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每天读点金融学
14839400000122

第122章 “国有”能拯救大势吗?——银行国有化

银行国有化是将银行收归国家所有的过程。银行国有化是国家所有制经济形成过程中的一条重要途径。银行被“国有化”后,储户们不会再担心银行倒闭而造成存款损失,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也可以得到加强。

银行国有化带来两大问题,一是谁来承担损失,二是如何重组银行。

经常,人们在进行讨论时,就好像惩处银行可以不对普通人造成任何损失。可如何银行出现亏损,就必定有人要承担损失。实际上,政府的决定是让纳税人承担了本应落在债权人肩上的亏损。有些人主张股东也应得到援助。不过这种情况没有发生(理应如此):股价确实出现了暴跌。这正是股东存在的意义所在。不过,绝大多数银行业资产的筹资方式是借贷,而不是发行股票。因此确保债权人毫发无损的决定具有深远意义。如果我们认为,伯南克关于“国有化”的定义就是决定要“清除私有股东”,那么我们可以把这种行为称为“社会化”。那么它有何利弊呢?最大的弊端有两个。第一,将损失社会化会降低超大型银行的融资成本,从而有选择性地补贴其资产负债表。这反过来又会加剧“过于庞大而不能倒闭”的问题。第二,这种做法留给了股东上行的选择,而在当前的市值下,几乎没有任何下行风险。这将鼓励“孤注一掷”的行为。因此将损失社会化提高了控制管理层的必要性。

美国四大商业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花旗集团、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资产占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4%。如果这些企业的债权人不可以蒙受巨额亏损,那就称不上市场经济。局部社会化的好处是,它能消除债权人再次恐慌或恐慌情绪蔓延至银行债券投资人(如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的风险。由于银行债券占美国投资级别公司债的四分之一,恐慌的风险真实存在。在雷曼倒下之后的混乱时期,人们似乎认定,除了无序破产之外别无选择。这让人不寒而栗。

第二大问题是如何重组银行。有一点很清楚:一旦我们决定拯救债权人,资本重组就无法以破产中通常采用的债转股形式进行。如此一来就只剩下政府资金或私人资金可以利用。在实践中,这两种选择在美国都至少受到部分阻碍。阻碍前者的是政治怒火;阻碍后者的是一系列范围广泛的不确定性:不良资产的价值、股东未来的待遇以及经济可能的发展路径。美国财政部的对策是“压力测试”。全部19家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的银行都将参加测试。财政部要求它们估算在两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亏损。其中比较糟糕的一种情况相当乐观地假定,2009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最大同比跌幅为4%。监管机构将决定是否需要注入额外资金。需要更多资金的机构将向财政部发行足够数量的可转换优先证券,同时有不超过6个月的时间来募集私人资金。如果机构破产,可转换证券将“根据需要”转换为股权。这就是实践中的损失社会化——它将确保债权人得到公共资金的保护。这最终可能会让政府得到一些机构的控股股份:比如花旗集团。国有化的优势就是,它可以使资产和负债重组为“好银行”和“坏银行”。而其最大的劣势是组织接管、然后重组如此复杂的机构所固有的劣势。

从经济层面而言,美、欧政府已不能接受下一个破产的“雷曼兄弟”出现。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分析师潘向东指出,雷曼兄弟等投行的破产可以说是美欧金融危机的第一波。从花旗银行陷入困境开始,由实体经济下滑导致商业银行陷入困境,则可以被看作是金融危机的第二波。目前美、欧银行问题重重,“国有化”是解决银行问题的一个办法。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去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发展成实体经济危机,进而成为一种信心危机。目前来看再有大型机构出现倒闭,引发金融体系崩溃是美欧政府所不愿看到的。一旦有这种迹象出现,政府必将及时出手。而银行被“国有化”后,储户们不会再担心银行倒闭而造成存款损失,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也可以得到加强。

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银行业的“国有化”是对市场原则的一种践踏,是在没有其他招可用时,政府为了大众利益而采取的一种非常手段。如果银行“国有化”后,能使银行愿意借贷,改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那么将有助改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