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干部每天读点金融学
14839400000013

第13章 开启金融之门的钥匙——货币及货币形态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的通俗定义有多种,其中之一是把货币等同于现金,把货币仅仅定义为现金,对于经济分析而言是过于狭窄了。因为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在流通领域中与现金一样,都可用以支付所购买的商品与劳务。如果我们把货币定义为现金,那么我们就难以把货币与人们所进行的全部购买活动联系起来。事实上,正是因为货币与购买相关联,才使货币问题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必须把可开列支票的存款与现金一起包括在货币的定义之中。货币的另一种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财富。把货币定义为财富,从而把货币与股票、债券、不动产等相混同,那么在经济分析中就无法界定货币的基本特性。事实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货币的第三个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内的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若把货币定义为收入,那么货币量将无法计量。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二是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三是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四是购买力的暂栖处。五是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六是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后面4条应属货币的职能定义。

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这些定义都没有科学地抓住货币的本质,但对于货币经济分析也有一定的可用之处。不同的学说虽有其合理内涵,但都没能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概括货币,从而导致在经济生活中长期存在着“货币拜物教”。马克思第一个科学地从多角度定义货币。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交换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就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商品货币(金银)的供应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货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逐渐出现了代用货币、信用货币,以弥补流通手段的不足。进入20世纪,金银慢慢地退出货币舞台,不兑现纸币和银行支票成为各国主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续,但是支配货币运动的始终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

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是货币在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衡量商品的价值就是评价计算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而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把社会承认的劳动表现为一定数量同质的货币。价值尺度的表现——价格: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即价格是他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相比。如果没有货币,有n种商品,它们相互交换需要标出n(n-1)/2个交换价值。有了货币只需要n个价格。价格标准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技术规定,即计量单位元、英镑等。流通手段也称作交易媒介,指货币在交易中充当交易的媒介。由原始的物物直接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

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流通是以货币作为购买手段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的所有者手里运动。其特点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可以是代用品,并不一定是价值十足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清偿债务。支付手段的产生源于商业信用,有两个作用①扩大商品流通:可以赊欠。②节约现金流通,债权、债务可以抵冲。其范围包括①大宗交易②财政收支,银行存贷③工资、佣金、房租、地租、水电费等。支付手段的特点是可能先买后卖。而流通手段是只能先卖后买。贮藏手段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执行价值储藏功能。贮藏的原因一是存储购买力,二是存储财富。凡是货币不论是足值的金属货币还是不足值的纸币都具有存储价值的职能,只是前者更多的是存储财富,后者是存储购买力。世界货币即当货币超出国界发挥职能时,这个货币就有了世界货币的地位。

在金属货币阶段,执行世界货币的是货币金属块或条,而不是哪国铸币形式或单位。货币的形态包括以下几种:

(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最早的货币。是由普通商品充当的,基本保持原有形态,且在交易过程中不固定的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古代欧洲以牛为货币,其他地区以盐、烟草等为货币。

(2)金属货币:价值比较高,易于分割,便于携带,如金、银等贵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即为金属货币。

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统称为商品货币,因为它们既可以作为货币使用,也可以作为商品使用。

(3)代用货币:代用货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物,它通常是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的纸币。这种代用货币事实上是一种可流通的实质货币收据,如早期的银行券。银行券是可兑现的纸币,由银行发行的,以金、银为发行保证,可以随时兑换为金银。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的进一步发展物,只作为信用关系的产物,不再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物,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是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因而它是一种债务型货币。信用货币分为:纸币,辅币和银行存款货币。

(5)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现代银行签发,可用于转账结算,与银行券同时发挥着货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