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影像故事
14846200000029

第29章 鲁迅先生的干儿子(1927年8,19日何春才,廖立峨)

鲁迅博物馆曾编辑出版六卷本《鲁迅回忆录》,分别是专著上中下三册和散篇上中下三篇,那些文字删除掉意识形态的文字,尤其是1949年之前的一些回忆文字,还是很有趣味的。

只是,我翻遍了六本书,竟然找不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叫廖立峨。

在鲁迅日记里,此人的名字出现过六十余次。甚至还一度住进鲁迅上海的家里,扮演着“干儿子”的角色。

廖立峨是厦门大学的学生,因为喜欢鲁迅先生的课。当鲁迅先生辞职时,他也和鲁迅先生一起离开厦门大学,转入中山大学。鲁迅在广州期间,一直与廖立峨来往颇多,比如鲁迅决定要离开广州的时候,关闭他和孙伏园所开的北新书屋,便是廖立峨和陈延进、何春才三个帮忙打包图书,清点数目,并装运至共和书局。

然而,故事的发展出乎鲁迅的意料,等鲁迅和许广平到了上海之后,大约是1927年底的时候,廖立峨突然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妻弟一起到了上海,住进鲁迅租住的房子里,要鲁迅帮助他学费,在上海念书起来。

后来,廖立峨让鲁迅帮助他找工作,鲁迅碍于情面,只好找了一个相熟的书店,但是工资却是鲁迅每个月支出,让书店老板代转。可是,廖立峨嫌工资太低,拒绝去上班。

直到有一天,邻居和许广平聊天时,让许广平大吃一惊,原来廖立峨的妻子对邻居声称是给鲁迅做上门干儿子的,所以,他们就理直气壮地白吃白住。鲁迅听到以后自然有些生气,却并没有立即赶他们走,只是有意怠慢了他们,廖立峨的哥哥不久来到上海谋生,鲁迅便以找不到工作为由,回绝了他们,可是,廖的哥哥照旧住在鲁迅的家里。

他是的如何离开的呢,大抵是廖自己觉得无趣。然而回家呢,也没有出路,于是向鲁迅先生借钱,缘由倒也充分,是他们家里原来在乡下,有几十亩水田抵押给了别人,供他们上学用了。现在,想请鲁迅先生帮助从别人手里要回来。这一下子需要的钱可多了,要一千多元。

鲁迅自己当时在上海还要租房子住,所以,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廖立峨当时很生气,他觉得鲁迅一年的稿酬收到数万元,支助他一千元钱不算什么。可是鲁迅先生很生气地说,我不肯。

又过了几个月,廖借口家里来信要他回去,鲁迅便给了他几十元盘缠。哪知,廖走的时候,竟然将鲁迅家里稍微值钱一些的衣服都偷走了事。这件事情鲁迅恰好对到访的章锡琛说了,所以,鲁迅去世以后,写回忆文字记述到这个义子的,只有章氏。但是章锡琛当时并没有说出这个干儿子的名字。

关于鲁迅帮助廖立峨找工作的事情,郁达夫在回忆文字里也写到过:“鲁迅没法子,就来找我,教我为这青年去谋一职业,如报馆校对,书局伙计之类;假使是真的找不到职业,那么亦必须请一家书店或报馆在名义上用他做事,而每月的薪水三四十元,当由鲁迅自己拿出,由我转交给书局或报馆,作为月薪来发给。这事我向当时的现代书局说了,已经说定是每月由书局和鲁迅各拿出一半的钱来,使用这一青年。但正当说好的时候,这一位青年却和爱人脱离了鲁迅而走了。”

鲁迅借钱给李秉中,借钱给李霁野交学费,借钱给韦素园看病,借钱给萧军萧红住宿等等,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喜欢文学又有些热情的青年人,鲁迅丝毫也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我一个也不宽恕,他误解过后道歉的杨树达,争执过后成为朋友的魏建功,以及多年以后推荐的沈从文,他均未计较。包括这个让他尴尬的廖立峨,一直到他离开,偷了鲁迅的衣物,他也一直没有说什么。我相信,除了在信里向许广平苦笑一声,别的没有什么办法,而当时,许广平已经和他在一起了,那么,只有相视一笑泯尴尬了。最好的办法是,赶快生一个孩子,省得再有干儿子上门来,果然,不久后,许广平便怀了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