切如常,就不会勾起上司的雷霆之怒。但一有差错,上司为了向他的上司交代,就会抓住一个人做替罪羊,这种情况,就叫做背黑锅。

不做替罪羊、不背黑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最易行的就是不冒险,不马虎,事事有根据,白纸黑字,即使错了也有充分的理由解释。另一方面,一件事的对错,错的大小,应否追究,如何处罚,都是上级决定。大事化小或小题大做,都在有些上级的一念之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缘好,特别是与上司的关系不错,就能较少获罪。

4.掌握与同事谈话的分寸。在办公室里,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讲错话”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事与同事间的谈话,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5.办公室里最好别辩论。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但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以颜色。

6.办公室不是互诉心事的地方。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有调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的注目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7.别做传人是非的包打听。包打听,就是在别人背后说的话,只要人多的地方,就会有闲言碎语。有时,你可能不小心成为“放话”的人;有时,你也可以是别人“攻击”的对象。这些耳语,比如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了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该说的就勇敢地说,不该说就绝对不要乱说。

8.不要做一个讲大话的吹嘘者。有些人喜欢与人共享快乐,但涉及你工作上的信息,譬如,即将争取到一位重要的客户,老板暗地里给你发了奖金等,最好不要拿出来向别人炫耀。只怕你在得意忘形中,忘了某些人眼睛已经发红。

该说“不”时就说“不”

在圈子中与人共事,要平等、宽容地对待他人,同时也要求别人平等、宽容地对待自己,这就意味着不要接受屈辱,不要被人伤害。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敢于说“不”,说“不”也是你的基本权利。

该说“不”时就说“不”,不做不讲话的鹦鹉。一味地沉默只会让他人忽视你的努力,甚至忽视你的存在。做一个有声音的人,让他人感受到你的存在价值。

有个人想送太太一样别出心裁的生日礼物,便选了一只漂亮的鹦鹉,请鸟店送到家里。当他回家吃晚饭时,他问太太礼物是否已送到家。“噢,是的,”他太太回答,“它还在锅里,很快就可以上桌了。”这人听了又惊讶又懊恼,他喊道:“天啊!我可是花了3000块钱!它是一只聪明而且会说话的鹦鹉!”他太太反问:“如果它聪明的话,为什么不讲话?”

不会说“不”的人只会让他人觉得你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你是不是三番五次地被人利用和欺侮?你是否觉得别人总是占你的便宜或者不尊重你的人格?人们在制订计划时是否不征求你的意见,而会觉得你千依百顺?你是否发现自己常常在扮演违心的角色,而仅仅因为在你的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你如此。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生活和工作就需要进行改进了,就需要拒绝和说“不”字。当然真正鼓足勇气说这件事情的时候,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需要并表达出来时,你会发现你原来所顾虑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而你的生活却发生变化,同事们开始尊重你,开始意识到你的存在。

刘刚在一家打字店工作,由于从农村出来,勤劳且比较老实。每天上班提前半小时到打字店,开始扫地擦地板抹桌子,同事们忙不过来的时候主动帮助打印。有一天,由于有事来晚了,发现其他员工们正在嘀咕,“乡下人还摆架子,也不知道早来给我们打扫房间。”刘刚突然意识到自己付出的很多而得到的太少了。正好这天晚上又有一位同事请他帮忙,“小刘,你今天晚上帮我把这份稿子打出来吧,明天要交货。我今天晚上要去跳舞,我先走了,人家还等着我呢。”“很抱歉,我今晚有事。”小刘第一次回绝了别人,那人从来没有遭到过小刘的拒绝,在那儿愣了一下。第二天,当他去上班时恰巧遇到那位同事,那位同事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反而主动和他打招呼。从此,找他帮忙的人少了,当他给别人擦桌子的时候别人也会礼貌地回应了。就这样,通过一次拒绝,换来了他人对自己的平等和尊重。

