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影像故事
14846200000003

第3章 之三:鲁迅曾想投靠的人:陈仪

许钦文是鲁迅的学生,且,挺亲密。除了他的妹妹许羡苏帮助鲁迅打理了多年书房这一层惹人猜测的关系外,还有就是,鲁迅先生当时总是拿他当作掩护。即使是和许广平蜜月的时候到杭州旅行,也还要许钦文陪睡。

许钦文在《鲁迅日记中的我》一书细述过这段有趣的经历:“钦文,你日里有什么事情,尽管跑开去做;可是夜里,一定要回到这里来睡,每天夜里一定都要到这里来,一直到我们回到上海去!”然而正是这位陪睡的伴郎,在一九三三年入了监狱。当时的鲁迅收到消息以后,第一时间就写信给许寿裳,让他托陈仪找警察局的关系,前去营救。

想来,陈仪是鲁迅喜欢的一种类型的朋友。他的经历便可以明证这些。1902年留学日本,1902年到日本留学,期间曾参加光复会;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9年回国,而后参加辛亥革命的浙江独立运动。其后做过浙江陆军部长、浙江省省长。1926年,陈仪投向北伐中的国民党,后出国到欧洲,回中国后被蒋介石委以兵工署署长,颇获赏识。

这一段经历介绍完毕后,不由得让我想起与鲁迅通信不多,却感情甚笃的李秉中,李秉中的经历竟然和陈仪极其接近。有革命的热情,喜欢用血和力量来参与世界,改变世界。鲁迅何尝不想呢,奈何性格使然。所以,他在《两地书》第一封信里,便表达了自己的革命观:“对于社会的战斗,我是并不挺身而出的,我不劝别人牺牲什么之类者就为此。”鲁迅先生虽然不挺身而出,但对能挺身而出的人总是多几分好感,总觉得这样的人做了他想做而不能的事情。

陈仪和许寿裳、召文熔以及鲁迅四个,当时是在日本留学的绍兴老乡。他们的这张合影,初存在许寿裳那里。1930年7月13日,鲁迅挚友许寿裳携长子许世瑛来访,赠送了一帧1904年合影的复制件。

关于鲁迅和陈仪的交情,鲁迅的日记里多有记载。从1912年到1930年,鲁迅日记里记下陈仪的名字有18次之多。曹聚仁曾经出版过一本《鲁迅评传》,对鲁迅的一些材料掌握得颇多,他在一篇文章里写到鲁迅与陈仪的深厚情谊:“鲁迅常常感慨,说,如果在上海呆不下去,我就找公洽当兵吃粮去。”

陈仪出国了,是去德国,看到一本叫做《歌德的书信与日记》,知道鲁迅会喜欢,而国内无售,便带回来,专程送给鲁迅。鲁迅出了新书,也签了名字,急急地送过去。鲁迅去世之后,陈仪(时任福建省政府主席)捐赠了1000元,又跟郁达夫共同募集了554元,共计1554元,托许寿裳汇寄许广平,作为“纪念文学奖金”。帮助许广平出版《鲁迅全集》。《鲁迅全集》出版以后呢,他又一次性购买很多套,分送给福建省各图书馆及重点学校。甚至还直接干预学校教材编写,赞美鲁迅的文字好,应该入选各个学校的教材。

然而,如此厚待过鲁迅、郁达夫和许寿裳等人的一个将军、官员。先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军长,福建省政府主席,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要职。可是,因为他在解放前夕策动汤恩伯起义,未遂,于1950年6月18日在台湾被蒋介石下令枪毙。

对了,忘记交待一句,陈仪和蒋介石也是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且,他是蒋介石的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