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学习的黄金期
14855500000015

第15章 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处于小学一二年级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总是爱向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于把父母搞得莫名其妙,无从回答。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提问,父母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沉默不语者有之,大声呵斥者有之,搪塞应付者有之,认真回答者也有之。那么,哪一种父母的做法才能对孩子的发展有利呢?先后就职于美国高盛投资银行、默多克新闻集团,又于2000年创办华有捷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陈宇华,在事业上可谓成就不小。据说陈宇华小时候并不爱学习,但是对小汽车很感兴趣,整天摆弄小汽车。父母对她很是失望,认为她本应该学习,玩小汽车没什么用处。

陈宇华在小时候也曾遇到过好问却被父母搪塞的事情。有一天,爸爸正在看报纸,小宇华举着小汽车跑过去问他:“爸爸,汽车为什么有四个轮子?”爸爸随口说四个轮子稳当。小宇华又问爸爸为什么三轮车是三个轮子。爸爸说有了三个轮子也可以稳当了。那时候爸爸正在看一条重要新闻,对女儿有点不耐烦,小宇华却并不甘心,又问为什么自行车是两个轮子的。这时候,爸爸终于放下了报纸,用惊讶的眼光看着宇华,发现女儿正睁大了眼睛看着他。爸爸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这不就是几何的基本原理吗?爸爸非常兴奋,把女儿抱在怀里,用最浅显的话语,认真地回答女儿的问题。而小宇华也听得津津有味,不像平时让她读书背课文的时候总找借口逃避,完全是一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

从那以后,陈宇华的父母醒悟了,一改以往搪塞孩子的态度,开始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并且,父母渐渐发现宇华原来也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孩子,总是在不停地向父母提问。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说明孩子开始产生了兴趣,这正是对孩子的兴趣进行引导的大好时机。如果家长回答认真、引导正确,孩子就会越发踊跃地提问。如果家长不认真回答孩子问题,对孩子只是敷衍搪塞,就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不过,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等于就能回答好孩子的问题,如果父母不能掌握适当的语言和时机,同样难以激起孩子的兴趣。当孩子问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往往只是想寻找某种表面上的可能,而不是深究其中的本质,于是,学会与孩子对话,就要找到贴近孩子心理的语言和方式,否则,父母即便回答得再高深、再科学,孩子也不会明白是什么意思的。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情绪也易变化。孩子在发问的时候,是因为对当时该事物有强烈的印象。如果不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过一会儿,也许连孩子自己也会把问题忘得一干二净。即使孩子记得,隔一段时间再回答,效果也会降低。孩子发问以后,父母有时会说:“妈妈现在忙,别吵,等一下再问。”这样打发孩子,孩子就会认为“问了也没有用”,反正得不到回答,于是再也不想发问。长此以往,孩子就可能变成对任何事物都毫无兴趣的人。

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要不懂装懂。孩子的问题范围广、内容多,有时很怪异,家长答不上来并不为怪。这时家长不要对孩子瞎解释一气或干脆回答“不知道”,而应该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懂,需要去查资料或请教别人,甚至与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不会降低家长的威信,反而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培养孩子踏踏实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办事精神。