常言道:“不打不相识。”“打”可以打出平等,也可以“打”出知心朋友。在办公室同事中,有时仅仅靠温驯善良和勤苦有才是混不出什么名堂来的,有时也需要通过争论甚至更加过激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对那些能力较强,但心高气傲的人还是很适用的。

不打不相识,并不是为了获得一种资本,也不是为了让某人在众人面前丢面子,而是展示自己的才能,赢得在众人心中的地位的一种方式。

李元和赵江是同事,李元的业务能力很强,但为人比较高傲,总以资格老自称。赵江比较聪明能干,但资历较浅,平时李元根本不把赵江放在眼里。一次,领导要求他们对本厂生产的臭氧发生器做一个促销方案,李元为主,赵江协助。李元按照传统的促销方法编制了一套方案,采用通过商场进货,在商场内进行促销活动的方法。而方案参与人赵江不同意该种方案,认为像这种新产品老百姓不愿认同,且价格并不便宜,谁也不愿花钱自己去尝试。在这个方案的审批过程中,赵江一反常态,坚持自己的意见,两个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方案最终以李元获胜结束,但赵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并在暗处与领导进行了交涉,领导通过反复深思,决定采用两种方案同时实行。李元了解到情况后,在办公室说:“我是这行的祖师爷,我说行,它准行,干这行,凭的是经验。如果我输了,我请大家吃饭。”赵江则不甘示弱:“李元,我敬重你的水平,不过人们消费观念在变,我们也应该顺应形势。这次如果我这个方案错了,我拜你为师,请大家吃饭。如果我侥幸赢了,我还是应该向你学习。”从此,办公室中出现了赵和李的不和谐音符。

到了年终,领导宣布营业情况时,专门对促销的两个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宣布,赵江的促销方案得到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李元当即红着脸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我请客。在宴会上,李元对赵江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咱们哥儿俩以后多商量,哥哥多向你请教。”而赵江连连说:“侥幸侥幸,您还是我的师傅。”

从此两个人打得火热,而他们部门的业绩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当然,打也要分人,也要分场合,不能盲目地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这样做,否则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会误入歧途,耽误自己的前程。

某办公室有6位职员,水房离办公室较远。开始时大家谁也不愿意去打水,因为打完后也许自己只能喝到一杯水,其他的水都被分光了。为了保证大家都喝到水,制定了规章制度,每三个人为一小组,每天早晨、中午打水。甲组中的三个,小喧比较老实勤劳,每次其他两个人躲得远远的,只有小喧打水。这一天,大家中午见到没开水了,其中乙组的一位同事对小喧说:“小喧,开水呢?打开水去呀。”小喧当即反驳道:“我们三个人呢,你指使我干吗?”那位同事当时有些脸红,此时甲组的另外两位连忙说:“唉哟,不好意思,忘了,我马上去!”

从此,大家打水自觉多了。小喧并没有觉得自己以前帮得太多了而不去做了,他仍然和同事一起去打水。

小喧利用其他同事的愤怒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和平等的地位,大家在一个办公室,具有同样的义务,不好去指使另外的人,只好采用拒绝的方式,而之后仍然去打水,说明他不计前嫌,利用宽容获得了别人的好感。

应付各种同事的策略

在工作这个圈子中,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大圈子中的一分子,然而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又各不相同。和工作圈中同事们和睦相处的方法之一就是以不变应万变,针对每个人的特点给予不同对待。

第一,遇到口蜜腹剑的同事,不可全交一片心。

面对表里不一、口蜜腹剑的同事,假如他是负责检查你工作的人,你必须装成似懂非懂的样子,他让你做什么事情,你全都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他和气,你应该比他还要和气;他笑着和你谈事情,你应该笑着使劲点头。如果他让你做的事情太过分了,你也不要当面回绝或者与他翻脸,你只需笑着推诿就行了。

