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县域管理研究
14843100000026

第26章 关于实施综合开发式扶贫战略的问题

新平县属玉溪地区贫困面较大的山区民族县,贫困人口占全地区贫困总人口的1/3,贫困村(办)65个,占全县村(办)总数的40%,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800元温饱线以下的有9881户50286人,其中550元以下的984户4535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建兴、平掌等高寒山区和深远山区,以及山苏人口聚居的村寨,地域偏僻,交通不便,通讯闭塞,文化落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较多,经济发展缓慢。这些人口的贫困是地理环境、人口素质、基础条件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社会现象。使他们加快脱贫步伐,早日摆脱贫困,逐步走上富裕,是全面推进我县各项建设事业所必需的,我们必须自觉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探索脱贫致富的新思路,下决心、集中力量扶贫攻坚,加快新平的全面进步。根据扶贫的客观规律和国家的扶贫攻坚计划,总结我县多年来的扶贫工作经验,今后我县应实施综合开发式扶贫战略,以提高扶贫效益为中心,提高劳动素质为根本,走“思路 设施 科教 精神 合力”的综合开发式扶贫路子。

一、扶思路——帮助确立一条符合贫困乡、村、社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复杂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多种民族支系的存在,客观上导致我县贫困乡村社差别很大,贫困原因也各不相同,我们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对症下药,帮助贫困乡村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开发路子。切忌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不能强求一律。在耕地资源有限,粮食单产很低的贫困乡村,要下工夫抓基本农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好吃饭问题;在耕地面积较多,种植结构单一,粗放耕种突出的贫困村社,要面向市场,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适用技术的推广水平,培育脱贫致富的支柱产品,实现粮增产、钱增收;在耕地缺少,但荒山荒坡等非耕地资源丰富的乡村,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在矿产资源比较富集的乡村,要在合理规划和统一指导下,集体开采,或依托国家矿山建设,输出部分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在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无法抵御自然灾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合作社,要实行异地开发,搬迁移民。不管帮助研究哪一条路子,都要坚持思路的实际性、实践性、实效性和规模性。所提出的思路要符合实际,能形成群众的共识,变成群众的实践,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思路要能指导广大农民群众集中力量抓投资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进入市场快、富民范围大的农产品开发,产生扶贫规模效益,形成贫困家庭稳定的经济来源。扶贫要讲时间效益,要有时限性,不能年年扶,年年贫,戴着贫穷帽子跨入新世纪。正确的思路一旦确立,必须组织和带领群众去实践,去干,在干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思路,使思路变成物质成果。

二、扶设施——狠抓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正确的扶贫思路要变为实践,必须要以基础设施作物质载体。我们要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扶贫投入,努力改善贫困乡村社的生产生活条件。首先,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水利化程度和农田质量,改善人畜饮水条件。要抓好以平甸河为龙头的中小型水库建设,加快江东片区水库渠系配套江西片区自流水引渠配套工程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各类水利资源。要建设高标梯田,培肥地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其次,要打破常规,超前决策,狠抓道路交通建设。虽然我县历史上“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改观,但交通道路乃是制约我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因素。除抓好扬武经桂山达漠沙的扬漠路主动脉建设外,我们要抓好者竜至平掌、桂山经新化一老厂至戛洒主干道建设。要发动群众抓好乡村社的道路建设和农产品基地开发道路建设。第三,要狠抓电力建设。要以建设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为契机,抓好电力扶贫开发,既抓电源建设,又抓输变电工程的建设,逐步达到村村社社通电,家家户户用电。第四,要狠抓通讯建设,我们在信息时代进行开发式扶贫,必须充分利用通讯手段。通过五年的努力,各个村办都要开通程控电话,使我县的程控电话扩容到3万门。第五,要狠抓市场建设。要按照“政府牵头,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多方兴建,统一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农民走入我县的市场创造基础条件,进入县外市场提供各种服务,不断增加农副产品的集贸市场成交额,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三、扶科教——提高贫困乡村劳动者素质

