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触摸教育的美
14845600000017

第17章 心灵的释怀

下午,校长的博客里收到了一位叫问好的朋友的留言: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是就在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类人,整天就盯着自己的同事,看人家是否比自己多了工资,比自己多了奖金。如果是比他拿的多,就想尽办法用尽各种手段,不管光彩不光彩都要让自己也拿到;如果自己拿不到,就要他的同事也别想拿。

为了自己的利益,嫉妒心和平衡感就如跳梁小丑般上蹿下跳,极尽卑鄙恶劣之手段。哪有一点教师的品质?如此龌龊之人有资格做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吗?这样的人教出的学生叫人不敢想象他们的未来及他们的做人准则。

看到这份留言,校长心里涩涩的,不是滋味,从何说起呢?

校长的答复是:

“是啊,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我们要做的只有静心、静气、静思而已。”

这样的答复,连校长自己都不满意。但看到这则信息,除了用静之外,校长没有想到更多的话,来安慰受到伤害而不平的灵魂。

这份留言的背景,是针对企业办学移交地方管理后,工资重新调整而引起的一波心理震动。

大致是这样的,原先企业管理的时候,教职工的工资按照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职称、不同的工龄来计算教师的工资数。

移交地方管理后,工资要跟上地方工资的管理办法。工龄是一块,评聘职称的时间是一块,第一学历也是一块。三块加起来,就是教师的最后工资数。

两次工资的算法不一样,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新的排名布阵。原先张老师的工资高,李老师的工资低一些,通过调整,李老师反而超出三五十块。王老师原来同李老师工资相当,但一调整,王老师的工资高出百十元。这样一比较,原先稳定的心理定势就会被打破。为什么我教两个班的语文,你教两个班的数学,你的工资就要高出我许多呢?

一个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没有任何问题。但产生这样的想法后,一味地去钻牛角尖,与自己过不去,与同事过不去,就有点大失水准了。

工资的计算办法自有其产生的依据。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不是有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古语吗?所以说,不同的计算办法,在今天,你是吃了点亏,别人是占了点便宜。但这个便宜和吃亏在大环境下是平等的,公平的。说不定,再过几年,你从吃亏者又变成受益者。这也许真的会发生。

有一次,校长组织一次劳动,给每个男教师分了栽一棵树苗的植树任务。大家的树窝都挖好了,结果树苗到位后,有三个人没有领到树苗。这三个人于是抱怨,早知道如此,我不挖有多好啊。校长说:“树苗没有确实是有些遗憾。但是反过来想想,你在劳动中锻炼了身体,身体强大了,就有了革命的本钱,何乐而不为呢?”

山东教育报刊社的总编陶继新先生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曾经有两次评职称,自己的条件都很硬,可是同自己一起竞争的都有比自己年长的、工龄比自己长的同志。看着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他毫不犹豫地将机会让给了别人,而自己在几年以后才评上。当时有些人说他傻,陶先生说,现在想起来,自己一点都不后悔。有一句话讲得好,爱和被爱都是幸福的。帮助了别人,是一种更高境界,是一种大爱人生的幸福。

这样看来,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这面损失一点,说不定在另一个方面又得到了。所以,校长要强调的是,物质的追求永无止境,我们不能因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而改变我们昂扬前行的脚步。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物质的索取毕竟是有限的,得到了,幸福地享受;失去了,坦然地面对。以自己宽容博大的胸怀坦然面对世俗世界中的潮起潮落。失落者,心中不平的愤气,泼洒一下,倒也不是不可以。但长久不能得到调整,或者持久地发难于别人,这就不可取了。我们要做的是,很快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有我改变不了环境,但我可以改变我的心情,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气魄,要学会将不利的心情格式化。受到指责的老师更要敞开心胸,自己在物质上得到加厚,这已经是一份难得的喜悦,更应该体谅宽容这个庞杂的世界。

这样一来,是不是大家的心情都好受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