第二,遇到吹牛拍马的同事,不要与他较真。

假如你遇到吹牛拍马的同事,要与他搞好关系,但切忌被他吹昏了头脑,一定要心中有数。他吹牛拍马对你无害,不能与他为敌,更不能得罪他,平日见面还需笑脸相迎;否则,你若有意孤立他或招惹他,他往往把你当成向上爬的垫脚石,暗中算计你。

第三,遇到尖酸刻薄的同事,适当保持警觉。

尖酸刻薄型的同事,在公司里常令同事们厌恶。他的特征就是与同事们争执时常常挖人隐私不留余地,同时冷嘲热讽无所不用其极,让同事们的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

尖酸刻薄型的同事,生就一副伶牙俐齿。因为他的行为离谱,所以在公司里没有什么朋友。他之所以能在公司里生存,不是因为别人怕他,而是因为别人不想搭理他。

假如这类同事不幸是你的搭档,那么你最好换个部门或换个工作。在事情还未敲定的时候,不要让他知道,不然的话,他的一番人身攻击,或许会让你受不了。

假如他是你的同事,可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惹他。如果听见一两句刺激的话,就当成耳旁风,装做没有听见,绝不能动怒。

第四,遇到挑拨离间的同事,言行举止要慎重。

有的同事喜欢挑拨是非,离间同事。职场中的挑拨离间往往会把一个单位搞得七零八落,人心惶惶,人人彼此生疑。

挑拨离间的同事给公司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是巨大的。只要稍不注意或者处理不妥,就会搞得人人自危,互不团结。应付这类同事,没有什么其他好办法,只能防微杜渐,不让他们有搬弄是非的市场,或者发现了就赶紧制止或者清除,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挑拨离间的人如果做了你的同事,你除了要谨言慎行,与他保持距离以外,你还需要联合其他同事,在单位中树立正气,倡导团结,让他没有挑拨离间的机会。

第五,遇到才华横溢的同事,虚心地学习。

才华横溢的同事,见识不同于常人,其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也往往独具特色。他们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能够忍耐,即使是卧薪尝胆,也可以欣然接受,然而,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奋臂而起,就像大鹏展翅一样直冲云天,他们的才干和能力十分突出,通常是单位中的骨干或技术尖兵。

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同事,假如你们志向基本一致,大可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携手共创一番大事业。

第六,遇到翻脸无情的同事,要留一手。

有的人风平浪静时尚能和睦相处,一遇到利害冲突时,便会是另一副嘴脸。这种翻脸不认人的同事好像是患了一种“恩将仇报症”,你对他的百般关爱,他只因一件小事就能翻脸。这类无情无义的同事到处都占便宜,被众人所厌恶。

假如你的同事是翻脸无情的人,和他合作的时候,千万要记住“留一个心眼”,一旦事情都做完了,你就要防范他会翻脸。

第七,遇到愤世嫉俗的同事,睁只眼闭只眼。

那些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的人,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看不惯,觉得世道变了,社会风气不好,这也不顺眼,那也看不惯。

与牢骚满腹的人在一起工作,只要他不是太消极,就不要多加干涉。如果有一天这种同事对公司的制度、福利有意见的时候,他们会带头找领导去反映问题,你就可坐“顺风车”了。他们常常能牺牲自己,为同事们的福利去据理力争。

第八,遇到敬业的同事,工作也要积极努力。

每个单位都有十分敬业的人,因为工作态度积极以及做事方法正确,很受公司的肯定以及同事们的爱戴,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他所在的群体,都会有着不错的业绩。这种人,能够感染其他的同事,带动整个团队向前发展,给大家带来和谐的工作环境。

当公司太平无事的时候,同事们共同努力,共同分享成果;当公司不顺的时候,他们会鼓动同事们咬紧牙关,再创佳绩。平时没事的时候,他往往能主动地帮忙培训新同事,提高团队实力;工作忙碌的时候,他能够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同事,相互支援,共同渡过难关。这种人,不管是你的上司、同事还是部下,在与他一起工作的时候,你都要像他那样敬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