全县贫困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是人口素质比较低,文化科技水平和经营能力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脱贫致富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教扶贫是开发式扶贫的根本。贫困乡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就是把成熟的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科教扶贫的重点,是大力开展对青壮年的职业教育,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贫困乡村的劳动者都能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要重点推广粮食、烤烟、甘蔗、竹子、热果等五种农经作物的新技术和畜牧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技术要在良种良法的结合上下工夫。新化乡是我县比较贫困的乡镇之一,1996年大面积推广粮食和烤烟的实用技术,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180余元,乡财政收入比1995年增50%多。布者村公所支部书记方亮同志一棵烟的收入达4.23元,这些都是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实例。要巩固普及初等教育的成果,切实抓好扫盲工作,1999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要继续抓好“教育扶贫工程”、“希望工程”、“文化扶贫工程”、“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等的实施,充分发挥其对普及文化教育和科技知识、发展生产的积极作用。要稳定和加强贫困乡村教师队伍和科技推广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教扶贫中的作用。要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认真推行计划生育“三结合”,总结推广我县老厂乡计划生育社区网络建设的经验,形成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互促进的局面。

四、扶精神——培育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全县贫困乡村群众的精神贫困问题比解决物质贫困更为重要、更为艰难。客观地讲我县的自然条件和水利交通条件比全省、全国的其他贫困地方好得多。相比之下,我们更缺的是精神动力,全县解决贫困问题的精神动力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不解放,二是自立精神不强,“左、旧、狭、惰”的观念和思想束缚严重。“左”的思想、陈旧落后的观念、狭隘的自耕小农意识、懒惰的生活习性成为开发式扶贫的精神桎梏。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我们要按照县委提出的解放思想“十破十立”的要求,消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守思想,消除自我封闭、“作茧自缚”的思维方式,主动打开山门寨门,大胆引进,走入市场。要千方百计向贫困乡村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进行资源开发,走“公司 基地 农户”的联动发展路子,抓好规模性的农产品开发。要引导农民走市场、闯市场、占市场,不断强化商品意识。要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脱贫的创业精神,弘扬勤俭持家、勤俭脱贫的传统美德,培养济穷帮困、先富带后富、共同脱贫致富的团结精神。教育农民重视智力投资,减少“嗜酒”消费。要引导和教育农民树立科学精神,学科学、用科学,逐步摆脱盲目、落后和愚昧的传统生活方式,消除封建迷信思想。

五、扶合力——提供各种服务,形成扶贫开发的合力

综合开发式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应用经济、行政、文化、法律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提供领导服务。要层层实行扶贫开发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开发作为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的议事日程,摆到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县委、县政府要统揽扶贫工作全局,统筹安排,亲自动手抓扶贫开发的宏观决策和总体计划;抓贫困乡村社的班子建设;抓组织动员全县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抓扶贫资金、物资就位、使用效果;抓政策的制定和兑现。其次是部门服务。扶贫攻坚是解决群众温饱的系统工程,涉及财政、金融、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办、工业、商业、交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共青团、妇联等多个部门,提供多种服务。上述各有关部门都要想贫困乡村之所想,帮贫困乡村之所需,发挥各部门扶贫济困的优势,适时提供扶贫资金和物资,提供科技文化服务,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服务形式可多样化,如无偿与有偿相结合,进行无偿资助“输血”扶贫,进行资金、技术联合开发扶贫,或土地转让开发示范扶贫等多种形式的扶贫。各部门都要参与对口帮扶活动,为贫困村社办实事。第三是动员社会力量作服务。帮助贫困乡村群众解决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是扶贫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坚持这条方针不仅可以加快脱贫进度,而且有利于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密切干群关系,增强扶贫的凝聚力。我们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第四是具体服务。就是要把扶贫攻坚的任务和措施落实到贫困村社和贫困户。要抓好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的工作,通过抓典型带动面上的脱贫。要把扶贫落实到每一项产业、每一类产品上面,立足资源面向市场,培植各具特色的村社规模性产品,使扶贫得到规模效益,产生规模效应。总之要以贫困村社为重点,以贫困户为对象,以优势产品为龙头,把扶贫的任务分解到村社,措施落实到户,投入落实到产品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把各级领导干部下乡扶贫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要深入贫困村社和贫困户中,了解群众疾苦和贫困程度,加深与贫困农民之间的情感;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