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鲁迅影像故事
14846200000032

第32章 良友画报主编镜头下的鲁迅先生

1928年2月25日,鲁迅日记里写道:“司徒乔、梁得所来并赠《若草》一本。”大概两周以后,梁得所又来到鲁迅家里,为鲁迅拍了照片。

梁得所当年22岁,却已经顶替了周瘦鹃成为了《良友》杂志的主编。要知道,当时的周瘦鹃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老大,还是当时鼎鼎大名的《申报·自由谈》的主编。然而,周瘦鹃到了《良友》之后,除了将礼拜六的小文人的稿子带过来开高昂的稿酬以外,很多工作依然需要老板伍联德亲自操办。所以,周瘦鹃的合同还没有到期,便被后来的年轻人梁得所抢了主编的饭碗。

梁得所接手《良友》画报以后,一改周瘦鹃时期的鸳鸯蝴蝶派风格,开始关注时政和中国现实。1927年3月,刚刚接手《良友》的梁得所,开始思考杂志接下来的办刊方向,他阅读新闻,知道北伐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开始将选题扩大到社会、政治、文艺等各个领域,而不仅仅是鸳鸯蝴蝶。

1928年3月,在鲁迅的插画作者司徒乔的介绍下,梁得所到鲁迅景云里的住处拜访了鲁迅先生,赠送了自己的作品,并约好了拍照的时间。二十多天后,1928年3月16日,梁得所第二次来到鲁迅寓所,给鲁迅照了四张照片,横版而坐的有三张,站立的有一张。除此之外,还给许广平单独拍摄了一张。除了出版图书时必须要放一张作者简略图以外,鲁迅平时并不喜欢在报章刊登自己的照片,一来觉得那太轻浮,二来对自己的模样不大自信。

当鲁迅先生翻到梁得所刚刚赠送的新一期《良友画报》时,看到里面的人物有司令员自述,风趣地对梁得所说:“这里面都是些总司令之流的名人,而我又不是名流哩!”

然而,终于,梁得所还是说动了鲁迅,在新一期的《良友画报》上,刊登了鲁迅的照片,鲁迅先生自己写的自传(这个好像是给自己的小说集外文版写的),还配了梁得所拍的鲁迅先生的照片,以及司徒乔为鲁迅先生画的画像。自然,还有梁得所自己写的一篇关于鲁迅的印象记。

这是《良友画报》第25期的内容。

当时的《良友画报》发行量颇大,在上海印行有三四万份,所以,那也是鲁迅先生在刊物发表的最多读者的照片。

在梁得所主编期间,《良友画报》渐渐摆脱了鸳鸯蝴蝶派的脂粉气息,有了硬朗的好评。除了一些名家影像和自述,《良友画报》还常常有一些艺术气息浓郁的照片,比如第22期里,便有一组图片表演中国平民的日常生活,照片中的点心铺、馄饨担、代人写信的摊位、剃头挑子、十字路口的小菜市场,这一组照片被冠以“上海十字街头”发出以后,引起读者的好评,这种关注底层的做法,颇有左翼刊物的风格。

关于社会政治,《良友画报》也有图片的优势,曾经做过很多个专辑,比如第37期《良友画报》便推出了一个很重磅的选题:“五月的纪念日”,将民国以来,所有发生在五月的大事件全部扫描、归纳,分别有:纪念“五一节”、“五三惨案”、“五四运动”、“五五孙中山就职纪念”、“七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国耻日”、“五卅惨案纪念”等等。

《良友画报》后继的主编马国亮曾经写回忆录说:“纵观《良友》画报的历任主编,最具开创性和决定意义的应该是梁得所。”

梁得所在到《良友画报》之前是一个没有名气的文艺青年,1905年,梁得所生于广东连县。他的父亲信仰基督教,是个牧师,这对他英语学习多少有一些影响,梁的英语很好。中学时,梁得所和《良友》杂志的老板伍联德是同一个学校的,伍联德自然要高一些。后来梁得所去济南念医科,但因为志趣不在医生上面,他便和鲁迅一样,弃医从了文。

在《良友画报》做了六年主编以后,28岁那年,梁得所离开,后来与友人黄式匡再创办《大众画报》,成为《良友画报》的主要竞争对手。

再后来,梁得所又创办了《小说》半月刊等四种刊物。《小说》创刊于1934年5月,前面的两期是月刊,但为了应对当时的竞争,第三期起,改为了半月刊。

1934年7月4日鲁迅日记里写道:上午得梁得所信并《小说》半月刊。这天,鲁迅先生所得到便是新改版的《小说》半月刊。《小说》每一期都找著名的作家题字,鲁迅在收到杂志的十天以写了一首诗给梁得所:明眸越女罢晨装,荇水荷风是旧乡。唱尽新词欢不见,旱云如火扑晴江。这首诗原本是鲁迅书赠日本友人森本清八的,共有两首,给《小说》只写了其一。

然而,十分让人感哀惋的是,梁得所英年早逝,1938年,才33岁的梁得所逝于家乡。

后来有人评价他,是中国画报史上的奇才。是啊,他让我想起了因为鲁迅先生而丢了饭碗的孙伏园。

民国,那真是一个才华均可得所发展的大舞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